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靜空法師法語:財色名食睡

~布施~1 我們現前在迷位,我們的福報是修得的。2 經上常跟我們說:修財布施得財富。你過去世修財布施,這一生得的財富多,發大財;你前生吝財,這一生得貧窮果報。3 你修法布施,這一生得聰明智慧;你過去世吝法,這一生得愚痴果報。4 你修無畏布施,這一生得健康長壽;你過去世少慈悲,殺害眾生,凌辱眾生,得的是短命、殘疾、身體不健康、常常生病的果報。5 既然修因可以得果報,果報能不能舍掉?給諸位說,舍不掉,因為有因在。6 你說「我得這個富貴果報,我不要了,我送給別人」,可以,你能夠送給別人,沒幾天又來了。你命裡面有!7 命裡面有,丟都丟不掉;命裡面無,怎麼求也求不到,就是這麼回事情。真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絲毫勉強不得。8 菩薩法門,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就是修布施。布施就是舍,就是放下,心裏面對什麼事情都不牽掛。9 念佛人能捨棄一切境緣,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統統放下,布施波羅密就圓滿了;世間五欲六塵你放下了,佛法也不貪圖,也放下了,這就是布施究竟圓滿。10 「布施」就是舍,舍什麼?舍妄念,舍分別,舍執著,舍貪嗔痴慢,捨得乾乾淨淨,心就清凈了。11 我們的精神、勞力、智慧,能無條件地為眾生服務,這叫舍內財。內財布施比外財布施的福德更大。12 佛法貴乎流通,法布施功德最大。《金剛經》裡面講功德的比較,法布施為最,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經典上四句偈為人演說的功德。13 你肯法布施,你知道多少,盡心儘力教給別人,你所得的果報是聰明智慧。真正的法布施,是以身作則,如法修行,做一切眾生的榜樣。14 什麼叫無畏布施?別人有恐怖、有不安,你能夠保障他,叫他能夠遠離恐怖,得到身心安樂,這就叫無畏布施,15 心地善良、慈悲,念念為苦難眾生,即無畏布施。吃素、不殺生是最殊勝的無畏布施。16 也有人專修無畏布施的,雖然他既沒有智慧,也很貧窮,可是他很健康,他活的年歲很大。17 能常常施醫藥費,無條件地幫助貧病苦難的窮人,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你不必求,自自然然得到。18 印經布施,功德不可思議!印經布施,這是三種布施同時具足。印經要錢,這財布施;經典是法,法布施;人家念了之後就破迷開悟,他遠離一切顛倒恐怖,這是無畏布施。19 布施時三輪(能施、受施、所施)體空是功德;布施若著相是福德。20 布施有三種果報,可是我們修布施如果心裏面念念著有三種果報,諸位曉得,那你是修世間福報,不是修布施波羅蜜。這個要搞清楚,修「福」跟修「波羅蜜」完全不相同。21 如果你修財布施的目的是求將來在福報上沒有缺乏,那這個就變成世間有漏的福報。22 你要是得眼前的財富,出不了三界;你來生一定享福,福報在哪裡享不一定,除了地獄之外,五道裡面都有福報的。23 畜生裡面,有福報的,如寵物;餓鬼道里,也有福報的,如鬼王。你來生不一定得什麼身,但是你一定有福。24 如果你修財布施的目的是「去貪心」,你的果報是無上菩提;如果求生凈土,你的果報是西方極樂世界。25 法布施,如果你的目的是在增長聰明智慧,那就變成「世智辯聰」了。你確實得聰明智慧,但不能成就你的道業;我們修法布施的目的不在求聰明智慧,目的是求清凈心。26 「世智辯聰」要是落在神道裡面,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那個神很靈驗」。他為什麼會靈驗?前生做人修法布施。在人間裡面就是絕頂的聰明,在鬼神道裡頭就是靈驗。27 你無畏布施的目的是求健康長壽,對於你修行也是障礙,為什麼?增長我執,縱然能帶業往生,品位不高。28 我執破掉,品位就高,才能得一心不亂。破了「我執」得「事一心」,破了「法執」得「理一心」。