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日禪話(234)學佛修行

2331、人生在世,還是要盡量行一些善,為未來多做點準備。日本「商聖」稻盛和夫,是佛學造詣很深的大企業家,他曾說:「人為什麼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比出生時有一點點的進步,或者說是為了帶著更美一點、更崇高一點的靈魂死去。」

2332、人活於世,短短几十載,活一世就要有一世的修行,做人,要懂得感恩,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也沒有什麼人就是理應為我們付出的,即便是我們的父母。學會感恩,用感恩的心去感動那些真正為我們付出的人,用真摯的感情去回報那些一直在為我們奉獻的人,世道輪迴,因果循環,行善積善,才可得善,遇善。

2333、感恩是一種善行,我們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間萬物,並且要知恩圖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大智慧,一個人只有心懷感恩,才會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會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懷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澤,心境自然安寧。

2334、人生一世,糊塗難得,難得糊塗。活得過於清醒的人,反倒是糊塗的;活得糊塗的人,其實才是清醒的。糊塗一點,才會有大氣度,才會有寬容之心,才能平靜地看待世間的紛紛擾擾;糊塗一點,才能超越世俗功利,善待世間一切,身居鬧市而心懷寧靜;糊塗一點,才能參透人生,超越生命,天地悠悠,順其自然。

2335、一個人若是踏著別人的腳印前進,那麼總有一天會迷路。在充滿迷離的人生旅途中,要找好自己的方向,只要是正確的,就堅定的走下去,無論結果怎樣,哪怕是遍體鱗傷。很多時候,傷害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別讓自己心太累,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

2336、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大貧亦是大富,一無所有、了無牽掛、寧靜淡泊、恬然自得。花開、花謝、生死、死生,人的真實生命在哪裡?修行其實並非盲目的行為,它是對生命的更加尊重,讓自己真正的對生活對一切有個正確的交待。

2337、生與死,此岸與彼岸,短暫與永恆,絕望與希望,有限與無限,都是永恆的矛盾,永恆的命題,科學永遠解不開如此終極的方程式,我們需要一個靈魂安放的地方,需要令心靈寧靜明澈的家園,禪的智慧能給煩亂焦急的心灑下一片清涼,呼喚起我們內心最柔美最博大的情懷,將我們生命安放於此岸即是彼岸的超脫中。

2338、我們能走多久,靠的不是雙腳,而是志向,鴻鵠志在蒼宇,燕雀心系檐下;我們能登多高,靠的不是身軀,而是意志,強者遇挫越勇,弱者逢敗彌傷;我們能做什麼,靠的不是雙手,而是智慧,勤勞砥礪品性,思想創造未來;我們能看多遠,靠的不是雙眼,而是胸懷,你裝得下世界,世界才會容你。

2339、如果墮落惡趣的機緣成熟了,那巨大的痛苦,你忍不了也得忍,承擔不了也得承擔。等到我們墮落惡趣的時候,你一定會後悔,但那時已經晚了。你根本得不到人身,遇不到正法,連修行的機會都沒有。除了忍受痛苦,終日在痛苦中等待業力窮盡以外,什麼辦法也沒有,所以一定要深深的把握住現在學佛修行的機會。

2340、面對失敗和挫折,一笑而過是一種樂觀自信,重整旗鼓,這是一種勇氣。面對誤解和仇恨,一笑而過是一種坦然寬容,保持本色,這是一種達觀。面對讚揚和激勵,一笑而過是一種謙虛清醒,不斷進取,這是一種如意。面對煩惱和憂愁,一笑而過是一種平和釋然,努力化解,這是一種境界。


推薦閱讀:

【索達吉堪布】——修行人如何對治生活中的煩惱?
男朋友開始研究佛學甚至有以後出家的想法怎麼辦?
在內觀中心做法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出家人也會有煩惱嗎?出家人和俗世的人在面對煩惱時有什麼不同?
內觀禪修得力,對一團混亂的人的事業和生活,改變會有多大?

TAG:修行 | 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