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一)
1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中醫內科56個病證的病證名、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本標準適用於中醫臨床醫療質量評定,中醫科研、教學亦可參照使用。
2感冒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感冒病系外感風邪,客於肺衛,以鼻塞、流涕、咳嗽、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
2.1診斷依據
2.1.1 鼻塞流涕,噴嚏,咽癢或痛,咳嗽。
2.1.2 惡寒發熱,無汗或少汗,頭痛,肢體酸楚。
2.1.3 四時皆有,以冬春季節為多見。
2.1.4 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2.2 證候分類
2.2.1 風寒束表: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噴嚏。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
2.2.2 風熱犯表:發熱、惡風、頭脹痛,鼻塞流黃涕,咽痛咽紅,咳嗽。舌邊尖紅,苔白或微黃,脈浮數。
2.2.3 暑濕襲表:見於夏季,頭昏脹重,鼻塞流涕,惡寒發熱,或熱勢不揚,無汗或少汗,胸悶泛惡。舌苔黃膩,脈濡數。臨床尚有體虛感冒,以及挾濕、挾滯等兼證。
2.3 療效評定
2.3.1 治癒:癥狀消失。
2.3.2 好轉:發熱消退,臨床癥狀減輕。
2.3.3 未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肅,肺氣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為主要癥狀的病症。多見於急、慢性支氣管炎。
3.1 診斷依據
3. 1. 1 咳逆有聲,或伴咽癢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熱等表證。
3. 1. 3 內傷咳嗽,每因外感反覆發作,病程較長,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
3.1.5 兩肺聽診可聞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乾濕性羅音。
3.1.6 肺部X線攝片檢查,正常或肺紋理增粗。
3.2證候分類
3.2.1風寒襲肺:咳嗽聲重,咯痰稀薄色白,惡寒,或有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3.2.2風熱犯肺:咳嗽氣粗,咯痰粘白或黃,咽痛或咳聲嘶啞,或有發熱,微惡風寒,口微渴。舌尖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
3.2.3燥邪傷肺:乾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乾燥,口乾。舌尖紅,苔薄黃少津,脈細數。
3. 2.4痰熱壅肺:咳嗽氣粗,痰多稠黃,煩熱口乾。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3.2.5肝火犯肺:咳嗆氣逆陣作,咳時胸脅引痛,甚則咯血,舌紅,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3. 2.6痰濕蘊肺:咳聲重濁,痰多色白,晨起為甚,胸悶脘痞,納少。舌苔白膩,脈滑。
3.2.7肺陰虧虛: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夾血絲,咽干口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3.2.8肺氣虧虛:病久咳聲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氣短胸悶,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苔白,脈弱。
3.3療效評定
3.3.1治癒:咳嗽及臨床體征消失;內傷咳嗽在兩周以上未發作者為臨床治癒。
3.3.2好轉:咳嗽減輕,痰量減少。
3.3.3未愈:癥狀無明顯改變。
4風溫肺熱病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風溫肺熱病是由風熱病邪犯肺,熱壅肺氣,肺失清肅所致,以發熱,咳嗽,胸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相當於急性肺部炎性病變。