29 同樣是布施,事是一樣,用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結果不一樣。如果用真心來布施,如理如法地布施,布施的物很少,只有一點點,果報不可思議,這是我們沒法子想像的!30 佛法教你天天行布施,心中絕不存有布施之念。佛法教你布施,是教你把你的妄念丟掉,把你的貪嗔痴慢布施掉;捨得乾乾淨淨,業障就沒有了。31 佛弟子念念要存供養的心,念念要存幫助眾生的心,絕對不能存有佔人便宜的心;喜歡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供養別人,利益眾生,這是大悲。32 把一切眾生當做佛供養,必有好的境界。33 布施時,不可使眾生增長貪心及惡念,所以布施時須有智慧。34 覺悟的人歡喜供養,這是福慧雙修。布施供養里,最重要的,是聖賢的教育與倫理道德的教育。35 佛法叫你舍,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捨身心世界、捨己為人、為社會服務。36 布施不是為自己,是為幫助眾生覺悟;只要眾生能夠覺悟,世間的劫難自然就化解,這是真實功德。37 布施真正的意義是:把你的見解放下,把你的煩惱放下,把你的貪嗔痴慢布施掉,把你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布施掉。38 貪圖小利,所得到的利益是微不足道;幫助眾生、幫助社會,這個利益是無量無邊。39 布施決定不求果報,果報自己就來了。布施不是貪圖果報的,貪圖果報,這個心不善。40 有人修財布施,很勉強布施出去,他將來有沒有果報?有果報,那果報得來也不容易。41 有人布施很痛快,根本沒有在意就布施出去了,他將來的果報得來就很容易,也是無意當中就得財富。42 以真誠心供養,錢再少,功德是圓滿的;不是出自真誠心,布施再多,所得之福,是不圓滿的。43 財富、智慧、健康長壽,都是福報;所謂「布施供養福無邊」,我們一定要學布施供養。44 「菩薩六度」整個一歸納,就變成一個「布施」。六度裡面就包括了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45 「布施」是財布施;「持戒」、「忍辱」是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是法布施。46 修布施的時候,三輪體空,心裡不染,就是戒律;布施裡面沒有貢高我慢,忍辱也修了;布施裡面不疲不厭,這就是精進;布施的時候心不散亂就是禪定;布施的時候,你心不迷、不愚痴,那就是般若。47 凈土必須的條件,第一個是要放下,就是要布施、要舍。第二個要忍辱、要能忍。你具足這兩個條件,一個能舍,一個能忍,沒有不能往生的。48 佛教,就是一個「舍」字;捨得乾乾淨淨,就成佛了!南無阿彌陀佛

1 「布施」裡面有三種: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2 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果報,「布施」是因。3 你修財布施,你得財富的果報;你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的果報;你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4 這三種布施,我們都要修,如果你不修因,你哪裡來的果報?5 你不要看今天很多人發財了,縱然發的是橫財,他也是前生修的。前生要沒有修,多少人想發橫財發不到。6 發財的人,佛法講的,他前生修財布施,他這才得這個財富。絕對不是說他有什麼本事,能夠賺得了錢的。7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前世有修因,這世有果報的。這個人聰明智慧,他前世修法布施;那個人健康長壽,他修無畏布施。8 有些人他有財富,他是大公司的大企業家、董事長,小學都沒有畢業,他底下辦事的都是博士。那些博士替他辦事,給他作秘書。