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浮沉記|華夏時報|財經|經濟
見習記者 伊利 北京報道
與其讓一家美好的書店變醜,不如讓她體面地告別
在微博上得知「野草書店將要關門」的消息,記者日前來到北師大附近的野草書店。進店後發現有不少慕名而來的顧客,這讓看店的梁大媽老兩口有些措手不及。梁大媽覺得,這幾日的高銷量依然改變不了書店的命運,甚至,大媽希望這樣的情形能夠快一點結束,讓他們恢復平靜的生活。
野草書店專營文學作品、理論、社科學術類書籍,所有的書都由店主親自挑選,圖書質量非常高。幾年來野草書店儘管不賺錢,但為了兒子的理想,老兩口還是堅持守著這家小店。「之前我們在哈工大門口有一家綠洲書店,所有的書架設計、選書進書都是兒子一手操辦。三年前,我們放棄了哈爾濱的店到北京接了這家書店。」然而談到野草書店三年多以來的經營情況,梁大媽一直在搖頭,她說,目前經營仍未回本。「頭兩年還行,也要貼補,但是貼補得沒那麼多。可是今年情況就變得更不好了。我們也不能把養老金都貼進去啊!」
龍之媒的未來之路
野草書店面臨關門的窘境並不是特例,中國第一家廣告專業書店龍之媒將在今年年底閉店。7月15日,龍之媒書店創辦人徐智明在其微博上發出告別信:龍之媒將在今年年底閉店,「與其讓一家曾經美好的書店慢慢變醜、衰退、死亡,不如讓她體面地告別。」
龍之媒書店的黑板上面寫著一個數字:163。這是龍之媒書店即將歇業的閉店倒計時。書店門庭冷落,鮮有客人光顧,那些曾經培養了多少廣告業大拿的書籍現在都被標上了1.9折出售。龍之媒經歷了將近19年的成長,陸續在上海、西安、廣州、南京、成都、長沙等地開了店,策划出版了一百多種龍媒書選,發行數百萬冊。而今它即將關閉的消息引來很多網友的嘆息:早晨創意集團創始人魏來在微博中說,「一個讀紙書的時代即將終結了,十幾年前,老徐的書店是我夢開始的地方。」更有一些廣告業的讀者留言表示龍之媒關門「沒處買書了!」、「太可惜了!它在廣告業太有影響力了!」
龍之媒創始人徐智明說,書店是18年前和妻子辛辛苦苦一手創立起來的,如今要關張心情也很複雜,「肯定是不舍,但猶豫再三還是決定關了。」龍之媒代理國外的雜誌訂閱加上出版和零售共三塊業務,「在廣告行業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美譽度也很高,然而慢慢地發現龍之媒運營質量在下降,營業額比起最高峰的1999-2003年,北京店面的營業額現在是高峰時期的一半,近五年來,營業額一直呈下滑趨勢。」徐智明說他將把精力投入到他2010年創立的網上商店「快書包」中。因為銷售模式不一樣,對象也不一樣,龍之媒的一小部分可能帶入快書包,而「大部分圖書則會在年底前大甩賣,如果沒有賣掉就只能當廢紙廢品回收了」。
實體書店都有著類似的命運。就是三聯韜奮書店這樣的老字號書店目前的境遇也不容樂觀。書店的一位管理人員在聽說龍之媒要關門的消息後表示「實體書店消亡,是很正常的」。在談到近兩年的銷售額時,她告訴記者:「從2010年改制以後,在不改變原來風格的基礎上,從管理、經營思路上有所改進,對書品的質量要求也更高,2011年、2012年,銷售額均在1100萬左右,今年銷售額在這個數字上穩中有升,我們就達到目標了。現在購買書的渠道多樣化,購書的客流量少了很多。市場在萎縮,我們的客流被瓜分,能保持這種銷售,就已經很樂觀了。」 書店倒閉潮
三聯韜奮書店這麼多年來都保持著原有的擺設格局,「因為不敢動,動一下就幾十萬」,書店的員工工資很低,平均一個月只有一兩千元,工作強度卻非常大。工作時間從早上8點40分到晚上9點10分。「整個書店從最初的80多個人到現在的34個人,從進書調貨上架就是這幾個員工,很多都是從開店到現在的老員工,憑著對書店的感情和對書的熱愛,堅守在這個崗位上,苦一點就苦一點,把書店做好,至少心裡上是舒服的,我們現在就是在堅守,雖然三聯韜奮書店在國內甚至海外都很有名氣,但是整個市場就是這樣子。」
去年,在廣州紮根17年的三聯書店退出了廣州市場;今年初,被濟南讀書人公認為最有書香氣息的三聯書店告別了濟南……
