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脈針灸—黃帝內經針法》讀書筆記
導讀
通過學習《切脈針灸--黃帝內經針法》這本俞老的著作,深刻體會到切脈針灸的整體治療思想:是通過切脈了解機體氣血陰陽的虛實變化,指導準確地針灸取穴和針灸補瀉,通過體內交錯聯繫的經絡通路刺激機體,增強機體的免疫調節、自我修復能力,充分調動機體的主觀能動性祛除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平息痰濕、水飲、瘀血、虛火、肝風等內邪,從而使機體恢復陰平陽秘、氣血調和的健康狀態。其重在發揮機體的自身調節能力化解虛實之邪,正如《黃帝內經 刺法論》中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曰:「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觀滑澀,而知病所生。」《靈樞 經脈》中指出,「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也」。《靈樞 九針十二原》曰:「凡用針,必先診脈,為見氣之劇易,乃可治也。」可知通過診脈可了解脈象的權衡規矩、浮沉滑澀,從而辨別疾病陰陽屬性、所主的臟腑、產生的原因,通過脈象變化幫助了解病邪的性質、部位、病勢深淺。在針灸前診脈,根據脈象「見氣之劇易」,了解臟腑和經絡的虛實變化,指導針刺操作。
依據《黃帝內經》的切脈和針灸理論,俞雲教授繼承性、創新性提出了切脈針灸這一治療方法。與傳統針灸方法有所不同,切脈針灸是指在針灸臨床中先切脈,通過辨別頸部之人迎脈、手部之寸口脈、足部之太溪脈、太沖脈、沖陽脈之脈象大、小、盛、衰、滑、澀等表現,診察疾病、指導針灸臨床診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其以脈象及經絡理論為基礎,以陰陽五行、子午流注理論為指導,以經絡穴位為診治對象,以金銀針為補瀉手段,以脈象變化為主要得氣表現,以癥狀改善或病情痊癒作為臨床療效指標,是一種切脈與針灸相結合的臨床診療方法。研讀本書,筆者認為,切脈針灸的整體治療思想,是通過切脈了解機體氣血陰陽的虛實變化,指導準確地針灸取穴和針灸補瀉,通過體內交錯聯繫的經絡通路刺激機體,增強機體的免疫調節、自我修復能力,充分調動機體的主觀能動性祛除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平息痰濕、水飲、瘀血、虛火、肝風等內邪,從而使機體恢復陰平陽秘、氣血調和的健康狀態。其重在發揮機體的自身調節能力化解虛實之邪,正如《黃帝內經·刺法論》中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切脈針灸臨床應用廣泛,見效顯著。切脈針灸治癌可謂切脈針灸的一大特色。俞雲教授認為,「癌症疾病是一個系統,是一類疾病,不是一種病,所以攻癌要總體攻」。「攻癌應以中醫(針灸、中藥)為主,同時配用現代科學和西醫學的精華」,「治療癌症在乎人體正氣,只有充分調動人體內抗癌細胞的功能才能真正治癒癌症」。俞雲教授提出了攻癌三步走戰略: (1)緩解癥狀,延長生命,這是首要和必須的;(2)控制和縮小腫塊,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臟腑氣血改善後的攻堅戰;(3)消滅腫瘤,臟腑經絡正常,恢復健康,這是目標。此外,俞雲教授在本書中總結了切脈針灸治療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乳腺癌、子宮頸癌、鼻咽癌、腹腔惡性腫瘤、皮膚癌、腦垂體腫瘤等癌症的針灸處方經驗。以胃癌為例,其主穴取上腹部圍針、巨闕、上脘、中脘、日月、天樞、氣海、足三里、內關;配穴取膈俞、肝俞、胃俞、人迎、太淵、陽溪、解溪。中醫認為,胃癌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外來邪毒、七情、飲食不節等多種因素而致痰結血瘀、形成癌毒,同時伴脾胃虧損,治療應扶正祛邪。取穴上,巨闕位近膈肌,內應胃腑,為心經經氣匯聚之募穴,刺之可寬胸理氣,和胃降逆,寧心安神,是治療心胸脾胃疾患、心神疾患的常用穴;上脘位於胃脘之上口,可和胃降逆,利膈化痰,為治療胃及食道病變之常用穴;中脘為足陽明胃經經氣匯聚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功善調理脾胃,升清降濁,健脾和胃;氣海為生氣之海,元氣之所會,善治真氣不足、臟器虛憊、中氣下陷、久疾不愈之常用穴、下焦氣機失調之要穴;天樞為大腸精氣匯聚於腹部之募穴,善舒腸調胃,理氣消滯;中脘、雙天樞、氣海為俞教授臨床常用之胃部四穴;日月為膽腑經氣匯聚之募穴,可疏肝利膽,理氣降逆;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土中之真土,為強壯要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功善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調補氣血,疏風化濕,通經活絡,是治療足陽明胃經本經本腑和與胃有關的臟腑器官病變及氣血病變之常用穴,肚腹疾病主穴;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可理氣寬胸,和胃降逆,寧心安神,是治療臟腑陰絡氣機失調病證之常用穴。切脈針灸治療胃癌先取上腹部圍針,以引領一身之氣血到達病變之處,調動機體之正氣抗邪。巨闕、上脘、中脘、天樞、內關相使調理中焦脾胃,兼和胃降逆,疏胃腑氣機,以行氣化痰結、行血消瘀滯;氣海、足三里培元扶正,增強機體抗邪能力以助祛邪。主穴各穴相伍,行氣化痰消滯散癌毒,扶正補虛培元氣。