9 那些博士前生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他這個老闆是修財布施,沒修法布施,所以這果報不一樣。10 我們看到有些窮人健康長壽,他智慧也沒有、錢財也沒有,他前生修的是無畏布施。所以你要懂得這個因,你就曉得現在的果報。11 我們要修,你要明了這個因果,三樣都要修,又有財富、又聰明、又長壽、又健康,這個才好!這福報才圓滿,大家要修。12 修實在講,是人人都能修,而且每一個人能修圓滿的功德。13 不一定說,我修財布施,大概我有錢才能布施,沒有錢就不能布施了,你這個想法就錯了!14 他一個月賺一萬塊錢,他一個月可以布施幾千塊錢,無所謂。15 我一個月只賺一百塊錢,我這一百塊錢我布施五十塊錢,占我一個月二分之一。16 他要布施,賺一萬的要布施五千,才能跟我平等,否則的話,他不如我!17 他一個月布施一千,我一個月布施五十,我功德比他大。為什麼?我是二分之一,他是十分之一。將來的果報,我比他殊勝,他不如我。18 佛法講修功德是在清凈心,至誠心,是你力量當中的百分比來說的,不是跟人家比賽多少的。19 佛門修功德是平等的,機會是平等的,人人能修。所以說穿了,這老天爺待人是很公平的。20 那個有錢的人,前生修的福,修的福是多,這一生得富貴。21 但是做了富貴人,反而吝嗇了,叫他做好事,是做,在他百分比裡面占很少的一個比例,所以來生就沒有福報,就變貧窮了。22 反而窮人,窮人很苦,去到廟裡,自己身上只有幾塊錢,拿來捐獻了。他身上統統拿出去了,到來生他變成大富貴了。23 窮人到來生變富人,富人到來生變窮人,窮富永遠輪流轉,這風水輪流轉,這才公平。不是說窮人永遠窮,富人永遠富,沒這個道理!24 你們仔細看,貧苦的人對人恭敬、對人誠懇。捐錢的時候,沒人看在眼裡,捐一點點錢沒人瞧得起他,但他這個功德是陰德,陰德的果報之大,不可思議!25 富人來捐錢,趾高氣揚,眼睛看著天花板,目中無人。到道場來了,這個端茶、那個侍候,那個福報都已去掉一半了。26 要人招待、恭敬侍候,福報已經去掉一半了,何況捐獻的是他的百分之幾,不成比例,他來生當然變窮人。27 大家好好地想一想,你就明了了。窮人到那裡捐錢,沒人瞧得起他,不會對他恭敬,他的福報永遠保持著。28 因此,千萬不要瞧不起窮苦的人,這很重要!對待富貴人也不必去恭維他,用不著。29 學了佛之後,我們就曉得布施。但是,布施一定要有智慧,就是不要被人騙了。現在有很多假佛、假菩薩,很多!這就是魔王波旬。30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這經上有,魔王波旬看到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把人一個個都度出三界了,他心裡很難過。31 魔王就請求佛入般涅盤:「釋迦牟尼佛,你已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了,夠了,不要再講了,你可以走了!」佛很慈悲就答應他了。你們諸位看《大涅盤經》上有這段故事。32 魔又說:「我將來要把你的佛法破壞。」33 佛說:「我的法是正法,沒有人能夠破壞佛法的。」34 魔就說:「到你末法時期,我派遣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剃頭出家受戒,披上袈裟,天天講經說法」。35 天天講經說法,講的都是魔法,把經的意思統統講錯了,這就是魔。所以《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36 釋迦牟尼佛聽魔王這樣一說,一句話不說,流眼淚。這就是魔滲透在佛門裡面,把佛的道場佔領去了,把真正要修行的佛弟子趕出去了。這是諸位要有智慧!37 所以,我講經四十八年了,從來沒有勸人發心建道場。因為道場一建立,沒有多久就會被魔佔領去了。38 我勸人怎麼修福?勸人印經、勸人放生、勸人救濟貧苦。為什麼?這個魔沒有辦法,魔對你一點辦法也沒有。39 我印這麼多經書,魔拿去也好,他念也有功德,也種善根!40 但是要搞別的,這個布施可能就會有罪業,為什麼?你幫助魔了。