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是孤獨 要麼是孤獨
來源:Queen主義(ID:Queenzhuyi);作者:Fiona
我們每天看很多碎片化的內容,試圖從中尋找到啟發,有時是微博上某位紅人的一句感悟,有時是公眾號上被轉載過上千遍,連作者原意都扭曲到支離破碎的文章,收藏夾里堆積了幾百條想稍後再看的東西,最終也沒看上一眼。
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求助於Google,抑或不負責任的拋出自己的困惑,看到有人回答了心裡就舒坦,嘻嘻哈哈笑一場,從不思考。
最可怕的是,在吞下別人咀嚼過一次又一次的零碎思想中,我們以為自己睿智了很多。
歲月在流淌,可人性從未變。其實我們的苦惱和掙扎,千百年來都是一樣,在經典的著作中,我們就能找到想要尋求的答案。與其漂浮在空中,抓取那些虛有其表的美麗泡泡,不如自己親手叩開世界上最優異思想的大門。
比如叔本華《人生的智慧》一書,當我翻開它,如獲至寶。
亞瑟·叔本華是德國著名哲學家,托爾斯泰、博爾赫斯、尼采等等太多大家都為其思想著迷,尼采說「在讀完叔本華書的第一頁以後,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將要把他寫的所有東西都讀完;他說的每一個字我都要聽。」
「這本書討論的事情與我們的世俗生活至為接近,諸如健康、財富、名聲、榮譽、養生和待人接物所應遵守的原則等。」
閱讀的過程就像我和叔本華有一場直接的互動。我邀請叔本華來作答:
1、孤獨真的可怕嗎?
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
一言以蔽之:一個人只會感覺到自己的自身。進一步而言,一個人在大自然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這是根本的,同時也是必然的。
一個人的高貴本性正好反映在這個人無法從與他人的交往中得到樂趣,他寧願孤獨一人,而無意與他人為伴。然後,隨著歲月的增加,他會得出這樣的見解:
在這世上,除了極稀少的例外,我們其實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是孤獨,要麼是孤獨。
2、生活總是別人的更精彩?
每個人到底生活於何樣的世界,首先取決於這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這個世界因為各人頭腦和精神的差異而不同。
因為,每個人的世界是貧瘠的、淺薄的、膚淺的,抑或豐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滿意義的——這視各人的頭腦而定。
不少人羨慕他人在生活中發現和遇到饒有趣味的事情,其實前者應該羨慕後者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稟賦才對。
這種情形尤明顯見之於歌德和拜倫創作的、取材於真實事件的許多詩篇,呆笨的讀者會羨慕詩人能有那樣無窮的經歷,而不是羨慕詩人所具有的偉大想像力。
3、快樂不過是場夢幻
亞里士多德不經意地說過一句話,我視這句話為人生智慧的首要律條:
「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是沒有痛苦。」
這一句話所包含的真理在於:所有的快樂,其本質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質卻是肯定的。在這裡我用一個日常司空見慣的事實對此真理加以解釋。假如我們整個身體健康無恙,但只有一小處地方受傷或者作痛,那我們身體的整體健康並不會進入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注意力始終只集中在那疼痛的傷處。
這條規則教育我們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感和樂趣上面;而是儘可能地注意躲避生活中數不勝數的禍害。
假如這條路子並不正確,那麼,伏爾泰所說的話也只能是假的了——他說「快樂只不過是一場夢幻,但痛苦卻是真正實在的」。
4、失去是否真的很可怕?
當我們看到某樣東西時,很輕易就會產生這一念頭:「呀,如果我能擁有它就好了!」我們由此感覺到了有所欠缺。
其實,我們應該經常這樣想:「呀,如果我失去了某樣東西,那將是怎樣的情形?」——我的意思是:有時候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在失去我們所擁有的某樣東西時,我們將會怎樣看待那失去之物。
確實,對我們擁有的東西,都應作如是觀:無論是財產、健康、朋友、妻子、孩子、我們所愛的人,抑或馬匹、愛犬,等等。
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失去了某物以後,我們才會知道它的價值。
5、你的工作真的適合自己嗎?
