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 12 – 反戰運動

說越戰就不能不說說美國的「國內戰場」,就不能不說風起雲湧的反戰運動,說反戰運動咱們還得再往前說。《隧道盡頭的光亮》那一篇裡面咱們提到了一些反戰活動,本篇更詳細地說說。越南戰爭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勝負並不僅僅取決於前方戰場,更決定於後方,決定於「國內戰場」。草根盡量把各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相互影響交代清楚,免得大家看完草根的整個《越南戰爭》系列後還是一頭霧水。

最早起來反對戰爭的是學生。學生運動由來已久,六十年代早期的校園裡,學生們關注的主要還是人權。學生運動和學生組織大多是地方性的和區域性的,通常跟其他學校也不發生橫向聯繫,除了那個「學生爭取民主社會」(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這個組織。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學生組織,有一個總部,在各地的學校有些分支機構。

1965年約翰遜總統批准在南越的地面行動,增加在南越的部隊後,學生爭取民主社會運動開始關注反戰運動。1965年4月17日,他們在首都華盛頓組織起來一場抗議遊行,吸引了25,000人參加。早期的另一個反戰活動是「越南日」座談會,1965年10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園舉行,數以千計的人參與,活動主要圍繞討論戰爭的道德性展開。

戰爭升級刺激了全美國的校園,1966年學生爭取民主社會運動和其他學生團體,被媒體稱為「新左派」,發起了全國性的遊行、示威以及各種消極抗議活動,比如學生們靜坐、辯論、罷課,把教室和講堂作為討論戰爭的地方。您說為啥學生對越戰這件事這麼關注?很簡單,打仗就要徵兵,徵兵征的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上學可以推遲兵役並不能豁免服役,如果戰爭久拖不決甚至還要升級的話,懸在每個在校男生頭上的徵兵「利劍」就會隨時落下。於是隨著戰爭越來越不受歡迎,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反戰運動當中。

儘管大多數示威活動是和平的,然而不可避免地,示威者還是會和警察產生暴力衝突。同樣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激進組織,其中最有名的是「氣象員」(Weatherman),這個組織致力於用軍事行動來發動革命推翻政府。他們的激進行動包括1969年在芝加哥的暴力革命,和1970年製造的爆炸案。

反戰運動的標誌性事件是「停止越戰春天動員大會」(Spring Mobilization to End the War in Vietnam),這個活動於1967年4月15日分別在舊金山和紐約舉行。一大群運動積極分子還有宗教領袖參與其中,活動組織者選擇東西兩個城市,希望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人,來向美國政府施加壓力。

在紐約的活動從中央公園開始,參加的人數估計有20萬到40萬人,包括各行各界、各種政治信仰的人,其中包括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而在舊金山,活動吸引了至少50,000人到75,000人,金的妻子參與其中。

金博士出現在紐約的集會上意義非凡,您問金是人權領袖,關注的應該是美國國內的事兒,摻乎越戰幹嘛?當然要摻乎!我們黑人參加越戰和犧牲的比率都高於白人,卻在國內受到歧視,越南人又沒有叫我們「黑鬼」;其次,打仗要花錢的,要花很多很多錢,錢花到越南了國內改善民生的經費就不足了不是?誰的生活最需要改善呢?

「停止越戰春天動員大會」是反戰運動的一個轉折點,讓反戰運動從校園運動進入到主流美國人群中。

美國人對越南戰爭的支持在1967年開始動搖了,到10月份,民意調查顯示46%的美國人認為在越南戰爭是個錯誤。這是美國民意調查對約翰遜總統的支持率,綠線表示支持,紅線代表反對,下麵灰色的是未發表意見的。

越南戰爭是世界上第一次「電視戰爭」,第一次每天向全世界報道的戰爭。在電視出現之前,人們一般都是通過放映電影之前播放的新聞短片,來「觀看」世界上發生的大事。跟草根年紀差不多的同學,可能當年都看過這類電影正片放映之前的「加演」,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近會見西哈努克親王,賓主雙方進行了友好交談云云。電視就不一樣了,電視直接把關於越南戰爭的畫面帶入家庭。1968年美國已經有24%的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萬惡的資本主義!那年草根連電視機是啥東西都不知道。對於春節攻勢的電視報道展示了媒體的巨大影響力,電視上血腥暴力的鏡頭足夠震撼美國人的心靈,特別是那個南越警察局長當街槍斃越共的鏡頭,震驚了美國和整個世界。同一場景的照片還榮獲普利策獎,成為越南戰爭血腥暴力的象徵。

其實哪場戰爭不血腥暴力呢?有關那張照片背後的故事,請見草根《有圖有真相?——從一張著名的越戰照片說起》。

儘管軍方的威斯特摩蘭將軍多次想對記者進行限制,但是整個越南戰爭期間從來沒有進行過新聞管制,有人說這也是美國越戰失敗的原因之一,草根想到最後總結的時候再來詳談這個問題。

春節攻勢後,廣受美國人尊敬愛戴的「沃爾特大叔」,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主持人沃爾特·克朗凱特(Walter Cronkite),決定親自前往越南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1968年2月27日從越南回來後,「沃爾特大叔」在他廣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里說,他認為春節攻勢是美國的一個挫敗,現在對於美國來說唯一理智的做法是和談,不是作為勝利者,而是為了一個體面的和平。

約翰遜總統看了電視節目後,對他的媒體顧問說:「我失去了『沃爾特大叔』,我就失去了整個美國中間階層」。

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約翰遜總統,1968年3月31日,約翰遜總統在全國電視台發表講話,呼籲在東南亞實現和平。心灰意冷的他同時表示,將不謀求競選連任,也不再接受本黨提名。

約翰遜總統的決定,讓1968年美國民主黨的總統競選活動群龍無首,一下子跳出來三個競爭者。

首先是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Hubert H. Humphrey),他以支持戰爭的面目出現。然後是參議員尤金·麥卡錫(Eugene McCarthy),麥卡錫是唯一公開反戰的候選人。第三位是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已故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

而共和黨方面則是前副總統理查德·尼克松、紐約州州長納爾遜·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和加州州長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這三人爭奪本黨提名。

除了民主共和兩黨外,還有一位強有力的獨立候選人,阿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George Wallace)。華萊士以人權領袖自居,對於越戰,他認為美國應該通過繼續升級戰爭的做法,來迅速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繼續升級戰爭?這是要大打出手啊!為啥這個華萊士這麼強硬?他的競選夥伴是退休空軍上將柯蒂斯·李梅,就是《滾雷行動》那篇里,跟約翰遜總統說要把越南炸回石器時代的那位將軍。

來,為此上張照片。

1968年,越南戰爭和民權運動交織在一起,成了美國政治的兩大熱題,美國經歷了自打內戰以來最嚴重的社會危機。討論和爭辯一旦激動起來就容易偏激,然後就會失控,讓整個國家就陷入暴力之中。

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的孟菲斯被暗殺。兩個月後的6月5日,在獲得加州民主黨初選勝利後,羅伯特·肯尼迪也被槍殺。

接下來誰會上台,上台會怎麼辦呢?請看《尼克松的戰爭》。


推薦閱讀:

同為反戰歌曲,為什麼Beyond超級武器不像Amani廣泛傳唱?
盤點高分卻三觀不正的日本「反戰」動畫電影
少數人的權利:「良心反戰者」
明仁天皇:與平民結婚,業餘為生物學家,平生致力於反戰

TAG:運動 | 反戰 | 反戰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