41 魔要沒有錢,沒有那麼多人眾捧他,他哪有那麼大的勢力?42 你們天天去送錢給他,他錢多了,財富有了。每一天去給他跑龍套,他人多了,他熱鬧了,影響力就大了。43 他將來墮地獄,你們一個個都得跟他去。他要沒有勢力,他造罪業他造不起來。44 學佛的確不容易,真的是難!《阿彌陀經》上講的「善根福德因緣」,每一個條件都要具足。45 所以,財、法、無畏布施都要知道修,像我們印這個經,這印經給諸位說,三種布施具足。46 我們拿錢印經是財布施;經典本身是佛法,是法布施;一個人得到佛經了,看到心裡歡喜,煩惱沒有了,依照方法修行,無畏布施。所以印經功德是三種布施統統在裡面,這個好!47 放生是無畏布施,救濟病苦是財布施,也是無畏布施。我們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勸別人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這都屬於法布施。勸人的方法很多,勸別人念佛,也要很有技巧。48 總而言之,布施一定要有智慧,沒有智慧不但害己,而且害人!這樣的事情,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現實環境裡面,我們也看到很多!南無阿彌陀佛

1 財富從哪裡來的?佛在經論裡面給我們說得太多了,財富是從布施得來的。2 布施是種因,財布施得財富。這個世間發大財的人,你不必羨慕他,他命里有那麼多財,是他前世修財布施修得多。3 財富放在什麼地方利息最大?給諸位說,布施一切眾生這個利息最大。4 佛門講「舍一得萬報」,這是真的,可是一般人不相信,這是他的善根不足。信解是善根,信了之後你要肯干,肯干是你有福報。5 佛在一切經裡面都教給我們,你修財布施,你生生世世財用不缺乏,為什麼?你種的因好。6 財用不缺乏,這個好!不缺,這個多自在!不必要佔有,不必要積蓄。7 小乘經上講「積財喪道」,喪什麼道?六度是菩薩道,積財,菩薩道失掉了。8 佛不叫我們積財,有財就布施掉,你這裡布施掉,到你需要的時候決定有,不會缺乏。9 世間人學佛,不信佛!對佛講的這個不敢相信,怕布施掉,明天要用沒有了怎麼辦?這就是對於佛不相信。10 財布施,這只是布施,不能成為功德,這裡面沒有功夫;沒功夫,就是不能斷慳貪。吝財,得貧窮的果報!11 有一些好心人,沒有智慧,聽到一點佛法,要喜舍,把他的錢財都舍了,都送給別人;別人乾的是什麼事,都不曉得!12 如果那個人是個邪門歪道,換句話說,你這個「舍財」幫助他造惡。13 他沒有財,他造惡有限,他財多了,造的業更重,將來他是禍首,你是從犯。這個舍就舍壞了,就舍錯了。14 正法沒有了,邪法外道逐漸興旺,信徒多,財力雄厚,他有錢可以包電視台宣傳他的法門,所以修福沒有真正智慧,你修不到福。15 財色名食睡這些東西在眼前,你如果還動心,你離不了欲界,三界裡頭欲界不能超越。16 在娑婆世界苦!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地位,你有多大的財富,窮人有窮人的苦處,富人有富人的苦處。做了國王他也不自在,他還有他的苦處。17 經上說「財色名食睡」,這是五蓋,五種煩惱,本性裡頭沒有的。「蓋」是比喻,把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蓋住了;「蓋」就是「障」的意思。18 對於外面境界(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只要你能看得破放得下,你在一切境界裡面得大自在。19 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我們要放下,我們不求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縱然得到,應當立刻捨棄,為什麼?我們心才清凈。你要不捨棄,名利能染污你的自性。20 佛在經上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只要有一條,輪迴就出不去。