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名家:鄭板橋(鄭燮)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他是江蘇興化人。他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鄭板橋生於1693年11月22日,逝於1765年1月22日,享年73歲;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做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緻,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畫作為《蘭竹圖》。
蘭竹雙清立軸這幅《蘭竹雙清》即是板橋最為擅長的蘭竹。板橋以簡勁筆鋒、淡墨勾勒出堅硬的坡石,坡石基本無皴擦,以行筆頓挫為點苔之意,坡石漸盡處,三株細竹挺拔而起,竹桿極細,但挺拔有姿,絕不柔弱,即使最左處初發嫩枝,亦柔韌有勁。葉肥翠欲滴,以深淺墨筆撇捺而出。板橋主張書法入畫,以此可見運筆使墨功力。竹葉聚散有度,磊落瀟洒,秀潔清明。旁邊坡石夾縫處生出數叢山野之蘭,板橋撇蘭尤顯其書法功力,蘭葉借草書中豎筆勢,長撇運氣而成,多而不亂,少亦不疏,蘭花如蝶舞清香,如香在鼻。畫面右邊空白處,是板橋所題:「深綠葉淡更綠花,唯有青山與翠竹,不分二色合成家。湘雪外,楚孤涯,不同桃李艷,不鬥牡丹芽。赤心與素心,千古不爭差。赤心留以奉明主,素心留贈良朋好友,一尊酒,一杯茶。板橋居士鄭燮畫並題。」鈐「鄭燮」白文印、「直心道場」朱文印。題款四行七十四字,單字皆亂石,狂放不羈;整體已鋪階,通暢如砥。《維摩詰經·菩薩品》「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印文和題詩都讚美了蘭竹清心直傲、不與桃李牡丹爭艷的高潔風格,可謂詩書畫印相得益彰。清中期社會的發展,擴大了藝術品的受眾欣賞階層,而社會矛盾的激增與經濟的進步一起,迸發了初步的民主色彩思想,於是「揚州八怪」在石濤以及清初富有創新精神畫家的影響下,發展了重視生活、強烈抒發性靈的大寫意花鳥畫。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中的領軍人物,其作書法狂放,詩文不用古人語,直白如話,蘭竹瀟洒明朗,強化了繪畫作品中的人格象徵意義,難能可貴的是經常流露對現實生活中下層民眾疾苦的關心「一枝一葉總關情」。此幅《蘭竹雙清》,便是具有象徵人格意義的板橋典型畫風之作。
竹石圖立軸 水墨紙本款識:秋風昨夜窗前到,竹葉相敲石有聲。及至曉來濃露濕,又疑昨夜未秋清。板橋鄭燮。印鑒:鄭燮之印(白文)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和文學家。《竹石圖》作者用簡勁的筆鋒,勾勒出堅硬的岩石,氣勢雄偉,好似深山危崖之一角,又一種天然自成之趣。在整個堅硬瘦石折襇處略施以小斧劈皺,崚嶒之態頓出。石前新篁修竹數枝,瘦勁挺拔,竹枝不高,竹干極細,但不脆弱,極其傲然。筆致靈動疏爽,竹濃石淡,濃淡輝映,妙趣橫生。兩竿老竹頂天立地,葉少而肥。簡潔清秀,高低錯落,竹有虛實,墨有濃淡,充分體現了鄭燮畫竹的簡瘦美感。鄭板橋尤擅畫竹,「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題畫》)他一生專註於畫竹,格調超人,從而奠定了他在畫竹史上別人無法企及的位置。圖中書法也妙,熔黃庭堅、蘇東坡於一爐,摻篆、隸、楷、行各種書體的雜糅,既有峻峭縱橫之雄,又有瀟洒秀麗之韻,人稱「六分半書」。以蘭竹筆畫入書,以書法用筆入畫。熔真草隸篆於一爐,結詩書畫於一體,獨樹其幟,堪稱「三絕」。
