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一定要「趁熱喝」?亂服中藥的後果,你知道嗎?

最近,小編因為身體原因,需要連續服用2個月的中藥。每天一大包中藥。有些寫著要先煎,有些乾脆啥說明都沒有。人生第一次喝這麼長時間中藥,看著這些根莖花葉,到底要怎麼煎?

家裡人也七嘴八舌:

「不就煎個葯嗎?簡單!拿個鍋,添上水,放上藥。煮沸騰了就好了。(簡單?您以為煮開水呢?)」

「醫生說一劑葯分兩次吃,那我們就煎一次,分兩次喝光。(似乎有點道理!)」

「喝湯趁熱喝,喝葯也趁熱喝,這樣效果才好。(你確定這個推論成立么?)」

本著對真理的追求,對知識的渴望(其實是對自己身體的負責),我還是決定翻一翻我的武功秘籍。一翻不得了,原來中藥里都是大學問啊!

用什麼容器煎藥?

(金銀銅鐵鍋,不如我大砂鍋)

熬中藥首選砂鍋、瓦罐,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鏽鋼鍋,禁忌用鐵鍋及銅鍋熬,這是因為鐵和銅是化學性質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藥里的多種成分發生反應,產生不該有的毒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甚至會破裂。因此,剛煎過葯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後再把葯垢清洗乾淨,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不鏽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常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上,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

怎麼煎煮?

(你喝的是葯,不是水,所以真不是沸騰就好)

1.煎煮前需浸泡:煎藥前,草藥飲片用涼水充分浸泡吃透,這樣有助於有效成分充分析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為15分鐘。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為半小時。先煎的藥物可不必浸泡,但需多放水。後下的藥物也要先浸泡起來,不過用水不可太多,浸透即可。浸泡前最好把大塊的中藥適當打碎。

2.煎藥的溫度: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即強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3.煎煮時間: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鐘(沸騰開始計算)。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兩次葯汁混在一起,早晚分服。

3.特殊葯的煎煮:先煎藥:一些質地堅硬的藥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後煎煮。

後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髮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5~10分鐘投入鍋內。

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葯內共煎煮。

溶化葯:在其它葯煎好後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沖服藥: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葯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藥液兌入一起服用。如人蔘,西洋參,鹿茸等。

其它特殊藥物按醫囑煎煮。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

(不是你想喝,隨時就能喝,時機很重要)

一般來講,上午9時和下午3時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

但是不同藥性的中藥,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

一般而言,治療虛症和腸胃病,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

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則通常在飯後30分鐘服用為佳,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少副作用的產生。

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也應飯後服用。

而補益葯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則宜飯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間服用;驅蟲葯也應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葯則應在睡前服用。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

(趁熱喝?小心燙到舌頭還沒效果)

中醫理論認為,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葯湯煎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放至30℃~37℃時再喝。

而丸、散一類中成藥也應該用溫開水送服。

屬於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才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藥後吃點稀飯、熱水,以助藥力。

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葯,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喝中藥的飲食禁忌

(注意這些,才能發揮最大藥效)

1、忌蘿蔔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服理氣化痰葯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蔘、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削弱人蔘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2、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涼,難以消化。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故在治療「寒症」服中藥如溫經通絡、祛寒逐濕葯,或健脾暖胃藥,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尤其在服用 「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影響人體吸收。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最好在服藥 2~3小時後再喝。

4、忌辛辣刺激

熱性辛辣食物性多溫熱,耗氣動火。如服用清熱敗毒、養陰增液、涼血滋陰等中藥或癰瘍瘡毒等熱性病治療期間,須忌食辛辣。如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之品,如若食之,則會抵消中藥效果,有的還會促發炎症,加重病情。

5、忌油膩

油膩食物性多粘膩,助濕生痰,滑腸滯氣,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服用中藥期間,如進食葷膩食物,勢必影響中藥的吸收,故對痰濕較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須忌食動物油脂等油膩之物。

6、忌腥膻

一般中藥均有芳香氣味,特別是芳香化濕、芳香理氣葯,含有大量的揮髮油,賴以發揮治療作用,這類芳香物質與腥膻氣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藥時不避腥膻(如魚、蝦、海鮮腥氣,牛羊膻味)。往往影響藥效。

最後:啰嗦一句,中藥博大精深,服藥一定謹遵醫囑,有什麼不明白的多問問醫生。

學習完以上中藥常識,嘗一口自己親手熬的葯,那滋味……

如有幫助,請點贊並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推薦閱讀:

人犯罪的後果
已婚女人千萬不要把這四個秘密告訴老公,否則後果很嚴重!
小六壬,馬前課,六兀輪(諸葛亮,李淳風,袁天罡)—>前因後果訣
普大帝不能不逞強,也不能不計後果
醫療機構丟失、拒絕提供完整病歷需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TAG:中藥 | 後果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