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移民潮所想起的
轉載自 石述思 2011年06月21日 10:14 閱讀(1) 評論(0) 分類:個人日誌
網路又盛傳趙本山移民加拿大。並按照以往慣例被否認。 這事沒啥可大驚小怪的。 俺還幾個朋友最近都辦了加拿大移民,只是沒老趙出名,大家懶得理他們。
加拿大這個國家和中國很有緣分,若干年前,一個叫白求恩的大夫死在中國抗日戰場,驚動了主席親自紀念他,現在來一個師的白求恩支援中國經濟建設估計都不會引起太大動靜。因為到中國淘金的人太多了。 如干年後,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中國人帶著銀子,不遠萬里,到人口奇缺的加拿大幫助人家儘快擺脫金融危機,也算中華民族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美德一次集中展示——儘管國內道德滑坡已經到了令人絕望的程度——連跌倒個大爺都沒人敢扶。 但二人轉大師趙本山的出走還是令人驚訝——加拿大人肯定無法享受這份中國人痴迷的草根藝術,他肯定還得回國淘金,而CCTV春晚大舞台也暫時離不開他老人家。而且開放的祖國對藝術家向來包容,只要是明星,外國人演《建黨偉業》都木有問題,何況一個加拿大人在春晚上撒歡呢? 只是趙老師名氣太大,相當程度地喚醒了公眾對精英大規模移民的興趣。
前段時間,由招商銀行等機構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投資資產超過千萬元的富裕人群中,近60%的人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 隨後,媒體披露,今年拿到美國「綠卡」成為地道美國人的中國人達到了7萬人,僅似於墨西哥。而1999年以後的10年間,中國內地有200萬人合法獲得外國「綠卡」。 與其對這些背叛祖國的人口誅筆伐,不如直面中國經濟快速崛起下的精英集體焦慮。 假如趙本山老師投資移民屬實,肯定不是為了在西方推廣綠色二人轉,更疑似為了讓他年幼的孩子能擺脫國內應試教育之苦,不用從小呼吸沙塵暴、吃瘦肉精,能在成長中真正體會人的滋味。這個原因非常有代表性——幾乎是俺那幾個朋友的心聲,他們也許很愛國,但無法愛祖國的教育和環境。 與之呼應,一大批先富人群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面對體制轉軌的不確定性,感受著四處瀰漫的仇富陰霾,尤其是痛感法治缺乏對公民權利尤其是私人財產有效保障,便產生了將財產轉移的衝動,其中相當一批是實體資本——被壟斷和各類歧視擠壓,投資無望便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棲息地,以至於現在美帝等國部分居民對中國人推升當地房價表示了驚訝和憤怒。
這些不是最可怕的。 中國市場在今後想當長一段時期內都是全球投資家的熱土,堤內損失堤外補——祖國不差錢,差了還可以讓銀行開足馬力印票子,現在不是有經濟學家呼籲印500元面值的人民幣了嘛?結合最近CPI到達新高,俺只擔心這又形成新一輪對百姓財富的剝奪,社會變得更不和諧。 這些移民者有多少是靠權力尋租崛起的黑色權貴也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謎團,「官員考察不歸」、「子女海外一擲千金」等消息也不時刺激著公眾神經。 這暴露出對上述人群及其親屬移民出境的審查、管理仍存漏洞。 真正令人絕望的是一批科研技術精英的出走。他們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不可或缺的人才——僅靠引進遠遠不夠,且成本高昂。
當一個國家的院士職位逐步被退休高官和央企高管佔盡,其實也暴露出在行政化體制主導下,有真才實學、尤其是有原創能力的科技精英的存活空間是無比狹小的。專家指出,自1978年以來,有106萬名中國學生留學海外,僅27.5萬人回國。流出海外的78.5萬青年才俊,相當於30所北大、30所清華的所有在校本科生。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數據表明,在2001到2005年間中國科學家同美國學者合作發表的論文中,七成都有海外華人學者的參與。 一個真正的大國,面對全球化的浪潮,當有氣度接受各類人才流失。 但俺更看重他們出走姿勢是否優雅。 如果不能引發全社會對吸引人才與善待財富的思考,進行深徹的制度改良,推動我們從「經濟大國」到「宜居大國」邁進,這樣的移民一定會演變成可怕的國難。
在這個過程中,俺認為即使趙本山移民不是神馬天大的事,更像一個供人消遣的談資——最擔心這事的也許是CCTV春晚總導演。 |
推薦閱讀:
※奶茶妹妹章澤天投資澳洲奶粉,在澳投資賺錢同時還能移民?
※如何移民盧森堡?
※特朗普移民新政造福了誰?
※未來5年,在澳洲最好找工作的20個職業
※35歲,女,電子類碩士,電子工程師9年工作經驗,英語可以;想移民加拿大、澳洲,技術移民有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