21 印光大師是菩薩再來,對於現代人的毛病了解得最清楚、最透徹。他老人家曾說,「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我們這個社會,最容易犯的是邪淫。22 邪淫不僅僅是指男女之欲,凡是衣食住行物質生活過於奢侈,超越了你的本分,都叫做邪淫。當然邪淫正指是男女淫慾,不是夫妻正常配偶,這都是邪淫。23 電視節目裡頭有黃色的、有灰色的,網路裡面比電視還要嚴重。這些東西在教什麼?教邪淫、教貪財、教爭名逐利,天天在教你,多少人樂此不疲!這個社會哪有安定的日子?24 《因果經》云:男子邪淫,娶多妻妾或買春,命終即墮鐵磨獄。生前左擁右抱,享齊人之福,死後磨成肉醬,貪圖色慾之報,真是奇慘無比!25 佛法講修行,修行是第一樁大事。修正我們貪戀的習氣,修正我們淫逸的行為,你能夠得健康長壽之道。健康長壽第一個因素是心地清凈,如何得清凈?寡慾就清凈了。26 世間人貪圖名利,世間名利得到,這是一生的,你能享受的時間非常短暫。27 享受當中,要造無量的罪業;所做的業,將來一定要償還,絕對沒有僥倖的。欠債要還錢,欠命要還命,沒有一個人能倖免。28 名利能染污你的自性,名利害死人,名和利都不可以貪著。29 「財色名食睡」越淡薄,你的身心就越健康。「財色名食睡」,菩薩都捨棄了;「苦樂憂喜舍」這五種受,也舍掉了。他心得清凈!30 苦樂憂喜舍是六道眾生的五種受:身有苦樂,心有憂喜,苦樂憂喜暫時停止的時候叫舍受。舍受雖好,但是它時間不長,所以苦樂憂喜舍是不正常的受,不是正受。31 一般人,財可以舍,男女色慾可以舍,名也可以舍。但睡舍不了,吃也舍不了,一天還要吃三餐,三餐之外,還吃點心!32 「財色名食睡」這五種障礙裡頭,「睡」和「吃」這兩種你舍不掉,那是你自己工夫不夠。工夫夠了的時候,行!33 世尊教誡初學遠離「五葷」;「五葷」是韭菜、大蒜、蔥、小蒜、興渠(洋蔥)。34 為什麼佛要我們戒除這五種?《楞嚴經》上講得好,這五種蔬菜,熟吃會引起性衝動,生吃會引起肝火,發脾氣。35 世間人以什麼為樂?總是以財、色、名、食、睡為樂。而這個裡頭最容易起貪心的,一個是色慾,一個是食慾。36 好吃,就免不了殺生;殺眾生的命,這是欠他命,欠命要還命!你吃這些眾生的肉,當時覺得很樂,你有沒有想到將來要還債?37 佛在經典上講的是真話: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互相吞啖,冤冤相報。38 睡眠當然很重要,你睡得好,你精神飽滿;但是不能貪睡,睡得太多就昏沈了,所以這也是個煩惱。39 一個人貪睡的時候,精神萎靡不振。不能振作,大好光陰虛過了,這都是罪過。40 釋迦牟尼佛對我們這個世界這些人道的眾生,了解得太清楚:四個小時睡眠足夠了。四個小時以上是貪睡,那就變成障礙。41 佛規定的這是正常的:晚上十點鐘睡覺,早晨兩點鐘起床,就趕緊起來要用功。我們用功的方法,念佛是最好。42 布袋和尚的旁邊,常常畫幾個小孩圍繞他,小孩一定是五個或者六個,五個的比較多。43 五個代表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個就代表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畫幾個小孩圍繞他,代表五欲六塵一天到晚圍繞著他,他不動心,他不受干擾,取這個意思。44 你愛財、愛名、愛色、愛吃、愛睡,五欲六塵沒有一樣不是你所愛的,那你就是天天在那裡想什麼?想六道輪迴。45 如果用非法的手段得來的話,那你想的就是三惡道,你將來的果報在餓鬼、地獄、畜生。46 我們真正希求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不但愛欲要斷掉,名聞利養、功名富貴,統統都要放下。47 釋迦牟尼佛所示現的是:五欲可以捨棄。世間人所追求的財富可以捨棄,男女色慾可以捨棄,功名可以捨棄,官爵可以捨棄,權力可以捨棄,他統統捨棄了。48 最後他要的是什麼?他要的是道德,天天在進修道德,修養道德,提升自己的靈性。他所求的、所做的是破迷開悟,超凡入聖,他做的是這個。南無阿彌陀佛

