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鹿居邦:說說「歧見」

  緣起  一個人甚至自己和自己都可能產生歧見——朝東走,還是往西去?永遠不會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永遠不會有兩個意見、看法、行為完全一模一樣的人,即使克隆出來的人與「原人」也一樣,我猜測。故,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歧見。  人無限複雜。世界有太多太多的歧見。歧見是衝突產生的前奏、原因。倘若能清楚了解歧見產生的原因並找到消除、調解歧見的方法、原則,人們就能減少歧見和衝突,相處得更加融洽、和諧,並增加合作的機會——這會節省多少人力、物力,多創造多少財富啊。這實在是值得嘗試的、功德無量的事。  兩年前,看到網路上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的紛爭後,就感覺這是「一條大魚」,就想寫,可開了頭,卻沒有寫下來。我懶,也對自己缺乏信心。今年滿50歲。將屆知天命之年,我想給自己送一份「賀禮」,那就是這條大魚。  深知淺薄如小溪蟬翼,要將這樣的大魚釣起來,力有不逮,但可以請人幫忙,或吆喝大家來釣,我只要將大魚「鉤住」、甚至只要發現大魚的行蹤也行。釣魚的興趣在釣不在吃嘛。  考慮到不大可能將此文寫成規範的論文,故將原擬題目「論歧見」換成「說說歧見」。  從來就不很看重名利。近來,對名利就更趨淡泊(不排除有「酸葡萄」心理)。但我實在很想做一個「有點智慧的人」,或至少是「智慧追星族」。所以,近十餘年,常常思考一點社會問題,寫一點點東西。我的具體目標是:留下些許有價值的文字。所謂有價值,是指能給人以一定的啟發,能促人思考,使人回味,而不是看完就忘、就扔。寫《說說「歧見」》,是追求智慧的努力。  一、歧見的分類與討論原則  概而言之,歧見即不同的看法、意見、感受、選擇,不同的道路  歧見可抽象為三大類:事實歧見、利益歧見、純主觀歧見。事實歧見指分歧各方產生不同的看法、意見的原因,只與客觀事實有關,而不涉及利益、信仰、主觀感受。所以,事實歧見,又可名之為「純客觀歧見」。例如,是否存在「外星人」,一個地區是不是有石油、天然氣,從長遠看,從社會整體看,修建三峽工程是利大於弊,還是相反?抽煙是否有害身體健康,等等;利益歧見當然與事實不可分離,但核心的問題是,它涉及歧見各方的利益的多少、有無,而利益則是個「要命」的東西——「人們奮鬥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密切相關」。如:一個島嶼,甲乙丙丁四國,都說是「自己的領土」。要不要立法禁煙禁酒?要不要立法認可同性戀結婚?一次分工合作後,甲說自己貢獻大,因此,勞動果實他應該得「大頭」,而乙的說法恰恰相反。等等;純主觀歧見,指歧見各方的矛盾原因,既與事實無關,也與利益無關(特別是將「利益」僅僅定義為物質財富時),它主要是「主觀體驗」不同的結果。如,生活習慣的差異、對「美」的不同感受、宗教信仰的區別,等等。  實際生活中,兩類或三類歧見常常攪和在一起(可將其名為「綜合歧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難解難分。為便於分析,仍可以和必要作上述抽象。  討論歧見與消除歧見的首要、也是總的原則為:堅決摒棄強加於人。  只要不「強加於人」(參見拙文《「強加於人」乃最大的人性惡》見《雜文報》2003/6/17),各類歧見都不會對他人和社會造成什麼威脅與可怕的災難。  其次,要有誠意。本著誠意——承認事實,既警惕別人會犯錯,也警惕自己會犯錯,既認為自己能發現真理,也意識到別人也能發現真理,既要捍衛自身的合理利益,也要維護、尊重他人的合理利益,人們對歧見的討論、甚至臉紅脖粗卻不損傷人格尊嚴的爭論,將有助於弄清楚事實真像、事物發展的趨向,有助於增進相互了解、交流合作,有助於學會相互寬容,有助於減少衝突,有助於社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幸福和諧。  再次,要警惕祛除「自以為是」。幾乎所有歧見,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基礎:即人人都有的「自以為是(正確)」的傾向。1787年,美國的建國者們在費城會議制定《聯邦憲法》時,為使各位代表消除歧見,達成共識,德高望重的81歲高齡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博士,甚至提議聘請一位牧師,在每天開會前主持祈禱,懇請代表們放棄「唯有自己正確」的觀念(《書屋》2004年6期《一部憲法與一個國家》)。  「人人都說自己信奉真理,可人人都更願意相信自己信奉的就是真理」。