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土家族的哭嫁婚俗
張家界土家族的哭嫁婚俗 到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旅遊,除了欣賞那奇峰競秀、氣勢壯觀的自然景觀外, 當地少數民族的奇特婚俗,也別有一番情趣。 未婚男女通過趕「邊邊場」、山間對歌、木葉傳情等方式,男子會向相識或陌生姑娘傳送愛的信息,主動展喉歌唱:阿妹家園有棵梅,你家爹媽砍刺圍,干圍萬圍圍不住,哥變蜜蜂花上飛。如果姑娘有好感,也會和唱:滿山木葉堆打堆,阿哥是否吹得來,有朝一日學會吹,只用木頁不用媒。姑娘以大膽的方式表達給對方.這就初功告成.姑娘得到父母同意後,男方就請媒人穿針引線,並選在一個重大節日里備一塊豐厚的帶尾巴的腚肉送到准岳母家。女方會熱情款待,但對婚事隻字不提.男孩回家,如果那塊屁股肉只切了一小塊,其它連尾巴一同返回,那准沒戲了。女方如果全部收下,那意味著好事成全。 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戀人之間的感情升溫。男女雙方會商量結婚事宜.從這以後,土家姑娘就會偷偷練唱哭嫁歌。 當男方把結婚喜日送給女家,姑娘本應興高采烈,全家也應笑語歡欣,但出現的卻是哭聲滿堂.這就是哭嫁的開始。從即日起,嫁女在閨房擺桌,邀女性親朋好友九人圍坐四方,自己居中,並領哭唱,同伴接唱.哭嫁主要內容是:追憶母女情、訴說分別苦,感謝養育恩,拜託兄嫂事.哭詞有固定的,也有即興的.節奏自由,曲調樸素,語氣詞特定。
一般情況嫁女事前都偷偷學會了哭嫁詞曲。母女對哭的歌詞有: 女:娘呀娘,我要走了吶,再幫娘呀梳把頭,曾記鬢髮野花艷,何時額頭起了苦瓜皺,搖籃還在耳邊響,娘為女兒搖白了頭。 娘:銅鑼花轎催女走,好多話兒沒說夠,女兒去哎娘難留,往後日子重開頭,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愛度春秋。 哭嫁也有罵人的,不過不會是真意的,主要是哭罵媒人。哭詞大意是:你那背時(不走好運的意思)媒人想挂面(禮品:麵條),那背時媒人想豬頭,那背時媒人爛嘴巴,那背時媒人爛舌根.媒人呢,聽了不但不惱.反而不時插嘴笑唱:燕子大了出花樓,狗崽大了往外走,女兒大了出嫁了.我不爛觜你會磕響頭求.一哀一喜,一惱一笑,風趣詼諧,讓人忍俊不禁。 出嫁之日,是哭嫁之極,嫁女哭父母,哭伯叔,哭姑姨,哭姐妹,哭哥嫂,哭閨友,哭梳頭,哭上轎,哭辭祖宗,.哭聲大作,聲淚俱下,哭得悲忉,哭得震憾.哭聲也真,哭詞也凄。進入男家,哭聲仍舊,新郎背新娘入堂拜天地。 哭嫁的水平高低也是衡量姑娘才智和賢惠德淑的一個重要標誌,現代土家婚俗有些變化,但哭嫁仍然存在,所不同的是內容變了,嚴格地說是一個儀式.再說現在哭嫁,新娘所哭對象都會給她一個不小的紅包.以期望夫妻恩愛,永遠幸福。 土家族的《哭嫁歌》 2006-12-29 22:27:43 人氣: 1485 來源:中國民俗網 作者:佚名土家族的《哭嫁歌》 傳說鄰家嫁女娘 邀呼目伴來商量 三三五五團團坐