1 不學佛的人,就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愚痴蒙昧,變成自私自利。2 學了佛,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諸佛菩薩與一切眾生的真心本性是一個。3 明白之後,才知道原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有密切的關係,你的看法、想法、作法,自然就不一樣了。4 你愛護自己,就會愛護一切眾生,因為知道幫助一切眾生,就是幫助自己。5 福報決定不是從自私自利來的。自私自利,哪來的福報!你幫助人愈多,福報就愈大。6 換句話說,福報是隨著你的心量而來的,你的心量愈大,福就愈大。7 世出世間,佛的福報最大。為什麼最大?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的福怎麼會不大?8 我們要想得大福報,一定要學佛,把心量拓開,去關心一切眾生,特別是苦難的眾生。9 我們放眼看現前的世界,這世界上有不少在受苦受難的眾生;那麼還有一些生活過得很愜意,很自在的眾生,他們有沒有難?同樣在受難。10 一個是身體受折磨的苦難,一個是在迷惑顛倒、造作罪業,那也在遭難。11 世間人哪個不遭難?除了很少數真正覺悟了的人,覺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種人不遭難。除此之外,可以說沒有不遭難!12 諸佛菩薩、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富有」是福報,福報不要享盡了。不會積德的人,福報再多,都有盡頭的時候。什麼時候盡?誰也說不定。13 佛經上常說:「財為五家共有。」你要認為是你的,就錯了!14 哪五家?第一個是「水」,大水來了,統統淹沒了。15 第二個是「火」,水火無情,火會燒掉。16 第三個是「官家」,現在雖然是沒有,但是也不一定;從前你犯罪了,抄家,財產充公,沒收了。17 第四個是「盜賊」,強盜小偷,他都有分。18 第五個是「敗家子」,防都沒有辦法提防的。19 所以,「財為五家共有」。財要怎樣才能保全?說實實在在話,世間人沒有不想把自己的財富保全,將來好好地受用,不致於遭遇到貧困之苦。可是往往老天不從人願,用盡了心機,還是保不住。20 實在講,這是不聽佛的教誨。佛教給我們的,那真叫萬全之計,可是世間人相信的人少,不相信的人多。21 佛教給我們什麼?把財散掉,散財是你保財最妙的方法。你命裡面有多少財富,決定丟不掉的;你散掉,過幾天它就自己再來了。22 你若不散,不散就這麼多,而且丟掉之後,就不會再來了。23 這個散財叫「布施」,多做社會慈善利益的好事,這樣去散的時候,你的財都在,沒有丟掉!24 中國大陸供財神,財神供的是誰?現在台灣人財神供的是關公,這我想不通,關公怎麼會變成財神?25 大陸上供陶朱公,很有道理。陶朱公是范蠡,在春秋時代是越王勾踐的大夫,越被吳滅了之後,他幫助勾踐恢復了國家。他知道勾踐心胸狹小,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他有知人之明。26 所以國家恢復之後,他就改名換姓,逃掉了。逃出去之後,他做生意,沒有幾年,就發大財了。27 發了財之後,他把財統統布施掉,再從小本生意做起,沒有幾年又發了;發了之後,又布施,三聚三散。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才幹!28 所以供他作財神,以他作為我們經商,從事於工商發財的模範,這是非常正確的。29 我們得到合理的利潤,我們自己衣食足了,應當要照顧貧窮的人,應當為社會、為地方造福,這就對了。30 范蠡是這樣的人,他知道修善,他知道修福,他知道積德,所以財是愈施愈多。31 你不要怕施了以後沒有了,不會的,愈施愈多。不懂這個道理,不相信佛所說的話,認為「我賺錢好不容易,好辛苦賺來了,怎麼能捨得」?32 你不曉得,你「舍」,底下就有「得」,你不「舍」,就不「得」!33 我們看看現代人發達的,他能傳幾代?能傳三代就不得了!實在說,傳三代的非常希有。