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長壽因「四樂」
07-18
白居易長壽因「四樂」 唐代詩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存詩愈三千,居唐代詩人之冠,而且享年75歲,是古代詩人高壽者之一。他的長壽之道是多方面的,而世人對他的「四樂」養生之道推崇備至。 第一樂:仕途坎坷處世樂 白居易29歲中進士入仕途,但人生道路並不是「春風得意」。昏暗官場使他壯志難酬,政治上一再遭受打擊。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直言得罪當朝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又移忠州刺史。後被招回朝廷,但不久又遭排斥,只好自請外任杭州刺史,後任蘇州刺史。回京後又做過閑官,晚年辭官,閑居洛陽而終。儘管白居易一生坎坷,但他始終把「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立身處世準則,樂觀處世,以德養壽。在為官數十年中,清正廉明,同情關心勞動人民。如他在《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寫道:「心中為念農桑葚苦,耳里如聞飢凍聲。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同蓋洛陽城。」他為各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在杭州修筑西湖的「白堤」,疏浚六眼井;晚年捐出家財開鑿洛陽以南的八節灘和九峭口等,愛到歷代人民的讚頌。 第二樂:感事釋懷賦詩樂 感事賦詩是白居易終生的樂趣,即使遇到傷心事,也以此來傾泄心中的憂愁和悲痛,求得心理平衡。白居易40歲時,母親陳氏去世,同年長女金鑾子又夭折,他「朝哭吾所親,暮哭吾所愛」,還專門寫了一首《病中哭金鑾子》。61歲時兒子阿崔死了,又寫了《哭阿崔》。後來好友元稹、劉禹錫死了,又寫詩哭元稹,哭夢得,詩人被貶為江州司馬時,還寫了著名的《琵琶行》一詩,通過對一個淪落江湖琵琶女不幸身世的描述,抒發了自己內心苦悶。在白居易大量詩作中,隨處可見詩人這種心中煩惱自釋懷的經歷。 第三樂:陶情怡性山水樂 白居易一生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每到一處,他都要瀏覽名勝,觀賞風光,寄情山水。詩人在杭州時愛西湖之美,寫了不少讚美西湖的詩詠,晚年閑居洛陽時仍深情懷念。白居易以山水為樂,陶冶了情性,開闊了胸境,和悅了身心,同時登山涉水也鍛煉了體魄。 第四樂:恬和身心交友樂 白居易平生愛交友,善交友,由於他心地善良,竺友誠摯,所以交得友情都很牢固。他與元稹情宜甚篤,且詩也齊名,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交往至深,故人稱「劉白」。他喜歡與朋友歡聚,或書信往來,或唱和酬答,吟詩作賦,樂在其中,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滿足。他的名篇《長恨歌》,就是與王賢夫、陳鴻同游周至縣仙游寺時,一起討論後寫出來的。在他74歲時,還與同在洛陽的六位年過七旬的朋友,組成一個「七老會」,後又加入了95歲的僧人如滿和尚及136歲高齡的李元爽,號稱「九老圖」。他們每日相聚,飲酒賦詩,高談闊論,忘乎所以。白居易更是豪氣不減當年,為此留下了《七老會詩》、《九老圖詩》等詩篇,而傳為千古文壇佳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