4. 1診斷依據
4.1.1以身熱、咳嗽、煩渴,或伴氣急、胸痛為主症。
4.1.2.病重者可見壯熱,顏面潮紅,煩躁不安,神昏譫語,或四肢厥冷等症。
4.1.3冬春兩季較多。具有起病急、傳變快、病程短的特點。
4.1.4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者,屬細菌性感染;正常或偏低者以病毒性感染為主。
4.1.5肺部有實變體征,或可聞及乾濕性羅音。
4.1.6痰直接塗片或培養可以找到病原體。
4.1.7胸部X線透視或攝片,可見一側或兩側肺葉或肺段炎性陰影。
4.2證候分類
4.2.1風熱犯肺:身熱無汗或少汗,微惡風寒,咳嗽痰少,頭痛,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
4.2.2痰熱壅肺:身熱煩渴,汗出,咳嗽氣粗,或痰黃帶血,胸悶胸痛,口渴。舌紅苔黃,脈洪數或滑數。
4.2.3肺胃熱盛:身熱,午後為甚,心煩懊依,口渴多飲,咳嗽痰黃,腹滿便秘。舌紅,苔黃或灰黑而燥,脈滑數。
4.2.4熱閉心包:壯熱,煩躁不安,口渴不欲飲,甚則神昏譫語、痙厥或四肢厥冷。舌絳少津,苔黃,脈弦數或沉數。
4.2.5氣陰兩虛:身熱漸退,乾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納少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
4.2.6邪陷正脫:呼吸短促,鼻翼煽動,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甚則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紫紺,煩躁不安,身熱驟降。或起病無身熱,面色淡白,神志逐漸模糊。舌質淡紫,脈細數無力,或脈微欲絕。
4.3療效評定
4.3.1治癒:癥狀及體征消失,實驗室及X線等檢查恢復正常。
4.3.2好轉:癥狀及體征、實驗室檢查等有所改善,x線檢查肺部病灶尚未完全吸收。
4.3. 3未愈:病情未見好轉。
5肺癰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肺癰是由風熱邪毒蘊滯於肺,熱壅血瘀,血腐化膿而成。以發熱,胸痛,咳吐腥臭膿血痰為主要癥狀的肺化膿症。
5.1診斷依據
5.1.1發病多急,常突然寒戰高熱,咳嗽胸痛,呼吸氣粗。
5.1.2咯吐大量黃綠色膿痰或膿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癰膿,浮者是痰」,氣味腥臭。
5.1.3局部叩診呈濁音,呼吸音減弱或增強,語顫音增強,可聞及支氣管呼吸音或濕性羅音。
5.1.4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5.1.5痰培養有致病菌。胸部X線攝片,肺部可見大片濃密炎症陰影,或透亮區及液平面。
5.2證候分類
5.2.1初期:惡寒發熱,咳吐白色粘痰,胸痛,咳時加重。舌苔薄黃或薄白,脈浮滑數。
5.2.2成癰期:高熱寒戰,繼則壯熱不寒,汗出煩渴,咳嗆氣急,咯痰黃濁,胸滿痛,轉側不利。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有力。
5.2. 3潰膿期:咳吐膿血,狀如米粥,量多腥臭,胸滿,心煩懊依。舌質紅絳,苔黃膩,脈滑數。
5.2.4恢復期:熱退咳減,膿血痰減少,胸脅隱痛,氣短神疲,自汗盜汗,低熱。舌質紅或淡紅,苔薄,脈細或細數無力。
5.3療效評定
5.3.1治癒:癥狀及體征消失,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
5.3.2好轉: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或膿腔範圍縮小。
5.3.3未愈:癥狀及體征未見改善。
6肺癆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肺癆系由感染「瘵蟲」所致的肺部慢性消耗性傳染性疾患。可見咳嗽、咯血、潮熱、盜汗、消瘦等主症。相當於肺結核。
6.1診斷依據
6.1.1初期僅感疲勞乏力,乾咳,食欲不振,形體逐漸消瘦,病重者可出現咳(咯)血,潮熱,顴紅,盜汗,形體明顯消瘦等症。
6.1.2常有與肺癆者密切接觸史。
6.1.3病灶部位呼吸音減弱,或聞及支氣管呼吸音及濕羅音。
6.1.4痰液塗片、濃縮或培養,結核菌多呈陽性。
6.1.5血沉增快
6.1.6結核菌素皮試呈強陽性。
6.1. 7X線攝片示肺部可見結核病灶。必要時可作X線斷層攝片。
