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玉樹說起
災難,猝不及防。儘管我們聽聞過有關無常的教言,明白萬事萬物時刻都在變化,人生不免在得與失之間起起伏伏,可我們還是難以接受生活以這樣猛厲的方式揭示無常的真相。無常,為什麼不能來得溫和一些?
時間也是空間,隔開了災難與我們。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有隔著適當的距離,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楚;而太近,會被情緒淹沒,太遠,就遺忘了。
無常似乎總是不夠溫和的,因為我們只有在面對強烈的痛苦、分離或死亡的時候,才會注意到無常。佛陀說諸行無常,一切合和的事物都是無常的。我們能理解這層真理,但落實到個人體驗上,無常仍然是指事物不按我們的預期或喜好發展時,令人懊惱、憤慨的狀況。
說到底,我們還是不夠謙卑,不肯完全放下心中的傲慢和成見去認識無常。
如果我們認為某些無常是好的、溫和的、可以接受的,而某些無常是不可接受的,那麼我們並沒有真正領會諸行無常的深意。
如果我們認為某些人、某些物、某些現象理所應當比其他人、物、現象更具恆常性,那麼我們也沒有真正領會諸行無常的深意。
地震後,有些弟子問我,為什麼在全民信佛、寺廟遍布的藏區也會發生這樣的災難?
出於虔誠的信心,很多人會想:凡是與佛教相關的東西都應該能夠憑藉某種神秘的力量而逃脫無常的定律。看來大家還是願意相信存在一個恆常的東西,期待自己敬仰傾慕的人、自己喜愛、熟悉的事物和狀況永遠保持讓人滿意放心的那個樣子;然而佛陀希望我們明了:一切都會耗盡,一切都是無常的,沒有例外。
即使佛陀本人也示現了疾病、衰老和圓寂。在佛陀的教法中,具足地道功德和神變的結集經教的五百阿羅漢,以及後世無數的大成就者,四大自在,水不能溺,火不能焚,遠離損害,最終也都一一趣入涅槃。
當年學者雲集、盛極一時的印度那爛陀寺,曾是佛法傳播的中心,後被外道侵佔、摧毀,如今只剩下荒野里幾處殘垣斷壁。蓮花生大士開光的桑耶三層寶頂宮殿,遭受火災,毀於一旦。阿育王興建的佛塔,美崙美奐,轉眼間也化作風中的粉末,消逝無蹤。
佛陀傳下來的八萬四千法門,無數的經典,一部部都將失傳。光芒萬丈的教法,給無量眾生帶來利益、引導我們究竟解脫的具有不可思議加持力的教法,終將湮沒在歲月的長河中。
三寶的護佑和加持不是要強化自我和安全的幻覺,讓我們相信自己套上了一個「金鐘罩」,從此刀槍不入,水火不侵。懷著這種心態面對變化莫測的世界,我們只會更脆弱。三寶的加持,關乎我們內心的轉化。不論通過何種形式表達對三寶的皈依,如果我們的內心因此而不斷向良善的方向轉化,空性的見解和菩提心不斷增上,那便是得到護佑和加持了,因為沒有什麼比這更能讓一個人的內心堅韌、寬廣。
有人說這次地震,震區的藏族人面對家破人亡,表現出的是別樣的悲傷。沒有慟哭。沒有呼喊。街邊的廢墟提醒著地震的剛剛發生,而整個城鎮的氛圍卻是平靜的。
人們積極地自救,互相幫助。年僅幾歲的孩子都硬是靠手挖,把壓在廢墟下面的奶奶救了出來。有的人自己家裡遭了災,失去了親人和房子,但是活下來的人一起步行近一個小時,去幫助另一個朋友。
帳篷醫院裡,年輕的母親用藏袍兜著一歲大的女兒,見有人向孩子表示友好,她轉過身讓小孩離人家更近一些,語言不通,她回頭輕輕地笑。她的丈夫在地震中去世了。
十一歲的鄔金丹增和三歲的妹妹成了地震孤兒,媽媽去世,爸爸不知在哪裡。他每天照顧受傷的妹妹,陪她玩,哄她睡覺。他說自己要想辦法養活妹妹。趁妹妹睡覺的時候,他去安置點的空地上同小夥伴踢球。他說:如果我妹妹一醒,我就不能陪你玩了,快點踢!他背著妹妹去已成廢墟的家裡把媽媽喜愛的塑料花挖出來。他希望媽媽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幸福,也希望「媽媽,保佑我們」。
有的家庭誰也不提逝去的親友,但每晚睡覺前,都各自躺在帳篷里默默地念經。不想打擾其他人。人們以自己的方式懷念死去的親人。
大多數家庭都有親人去世、財產損失,有的一貧如洗,但是他們說:只要別人會好,我們就會好。
……