幽蘭圖紙本水墨此圖畫崖石、蘭花、竹枝。鄭燮尤畫蘭竹見稱。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既從政,又不忘情於詩酒畫畫。棄官居揚州,與騷人墨客進從往來,並懸潤格,並鬻畫自營。此圖寫意蘭竹,筆墨瀟洒,意態爽朗,能充分表達作者風格特點。畫上自畫七言一首,明白揭示出創作意向。
墨 竹立軸款識:烏紗擲去不為官,華髮蕭蕭兩袖寒,寫去數枝清挺竹,秋風江上作漁竿。懷珍年兄,板橋鄭燮寫。印鑒:鄭燮、橄欖軒本幅《墨竹圖》紙本水墨,圖繪巨石旁邊三棵墨竹隨風搖曳,一棵小竹苗隨風搖擺,巨石底下蘭竹相依。一派生機之境。鄭板橋畫竹向來是胸中勃勃.遂育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而磨墨、展紙、落筆。將心中之竹變成手中之竹。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板橋先生的處世格言「吃虧是福」、「難得糊塗」,敏達機智,進退自知.至今仍為人自警自省之座右銘他以蘭竹自擬,親書「蘭有嘲芳、竹有勁節」八宇自勵,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高潔品格。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技一葉總關情」,流露了悲天憫的情懷,用今天的話講叫「人文關懷」。一首詠竹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高蹈境界,擻岸性格,人竹相輝,肝膽相照。可惜任憑天資奇縱,超越流輩,奈何政事昏暗,報國無門,只能以怪行事。既抒胸臆靠諷時弊還能自保。效晉人行事之凡,真正屬於讀通了書的大智慧。欣賞鄭板橋的作品主要是感動和思考。參
竹石圖立軸 水墨紙本款識:山裡竹枝山外竹,一片清光、削出千條綠。江上風來轉山曲,山根處處獻寒玉。借問山居何日卜,筆架書床。移入篔簹谷。四月櫻桃連筍熱,麥仁豆瓣家家足。右調南柯子,為泳翁年學長兄。板橋老人鄭燮。印鑒:鄭燮之印(白)爽鳩氏之官(朱)鄭板橋是清康乾時期的著名詩人,藝術怪才,在「揚州八怪」中名列首位。他在詩文書畫中關心民間疾苦,針砭社會現實,喜怒哀樂,任情由之。繪竹是他表現喜怒哀樂最重要的方式,也是他的作品籍以傳世的所在。《竹石圖》繪竹數竿,倚石挺立,濃淡疏密、上下錯落皆有致,是典型的鄭氏筆墨。畫無年款,上題七言絕句,所詠乃竹事,平仄自然,讀來朗朗上口頗為親切。此詩另見乾隆十八年(1753)他繪竹時題寫,有上款,似為首題。以此推及,《竹石圖》應該作於乾隆十八年之後,為其六十歲後所作。鄭板橋繪竹無粉本,依其本人所言,所繪來自對生活的觀察。他是極富情趣的人,聽到一隻凍蠅在糊著白紙的窗欞上咚咚追逐太陽時都會兩眼放光,而窗外有竹數竿,輕風徐來,倩枝搖曳,窗欞白紙上便有墨影婆娑如古皮影戲,於是他就畫竹了,久而久之,便成高手。然而靈感來得容易,欲得其畫有時卻很不容易,得看他的心情。若終日伏案作畫,不得休息他就要罵人,但是三天不讓他畫畫,他又閑得蹩氣,會千方百計去找筆墨紙硯來解悶,不論在哪裡都一樣。這絕非筆者杜撰,而是鄭板橋本人所言,他在多幅畫上都有過類似的表述。所以投其所好,便能得到佳作。此畫為得情趣之作,作畫當時鄭板橋心情一定不錯,看來上款「嵩老年兄」知其性情,是在鄭板橋欲以筆墨紙硯解悶時索其所作,方能收穫如此佳作。
幽篁蘭石圖紙本墨筆安徽省博物館藏鄭燮筆下的竹,無論是新竹、老竹、晴竹、雨竹、水鄉之竹、山野之竹,無不賦予它們以性格和生命,達到神情逼肖,栩栩如生,富有感人的生命力,給觀者帶來愉悅和美的享受。此畫同樣表現修竹、蘭花與文石。畫上有羅聘的題款:"不厭東豀碧玉君,天壇雙鳳有時聞。一峰曉似朝仙處,青節森森倚絳雲。羅聘。"