6.2證候分類
6.2.1肺陰虧虛:乾咳,痰少粘白,或帶血絲,口乾咽燥。舌質紅,苔薄,脈細帶數。
6.2. 2陰虛火旺:咳嗆氣急,咯血,痰少粘白或黃,口乾咽燥,午後顴紅,潮熱,骨蒸,盜汗。舌紅或絳,苔薄黃或剝,脈弦細數。
6.2.3氣陰兩虛:咳嗽氣短,咯痰清稀,偶有咯血,神疲乏力,自汗盜汗,或食少腹脹,便溏。舌質紅嫩,苔薄,脈弱而數。
6.2. 4陰陽兩虛:咳逆喘息,痰呈泡沫狀或夾血,形寒自汗,聲嘶音啞,形體消瘦。或伴有浮腫、腹瀉等症。舌質淡而少津,苔光剝,脈微數或虛大無力。
6.3療效評定
6.3.1治癒:癥狀消失,肺部病灶吸收鈣化,痰菌檢查轉陰。
6.3.2好轉:癥狀改善,肺部病灶部分吸收。
6.3.3未愈:癥狀及病灶無變化。
7咯血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咯血是肺絡受傷,血溢脈外,以咳嗽,咯血,或痰中帶血等為主要表現。多見於支氣管擴張。
7.1診斷依據
7,1.1咯(咳)鮮紅血,常呈泡沫狀或與痰液混雜。
7.1.2多數患者有反覆咯(咳)血史。
7.1.3胸部X線攝片,可無特異性改變。病變明顯時可見蜂窩狀或捲髮樣陰影。
7,1.4必要時作支氣管碘油造影或支氣管鏡檢查,可見柱狀、囊狀或混合型的擴張。
7.2證候分類
7.2.1肝火犯肺:咳嗆氣逆,咯(咳)血鮮紅,脅痛善怒,面赤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7.2.2陰虛火旺:反覆咯血,血色鮮紅,乾咳咽燥。舌紅苔黃少津,脈細數。
7.2.3痰熱壅肺:咯(咳)血量多,血色鮮紅或夾有黃痰,或膿痰腥臭,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7.2. 4氣虛血瘀:反覆咯(咳)血,血色淡紅或夾紫黯血塊,氣短胸悶,易汗。舌淡或有紫色瘀斑,苔薄白,脈細澀。
7.3療效評定
7.3.1治癒:咯(咳)血控制,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
7.3.2好轉:咯(咳)血減少,癥狀改善。
7.3.3未愈:咯(咳)血無變化。
8懸飲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懸飲是指肺氣不足,外邪乘虛侵襲,肺失宣通,胸絡郁滯,氣不布津,以致飲停胸脅,出現咳唾胸脅引痛,或見脅肋飽滿。多見於滲出性胸膜炎。
8.1診斷依據
8. 1.1初期以咳唾胸脅引痛,或伴有惡寒發熱為主症。發病緩急不一。
8.1.2積飲形成後,胸痛減輕,胸悶逐漸明顯。重者有呼吸困難。
8.1.3積飲消退,可後遺胸脅疼痛,咳聲不揚,少痰,遷延不已。
8.1.4少量積液時,患側可聞及胸膜摩擦音。積液量多時病側呼吸運動受限制,胸滿隆起,肋間隙增寬。叩診呈濁音或實音。
8.1.5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高,血沉增快。
8.1.6胸部X線攝片檢查,可見肋隔角變鈍或消失。積液多者患側有密度均勻緻密陰影,縱隔向健側移位。包裹性積液邊緣光滑飽滿,不隨體位改變而移動。超聲波探查有積液。
8.1.7胸水常規檢查呈透明黃色或微混,少數可呈血性;比重大於1.018,蛋白含量大於2.5%;細胞汁數以淋巴為主。胸水結核菌培養可為陽性。
8.2證候分類
8.2.1邪郁少陽:寒熱往來,或惡寒發熱,胸脅疼痛,咳嗽痰少。舌苔薄白或黃,脈弦數。
8. 2.2飲停胸脅:咳唾時胸脅引痛,轉側不利,偏卧於病側則痛緩,肋間脹滿,呼吸息促。舌苔薄白,脈象沉弦。
8. 2.3肺絡不暢:胸脅疼痛,呼吸不暢,或有悶咳,遷延不已。百苔薄,脈弦細。
8.3療效評定
8.3.1治癒:癥狀消失,胸腔積液吸收,實驗檢查正常。
8.3.2好轉:癥狀明顯改善,胸腔積液減少。
8.3.3未愈:癥狀、胸腔積液均未改善。
9喘病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臟病變影響,致肺氣上逆,肅降無權,出現氣短喘促,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多見於阻塞性肺氣腫、肺原性心臟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9.1診斷依據
9.1.1以氣短喘促,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卧,口唇發紺為特徵。
9.1.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癆,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勞累而誘發。
