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新:破解「知行合一」密碼(上)

知行合一,構建明德、明心、明志主體世界的不二法門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陽明先生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以悟道的心得闡述了知行本體,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

知行合一是什麼?

首先是一種修身功夫論,知行一體是一種提高自身境界的修身功夫,是一種把本體轉化為主體的儒家修身功夫;其次是一種處事方法論,是一種把意識和行為有機統一起來的有效方法論體系。這種功夫和方法論,把人人皆有的至善良知本體,通過格物致知、去私慾存天理、道德意識與道德體履相統一,轉化為自己具有的主體良能,進而構建一個具有明德親民至善的「大我」,以正心正念應用於事事物物。

早在《尚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意思是懂得道理並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維意識。「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在傳統儒家的知行觀中,「知」、「行」是分離的,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南宋理學代表人物朱熹的觀點,他認為知先行後、知輕行重、知行互發;而陽明先生認為,知行本是一體的,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知行合一道理並不複雜,但真正做到卻很難,原因在哪裡呢?

從人的道德意識和思維意識,轉化為踐行和行動,對普通人而言,是自發自覺由心而發還是需要經過艱難的「心境轉化」才能實現呢?陽明先生龍場悟道之後,進入了內外一體的聖人境界,站在聖人境界,陽明先生清晰地看到了這個問題的本質原因:在聖人境界而言,聖人的心地是去除私慾,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以明德親民至善為一體,他的道德意識、思維意識和外在的道德踐履、實踐行動是一體的;而對於普通人,未經修身或修身不夠的人,他的心地是有善有惡的,時常被內在的慾望和外在的誘惑所迷惑,失去對本質道理的把握,他的道德意識、思維意識和外在的道德踐履、實踐行動是二元的,往往言不由衷,心行不一,根本的原因在於內心的私慾還沒去除,並不是什麼知先行後的問題。

那麼,對於普通人,未經修身或修身不夠的人,如何才能達到聖人境界呢?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探討,陽明先生給出了他的解決方案,那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一種心法,一種把道德意識、思維活動與體悟踐行統一起來的絕妙方法論。

我們用兩個例證來解讀這個絕妙心法。

眾所周知,陽明先生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對於如何學習書法,有一段精彩的闡述。「吾始學書,對模古帖,止得字形。後舉筆不輕落紙,凝思靜慮,擬形於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後讀明道先生書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學。」既非要字好,又何學也?乃知古人隨時隨事只在心上學,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王陽明年譜》)意思是說:「我開始學習書法時,只是對著古帖臨摹練習,這樣練來練去,只是學到了字的形象,內在的神意卻毫無所得。後來我改變了學習書法的方法,舉筆不在輕易下筆,而是凝思靜慮,先在心中勾勒出字的形狀和筆畫,這樣練習久了之後,開始慢慢通達書法之道,後來讀明道先生的書論說,寫字的時候要恭敬,並不是字要寫好,只是用這個恭敬的態度就是學習。」這段文字里,闡明了思維意識層面知行合一的內涵「隨時隨事只在心上學,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另一段例證是陽明先生答徐愛錄中關於孝的解讀,先生曰:「若只是溫清之節、奉養之宜,可一日二日講之而盡,用得甚學問思辨?惟於溫凊時,也只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奉養時,也只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此則非有學問思辨之功,將不免於毫釐千里之繆。所以雖在聖人,猶加『精一』之訓。若只是那些儀節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今扮戲子,扮得許多溫淸奉養的禮節是當,亦可謂之至善矣!」(徐愛錄 《傳習錄上》)這段文字的核心,正是闡明「此心純乎天理之極」也就是道德意識純乎天理,孝親就會由心而發,溫清奉養在自然合宜,也正是道德意識層面上的知行合一。

這兩段例證分別從兩個層面闡述論證了知行合一的內在含義,從聖人境界給普通人境界提出了一個修身進階的絕妙方法論——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在儒家思想體系里本是存在的,誠正格致修齊治平、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的寓意都具有內聖外王一體的知行合一關係內涵,但歷經多年的儒家心法失傳之後,一般的儒生已經把「夭壽不二」理解為「夭壽有二」,從而限於支離破碎的二元對立。因著種種人生際遇,在內外兩種「生死一念」的強烈衝擊下,經歷了龍場悟道的陽明先生,在悟道中「發現」了知行合一這一儒家思想的絕妙心法;而一般的儒生極少有際遇去經歷龍場悟道,需要在日常功夫修鍊中來積累體悟才有可能知曉聖賢「夭壽不二」的「一以貫之」思想,所以說,知行合一,是頓悟者陽明先生,傳授給漸悟者後學儒生的一個不二法門,別無他法,別無捷徑!

笑笑生註:為更好的為心友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本平台將會以「智為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為主體變更為企業認證,歡迎廣大心友繼續關注、批評與指導!


推薦閱讀:

誰能破解瑪雅預言
於建嶸:如何破解中國民眾的政治心態兩極化(1)
千年數學猜想「一朝破解」
什麼是太歲?犯太歲怎麼破解?
中國歷史周期律如何破解?一個基於利益的解釋

TAG:密碼 | 知行合一 | 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