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參禪與念佛(蕅益大師法語集3)

原標題:參禪與念佛(蕅益大師法語集3)

參禪與念佛

蕅益大師法語集3

文/朗觀法師

往生

有人問我:「你命終之後有什麼願望?」

我說:「願意往生西方。」

「那麼往生西方之後,又有什麼願望呢?」

「願意入地獄。」

這人就迷惑了:「你的心是怎麼想的呢?」

我回答說:「往生西方是上求佛道,下地獄則是救度眾生。如果要成佛,那麼就要從念阿彌陀佛開始,因為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殊勝無比,藉助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我們容易成就佛的功德智慧;如果要救度眾生,就從地獄開始,是因為悲心懇切,不忍心地獄眾生受苦的緣故。」

現在有很多念佛求生凈土的人,認為往生極樂世界是換一個更好的地方。有這種想法的人當然也不算錯,因為如果沒有對世間的各種無常、苦空有了深刻的感受,是不可能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但是極樂凈土是依靠阿彌陀佛四十八慈悲大願所成就,我們念佛自然會跟阿彌陀佛的菩提大願相應,然後會迴轉娑婆苦海,救度我們生生世世曾經的親朋好友。所以,要往生極樂世界,菩提心還是必須的。

為什麼念佛

有禪者問我:「平時怎麼用功?」

回答說:「念佛。」

又問:「為什麼要念佛?」

「為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禪者不屑地說:「修行當然要取自性彌陀、唯心凈土,何必用妄念佛號的方法去妄求往生西方!」

我回答說:「你認為阿彌陀佛是在自性之外,極樂國土是在心性之外嗎?這樣的話,心性也太局限狹隘了!那麼你所謂的不念不求會不會是惡取空呢?」

在一開始念佛的時候,很多人會認為阿彌陀佛是外在的佛,往生的凈土也是一個好地方,從我們這裡到極樂世界是一場旅行。

向內修行多年之後,這種看法就應該改變了,因為修行是修我們這顆心,惟其心凈則佛土凈,當我們心清凈的時候,才能跟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相應,凈業感招才容易往生極樂凈土。在這點上,念佛和其它修行方法都是一致的,都是要修我們這顆心,從心開始。

參禪念佛,俱能悟道、生西

有人說參禪就會悟道,不必求生西方凈土;念佛的結果是往生西方,未必能夠悟道。

他們不知道,真正悟道的人必然會往生西方,但是並非所有參禪的人都能夠悟道!

禪者如果想往生西方,不必改為念佛,只要具備信願,那麼參禪就是修行凈土法門。

而且,當念佛人念到一心不亂、能所兩忘時,就是證得了無生法忍,當然就是悟道!

所以,不論參禪還是念佛。不同情況的人,下手方法不同而已。

開悟是明白自性的本來面目,念佛往生西方凈土也是與我們內在的清凈佛性相應。只不過參禪是用專心參究的方法用功,看到我們的清凈自性,當心清水月現時,極樂凈土自然到達。念佛號是修行凈業,這與世間的善業惡業不同,也能夠見到清凈的自性凈土。因此,念佛和參禪只是不同根性的人的不同的下手法門,目的都一樣。

三種心

想要往生西方,必須有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這三種心可以伴隨我們直至成佛,在成百上千的人中可能只有一個人具備這三種心。

流入輪迴的人也有三種心:輕慢心、放逸的心、得過且過的心。這三種心讓人不斷地在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這五趣輪迴,現在,在成百上千的人當中可能只有一個人沒有這三種心。

難怪說自己要求生凈土的人很多,真實往生的人少呢!

理一心與事一心

蓮池大師闡揚念佛法門說:修行境界有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

事代表一切法相:一切有為法、一切無為法、一切染污法、一切清凈法、一切心法、一切色法,世間、出世間,染污、清凈的各種現象。

理就代表自性理體,是不可以思維、也不可以言詮,不可思議,無形無相。同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從理體上來說,我們的一念心就包括很多時空。

有人說:持執持阿彌陀佛名號能達到事一心不亂的境界,參話頭能達到理一心不亂的境界。這種說法真是錯得太離譜了。

事一心不亂的境界是指:不論面對任何境界,都能歷歷分明,不昏沉不散亂,能夠無所住而生其心。

理一心不亂的境界是指:已經契入了不生不滅的本體,洞明了我們的真心自性。

如果參話頭僅僅是純熟而已,那仍然是在事相上一心不亂;如果念佛時能夠達到心佛兩忘,即歸於理體自性。怎麼可能念佛是修行事一心不亂的境界,參話頭是修行理一心不亂境界呢!

參話頭雖然是一種參究自性本體的方法,但不一定所有人都能達到理一心不亂的境界。

如果不是參禪根性的人,很難達到理一心不亂境界。為什麼呢?事一心從未離開真心理體,但是理體不能離開事相而獨自顯現,所以修行的人一定要謹慎地思考這個問題。

梵室偶談

(三)或問予:「汝何願?」「願生西方。」「更何願?」「願入地獄。」曰:「是何心哉!」曰:「西方則上事諸佛,地獄則下度眾生。佛從彌陀始,願王勝故;生從地獄始,悲心切故。」

(四)有禪者問予:「作何功夫?」曰:「念佛。」曰:「念佛何為?」曰:「求生西方。」禪者嗤曰:「何不薦取自性彌陀、唯心凈土,用是妄念妄求為?」予曰:「汝謂阿彌陀佛在性外,極樂國土在心外耶?心性亦太局隘矣!即汝所謂不念不求者,非惡取空耶?」

(五)人謂參禪則悟道,不必求生西方;念佛則生西,未必即能悟道。不知悟後尚不可不生西方,況未必悟耶?又,禪者欲生西方,不必改為念佛,但具信願,則參禪即凈土行也。又,念佛至一心不亂,能所兩忘,即得無生法忍,豈非悟道?故參禪念佛,俱能悟道,俱能生西也。但有疑則參,無疑則念,在人下手時自酌耳。

(六)生西方,以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此三直至成佛。流俗人亦三種心:輕心、忽心、將就心。此三常游五趣。嗚呼!前三,百千中或一有;後三,百千中或一無。奚怪口言求生者多,真實往生者少也!

(七)雲棲大師發揮念佛法門曰:有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說者謂持名號是事一心,參「誰」字是理一心,亦何訛也?夫事一心者,歷歷分明,不昏不散是也;理一心者,默契無生,洞明自性是也。是參時話頭純熟,猶熟事門;念時心佛兩忘,即歸理域。安得事獨指念、理獨指參也?又,參「誰」字謂之究理則可,謂理一心不可。然非其人,即究理亦未可輕易。何以故?事有挾理之功,理無只立之能。幸審思之!

延伸閱讀

居士求子(蕅益大師法語1)

三門三品(蕅益大師法語集2)

文章|朗觀法師 校對|如義 編輯|如心 圖片|網路


推薦閱讀:

民國為何盛出大師?
還好,大師也只是對名人特供而已 | 壹讀精選 | 壹讀
轉]印光大師開示---莫待老來方念佛
特蘭斯特羅默:一流意象大師 內斂深度征服世界
金剛禪法講義各論。大師歸來篇。僧璨大師《信心銘》淺講(6.0)。

TAG:法語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