怪咖心理學

正如柯南·道爾所說:「生活,比起人類大腦可以想像的一切還要奇怪太多了。」在川流不息現實的人群中,不得而知到底波瀾不驚地藏了多少「怪咖」型人格。「怪咖」這個源自台灣閩南語的詞,通常指的是那些古怪有怪癖的人。只有當涉及心理學的專業知識,你才會了解原來酷愛啃指甲不只是因為體內缺鋅或者長了蛔蟲,而屬於焦慮和安全感缺失;非要拖到凌晨才寫稿的作者們,並非只是因為夜深人靜才有足夠靈感,而是屬於有強迫症人格傾向;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科學怪才Sheldon,簡直是多種病態人格傾向的「集大成者」,在真實生活中,幾乎很少有人能同時綜合了這麼多「變態」心理的分類領域。

從頭髮永遠亂糟糟的愛因斯坦到虛擬人物Sheldon,從劍橋規定不讓養狗就養熊發泄的詩人拜倫,到電影里的「美麗心靈」數學家納什,還有我們周遭生活中那些擁有古怪人格的傢伙們……怪咖們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呢?

白痴學者

讓我們把《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學怪男們以彙報「病情」的方式交給專業的心理醫生診斷分類。那些通常被人們稱為「geek」的人,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祝捷的眼裡,這類人群在心理學術語里擁有更專業的名詞定義——「白痴學者」(idiotsa-vant)。這種屬於自閉性人格類型的人格障礙者,是那些具有多種專業技能,但是在生活交際等能力上卻存在障礙的人。許多資賦優異擁有高智商的學者型人才,他們在機械記憶、視覺繪畫、音樂、機械、計算以及對特定資料的記憶力上卓越超群,但卻表現出病理性極端過度地專註,只鎖定在某些特定刺激的現象,卻忽略環境中的其他刺激。對於Sheldon的愛好者來說,大家對這個苛刻完美主義者的印象最為深刻:他可以僅僅因為走廊對面的鄰居家過於雜亂無法忍受而徹夜失眠甚至偷偷潛入收拾;他對生活中的所有事項都有嚴密的安排,甚至不願吃無法按邏輯順序排序的蝦仁;劇本里他是IQ高達187的天才,11歲就上了大學的物理學家,但他連「你瘋了嗎」都可以因無法判斷語境而回答「我媽媽有帶我檢查我沒瘋」;他拒絕相信世界上有比他更聰明的人……可以說這個角色身上集中了自戀型人格、強迫型人格、迴避型人格和可能的表演型人格傾向等等病態型人格。極強的原則性和控制欲指向所謂「完美主義者」,時常是強迫症的體現。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別人的小錯誤並不惜一切進行矯正,一旦事情稍微失序,不在掌控當中(比如認定的專屬座位出了差錯),不滿、憤怒和沮喪便統統發作挑戰他周圍人的神經。

輕躁狂

那幾個平均智商在150以上的科學家,也正是因為他們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一切生活問題,甚至重複10次試驗煮雞蛋的最佳水溫和時間,計算路面和輪胎的摩擦力以決定車速等等……在專業領域上的成功才顯得彷彿那麼的理所當然。擁有資深心理臨床經驗的祝捷醫師說,這並不奇怪,許多在演講台上可以慷慨陳詞,擁有令人艷羨的表達力和感染力的商界或政界「成功人士」們,或多或少都有「輕躁狂」(hypomania)的傾向。他們通常情感高漲、思維奔逸、言語動作多而誇張,卻正是這類可以激昂陳詞「我的奮鬥」的演講家們,言辭最富有煽動性和感染力。這類人身上具有的表演型人格反而幫助了他們達到成功的巔峰,因為其所在環境某種意義上的「秀場」成分,恰恰需要這樣的人格傾向。

然而,輕躁狂卻可能是令怪咖們創造力豐盈的蜜糖,一大批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就被證實曾擁有輕躁狂的經歷。其實即使對於心理完全正常健康的人,一個有強烈創造慾望的人依然可以有成為怪咖的隱性潛質,那個最終成為夏娃蘋果的誘因,便是創造帶來的成就感。以《盜夢空間》里年輕的夢境設計師阿理安德妮為例,她健康,富有活力,聰敏好學,當她判斷出合作夥伴的心理問題可能對任務造成極度危險而離去時,男主角肯定地說:「她一定會回來,因為這項工作是純粹的創造,她不可能拒絕。」當造物者般的創造快感吸引了理智的她回來投身非法的危險任務時,這很可能便是一個怪咖的起始篇章頁。不過,與其他心理學範疇的「心理障礙」不同的是,受到輕躁狂影響的人群往往更有生活追求:不斷湧現的創造力和無盡的精力,以及對於獲取成就感的渴望與熱情成為驅動他們的「良鞭」。

