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瀉心湯分析
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 來源:《中國基層醫生》
〔組成?用法〕 半夏瀉心湯(《傷寒論》)半夏12克,乾薑、黃芩各9克,黃連3克,人蔘、炙甘草各6克,大棗5枚。水煎取汁,分2次服。廣東省中醫院腫瘤科鄧宏 生薑瀉心湯(《傷寒論》)即半夏瀉心湯乾薑用量為3克,加生薑12克,用法同上。 甘草瀉心湯(《傷寒論》)即半夏瀉心湯,加甘草用量至9克,一方無人蔘。用法同上。
〔主治?方解〕 半夏瀉心湯主治寒熱互結,胃氣不和之氣痞證。症見心下痞滿而不痛,按之濡軟,同時在上焦可見乾嘔或嘔吐,口苦之熱症,在下焦則可見腸鳴下利之寒證,舌苔黃膩,脈弦等。究其病源,本方證乃是小柴胡湯證因誤下而成痞證。邪在少陽,本應和解,然醫者反以寒葯攻下,傷其中陽,陽虛生寒,而為中虛里寒;又少陽熱邪,乘虛而入,遂即寒熱之邪互結心下,升降失常而成痞。那麼,中陽即傷,脾胃升清降濁功能受阻,故胃之濁陰不降而上逆,即成嘔逆不止,口苦;脾之清陽不升而下陷,即成腸鳴下利等症。由此可知,胃氣失和,升降失常,是本方證的病機,治療應從病機入手。當宜平調寒熱,復其升降,補其脾胃之法。方中半夏性味為辛苦溫,辛開散結以消痞,苦以降逆可和胃,是為君葯。乾薑辛熱,辛開宣散,熱可去寒,二葯相合,辛開散結,除痞尤強,且可去寒;黃芩、黃連性味苦寒,苦可降逆,寒可泄熱,共為臣葯。以上四味辛開苦降結合,寒熱之品並用,可治寒熱互結之痞,這是一組祛邪葯。佐以人蔘、甘草、大棗健脾益氣,使脾胃得健,升降復常,以助消痞之功,這是一組扶正葯。七味相配,共奏和胃降逆,開結除痞之功,使中焦得和,升降復常,則痞滿嘔逆,諸證自除。 綜上分析,可知本方是治療上熱下寒,心下痞滿的有效方劑。以痞滿不痛,嘔逆下利,苔黃膩為使用要點。寒熱互結,胃失和降為其主要病理特點。辛開苦降,寒熱互結,攻補兼施是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不一定都因誤下而成,凡是見脾胃虛弱,寒熱雜錯,升降失調,清濁不分而致的腸胃不和之口苦,乾嘔,脘腹脹滿,下利腸鳴舌苔黃膩等症,均可使用,且能取得滿意療效。近代用之治療急、慢性胃腸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酸過多潰瘍病等,而見寒熱錯雜之證,均可取效。 生薑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減乾薑用量,再加生薑而成。其功用是和胃消痞,散結除痞。主治水熱互結之水氣痞證。此證是由脾胃氣虛、水氣內停與入里之邪互結而致,故不僅心下痞硬,腸鳴下利,而兼見食滯之干噫食臭,腹中雷鳴。所以本方減乾薑量,加生薑12克,溫胃止嘔而散水氣,則水寒散,邪熱去,脾胃復健,下利止而干噫除。 甘草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加重甘草的量而成。功用益氣和胃,消痞止嘔。主治虛痞證。其症除有痞、嘔、利之外,更見「水谷不化,心煩不得安」此乃是再度誤下,胃氣重虛,客氣上逆所致。所以,方中加重甘草量,補虛緩急,使邪氣去,胃虛復,逆氣平,則痞滿除,嘔利止,心煩亦解。 〔鑒別應用〕
〔湯頭歌決〕 半夏瀉心用芩連,乾薑草棗人蔘添; 寒熱互結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生薑瀉心乾薑減,水熱互結痞消安。 甘草瀉心加重草,主治虛痞除心煩。
本文來源於 中國基層醫療網(www.chinaimt.com) 原文鏈接:http://www.chinaimt.com/paper_view.asp?id=740
推薦閱讀:
※《神峰通考》中八字分析(二十一)
※華人移民的地緣政治學分析
※王維的邊塞詩的藝術特色分析
※唐寅繪畫細節分析|白描功力深厚
TAG: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