34 少壯的時候飛黃騰達,晚年的時候苦不堪言,貧窮潦倒,我們看到很多!35 自己一生都保不住,為什麼?他的福報在發達的時候享盡,沒有繼續修福。36 所以,年輕有福報不是福報,晚年有福是真正有福報。晚年體力衰,一切都退化,那時候有人來照顧是真正有福。37 年輕的時候自己有體力,吃一點苦頭不在乎。年輕時候種種享受不是福,晚年有福才是真正的福報。38 如果希望我們晚年有福,晚年不受苦,你就要記住,現在要修福。現在不修福,到晚年後悔就莫及!39 修福一定要把握機緣,佛跟我們說「財為五家共有」,今天你有財富,說不定明天就沒有了。40 縱然你今天富有,你今天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財富,你苦不苦?你還是苦,為什麼?這些東西很不容易得來的,得來之後,天天提心弔膽怕失掉,患得患失!41 沒有得到的想盡方法在追求,得到之後又怕丟掉,苦不堪言!42 佛經裡面告訴我們「財為五家共有」,不要以為是你自己的,你要認為財富是你自己的,錯了!五家共有。43 我常常提醒同修們,修持、讀經、念佛、斷惡、修善非常重要,為什麼?現在我們處的這個社會是亂世,將來究竟亂成什麼地步,誰都不敢預料。44 而且現在不是一個地區亂,是全世界都亂。什麼是最安全的?有福有德是最安全的,這是真的!45 你有財富,「財為五家共有」,再大的財富,一天可以丟得乾乾淨淨,古今這個例子太多了!46 權勢、地位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正的保障,沒有一樣是真正的靠山。47 真正的寶藏、靠山是人積德,有福、有德。你身上雖然什麼都沒有,人家一看到你生歡喜心,他就恭敬你,就來照顧你,這是有福!48 真正有福的人,他能夠度過災難,現世常得安穩!南無阿彌陀佛

1 不染五欲六塵,則心凈,與極樂世界相應。2 世間人為五欲六塵所障,墮落在生死輪迴。3 貪圖世間五欲六塵,果報多半在三途。4 真正是一個精進修行人,他決定不貪戀五欲六塵,他把生活降到最低的水準。5 佛法裡面的精進,精進個什麼?精進是放下。不但把世間五欲六塵要放下,就是佛法也得要放下。6 世間五欲六塵是病,佛法是葯,葯拿來治病的,病好了,葯也不要了,正是所謂「法尚應舍,何況非法」。7 如果貪圖佛法、貪圖善業,貪嗔痴沒斷,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8 今天佛法之衰,佛法之敗,雖然有弘法的人,但是他染污,換句話說,這個弘法的法師跟大家沒有兩樣,還是被五欲六塵染污了。9 要出六道,一定要斷貪嗔痴,斷五欲六塵,這是我們一定要牢牢地記住。10 只要你享受一點五欲六塵之樂,你就離不開邪師說法、邪知邪見。11 五欲六塵是六道輪迴的因緣,這個樂不究竟的,這個樂的後面有痛苦,而且這個樂決定是短暫,痛苦是長遠,決定如此。12 人生叫你樂一世,也不過幾十年而已,可是將來苦處在三惡道,三惡道那個時間就太長了,這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13 世間人爭名逐利!法藏比丘當年是國王的身分,以名聞利養來說,他是富貴到了極處,所謂「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他統統都得到了,為什麼還要舍掉去出家?14 世間名利得到,這是一生的,能享受的時間非常短暫;享受當中要造無量的罪業,這些所做的將來一定要償還,絕對沒有僥倖的。15 法藏比丘看到後面的因果,國王也不要做了,知道世法沒有一樣不是空的,真是空手而來空手而去!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造一身的罪業,非常之可怕!所以,人家做了國王,王位也舍掉,跟佛出家去了。16 能夠把世出世間五欲六塵捨得乾乾淨淨,這是上智。真能舍盡,在一切環境裡面都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上智。17 上智是不是有些特殊的人呢?不是的,人人都是上智。