由於佛法的熏陶,在這片高原上生活的很多人都能坦然地接受生活中一項基本的事實——無常。他們不認為事情必須按自己的心意發展才對。有生就有滅,有聚就有散。這不過是事物平常的狀態。堅強或者脆弱,接受或者抗拒,生活都會繼續。在繁華中,在廢墟中,生活都在繼續。
關於無常,佛經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叫喬達彌的婦人,她年幼的孩子病逝了,她非常傷心,到處問有沒有葯能讓她的孩子起死回生。後來,她找到佛陀請求幫助。佛陀說,我可以為你制這種葯,但需要特殊的配料。你去城裡找一戶從來沒有死過人的人家,向他們要一些芥菜籽拿回來給我。於是,喬達彌高興地去城裡挨家挨戶打聽,卻發現所有人家都曾有人去世。她終於意識到並不是只有她一個人遭受失去親人的痛苦。
她再次來到佛陀面前,佛陀悲憫地開示:你以為只有你在受苦,而事實是一切都是無常。
我們每天都在面對無常,都在面對痛苦和死亡。我不知道怎樣的痛苦和死亡才算溫和。也許是因為我身份的原因,周圍認識我的人如果親戚朋友遇到不幸、災難之類的事,總會告訴我,希望我能給他們一些安慰和幫助,所以幾乎每一天,我都會聽到一些壞消息。這給我很好的機會,讓我熟悉人間的苦難、世事的無常,也讓我迫切感受到修行的重要。
大多數人面臨死亡,不論何種形式的死亡,都是身不由己、極度惶恐的。他們所有的知識、技能、思想都只能應對現世的、與生相關的問題,而死亡是什麼,該怎麼辦,他們很少考慮過。
人的一生即使不經歷大災大難,也是很短暫的,幾十年轉眼就過了。也許是日子太平靜,人們輕易就忘記老之將至,死亡不可避免。不要說年輕人,連很多老人也是這樣,好像相信自己能夠一直活下去。前年春天,我在札熙寺見到那裡的老喇嘛日嘉,八十歲了,修行還是不怎麼精進。他可能覺得自己是索南嘉措上師的外甥,與眾不同,不必為死後能否解脫的事擔心。我當時說了他一頓,死亡近在眼前,一定要抓緊時間修行。沒想到當年秋天,他就去世了。由於長期接受佛法的教育,面對生活中一般的變化和痛苦,我想日嘉喇嘛應該能夠坦然處之,但死亡是極其劇烈的變化,伴隨巨大的恐懼和痛苦,我不知道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他該如何面對。
面對死亡,順利地走過死後中陰的陷阱,是藏族人生命中的大事。只有修行成就很高的人才能做到死生自如,在死亡來臨時自主地決定何去何從;而一般人在感受到死亡的劇烈痛苦時,都不免驚慌失措,全然忘記平日的修行,喪失對中陰境相的判斷力而誤入歧途,失去解脫的寶貴機會。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在一旁安慰、提醒、指導亡者克服死後的驚恐,鎮定下來,清晰無誤體認自性之明光,或者辨認其後出現的諸佛菩薩清凈剎土之顯現,那麼亡者即可獲得解脫。誠信佛教的藏人在親友死後,一定會想辦法為亡者超度,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死後中陰這個至關重要的階段。這次地震中,家裡有人不幸遇難的話,活下來的其他人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有多悲痛或者以後的日子怎麼過,而是一定要想盡辦法找到亡者的屍體,為他們超度,因為活著的人還有機會修行,還可以繼續為解脫做準備,而死去的人若不能把握住這次機會,再循業流轉,以後還有沒有這麼好的解脫的因緣就很難說了。無論天葬、火葬或其它喪葬形式,都有特殊的超度儀軌和安排,不是簡單地把屍體處理掉。對佛教徒來說,幫助親人獲得解脫就是對他們最有力、最有意義的關懷。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們要面對大大小小無數的變故,要一次一次痛苦地面對親友的離世,最後是自己離世。
如果能認真把佛陀的教言融會於心,我們的人生也許會更從容一些。
推薦閱讀:
※如何幫助玉樹災區(不斷更新)
※玉樹地震:有感於溫總理範文- 實用範文網
※青海玉樹強震逾400人死亡萬人受傷(南方都市報 2010-4-15)
※玉樹臨風120的文件夾【灸療】
TAG:玉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