9.1.3呈桶狀胸。叩診胸部呈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肝濁音界下移。肺呼吸音減低,可聞及干、濕性羅音或哮鳴音。或肝腫大、下肢浮腫、頸靜脈怒張。
9.1.4合併感染者,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增高。必要時查血鉀、鈉、二氧化碳結合力及X線胸部攝片,心電圖,心、肺功能測定,血氣分析等。
9.2證候分類
9.2.1風寒束肺:喘急胸悶,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惡寒發熱,頭痛等症。舌苔薄白,脈浮緊。
9.2.2風熱犯肺:喘促氣粗,咳嗽痰黃而稠粘,心胸煩悶,口乾而渴,可有發熱惡風。舌邊紅,苔薄黃,脈浮數。
9.2.3痰濕蘊肺:喘咳胸悶,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悶,口膩,脘痞腹脹。舌質淡,舌苔白膩,脈弦滑。
9.2.4水氣凌心:氣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狀,胸滿不能平卧,肢體浮腫,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舌苔白滑,脈弦細數。
9.2.5肺脾兩虛:喘息短促無力,語聲低微,自汗心悸,面色 白,神疲乏力,食少便塘,舌淡苔少,脈弱。或口乾咽燥,舌紅,脈細。
9.2.6肺腎兩虛: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動則喘咳,氣不接續,胸悶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煩不寐,唇甲紫紺。舌質紫或舌紅苔少,脈微疾或結、代。
9.3療效評定
9.3.1治癒:喘息及其它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明顯好轉。
9.3.2好轉:喘息及其它癥狀好轉,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9.3.3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惡化者。
10哮病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哮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飲食、情志、勞倦等因素,致氣滯痰阻,氣道攣急、狹窄而發病。以發作性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甚則喘息不得平卧為主要表現。相當於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
10.1診斷依據
10.1.1發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鉗。
10.1.2呈反覆發作性。常因氣候突變、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等因素誘發。發作前多有鼻癢、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
10.1.3有過敏史或家族史。
10.1.4兩肺可聞及哮鳴音,或伴有濕羅音。
10.1.5血嗜酸性粒細胞可增高。
10.1.6痰液塗片可見嗜酸細胞。
10.1.7胸部X線檢查一般無特殊改變,久病可見肺氣腫征。
10.2證候分類
10.2.1發作期
10.2.1、1冷哮: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咳痰稀白,面色晦滯。或有惡寒、發熱、身痛。舌質淡,苔白滑,脈浮緊。
10.2.1.2熱哮:喉中哮鳴如吼,氣粗息涌,胸膈煩悶,嗆咳陣作,痰黃粘稠,面紅,伴有發熱、心煩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10.2.1.3虛哮:反覆發作,甚者持續喘哮,咯痰無力,聲低氣短,動則尤甚,唇爪甲紫紺。舌質紫暗,脈弱。
10.2.2緩解期
10.2.2.1肺氣虧虛:平素自汗,怕風,常易感冒,每因氣候變化而誘發。發病前噴嚏頻作,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濡。
10.2.2. 2脾氣虧虛:平素痰多,倦怠無力,食少便溏,每因飲食失當而引發。舌苔薄白,脈細緩。
10,2.2.3腎氣虧虛:平素氣息短促,動則為甚。腰酸腿軟,腦轉耳鳴,不耐勞累,下肢欠溫,小便清長。舌淡,脈沉細。
