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那年青春》淪為一地雞毛 青春片之毒誰來治

1

《那年青春我們正好》劇照。[保存到相冊]

  搜狐娛樂訊(錦城/文 吳三羊/策劃)由劉詩詩、鄭愷領銜主演的都市青春勵志劇《那年青春我們正好》【觀劇】正在搜狐視頻同步熱播中。作為年度熱劇《歡樂頌》的接檔劇,《那年青春我們正好》擁有天時地利,從《來自星星的你》幕後製作團隊到劉詩詩、鄭愷原音演繹,擺明是要講有關愛情、成長與孤獨交織出的真實青春故事。但自從開播以來,《那年青春我們正好》的收視率卻相對低迷,不走心的劇情設置成了槽點重災區,遊戲、BP機到張信哲等等硬植入的青春元素,幾乎與國產青春片如同一轍。

  自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等一系列青春片收穫高話題性和高票房後,就被當成了同類影視作品的範本,「墮胎、車禍、三角戀」儼然成為國產青春片三件寶,學渣配學霸、老師家長當反派成了固定人設,青春永遠殘酷又慘烈,不死亡不青春。當下的青春劇也不自覺的在重複這些套路,而《那年青春我們正好》更是全盤接收,生硬度就如同劇中隨處可見的「國民飲料」北冰洋,明明在記憶中是挺好喝的,可現在怎麼完全不對味。而隨著劇情的推進,說好的青春劇也要馬上轉換畫風,變成一地雞毛、狗血虐心的成年人生活劇。如此刻意而套路化的青春懷舊,著實廉價而矯情。

  懷舊要走心 細節要考究

  稱國產青春片為懷舊片一點都不為過,尤其是當一代人的共同記憶被過度消費後,青春這個詞也幾乎失去其原有的激情、奮鬥等等具象意義,變成一塊雞肋,充滿了各種浮誇甚至超越現實的元素,讓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那年青春我們正好》顯然也落入了青春片的窠臼,把懷舊當詮釋青春最有效的手法,可不知道懷的是哪個時空的舊。

  剛開頭,編導們就一口氣甩出超級瑪麗、魂斗羅、拳皇、貪吃蛇、貓和老鼠等一系列時代符號,讓人實力懵圈,不知道這密集如廣告植入的段落是要鬧哪樣。從校長宣布香港回歸到女神只聽張信哲,從叔范官二代收集哆啦A夢家族手伴到男女約會就要看《泰坦尼克號》,還有已經變成了打架專屬場地的旱冰場里的MJ伴奏,這其中的大多數都是為了營造時代感而生搬硬套,簡單堆砌羅列,非常不走心。如果這些時代印記尚屬國人共同記憶,還說得過去,那麼效仿日本青春片《熱血高校》而打造的水手服短裙、中山裝西裝的校服,可就完全不符合國情,就算有劉詩詩的美腿可以看,觀眾也不願買賬。

  其實,青春片營造時代感無可厚非,比如曾引起韓國收視高潮的青春劇《請回答1997》,其背景同樣是20世紀90年代,同樣講的是高中生活,但在懷舊元素的處理上就入情入理。當年正是以H.O.T.、水晶男孩為代表的韓流明星席捲全亞洲之時,粉絲文化初現端倪,參加各種應援活動、在明星家門口蹲守只為見心愛的歐巴一面、寫同人小說等等細節生動重現了當時少女們追星的行動軌跡,分分鐘就引起觀眾的共鳴。而對於像總統競選等歷史事件的還原,也都是從劇情需要出發,甚至連片中的大哥太勇創業成功都是符合當時韓國互聯網熱潮的國情。說到底,在青春片的懷舊雖然只是表現手段,但有誠意夠考究的時代元素才能讓觀眾迅速沉浸在故事中。

  愛情套路化 無仇不兄弟

  青春的美好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可以對愛情奮不顧身,對初戀的悵然若失,還有對友情的義無反顧,《那年我們青春正好》中也不乏這些內容,卻充滿套路化的處理。比如叛逆少年肖小軍,一副揮霍青春我有理的樣子,連名字都在向《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的馬小軍致敬,但一切只是流於表面。他最常乾的事無非是並不高明的撩妹兒、與老師鬥嘴,在維護媽媽時瞪眼睛而已,既沒展現出人物身上的閃光點,也缺少共鳴感。而肖小軍對劉婷一見鍾情的設計,正是青春片里最愛用的痞子愛學霸的傳統模式。兩人最初相處時永遠會招來各路人馬尋仇打架,經常落入各種險境,似乎只要兩人攜手冒險就能相愛。如此散發著主角光環味道的初戀強情節亂入,就如同《少年班》里眾人花樣追女神一樣讓人大犯尷尬癌。