你哭一場我一場。 這是一首古老的《竹枝詞》,它所展示的是一幅土家族婚禮中的《哭嫁圖》。詩的意思是說,鄰居家的姑娘就要出嫁,同伴們都相約趕來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你一聲我一聲痛哭不止。這和婚宴上舉杯相慶的歡樂愉快的場面形成強烈的對比。亦喜、亦悲、悲喜交集。 哭嫁是一種古老的習俗。它在中國的許多少數民族中都有流傳和保存。上文所講哈薩克族婚禮中,新娘唱《告別歌》告別親人的場面是游牧民族哭嫁的習俗。如果有興趣的話,對中國各民族的哭嫁習俗進行一次全面考察。那樣我們就會看到許多形式各異,又獨具特色的哭嫁場面,會收集到許多民間的《哭嫁歌》。將這些哭嫁歌流傳的地域、民族編繪成一幅各民族哭嫁歌分布圖,便會得知,原來哭嫁習俗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和廣闊的地域內,都是各民族婚禮的組成部分。 湖南省西部地區的土家族,是保存哭嫁習俗最完整的民族之一。如果在土家族的吊腳木樓採風,土家族婦女一定會將他們記憶中的哭嫁歌和著低婉傷感的聲調唱給你聽。聽到他們那震撼人心的歌唱,你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掉下同情的眼淚。許多深知土家族婚禮習俗的老人,也會滔滔不絕地向你講述土家族哭嫁的趣聞。 每一種婚俗,都具有歷史的傳承性。土家族的哭嫁習俗,也是歷流傳演變的結果。包括那些只古老的搶婚習俗,在今女的土家族婚俗中扔然保存著。 土家族歷史上曾實行過「姑表婚」。姑母之女必須嫁給舅舅之子名日「骨種」。所謂「生女還之母家,曰一女來一女去」,「姑媽女,順手娶」等說法,就是指「還骨種」而言的。「坐床」習俗,過去在土家族十也很流行,哥哥死後弟弟娶其嫂,叫做「弟坐兄床」。嫂嫂不能改嫁。在封建社會,土家族屬土司管轄。在婚禮習俗中,土司還享有對新娘的初夜權。儘管如此,在古老的婚姻制度下,土家族青年男女還是有一定的婚前社交自由。他們在每年一度的「擺手節」和跳擺手舞時,青年男女可以自主選擇配偶。事後只要徵得土老師(巫師)的許可,即可定婚為結婚。清代雍正年間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在土家族地區強行推行封建包辦婚姻。於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決定土家族青年男女的命運。在買辦婚姻制度之下,婦女完全失去人生自自無法改變自己不幸的命運。於是土家族婦女便藉助哭嫁和唱哭嫁歌的形式,來宣洩對封建買賣婚姻和家長制約不滿。 土家族和其他民族一樣,結婚前也有完備的求婚、定親、送彩禮、送日子等儀禮。娶親儀禮更是複雜而隆重。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即將出嫁的姑娘必須哭嫁。哭嫁,作為一種婚禮儀式,含義是十分複雜的。它不僅表現姑娘出嫁之前的惜別之情以及對舊的婚姻制度的不滿,憤怒和控訴,而且也常常被視為衡量一個女子才能和德行的標準。誰家的姑娘善哭,就表示她才能出眾。所以在土家族地區,姑娘長到十一二歲時、就要學習哭嫁。實習的最好場所,是在婚禮儀式上陪伴即將出嫁的姐姐哭嫁,這樣可以得到情緒上的感染。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加深,到了自己出嫁時,心中的喜怒之情,自然像開閘的河水一樣傾瀉出來。 土家族婚俗中,姑娘什麼時候哭嫁,有一定的規矩。一般是在男方擇訂娶親的日期時,備一份禮物通知女家,雙方開始做結婚前的各種準備。就在舉行婚禮的一個月或半個月前,未來的新娘開始哭嫁。有的地方是七天哭一次,有的地方是半個月哭一次,也有的地方是開始隔夜哭一次,之後每夜都哭。哭嫁一般在晚上,屆時和新娘要好的姐妹和姑嫂們都到新娘的住處陪哭,一直哭到娶親之夜。 在整個哭嫁期間,新娘和陪哭的姐妹都要唱《哭嫁歌》。《哭嫁歇》 的內容十分豐富。一般從母女對哭、姑嫂對哭開始,所有的親人(包 括父母、哥嫂、叔伯、姐妹)都要哭到。待嫁的姑娘,在即將別離親人之際,自然有訴說不完的離愁別緒,其中也含有對親人的抱怨。如《哭父母的歌》這樣唱道 我的頭髮還沒有生根