10. 3療效評定
10.3.1治癒:哮喘控制,哮鳴音消失。
10,3.2好轉:哮喘緩解,或發作次數減少。
10.3.3未愈:癥狀無變化。
11胃脘痛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胃脘痛系因胃氣鬱滯,氣血不暢所致。臨床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症。多見於胃、十二指腸炎症、潰瘍、痙攣等疾病。
11.1診斷依據
11.1.1胃脘部疼痛,常伴痞悶或脹滿、噯氣、泛酸、嘈雜、噁心嘔吐等症。
11.1.2發病常與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勞累、受寒等因素有關。
11.1.3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纖維胃鏡及組織病理活檢等,可見胃、十二指腸粘膜炎症、潰瘍等病變。
11.1.4大便或嘔吐物隱血試驗強陽性者,提示並發消化道出血。
11.1.5 B超、肝功能、膽道X線造影有助於鑒別診斷。
11.2證候分類
11.2,1肝胃氣滯:胃脘痞脹疼痛或攻竄脅背,噯氣頻作。苔薄白,脈弦。
11.2.2寒邪犯胃:胃脘冷痛暴作,嘔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脈弦緊。
11.2,3胃熱熾盛:胃痛急迫或痞滿脹痛,嘈雜吐酸,心煩,口苦或粘。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數。
11.2.4食滯胃腸:胃脘脹痛,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後痛緩。苔厚膩,脈滑或實。
11.2.5瘀阻胃絡:胃痛較劇,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質紫暗,脈澀。
11.2.6胃陰虧虛:胃痛隱作,灼熱不適,嘈雜似飢,食少口乾,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11.2.7脾胃虛寒:胃痛綿綿,空腹為甚,得食則緩,喜熱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溫,大便多溏。舌質淡,脈沉細。
11.3療效評定
11.3.1治癒:胃脘痛及其它癥狀消失,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正常。
11.3.2好轉:胃痛緩解,發作次數減少,其他癥狀減輕,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有好轉。
11.3.3未愈:癥狀無改善,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無變化。
12噎膈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噎膈系因痰氣交阻,或痰瘀阻滯,致胃失和降,出現飲食梗噎難下,或食入即吐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多見於食道、賁門部疾病。
12.1診斷依據
12.1.1吞咽食物時,自覺胸骨後有梗噎難下之感。
12.1.2久則飲食難下,甚則食入即吐,夾有痰涎,形體逐漸消瘦。
12.1.3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可顯示食道或賁門部痙攣、狹窄、腫瘤等病變。
12.1.4食道鏡檢作組織病理活檢,或食道脫落細胞檢查,可明確病變部位及性質。
12.2證候分類
12.2.1痰氣阻膈:吞咽梗噎,胸膈痞滿,泛吐痰涎,病情可隨情緒變化而增減。苔薄膩,脈弦滑。
12.2.2瘀血阻膈;飲食難下,食入即吐,吐出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肌膚枯燥,形體消瘦。舌質紅有紫點、紫斑,脈細澀。
12.2.3津虧熱結:食入格拒不下,入而復出,形體消瘦,口乾咽燥,大便乾結,五心煩熱。舌質光紅少津,脈細弦數。
12.2.4氣虛陽微:水飲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沫,形瘦神衰,畏寒肢冷,面浮足腫。舌質淡紫,苔白滑,脈弱。
12.3療效評定
12.3.1治癒:臨床癥狀消失,鋇餐X線透視、攝片或食道鏡檢查恢復正常。
12.3.2好轉:臨床癥狀改善,X線鋇餐攝片或食道鏡檢查明顯好轉。
12.3.3未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或惡化。