18 你現在這個上智是被五欲六塵染污了,把上智變成下智、變成無知。你是被無明煩惱、五欲六塵纏縛了。19 佛法常常跟你講要解脫,把這些纏縛解開,把這些煩惱擺脫,恢復你的上智。20 眾生實實在在可憐,迷惑顛倒,沉溺在五欲六塵之中,沒有力量自己超越。21 眾生為了貪戀五欲六塵,而與人競爭,是在造惡業。22 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絕對不能有一絲毫的貪愛。23 對於情愛,也不能貪戀,貪戀情愛,是在搞生死輪迴。24 如果我們世情一年比一年淡薄,道念一年比一年濃厚,那是可喜!25 如果我們學佛,還在搞五欲六塵,還在搞生死輪迴,那是真正的悲哀!26 諸位要曉得,人生在世最大的事,是死生大事。27 「五欲」是財色名食睡,佛在經上講「地獄五條根」。28 你要是對於五欲過分地貪著,很麻煩!這是三惡道的業因。29 真正有智慧、有道德修養的人,絕不會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30 「五欲」,***常生活離不開的,不能不要,心裡頭要淡一點,不要把它放在心上。31 把「五欲」過分放在心上,就離不開三途。32 學佛的人,「五欲」需要,隨緣隨分,不強求,不攀緣,得過且過就夠了。33 學佛的人,要在生活裡面、要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修清凈心。34 心清凈,六根接觸五欲六塵,心裡不起貪嗔痴慢,心裡保持清凈,不起煩惱。35 我們不是不接觸五欲六塵,接觸而心不染,修這個功夫。36 我們在「五欲六塵」里起了貪心,阿彌陀佛,趕快換過來。37 學佛的人,應該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念念都是阿彌陀佛。38 逆緣裡面起了嗔恚心,趕快「阿彌陀佛」換過來,絕對不要叫貪嗔痴增長。39 貪嗔痴這個念頭起第一念,不要繼續起第二念,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給諸位說,這叫念佛。40 往生凈土雖然在一切大乘法門裡面來說是易行道,可是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畢竟還是很少,原因在哪裡?我們發心念佛不如法。41 口裡念的求往生,心裡還留戀這個世界,對於五欲六塵、貪嗔痴慢還放不下,這就不能成就。42 我們不要留戀這個世間,不要貪戀五欲六塵,為什麼?這世間一切法一樣都帶不去。43 大家都曉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既然曉得「死不帶去」,何必要去爭這個?44 你現在還沒死,是的,今天還沒死,明天能不能活,誰敢保險?沒人敢保險!45 意外的災害太多了,我們有一天的生命就應該努力一天的修行,不要爭世間這些東西,這統統是假的。46 自古以來,那些往生的大善知識,沒有別的竅門。大善知識不但五欲六塵他不沾染,無量法門他也不動心。無量法門,大善知識只守住念佛法門!47 念佛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護持的。一切諸佛心裡念念不忘這個法門,你能修學這個法門,必定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48 諸位同修要知道,無量無邊的法門,念佛法門是第一,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慧律法師《死亡的藝術》二(念佛人必看)
大虛法師:心不留亦影不留——《壇經》掠影(152):真假動靜偈
達照法師—《禪心密印(2011)》之二
弘願念佛是【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之法|【慧本法師】
新春伊始發弘願 古佛聖誕度有情——傳喜法師於定光佛聖誕法會開示

TAG:法語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