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情報學哲學思潮(1)

當代西方情報學哲學思潮 2013-09-04 11: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在線  我有話說有10人參與

  作者: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嘉興學院商學院公共事業與信息管理系 王知津 周鵬

  情報學必須深刻思考信息、知識和情報的本質,並對信息、知識和情報與人們認識的關係進行再認識,而哲學則是情報學必須藉助的有效工具之一。

  西方關於情報學哲學的研究始於1980年,英國情報學家布魯克斯(B. C. Brookes)首先提出了「情報學的哲學基礎」這一研究課題,並把英國科學哲學家波普爾(Sir Karl Raimund Popper)「三個世界」的哲學理論作為情報學的理論基礎。此後,西方情報學者陸續將不同流派的哲學理論引入情報學研究領域。

  背景:跨學科研究信息全球化 

  哲學與情報學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結合,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首先,科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各種學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許多科學原理被發現。然而,這種趨勢在戰後逐漸放緩,人們發現,如何把現有的眾多科學領域加以綜合成為一個十分迫切的任務。在這一背景下,哲學與情報學的結合也就成為這股綜合潮流中的一朵浪花。其次,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信息化浪潮席捲全球,迅速深入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情報學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應用於人文社會科學的前沿領域。情報學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國際社會視為人類信息化社會理論和物質基礎的一部分,情報學自然要對這一重大趨勢對自身產生的影響和意義予以關注和研判,其中必定要思考一些更加深層次的因素。當這種哲理性的思考達到系統化以及一定高度和深度的時候,它就具備了情報學哲學的特徵。最後,20世紀80年代,「信息爆炸」初露端倪。由於新信息媒體的不斷加入,信息爆炸的載體已不僅限於紙質文獻,信息的概念無論在內涵上或外延上都大大超越了文獻。在這種情況下,情報學就必須深刻思考信息、知識和情報的本質,並對信息、知識和情報與人們認識的關係進行再認識,而哲學則是情報學必須藉助的有效工具之一。

  科學主義情報學哲學:研究對象獨立客觀存在

  情報學哲學是從哲學的高度對情報現象進行的思考,情報學是情報學哲學的基礎和土壤,哲學是情報學哲學的指導。現代西方哲學形成了兩大思潮: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與此相對應,情報學哲學也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思潮:科學主義情報學哲學和人本主義情報學哲學。科學主義情報學哲學認為,研究者與現實是分離的,現實中的研究對象獨立於人類思想之外而客觀存在,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獻計量、統計和內容分析,在真理觀上,堅持反映論觀點。科學主義情報學哲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流派。

  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該理論首次從世界本原上為情報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情報提供了本原位置,即世界三(客觀情報)及世界二(主觀情報),闡明了情報學的本原及本性,明確了情報學的核心任務是研究世界二和世界三之間的相互作用。

  科學哲學。科學哲學為情報學提供了方法論方面的支撐,例如,反思情報學採用的方法論是否科學,用庫恩範式去探索情報學研究範式的變遷。在科學哲學中存在著與庫恩範式相關的科學發展模式:積累進步模式、否證論模式、研究綱領方法論模式和解決問題模式,每種模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實用主義。實用主義要求情報學拋棄過去持有的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抽象理論的幻想,轉而採取「問題—假設—求證」的研究思路,採取積極的實證研究來探索每個人或組織的知識需求,這樣才能切實促進情報學的實用化進程。

  實證主義。實證主義為情報學具體研究領域提供了兩個理論指導。一個是標引。在知識表示中,標引者之間的內在一致性體現了實證主義的思想。這類研究認為,標引者應當按照統一的原則標引,並不考慮標引者自身對此問題的理解,與實證主義所倡導的研究對象的內在特徵不依賴於研究者相一致。另一個是相關性判斷。傳統的信息檢索主要是指實驗性信息檢索,重點是從計算機內部處理來分析,把最終的檢索結果分為相關和不相關兩類,這是一種二元論的系統觀點;即使是在研究用戶,也只是關注個體,而並非從組織甚至環境的角度去考慮。

推薦閱讀:

西方青年是否比中國青年更包容開放?
三百年西方百將傳:第七十二集
西方馬文化
文化全球化下儒家思想對西方教育的影響
西方民主能否走出二戰後最嚴峻危局

TAG:哲學 | 情報學 | 西方 | 思潮 | 情報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