蘭竹石圖紙本墨筆畫面內容是石畔青竹,石縫中並生蘭草,右前生竹三竿,老竹蒼勁挺拔,新竹俏麗清秀,各有特色,落於紙上氣韻生動,雖是寥寥幾筆寫意而成,而竹之神、竹之態、竹之韻已被表達得淋漓盡致。竹所倚生石塊亦是畫面主體之一,作為竹之背景,以遒堅奇峻之態增添畫之氣勢,又反襯竹之生機;石上蘭草則增添了石趣,不給人頑固古板之惑,反覺石亦為可親可愛之物,也有它的生命喜好。從題跋看,這是作者送給老者壽辰之禮,以充滿生氣的題材作畫,再配上不無幽默的題詩,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荊棘叢蘭圖紙本墨筆南京博物館藏鄭板橋作畫很重視從生活入手,曾說:「凡我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細緻觀察、體味竹子在不同氣候、不同環境里的多種多樣樣式、態勢、情趣,來豐富自己的表現。此畫用畫家自己的話來說,真正「滿幅皆君子」,畫蘭、竹、石,將蘭竹高潔和清風亮節表現得很是從容。
墨松圖立軸 水墨紙本 1757年作款識:乾隆丁丑秋九月寫於別峰精舍之東窗。板橋鄭燮。印鑒:鄭燮之印(白)七品官耳(白)丙辰進士(朱)在清代藝術史上有一件極有意思的事,所謂正統的清六家雖有婁東派與虞山派之分,卻都是清一色的江蘇人。然而正是在四王繪畫佔據中國大半個精英階層的時候,同樣在江蘇的揚州,又誕生了風格極為迥異的新興畫派——揚州畫派雖然不予所有的知識分子接受,可它的影響愈加愈大,在近現代中國書畫的種種革新中,他的主導甚至壓過歷史上任何一個集中的畫派。鄭板橋作於1757年的《蒼松圖》自民國起便在著名的學術刊物《藝林月刊》中發表,以下百年又被多次引用著錄。板橋雖向以寫竹出名,其他題材則極為罕見,此是以飄逸通透的墨竹筆法寫就一株嶺嶺蒼松,對於題材上來說更富吉祥的寓意。另外,鄭板橋與同在揚州鬻畫的李鱓是情同手足的好友,兩人與此年以前來往頗多,而從所存的畫跡來看,李鱓正是於此年左右去世,數年以後,鄭在題畫中感嘆到,「今年七十,蘭竹益進,惜復堂不再,不復有商量畫事人也。」兩人之關係可見一斑。因此,鄭的此件作品可能正是受到李鱓畫松的影響,或者,是為了對過去老友的紀念也並非不可能。
墨 梅立軸梅 花水墨紙軸蘭花牡丹立軸水墨紙本
清供圖立軸 水墨紙本款識:曉風含露不曾干,誰種烏盆幾箭蘭,好似楊妃新欲罷,薄羅裙系怯君看,盆是半藏花是半。含不求發洩不畏。凋殘,春蘭來了夏蘭開,萬事催人莫要厭,閱盡榮枯且盆盎,幾回拔去幾回栽。板橋鄭燮。印鑒:板橋、三十年前舊板橋、敢徵蘭平
蘭花立軸 紙本水墨
墨蘭手卷 水墨紙本 1765年作款識:春風昨夜入山來,吹得芳蘭處處開。惟有竹為君子伴,更無他卉可同栽。乾隆乙酉(1765年)板橋畫。印鑒:鄭燮之印(白文)、爽鳩氏之官(朱白文)。鄭板橋,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揚州八怪」之一。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人稱三絕。蘭空谷綻放,幽香襲人,竹虛心高潔,剛直不阿,歷來被隱人高士作為君子的象徵。此卷為鄭板橋晚年力作,畫法繼承徐渭、石濤,八大的水墨大寫意傳統,清雅絕俗。筆下蘭蕙寥寥數筆,卻獨具精神,有數里之香。蘭葉用筆剛勁挺拔,洒脫中見其秀氣。少而不疏,多而不亂。圖中竹石更是以行草筆法為之,簡練概括。板橋精畫能詩,更擅長書法,揉合古今,自創「六分半書」。圖上題跋結字險絕,諸體參合,錯落有致。書畫相融,憑添雅氣耳。
菊 花立軸 水墨紙本
菊石圖水墨紙本菊石圖立軸 1751年作
蘭石圖立軸 設色紙本
蘭石圖立軸 1764年作墨 蘭立軸 水墨紙本
清供對屏 水墨紙本
幽壑蘭泉圖鏡心 水墨紙本款識:蘭也無多竹也稀讓他石骨展容輝 廬山飛瀑三千尺 奔入江湖賽馬蹄 乾隆甲申板橋鄭燮並題印鑒:鄭燮爽鳩氏之官「蘭也無多竹也稀,讓他石骨展容輝。廬山飛瀑三千尺,奔入江湖賽馬蹄。」這是板橋先生在幽壑蘭泉圖上之題句。眾所周知,詩、書、畫乃鄭氏之三絕,可稱全身功夫集於此也。縱觀山石嶙峋,飛流直瀉,竹勁而挺,蘭秀而馨。六分半書入詩入畫,可謂難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