切脈針灸尚用於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膽絞痛、頭痛、腰痛、關節痛、胃痛、痛經、癌痛等痛症的治療,大大提高切脈針灸止痛的準確率和療效。治療咳嗽,俞雲教授根據經典和多年臨床經驗也總結出寶貴的針灸取穴配方,尚指出止咳的特效穴:止咳穴(肺經上,太淵上2~4寸之間),重點選擇的穴位有尺澤、魚際、天突、肺俞、少商、灸心俞、雲門、中府。
俞雲教授治療月經不調、崩漏、痛經、閉經、婦科腫瘤等婦科疾病亦有自己的臨床經驗。教授認為,婦女以經血為用,治病必先調經;任脈為「陰脈之海」、「任主胞胎,」應重視任脈的穴位;婦科病的治療思路在於調整內分泌,調整內分泌從調月經入手,而調月經多選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沖任脈和陽明經。調經臨證經驗:主要7穴:天樞、氣海、關元、三陰交、復溜、太溪、照海;經少、經閉加血海(灸或埋針);經多或崩漏加隱白(灸)、八髎穴;痛經加承山;少腹痛加中極、地機、陰陵泉;腰痛加臍周小四針;陰道和宮頸疼痛加陰陵泉、中極;腹部脹悶加中脘、足三里。天樞為大腸精氣匯聚於腹部之募穴,善舒腸調胃,理氣消滯;氣海為生氣之海,元氣之所會,善治真氣不足、臟器虛憊、中氣下陷、久疾不愈之常用穴、下焦氣機失調之要穴;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之會,小腸經氣匯聚之募穴,為治諸虛百損之常用穴、腎虛之男科病、婦科病之要穴;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可滋陰養血、調和氣血,為治療婦科病、血證以及肝脾腎三藏有關的男女生殖、泌尿系統疾病之常用穴。太溪為腎經經氣所注之輸土穴,功善滋陰降火、益腎補虛,是治療陰虛精虧諸疾之常用穴。照海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善滋陰瀉火、調理經血,是治療腎陰虧虛所致婦科經帶諸疾之常用穴。復溜、太溪、照海為足少陰腎經穴,相伍使用以調經行經;天樞為足陽明胃經穴,亦善治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氣海、關元為任脈穴,益氣助生經血之源;三陰交為足三陰之會,調理足之三陰經,為治療婦科病的經驗要穴。主穴各穴相配,共奏養血生血、調理經血之功。三陰交、復溜、太溪、照海共成特色之「腎四針」。
切脈針灸首重第一針。切脈針灸的精髓在於調治氣機,其第一針是精確調治氣機的關鍵之一,正如煎藥時下藥有先後之順序,針灸取穴針刺時亦講究先後之序,先後之序偏廢,影切脈針灸療效發揮可大打折扣。俞教授指出,切脈針灸第一針應針病所要穴,以引領全身氣血達患處;或針病因要穴,以治病求本;或針臟腑要穴,以疏通臟腑氣血;或針所病經絡原穴,以激發經絡元氣;或用謬刺法,以交經導氣;或用透刺法,以表裡雙治;此外急症首刺郗穴,具特殊作用的穴位可先刺,先患之疾病者先刺。
後記
讀完此書,筆者查閱了中國知網、萬方、CBM等幾個資料庫關於切脈針灸的相關文章,發現關於切脈針灸的文獻有幾類:一是對俞雲教授臨床切脈針灸應用思想的總結,如《俞雲切脈針灸治療癌症思想拾隅》、《切脈針灸治癌新探》,以總結治癌思想為主;二是對俞雲教授切脈針灸臨床治療經驗、方法的總結,如《俞雲教授切脈針灸治療腫瘤經驗擷菁》、《切脈針灸止痛》;三是對切脈針灸作用、療效的臨床研究,如《切脈針灸對鼻咽癌化療患者增效減毒的臨床研究》、《切脈針灸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療後的生活質量研究》、《切脈針灸對鼻咽癌患者急性期生活質量的影響》《切脈針灸在鼻咽癌放化療後康復治療中的應用》、《切脈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70例》。總體上,關於切脈針灸的思想、經驗發揮較少,主要以切脈針灸治癌和止痛為主;關於切脈針灸的臨床研究,以鼻咽癌的臨床研究為主,存在樣本量小、臨床療效觀察期以短期為主的不足。對於切脈針灸研究,筆者建議:1、跟師學習過程中多學習俞雲教授治療疾病的思想精華,如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肝膽病、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思路和治療總則等,及時總結其治療經驗,並通過論文等形式加以宣傳,有條件可彙編成冊供愛好者學習。2、對於切脈針灸的臨床研究,可拓寬研究的疾病範圍,但凡經切脈針灸治療有顯著療效的均有加以研究的價值;研究方向上,可從臨床療效、作用機制上進行深入研究。
切脈針灸源於古老的中醫學,現代臨床應用廣泛,療效作用顯著,值得傳承和發揚!
俞雲切脈針灸工作室傳承切脈針灸 弘揚現代中醫
推薦閱讀:
※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四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黃帝內經白話版十二_華人空間
※《黃帝四經·觀》白話譯文
※軒轅黃帝世系總錄
※黃帝內經素問譯解方盛衰論篇第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