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移臨界點到來中國準備好了嗎?
產業轉移臨界點到來中國準備好了嗎?(2011-02-16 15:45:17)
轉載
標籤: 雜談 |
中國產業區際轉移正在大提速。從產業轉移規律看,國內的產業轉移其實就是全球產業轉移進入新一輪發展階段的延伸。通過產業區際轉移,中國能夠找到一條升級產業鏈,主動完成產業轉型的戰略發展路徑。就產業轉移的本質而言,能夠將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為產業結構順利調整創造有利條件。事實上每次產業結構調整,導致主導產業和重點發展的產業部門的轉換,都伴隨著原有產業的向外轉移。
當前中國製造業轉移升級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一方面,區域差異的趨緩為產業轉移提供了必要的宏觀條件。在新的「區域均衡發展戰略」指引下,「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區域戰略全面鋪開,近年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加快,我國經濟重心也在演變,中西部地區所佔GDP份額不斷提高,2009年提高到46.16%,接近一半,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呈縮小之勢。
另一方面,中國產業區際轉移的潛力巨大。我國趕上了全球產業轉移的快車。上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日本和歐洲發達國家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而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特別是世界加工製造中心和世界電子信息產品中心向中國轉移。我國東部地區利用率先開放和區位優勢,抓住發達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東部地區資本相對飽和,本地市場已難以滿足資本增值需要。再加上土地、勞動力、能源等生產要素供給趨緊、產業升級壓力增大、企業商務成本居高不下、資源環境約束矛盾日益突出等問題,急需完成從規模擴張向結構提升的轉變。其中,加工工業和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騰籠換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趨勢明顯。據測算,我國沿海10個省市集中了全國加工貿易的97.4%,從2008年到2010年,僅粵、滬、浙、閩4省需要轉出的產業產值就將達1.4萬億元,因此,可以通過區域整合和借勢,利用增量調整和存量調整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從「以時間換空間」向「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轉變。
產業轉移不是簡單的遷移和拷貝,產業轉移是相當大的經濟社會工程。當前再審視我國以往的產業轉移政策,產業發展規劃、財政投入支持、勞動力轉移等配套政策體系也不夠完善,推動產業轉移涉及到科學發展所必須突破的經濟轉型升級、結構升級、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等方方面面的難題,必須綜合推進,才能夠綜合破解。
一是為避免沿海地區製造業區際轉移期間的出現產業「轉換缺口」,應把握轉移的節奏實現漸進、有序轉移;二是在產業外移之際,東部沿海地區應儘快推動製造業向前端的研發、工業設計,以及後端的品牌營銷、金融、供應鏈管理和生產服務等環節發展,實現工業深化;三是通過產業分工、資源綜合利用和企業重組等途徑對區域經濟發展和製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做好前期規劃;四是國家應從製造業整體布局的角度納入產業同構評價指標,基於產業關聯和產業鏈整合發展,統一產業布局,避免區際間新的產業同構,造成結構性產能過剩;五是為做好相關產業轉移工作,國家應儘快制定產業轉移的政策框架,包括轉移資金、製造業承接的技術支持、供應鏈管理、相關配套服務措施以及產業指導目錄和人才儲備等等。
此外,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勞動力的轉移」,這也就是為什麼出現了勞動力流動空間結構出現了由東部向中西部迴流的變化,從而造成了東西部勞動力資源的爭奪大戰,用工荒正在由東部向中西部乃至全國蔓延。用工荒背後中國經濟轉型的陣痛和成長的煩惱,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十年,中西部多數地區將會走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常規路徑,伴隨著中國產業轉移的將是勞動力的大規模轉移,中國也由此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勞動力比拼」時代,這也將是中國經濟轉型最難逾越的一個坎兒。
推薦閱讀:
※如果說中國有這般震撼的美景 那一定在說,北疆
※(6)【中國歷史重大事件】明末戰爭與張獻忠屠蜀
※【揭秘】中國富豪正落入移民美國的巨大陷阱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不會提問?
※陽曆和農曆都是在中國起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