13嘔吐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嘔吐系因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出現以胃內容物從口吐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
13.1診斷依據
13.1.1嘔吐食物殘渣,或清水痰涎,或黃綠色液體,甚則兼夾少許血絲,一日數次不等,持續或反覆發作。
13.1.2伴有噁心,納谷減少,胸脘痞脹,或脅肋疼痛。
13,1.3多有驟感寒涼,暴傷飲食,勞倦過度及情志刺激等誘發因素。或有服用化學製品藥物,誤食毒物史。
13.1.4上腹部壓痛或有振水聲。腸鳴音增強或減弱。
13.1.5嘔吐控制後,胃腸X線攝片及內窺鏡檢查可明確病變部位及性質。
13.1.6血查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B超探查肝、膽、胰等有助於鑒別診斷。
13.2證候分類
13.2.1寒邪犯胃:嘔吐食物殘渣,量多如噴,胸脘滿悶,可伴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苔白膩,脈浮滑。
13.2.2食滯胃腸:嘔吐酸腐食物,吐出為快,大便秘結或穢臭不爽,噯氣厭食,脘痞腹脹。苔厚膩或垢,脈滑或沉實。
13.2.3痰飲停胃:嘔吐清水痰涎,脘悶痞滿,口乾不欲飲,飲水則吐,或頭眩心悸。苔白滑或膩,脈弦滑。
13.2.4肝氣犯胃:嘔吐泛酸,口苦噯氣,脘脅煩悶不適,嘈雜。舌邊紅,苔薄膩或微黃,脈弦。
13.2.5脾胃虛寒:嘔吐反覆,遷延日久,勞累過度或飲食不慎即發。神疲倦怠,胃脘隱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冷,面色huang(恍)白。舌質淡或胖,苔薄白,脈弱。
13.2.6胃陰虧虛:時時乾嘔,嘔吐少量食物粘液,反覆發作。胃脘嘈雜,飢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乾結。舌紅少津,脈細數。
13.3療效評定
13.3.1治癒:嘔吐控制,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
13.3.2好轉:嘔吐次數減少,或間歇時間延長,部分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13.3.3未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14吐血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吐血系胃絡受損,絡傷血溢,出現血從口中嘔吐而出的病症。指上消化道出血。
14.1診斷依據
14.1.1嘔吐液呈咖啡色或暗紅色,吐血量多者可呈鮮紅色,多夾有食物殘渣,混有胃液。
14.1.2初起常有噁心,胃脘不適或疼痛。吐血量多者頭暈心慌,汗出肢冷,甚或暈厥。
14.1.3脘腹有壓痛,腸鳴音活躍。出血量多者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面色蒼白。
14.1.4嘔吐物或大便隱血試驗強陽性。
14.1. 5胃腸X線鋇餐造影及胃鏡檢查,可明確出血病灶部位及性質。
14.1.6肝功能、甲胎蛋白測定、癌胚抗原及膽、胰、肝、脾B超等檢查排除肝臟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吐血。
14.2證候分類
14.2.1胃熱熾盛:吐血量多,色紅或紫暗,常夾有食物殘渣,脘腹脹悶甚則疼痛,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14.2.2肝火犯胃:吐血色鮮紅或紫暗,嘔噦頻作,嘈雜泛酸,胃脘痞脹灼熱,心煩易怒,脅痛口苦。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14.2.3瘀阻胃絡:吐血紫暗,胃脘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針刺或刀割,口乾不欲飲。舌質紫或有瘀斑,苔薄,脈澀。
14.2,4脾不統血:吐血反覆不止,時輕時重,血色暗淡,胃脘隱痛,喜按,神疲畏寒,心悸氣短,自汗,便溏色黑,面色蒼白。舌質淡,苔白,脈弱。
14.2.5肝胃陰虛:吐血員多色紅,脘脅隱痛,嘈雜吐酸,煩熱顴紅,盜汗,咽干口燥。舌紅無苔,脈細弦數。
14.3療效評定
14.3.1治癒:吐血控制,癥狀消失,大便隱血試驗連續3次轉陰,血色素正常,X線或內窺鏡檢查正常。
14.3.2好轉:吐血量明顯減少,癥狀改善。
