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母親該怎樣彌補孩子缺失的愛?2017年04月26日 星期三B12成長周刊

煩惱:

自從和丈夫離婚後,丁女士開始了一個人帶女兒阿衡的生活,那時阿衡才上小學一年級,很乖很懂事。丁女士每每想到因為自己的婚姻問題,而害得阿衡沒有了爸爸,少了一個人疼她,就很愧疚。為了彌補對她的虧欠,丁女士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女兒身上,能滿足她的都滿足她,別人有的她都有,不讓她受一點委屈。但她發現,阿衡大了,初二了,像變了個人似地。經常沖媽媽大呼小叫的。「我只要不隨她意,就會發脾氣,我只好哄著她。上周還和我動手了,我特別寒心,她怎麼一點都不知道感恩呢。我在旁邊掉眼淚,她都無所謂。」丁女士說。

指導:陳真真(「陶老師熱線」指導老師)

一些單親父母為了彌補孩子缺失的愛,對其百般呵護和寵愛。這樣做出發點雖是好的,但方法卻並不可取。要知道,雙親家庭,雖然有來自父母雙方的愛,同時也有父母雙方的界限。孩子的成長不但需要愛,也需要界限,界限也是愛的一種。如果孩子只享受到了加倍的寵愛,而不在一定的界限之內,成長就會遇到問題。

孩子有時候就像一面鏡子,你怎麼看待他,他就會變成你心中的樣子。如果母親覺得「是我不好,使得孩子從小就沒了父親,少了一半的疼愛,我要加倍地彌補她」。那麼孩子容易慢慢把母親的觀點內化成為自己的觀點,認為「媽媽虧欠我的,就應該補償我,無條件地對我好」。如果母親覺得「孩子很可憐,沒有了父親,別的孩子會欺負她,或者在家庭美滿的孩子面前會自卑。」那麼孩子容易認同自己是個沒有父親的孩子、因此是可憐的、需要自卑的,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沒有父親,也不能涉及任何與父親有關的事或話題。

其實,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父親不在身邊這是個事實,這會是阿衡以後生活中經常要面對的問題,但是這並不需要成為她對自己的認識中最重要的一點。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和其他孩子一樣去看待,無需特殊化,該關心時關心,該培養獨立時培養獨立,該受挫時受挫。用積極坦然的態度幫助孩子面對爸爸不在的事實,培養孩子一種「沒有爸爸也沒什麼,我其實和別的孩子一樣的幸福,有媽媽這麼疼我愛我」的觀念,孩子才不會帶著心理包袱健康快樂的成長。

楊甜子

推薦閱讀:

廣東警方解救14被拐嬰兒 皆為父母親手所賣
情暖五月天 溫馨母親節
母親過於強勢殃及後代子孫
我的母親(一)

TAG:孩子 | 成長 | 星期 | 母親 | 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