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顯示8名中國人乘泰坦尼克 逃命行為遭質疑

  中國人Fang Lang和七名同伴穿過喧鬧的南安普頓港碼頭,眼前出現了一艘他們從未見過的巨大客輪。這是1912年4月10日上午,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即將從英國起航,載著2223名乘客及船員,目的地——紐約。

  Fang Lang手頭那張船票可供八個人使用,價格是56英鎊9先令11便士,三等艙,編號1601。當他跟七名中國同伴走進位於巨輪下層甲板的三等艙時,首先看到的是休息大廳,然後是吸煙室,再往裡走才是他們的艙位。

  在電影《泰坦尼克號》里,同樣住在三等艙的窮小子傑克,可以在各層甲板自由出入,但現實情況是——如果Fang Lang想去上層甲板觀光,必須穿過一個樓梯通道,而那裡鐵門緊閉。

  事實上,當時西方社會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即便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價值幾千英鎊的一等艙船票。能坐進一等艙的全是名流貴胄,共338人,他們可以享受游泳池、健身房、壁球室,以及土耳其浴室和整支的管弦樂隊。商人、教師等僅夠資格買二等艙船票,共279人。至於三等艙,則塞滿了來自歐洲各地的移民,票價從3英鎊到8英鎊不等。

  中午11點,泰坦尼克號的巨大煙囪開始噴出白色蒸汽,29台鍋爐中的25台依次點火。12點整,這艘豪華客輪緩緩駛離港口。

  後來有人描述開船時的情形——人們興奮地在船上奔跑,感受巨輪身上每個無與倫比的細節。正如傑克在電影《泰坦尼克號》開頭所做的,他跟同伴跑去船頭,迎著海風大聲尖叫。

  沒有人注意到Fang Lang那時候做了些什麼,他已經被淹沒在2000多名乘客中了。

  在船上做什麼?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

  大船一往無前地向著美國行進,出現在三等艙里的這八個中國人,他們到底是誰?

  經營泰坦尼克號的白星公司,記下了所有乘客的姓名。八個中國人的名字如下:Fang Lang、Lee Bing、Ali Lam、Chang Chip、Choong Foo、Lee Ling、Ling Lee和Len Lam。但長久以來,國外媒體對八個中國乘客的英文名字拼法爭議不斷。直到記者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裡查到他們的繁體中文簽名,但只有四份,分別是:鍾捷、李炳、炳新、Choong Foo(簽名以兩個「+」代替)。

  他們都是香港籍男子,最小的24歲,最大的37歲。在詳細收集泰坦尼克號數據資料的「泰坦尼克號大百科」論壇上,顯示他們的職業都是船上的鍋爐工。

  「1912年前後,香港海員基本來自廣東、寧波、海南等沿海城市,因戰亂逃到香港求生。當時沒有中國輪船,所以他們只能給外國輪船做事。」現任香港海員工會副主席的黃國健這樣分析,「中國人當時在船上都是低級海員,主要做的是燒煤、加油、掃地等工作,工資只有外國海員的五分之一。」

  Fang Lang他們從事的鍋爐工,是泰坦尼克號上最低賤的工種。黃國健說:「每天要工作十四五個小時,為鍋爐加煤燒火,有時候就睡在煤堆上,也沒有降溫設備。」

  Fang Lang他們受雇於唐納森船運公司,按照計劃,等泰坦尼克號抵達紐約之後,他們就搭上經停紐約的Annetta號輪船,繼續做工。

  住的地方怎麼樣?三等艙的條件還不錯

  1912年4月12日中午1點30分,經停愛爾蘭皇后鎮(現為科夫)港口後,泰坦尼克號向著更開闊深遠的北大西洋駛去。船長詹姆斯·史密斯發出命令,25節,全速前進!

  詹姆斯·史密斯當然很有信心,因為耗資7500萬英鎊打造的泰坦尼克號,長260米,寬28米,排水量達到了規模空前的66000噸,英國報紙甚至將它形容為「海上凡爾賽宮」。

  與Fang Lang他們一起住在三等艙的,主要是來自愛爾蘭、瑞典、芬蘭、比利時等地的移民,他們一心盼著能去紐約淘金,然後開始全新的生活。就像白星公司為泰坦尼克號打出的廣告語——在邁向新生活的旅途中,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最舒適的享受。

  而情況也確實如此,對很多三等艙乘客來說,泰坦尼克號的住宿條件比他們所能想像到的更優越:舒適的彈簧床墊,整齊擺放的枕頭毯子,船艙里還配備了洗漱池、小衣櫃、床頭取暖器等。餐廳的食物雖然簡單,但品種豐富,有燕麥片、牛奶、熏鯡魚、牛排可供選擇。如果一定要挑出點毛病,就是整個三等艙里只有兩個澡盆,分為男用和女用。這沒法怪白星公司,在當時的西方,窮人經常洗澡被認為是引發肺病的重要原因。

  逃命時表現如何?確實表現得不太光彩

  就跟我們在電影《泰坦尼克號》里看到的那樣,午夜時分,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船上數百個窗戶透出鵝黃色的燈光。