14,3.3未愈:吐血,及其他癥狀無變化。15便血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便血系胃、腸絡脈受損,出現血液隨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樣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可見於消化道出血。
15.1診斷依據
15.1.1血液隨大便而下,或血與糞便夾雜,或下純血。出血部位偏下消化道者多見便下鮮血;出血部位偏上消化道者,血色污濁而暗,色黑呈柏油狀。
15. 1.2可伴有畏寒,頭暈,心慌,氣短及腹痛等症。
15.1.3出血過多可現昏厥,肢冷汗出,心率增快,血壓下降,腹部按痛。
15.1 .4內窺鏡、X線鋇劑造影、肛門指檢及乙腸直腸鏡檢查,可助明確出血的部位及性質。
15.1.5詢問有無傳染病及疫水接觸史,血、尿、糞病源體檢查及培養,有助於鑒別診斷。
15.2證候分類
15.2.1胃腸積熱:便干挾血,色鮮紫或暗紅,口苦口乾,嘈雜煩渴,脘腹痞滿脹痛。舌紅,苔黃燥,脈洪數。
15.2.2濕熱蘊結:大便下血,色暗紅或紫黑如赤豆汁,或下血污濁腥臭,便解不暢,脘腹脹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15.2.3腸風傷絡:便下鮮血,血下如濺,大便乾結或為便泄。舌紅苔黃,脈弦。
15. 2.4脾胃虛寒:病程日久,便血紫暗或色黑如柏油樣,脘腹隱痛,喜按喜暖,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15. 3療效評定
15.3.1治癒:便血控制,臨床癥狀消失,大便隱血連續3次轉陰,X線鋇劑造影或內窺鏡檢查正常。
15.3.2好轉:便血量減少,臨床癥狀好轉,或大便隱血間歇性陽性。
15.3.3未愈:便血及臨床癥狀無改善。16痢疾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痢疾系因感受濕熱病毒,積滯腸腑,脂膜血絡受傷,以腹痛、腹瀉,里急後重,大便呈赤白粘凍或膿血為主要臨床表現。相當於細菌性痢疾或腸阿米巴病。
16.1診斷依據
16.1.1腹痛、里急後重,便次增多。大便常有膿血粘凍。
16.1.2急性痢疾發病驟急,可伴有惡寒發熱;慢性痢疾則反覆發作,遷延不愈。
16.1.3常見於夏秋季節,多有飲食不潔史。
16.1.4急性菌痢,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16,1.5大便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及紅細胞並有巨噬細胞。大便培養有痢疾桿菌生長。
16.1,6腸阿米巴病的新鮮大便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或包囊。
16.1.7必要時作X線鋇劑造影及直腸、結腸鏡檢查,有助於鑒別診斷。
16.2證候分類
16.2.1濕熱蘊結:腹痛,里急後重,大便赤白膿血,每日數次到數十次,肛門灼熱,可伴發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16.2.2寒濕困脾:腹痛,大便赤白粘凍,伴有頭身困重,脘痞納少,口粘不渴。舌苔白膩,脈濡緩。
16. 2.3脾陽虧虛:病久遷延不已,大便呈白粘凍狀,排便不暢,腹部冷痛時作,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脈弱。
16.2.4熱毒熾盛:發病驟急,腹痛劇烈,大便呈鮮紫膿血,氣味腐臭。或噁心嘔吐,噤口不食。或腹瀉前即見高熱,腹滿脹痛,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甚至昏迷。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滑數。
16.2.5正虛邪戀:腹瀉時發時止,發時大便赤白粘凍或果醬樣,腹痛後重;不發時疲勞乏力,食少,腹脹或隱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16.3療效評定
16.3.1治癒:癥狀消失,大便鏡檢正常,培養連續3次陰性。
16.3.2好轉:癥狀消失或減輕,大便鏡檢正常,培養致病菌轉陰或未轉陰。
16. 3,3未愈:臨床癥狀及大便鏡檢無改善。
推薦閱讀:
※消化內科醫生直言:這7種養胃食物,騙你很久了!
※中美心內科教授:每天一小片,遠離腦中風,高血壓必看
※中醫內科如何辨證?(二)
※300多種中成藥的使用說明及配伍禁忌(二: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