我的牙齒還沒有長齊呀 績麻紡紗都不會 背柴挑水做不起 你們就狠心地把我推出門, 做人媳婦活受罪 挑不起也要挑了 做不會也要做了。 我的肩膀壓腫了 還滿不了人家的意。 十八指頭磨爛了
還順不了人家的心。 這日子怎麼過呀? 早曉得這一天 剛把我生下來時 為什麼不把我往泥潭裡泡了呢? 早曉得這一天 剛把我生下來時 為什麼不把我往者壩上丟了呢? 丟在泥潭裡 還要起個水泡泡哩
丟在岩壩下 還能長一蓬草草哩。 出嫁的女兒並不理解父母的心情,她將一肚子的委曲完全傾瀉在父母身上,埋怨父母不該把自己嫁出去。 在封建買賣婿姻制度之下,姑娘的命運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擺布,前途未卜,因此出嫁的姑娘有時也將滿腔的憤怒,集中發泄在媒人身上。《哭媒人的歌》這樣唱道 板栗花開球對球 背時媒人想豬頭 豌豆花開英對英 背時媒人想鞋襪。 背時媒人是條狗 這頭吃了走那頭。
娘家又誇女婿好 婆家又誇嫁妝多。 樹上鳥兒騙得多 岩坎猴子騙得走。 騙得我爹點了頭 騙得我娘開了口。 總之,媒人在土家族姑娘看來,是搬弄口舌,追求私利的勢力小人。所以在哭嫁時總是痛罵媒人一場。好像這一婚姻悲劇的導演全是媒人所為。 隨著娶親隊億的到來,哭嫁也達到高超。到了半夜雞叫時分,交親娘要替新娘梳頭、開臉。把姑娘原來的辮子梳成「粑粑髻」請人將臉上的汗毛拔去,眉毛扯成一勾新月的樣子。這時要《哭上頭》、《哭扯眉毛》。五更時分,新娘要「吃離娘飯」、「穿露水衣」這時又要《哭離娘席》、《哭穿露水衣》。 上轎的時晨一到,新娘要拜別祖宗了。只見新娘手中拿兩把筷子 出了房門,往前後各撒一把,表示分別。這時又要《哭別祖宗》。告別祖宗之後,燈籠火把齊放光明。新娘上轎時,又要《哭上轎》。有的地方新始上轎後,請巫師殺只公雞,用雞血灑在轎子四周,同時將轎子四周打掃一遍。這可能是古老的搶婚習俗的一種模擬表演。雞血表示掄婚時發生過流血事件。掃轎,表示毀去掄婚時留下的腳印。現在的婚俗中,只是一種禁忌而已。 在前往新郎家的路上,新娘坐在轎子里仍然唱著哭嫁歌,一直唱 到男方家能聽到哭聲方止。
到了新郎家,舉行拜堂儀式。拜完堂入洞房。這時新郎新娘要爭 先坐在床上,據說誰失坐到床上,將來誰當家。 隨著時代的前進,土家族的婚俗也有了許多變化。婚姻自主已成 了青年男女普遍的要求。過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她們已失 去約束力,哭嫁習俗因而謝謝消失,正如一首民歌唱的 高山木葉壘成堆, 問哥會吹不會吹, 哥把木葉吹響了, 只動歌聲不動媒。 |
推薦閱讀:
※兩分鐘讓你明白在張家界如何坐車去景區
※張家界水晶推銷導遊詞
※【百年舊影】張家界(大庸)百年舊影
※與張家界同秀,比美九寨溝,這個地方美翻了整個黔南!
※張家界文物古迹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