避世者

如果說強迫型人格的怪咖們表現得過於神經質,其人格魅力指數飄忽不定的話。最可能有藝術氣質的怪咖型,很可能是那類避世的迴避型人格傾向者。他們有時沉迷於神秘古怪的想法和深奧的信念,還有孤獨。離世和出世情結造成的孤獨感包括隱藏的自卑都也許在某些時刻讓他們落寞苦悶,但最傑出的作品也許總是源自於長久的孤獨,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

迴避型人格怪咖們的特徵即是典型的避世。這類型的怪咖,在文學家、畫家和音樂家中的最頂尖者里,幾乎可以橫掃大半皆悉中的。只是,相比於其他型人格障礙的例子,迴避型人格傾向中很可能引起崩潰。單是文學界里,太宰治、芥川龍之芥、川端康成、弗吉尼亞·伍爾芙和茨威格等人,長年和內心的孤獨相伴,他們從來沒放棄過在作品裡描述人世中的美,卻最終選擇了最極端對待生命的方式。

也並不盡然是這種慘烈的例子。《挪威的森林》里那個外交官世家出來的永澤,幾乎擁有一切優質青年所該擁有的質素:良好的身世,俊朗的外表和令同齡男生艷羨的運動員體魄;他精通幾門外語,沉穩而風度紳士……然而他是一個極度冷漠的厭世者,一切外表下入世的風範和良好表現,包括努力準備的外交官考試都只是為了「我只想試試看以這種方式在廣闊而險象環生的世界裡能走多遠」。這種外表保持著飽滿的入世姿態實際應付人生和愛情的「敷衍者」形象,一直讓這本小說的讀者們印象深刻。祝捷說,這種迴避型人格表現出的頹廢和隱藏的厭世和憤怒,很可能是在童年的早期就已經形成。

怪咖養成記

是的,怪咖終究不是一日煉成。並不是所有怪咖的心理都跟早年的生活經歷有關,但比如具有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他們的童年早期大多已經就表現出了難以撫慰的孤獨特徵或脾氣。童年對於人格的形成到底有多重要?祝捷認為:「一個人0-6歲的早期同年經歷已經形成人格的雛形,在這關鍵的六年里孩子的人格就如同軟陶體一樣可以被隨意塑造,而6-18歲則是人格固化的過程。」

說到孩子,也並不是所有成年人都真正擁有完全符合自己年齡的心理特徵。彼得潘綜合症患者就是來形容那些沉湎於自己幻想,行為說話都像小孩子的怪咖型。

表面上看起來,從心理醫生的角度來說似乎「人人都有問題」,只不過輕重不同。其實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如果我說我自己作為一個心理醫生,也在接受諮詢,你會做如何感受?」據祝捷所知,很多已經取得國家專業證書的心理醫生,依然在接受導師的「體驗性實踐治療」,比如歐洲國家的精神分析師需要5000個小時和心理諮詢師的「被諮詢」才能取得分析師的證書。

在心理醫生都需要心理諮詢的當下,很多國人還以看心理醫生為忌諱的心理,或多或少顯得觀念陳腐。其實常見的拖延症和一焦慮就啃指甲,甚至停不住找分岔的頭髮這類行為都可能是某種輕度的心理障礙,但在這些行為開始影響你的生活時,接受心理醫生的諮詢很可能是最快捷最能起到意想不到效果的科學方式。畢竟,不是所有怪咖都能像Sheldon一樣在每集生活片斷的終結處都以笑聲結束。

對於專業的心理醫生而言,怪咖永遠只是個介於專業心理術語之外的流行詞概念,而每個人的人生里都可能存在的隱性暗礁,卻極有可能會因為永不設防而真的日益堅固成為可能的絆腳石。如果你只願意做一個成功而快樂的怪咖,要記得設法發現暗礁,並避開它們。因為需要記住的是,在心理學範疇上,絕對意義的「普通人」鳳毛麟角,真實的你我其實「大家都有病」。(文 / 李黎 )

(摘自《經濟觀察報》)


推薦閱讀:

怪怪惹人愛!10大奇怪咖啡廳,就是有熱銷的原因

TAG:心理學 | 心理 | 怪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