  《那年青春我們正好》對兄弟情的描寫是這段青春戲最不合理之處,前一秒鏡頭剛交待知道郭海兵要追劉婷的肖小軍許諾不撬兄弟牆角,轉過頭肖小軍就去約劉婷看電影;而這之前,郭海兵剛替肖小軍擋下混混群毆,這段可謂是給「兄弟為我兩肋插刀,我插兄弟兩刀」做了精準示範。表面上看,主創很可能是想效仿《繼承者》里的李敏鎬與金宇彬,為肖小軍與郭海兵製造出剪不斷理還亂的兄弟情,結果卻堪比《小時代》的四美撕逼大戰。

  其實,青春期是建立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時刻,這個時期的友情雖然帶著年輕人所特有的激情與衝動,但將其簡單處理成為愛而反目成仇,不僅三觀不正,還讓愛情與友情顯得如此的廉價與狗血。回過頭來看當年的《花樣男子》(《流星花園》),無論台版、日版還是韓版,在描寫動人的愛情之餘,都不吝筆墨講述F4之間溫暖的友情與兄弟情。所以少些狗血多些真誠才是青春劇的人心所向。

1

《那年青春》淪為一地雞毛。[保存到相冊]

  壞人臉譜化 老師家長真冤枉

  與國內青春片一脈相承,青春劇里的老師家長都是破壞純潔愛情的壞人,是早戀不成功的絕對外部壓力。《那年青春我們正好》也是如此,肖小軍與劉婷愛情的阻力來自父母,尤其是劉婷的媽媽、肖小軍的班主任何靜,這個嘮叨、婆媽又暴躁的角色,一邊喊著為人師表,一邊為了丈夫升職把女兒送上門去給領導兒子當家教,臉譜化到如同新時代的容嬤嬤。其他出場的父母、老師,要麼性格軟懦,要麼是妻管嚴,毫無創新。

  在劇情介紹中,肖、劉、郭三家的上一代人是有很深的恩怨糾葛的,肖小軍媽媽與劉婷爸爸是曾經的戀人,郭海兵爸爸是劉婷爸爸的上司。然而這些能夠體現主角受原生家庭影響的副線關係,基本上全靠對白實現,處理得簡單粗暴。相比較之下,同樣主打青春懷舊的韓劇《請回答1988》就顯得高明了許多,此劇不僅僅局限在講孩子們青春時光的故事,還同時展現了父母們的年輕歲月,全劇沒有一個反派角色,但戲劇衝突與細膩情感刻畫一樣不少,完美還原了那個時代。

  保持純度 類型化青春劇

  《那年青春我們正好》的主線是一對初戀情人在二十年的時間,在理想與現實中迷茫、妥協與抗爭的故事。最初的高三橡加上後來的大學,所有校園戲占整部劇的比重連一半都不到,而接下來主角成年後在名利場里打拚(撕逼)的戲,諸如學渣變霸道總裁,官二代變人渣,而受過生活的凌辱的女神奮起反抗等等,完全走虐心路線,與前面的青春戲有割裂感。說白了,青春戲更像是個噱頭,既然如此,還不如把青春戲徹底變成回憶戲算了,省得多演多錯。

  其實,青春劇一直都是作為純粹的類型劇而存在,尤其是日本韓國很早就有青春劇的歷史,更貢獻出不少像《高校老師》《野豬大改造》《繼承者》等經典青春劇,歐美也有《緋聞女孩》這樣的青春劇代表作。如今的國內青春劇,雖然有市場需求,但總是想講的太多,混雜更多與青春無關的內容,顯得誠意不夠,反而無法達到當年《十六歲花季》《將愛情進行到底》的高度。《那年青春我們正好》也算是給大家提了個醒,而真正符合當下觀眾觀影需求的青春劇究竟是什麼樣,還尚需摸索。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青春片才是如今國內需要的?
《我的少女時代》為何結局要換人?
大陸青春電影和台灣相比到底差在哪裡?
爛番茄196連鮮破記錄,近年來最好的青春片就是它了
電影 | 散不了場的純愛青春片

TAG:青春 | 青春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