中國工商聯合會書業商會調查報告稱,在過去的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後期是獨立書店的黃金(1330.20, 6.00, 0.45%)時期。鼎盛時期,全國獨立書店大約有1500多家。轉而2000年-2004年,大概就有百分之七十的書店開始轉型、歇業或者關閉。2009年,新一輪歇業、倒閉潮襲來,北京第三極、風入松、光合作用紛紛關門。2012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一些書店因為高房租搬遷或者關門,又再一次引發一種集體性情緒。
三聯書店的這位負責人分析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的原因時表示:「房租飆升、租金問題是大部分書店支出的大頭。」從萬聖書園到季風書店搬遷,都顯示出日益上漲的房價使得房租成為獨立書店最大的隱痛。三聯書店之所以能夠堅持住的原因之一,也是在2010年將二層租給雕刻時光咖啡館,並由雕刻時光承擔每年100萬元的租金。
另外民營書店沒有享受到國家的任何稅收優惠。賣一本書要繳納教育費附加稅、國稅、地稅等等總共百分之十三的稅;像新華書店這類書店都是免稅的,受國家扶持,而很多民營書店經營不下去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高稅收政策。
除此之外,實體書店還受到網路書店價格戰的影響,客流量被分流。「網上書店折扣低、交稅少。這裡很多讀者是選完書以後,用手機把書面一拍,然後再去網上購買。」說到網上書店的低價衝擊,三聯書店這位員工稍顯激動,在圖書成本中,直接成本大約是30%,儘管網上書店不需要承擔店面成本,但是網上書店網站建設、運營、訂單處理、配送都要有開支,但是在網上賣書的價格卻是6折、5折甚至更低。當然他們也存在賠本賺吆喝的現象,他們要的是流量點擊率。很多電商是拿書做廣告,而他們是靠書吃飯的,目的不一樣,取向不一樣,手段也不一樣。
專業化出路
然而實體書店也決不會就此坐以待斃,三聯書店的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書店要做好,講究書品的深度和廣度,我們書店的一大優勢在於我們的書相對小眾,是針對社科文學的,書店的港版書是個亮點,有很多老讀者來搜羅。並且從2010年改制後,整整用了兩年時間去理順和供貨商的關係,合理庫存,現在的庫存屬於良性循環,連庫房都不需要了,來書後直接在賣場做數據採集,新書直接上架。」
龍之媒兼電商快書包創辦人徐智明也對實體書店抱樂觀態度:「實體書店被電商完全取代是不可能的。」他的快書包目前銷售的是各類暢銷書,而龍之媒只出售針對廣告業人士的專業書,受眾比較小,若想放入快書包,則需要在每個站點都有貨,就會造成庫存佔用太大走量又不快的問題,因而無法放入網店中。「像北京萬聖、西西弗這樣有特色的獨立書店、又有很優秀的運營團隊,還是很有發展空間的。」
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研究所所長肖東發在博雅出版論壇中說:「我每到一個城市都要逛書店,因為書店的數量和質量能反映出這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未來書店有一個趨勢,就是專業化,民營書店想有生命力,就得走小眾化特色化路線。」
對於書店經營的困境,萬聖書園店長說,獨立書店對自身特色的堅持很重要,萬聖書園的特色是有全面而專業的文史書籍。而萬聖書園老闆劉蘇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不認為一個個性化的書店,會有特別大的前景,除非它和其他生意相結合,他認為一個好書店,起作用的不是個性,而是好的圖書內容,所以書店的命運掌握在你是否能專業地滿足那些有專業化需求的人。
推薦閱讀:
※李嘉誠成功背後有哪些故事?
※危機,將以戰爭出清
※經濟學家是如何「忽悠」人的?
※經濟學的回顧
※《社會分工論》(émile Durkheim)乾貨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