我們應該循著符合我們個性的方向,努力爭取適合個性的發展,除此之外則一概避免。所以,我們必須選擇與我們個性相配的地位、職業和生活方式。
一個天生筋骨強壯,長得像大力神似的人,如果為外在情勢所迫,需要從事某種坐著的職業,去做一些精細、煩瑣的手藝活,或者從事學習研究和其他腦力工作——這些工作需要他運用先天不足的能力,而他那出色的身體力量卻無從發揮——要是出現這種情況,那這個人終其一生都會感到鬱郁不得志。
6、沒朋友?是你對對方要求太多
常人在這一方面跟小孩相似:如果我們嬌慣他們,他們就會變得淘氣、頑皮。所以,我們不能太過遷就和順從任何人。一般來說,假如我們拒絕借錢給一個朋友,那我們不會失去這個朋友;但如果借錢給他,那我們反倒容易失去了他。
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能夠擁有優勢全在於我們對對方沒有要求,不用依靠他們,並且讓他們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因此理由,我們應該不時地讓別人感覺到我們可以沒有他們,不管他們是男是女。這樣做會增進友誼。
無論如何,對一個我們剛剛認識不久的人,都應注意不要評估太高。否則,十之八九我們都會失望、愧疚,甚至招來禍殃。
7、太無聊?讓自己動起來
我們的生存根本上就是動蕩不安的,因此,完全的靜止不動很快就會變得令人難以忍受,因為它帶來可怕的無聊。
能夠從事某樣活動,如果可能的話,製作某樣東西,或者至少學習某一樣東西,對於我們的幸福是絕對必要的。
一個人的能力需要得到發揮,並且,他渴望看到發揮能力以後的結果。在這一方面,製作或者完成某樣東西,不管那是一隻籃子抑或一本著作,都會帶給我們極大的滿足。看到我們手頭的工作不斷有所進展,並最終得以完成,我們得到的是一種直接的快樂。
8、有哪些比財富更重要的事情?
對於人的幸福快樂而言,主體遠遠比客體來得重要。
人的健康尤其遠遠地壓倒了一切外在的好處。甚至一個健康的乞丐也的確比一個染病的君王幸運。一副健康、良好的體魄和由此帶來的寧靜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躍、清晰、深刻、能夠正確把握事物的理解力,還有溫和、節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產生的清白良心——所有這些好處都是財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
一個善良的、溫和、節制的人在困境中不失其樂;但貪婪、妒忌、卑劣的人儘管坐擁萬千財富都難以心滿意足。
《人生的智慧》只是萬卷書中的其中一本經典著作,它已經解開許多疑惑,沒有俏皮話的點綴,沒有當下鮮活的實例去調味,可是字字珠璣。更重要的是它經過了上百年歲月的洗禮,沉澱下來的只有精華,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收穫。
海明威說「活著的作家多數不存在」,因為他們的作品都還沒有經過時間的檢驗,根本不值得放在眼內。許多智者都不愛推薦書單,因為書單太過私人性,如果非要他們說出一二,就是讀經典。
胡適曾推薦的書目是《韓非子》、《周禮》、《論衡》、《儒林外史》等書籍,錢穆說中國人必讀的七本書是: 《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
當下最流行的作家馮唐最為推薦的也是《圍城》、《世說新語》、《水滸》、《金瓶梅》等被時間檢驗過的讀物。
讀經典書獲得的是一手的靈感,你可以直接與最優異的思想碰撞,發現問題的答案,甚至發現這些先賢的不足。
吸收碎片去構建思想,長期下去會變得狹隘,喪失自我思考、學習的能力。
所以,我們可不可以先放下手中龐雜的通信工具,靜心讀讀那些塵封已久的經典。去發現其中的奧妙,構建自己的知識脈絡,再也不要呼吸別人吐出的渾濁空氣。
來源:Queen主義
聲明: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閱讀:
※我就想問你,你一個人,孤獨嗎?
※感悟孤獨,拒絕平庸
※書訊 | 《穿越孤獨》(精神分析師眼中的孤獨與孤單)
※交際與「孤獨」
※靠過來一點嘛!問你個事,你孤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