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高古藝術品拍賣交易中心

在當今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紐約市場長期佔據第一把交椅,與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密不可分。接力紐約的依然是倫敦,香港憑藉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崛起而逐漸成為世界藝術品交易領域的第三極。尤其近年來,隨著中國內地購買力量的不斷加強,中國藝術品交易的中心也在逐漸東移。

與國際拍賣行如蘇富比、佳士得接觸時了解到,他們在調動其國際資源的時候,一方面會盡量遵循委託人的意願,一方面也會根據某種類型的東西更符合某一地區的審美而選擇拍賣地點。因此,長期以來便形成了這樣的慣例:明清官窯等宮廷製品以及近現代書畫往往放在香港上拍;中國明清外銷瓷則選擇倫敦地區;而高古藝術品通常會安排在紐約上拍。然而這種相對固定的格式卻在悄然漸變中。近兩年,以中國藝術品為主導的紐約和倫敦亞洲藝術周已大不如前,這也使得國際拍賣行在考慮是否應該加大香港地區的籌碼。儘管今年春季因為紐約佳士得上拍安思遠珍藏的帶動,使得本屆亞洲藝術周迎來了人流量的最高峰,但人們還是相信這種局面不會維持太久,亞洲藝術的中心依然是在向香港轉移中。筆者於近兩年對香港藝術市場的觀察發現,這裡的高古藝術品上拍量在不斷攀升並不斷創出佳績。隨著內地收藏家越來越關注高古藝術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由於這一板塊的權重增加,香港將會在高古藝術品交易中成為全球日益矚目的地方。

中國高古藝術品,不僅受西方藏家追捧,高古玉、高古瓷器等高古文化也逐漸開始被國內藏家所關注。所謂「高古藝術品」, 需要按品類加以劃分,儘管如此,概念亦不甚明晰。文博界通常將戰漢以前的玉器稱為「高古玉」;而「高古瓷器」則是一個與明清瓷器相對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陶瓷器,北方也俗稱「老窯瓷」。在收藏市場更有多解,尚存有「高古」、「中古」之分。儘管多年來中國藝術品風生水起,高古瓷玉、古代書畫等品類也緊緊跟隨著上漲大勢逐波抬升,但相比已經獲得千倍萬倍提升的近現代書畫和明清官窯瓷器則小巫見大巫,價位難以望其項背。香港佳士得瓷器雜項負責人曾志芬曾說道,在她的印象中,老一輩的鑒賞家和收藏家遇到明清的東西都會搖搖手說「太年輕」了!

  

新老收藏家形成強烈的反差。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新起的藏家或商人更喜歡看起來外表光鮮亮麗的明清官製作品,而高古藝術品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審美上都設置了較高的門檻,令新手一時難以接受。另一方面,高古藝術品在內地市場的需求量也不少,但由於受到政策的限制,拍賣公司不能上拍,其他流通渠道要差很多,如此這般,一些投資、投機性的資金便將這類藝術品排除在外。於是牆內開花牆外香,這類作品便一直成為以歐美藏家為代表的審美取向,交易中心自然落在紐約和倫敦,包括艾斯肯拉起、藍捷理、吉賽爾等世界頂級的古董商也一直主營此類高古類藝術品。2015紐約亞洲藝術周上拍的安思遠珍藏,其高古藝術的比例佔到了百分之80以上。然而隨著安思遠藏品拍賣結束,人們就驚呼「一個時代結束了!」世事之輪迴轉換似乎不可避免地發生。以安氏為代表的西方老一代以中國藝術品見長的藏家和商人在漸漸隱去,離世者有之,高齡者有之。西方的新生代也面臨著對中國藝術解讀困難、價高的窘境,讓他們興味索然。美國古董商,懷古堂的執行長卡諾夫曾對此表示十分惋惜:「父母一輩收集的東西,到了年輕人這一輩,他們就不再感興趣了。」西方的後繼乏人,加之中國藏家的資金並沒有進入高古領域已然造成了今天的低谷。然而,對香港來說,也醞釀著機遇。

更多的資金在進場

在結束的2015春拍中,香港蘇富比推出的一件「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以1.1388億港元拍出。這一價格在宋代瓷器拍賣成交歷史上列第三高者。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估價為30萬-50萬港元的元明哥窯盤亦爆冷以880萬港元的價位成交。儘管目前香港上拍的高古藝術品依然是鳳毛麟角,但其市場反映還是非常明顯。業界通過蛛絲馬跡已經意識到,高古藝術品已經或不久的將來將重新被市場所重視,並且看好香港將成為未來高古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地位。

  

在資金面上,業界信心十足看好兩個方面的來源:其一是之前做明清藝術品的部分資金開始轉投高古藝術品。筆者前不久訪問了一位北京的藝術基金操盤手,他手中便有一隻正在運作的基金,標的為高古瓷器。以他的觀察,很多玩膩了明清官窯的人,開始追逐精細路分的宋瓷。經他推理,當宋瓷再研究清楚了,自然會想到兩晉越窯,再後來會關注原始青瓷以致更早期的藝術。不僅僅是這位基金經理道出真言,很多拍賣行從業人員或藝術商也有這樣的認知,這似乎是一個順勢而上的「藏家升級」法則。畢竟中國藝術市場歷經20餘年,一批藏家已經有了原始積澱,開始了他們的「升級」之路。還有一部分攜著資金新近進場的藏家,正好感受到了高古藝術開始被看好的氛圍。當明清官窯,又或者是近現代名家繪畫的價位已經被捧上了天的時候,想要一顯身手,就非高古藝術品莫屬了。

香港拍賣市場的推動

在市場低谷的時期,拍賣行也在儘可能地拓寬渠道、挖掘潛力以保證贏利。佳士得已經接連做了數次宋代瓷器的展覽,並計劃在不久推出宋瓷的專場拍賣。蘇富比日前也才宣布,秋拍會重新設置中國古代書畫專場,此前這個專場一直放在在紐約拍賣。雖然紐約繼續保持主戰場地位,但開闢香港市場已經水到渠成。不久前採訪蘇富比古代書畫主管張榮德先生時,他表示會先帶一些認知度較高的名頭書畫去香港,在市場培養得相對成熟之後再慢慢帶一些值得探索的作品。眾所周知,很多品類市場價位的大幅上漲都是由拍賣公司引導的,因為拍賣的公開性,為其價位樹立了標杆。國際拍行的推動,必定能為高古藝術品帶來繁盛的局面。

  

誠然,由於中國大陸對高古藝術的限制政策,顯然使眾多資金把香港推為此類藝術品交易中心的不二選擇。經營高古佛像的劉先生,前不久才決定在香港開設畫廊,因為內地政策控制得太嚴。而同時,由於買中國藝術品如今以華人群體為主,所以也有很多的西方商人決定在香港開設分支,甚至是整體搬到了香港。儘管今天的香港市場依然以內地主流項目為主——包括御制器物、名家書畫等,但隨著全球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逐漸東移,在港島,包括高古藝術品在內的多元化幾乎已成定局。


推薦閱讀:

直擊熱點:流動性危機引爆股災5.0,優質藍籌成唯一避風港
皮海洲:光大內幕交易是本質
哪些書對交易員影響最大?我們徵集了一份書單
做交易,技術的重要性排在第幾位?
景氣循環與類股輪動 | 交易的點點滴滴

TAG:香港 | 藝術 | 交易 | 藝術品 | 拍賣 | 藝術品拍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