「我永遠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我從未遇見一個永遠正確的人,除了我自己」。「所有的人都愚蠢透頂,唯有我是個例外。我唯一的缺點是沒有缺點」。「每當他與別人發生分歧時,他永遠都是勸別人要客觀一些,客觀一些」。這是關於「自以為是」的典型的精彩描述。  人為什麼喜歡自以為是?因為(一),人人害怕「愚笨」。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聲望、財富都不如他人,但只要還有「聰明」,那就有得救。然而如果再加上愚笨,似乎什麼都完了,沒得治了。聰明人容易獲得尊敬,愚笨人極難或根本不可能受「尊敬」,能得到「同情、體諒」,或法律意義上的「人格尊重」,已屬比較幸運了。誰不想受人尊敬呢(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相對於體力,人的智力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突出,就是說,智慧、聰明比體力強,重要千倍萬倍,強過千倍萬倍。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比起一個「頭腦發達,四肢不發達」的人,對社會的影響,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請看看「小矮個」、乃至手無縛雞之力的國家領導人,對數千萬、數億人口的國家的領導、控制,請看看一個普通勞動者一年創造多少價值,比爾、蓋茨一年創造多少價值?)!這個巨大的事實在潛移默化、深刻地影響著人們,使人們潛意識地羨慕、追求、崇拜智慧、聰明,同時,鄙視、恐懼、渴望逃離愚笨。以至於,「自以為是」成了不教而會、不學而能的「天性」(自以為是也是「想贏、怕輸」以及「任性」的天性的一種表現形式)。  抽象地看,喜歡自以為是,似乎也可理解為「希望自己正確」。由於希望正確,這可能促使人認真學習、深入觀察、思考,從而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從這個角度看,自以為是也有積極作用。然而,從「希望正確」到「實際正確」之間,橫亘著一個巨大的鴻溝。此鴻溝雖並非不能跨越,但也決非輕而易舉就能跨越。畢竟,導致分歧的絕大多數情況,遠不是「1+1=2」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才存在「唯有在崎嶇道路上,不辭勞苦,勇於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一說吧?由於「希望正確」與不願「付出相應艱辛勞動(人有懶惰的天性)」的矛盾,使得自以為是的人,常常陷入「希望正確」與「事實正確」之間的巨大陷阱而不能自拔。所以,自以為是很容易成為每一個人發展完善自身的大敵。  我的經驗是:不與頑固的自以為是——「老子一貫正確」者爭論,因為他們缺乏起碼的真誠。讓生活本身教育他。  二,事實歧見的原因及可能的解決之道  事實判斷先於價值判斷,因此,應當優先討論事實歧見。  當人們產生事實歧見時,歧見各方討論、爭論的「唯一目的」,應當也必須是「發現、澄清、並確認事實真像」。  事實歧見的原因有:⑴看問題的角度不同;⑵掌握的信息量有多寡;⑶語言的模糊性;⑷邏輯的悖論;⑸思維定式存在差異;⑹認識水平有高低。⑺事實真偽的檢驗,有時需要很長的時間。以下逐一作簡要分析。  ⑴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假定歧見雙方掌握的信息量相等,以便與⑵「掌握的信息量有多少」相區別)。一古代寓言極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一盾牌,一面是金,一面是銀。站在左邊的堅持說,是金盾;站在右邊的則頑固地認為,是銀盾。只有看到盾牌兩面的,才知道是「金銀盾」。此寓言既揭示了導致事實歧見的一個原因,同時也預示了解決此種歧見的方法——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站在你的「對立面」看看、想想。這是防治「自以為是」並解決「事實歧見」(甚至所有歧見)、看似簡單、實則很重要、很有效的一個思路。
推薦閱讀:

傷感的說說句子心情:愛到痛了,痛到哭了!
秀恩愛艾特對象的說說 看高手如何秀恩愛
說說出馬仙和通靈人到陰間世界看事的法門「過陰」
老麥說說:有事沒事算一卦,而且還奇准?原理是什麼?你遇到過算的奇準的人嗎
2016最新最經典心情不好的說說句子大全(圖文)

TAG: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