  這時候,瞭望員弗雷德里克·弗利特發現遠處有「兩張桌子大小」的陰影,隨著船隻的前行越來越大。當他明白過來,已經晚了,他只能大喊:「正前方有冰山!」

  這是「夢幻之船」的最後時刻——在冰山的撞擊下,泰坦尼克號進水了,船身開始慢慢傾斜,甲板上聚滿了乘客,他們渴望自己有機會登上20艘救生艇中的一艘。

  通過船員亞歷山大·詹姆斯的幫助,35名婦女坐上了13號救生艇,Choong Foo也奮力爬了上去。坐在救生艇上的弗蘭克·金史密斯太太事後在接受英國貿易部質詢時說:「指揮官不敢開槍,怕傷到其他婦女。」就這樣,Choong Foo用一種不太光彩的方式保住了性命。後來,另一名船員弗雷德里克·雷在美國參議院的問詢中證實,他確實在13號救生艇上看到了一個「日本人(模樣的人)」。

  才剛剛九周大的嬰兒米莉維娜·迪恩,也被人抱上13號救生艇。躺在溫暖毛毯里的她,是這場海難最年幼的倖存者。1997年電影《泰坦尼克號》上映時,她已經成了船上最後一名倖存者。

  Choong Foo後來曾向美國南區最高法院提交過一份財產損失申報單,總價19英鎊15便士,其中包括:毯子兩條(2英鎊10先令)、內衣五套(1先令)、襪子半打(6先令)、襯衫三件(9先令)、現金(3英鎊)……

  除了Choong Foo之外,李炳、鍾捷、Ling Hee和Ali Lam也爬上了不同的救生艇,然後看著泰坦尼克號在眼前傾斜出一個詭異的角度,最終四分五裂沉入大海。

  怎麼去贏得尊重?用行動證明自己像個英雄

  凌晨2點20分,泰坦尼克號完全沉沒,海面上漂浮著大量的乘客屍體。14號救生艇的指揮官羅威打算回去救人,這也是當晚唯一一艘返回救人的船隻。

  「還有人嗎?」羅威喊著,「還有人嗎?」就在幾分鐘前,羅威差不多要放棄了,因為他找不到一個活人。當看到木板上那個一動不動的人影時,羅威並不認為這會是一個活人。

  「當時我們都以為他死了。」1912年5月,發表在《半月刊》雜誌上的《我怎樣從泰坦尼克號沉沒中獲救》一文中,跟羅威一起返回救人的乘客夏洛特·科列說:「我們朝他大喊,但他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個趴在木板上的人,正是Fang Lang。而在電影《泰坦尼克號》里,最後獲救的人變成了露絲。

  羅威費勁地把Fang Lang拖上船,船上的乘客圍上去按摩他的胸口和凍僵的四肢,奄奄一息的Fang Lang睜開了眼睛,嘴裡還嘟嘟囔囔說了幾句廣東話。發現沒人聽得懂,他就伸了伸腿,舒展了一下胳膊,夏洛特·科列說:「幾乎在五分鐘內,他居然就恢復了體力」。

  Fang Lang很快贏得了所有乘客的尊重,當發現身邊一位船員因勞累過度快要暈倒時,Fang Lang接過船槳,用力划起船來。指揮官羅威說:「他看起來像個英雄!」

  上岸後有什麼待遇?遭到了媒體的質疑

  但除了Fang Lang之外,其他幾位死裡逃生的中國乘客還是遭到了質疑。美國媒體以非常驚訝的口氣,對這幾名攜三等艙船票倖存的中國乘客進行報道。

  1912年4月17日,美國對華協會特別理事亨利·福特試圖為中國乘客的行為辯解,他告訴《紐約時報》:「在中國,救人的順序是以男人為先,兒童次之,婦女最後。這是因為男人在中國的地位很高,孩子失去親人可以找人領養,女人沒了丈夫則註定潦倒一生」。

  當時國內報紙對泰坦尼克號的報道,大多翻譯自外電。1912年4月22日,《申報》報道了船上的這幾個中國人,稱他們偷偷躲在救生艇底,後來被人發現,其中甚至有兩個中國人「因搭客疊坐其上,壓爛而斃」。媒體報道當時都在討論關於中國人的民族劣根性,尤其對比西方男性在性命攸關之時,依舊奉行「女士和小孩優先」的準則,而這幾名中國乘客又藏又躲的行為,更是容易引起憤慨。

  1912年4月15日凌晨2點40分,Carpathia號在接到泰坦尼克號求救信號後,趕到事故現場,從救生艇上救起了705名倖存者。

  由於當時美國實行排華法案(1882年生效,1943年廢止),包括Fang Lang在內的六名中國乘客沒法進入美國,他們只能待在Carpathia號上過了一夜,第二天被帶到Annetta號上,開始下一趟淘金航行。據《看天下》報道

  新聞鏈接

  4月8日,泰坦尼克號當年一些乘客的家屬決定乘坐巴爾莫勒爾號,從英國南安普敦港起航,前往這艘客輪沉沒的北大西洋海域,紀念它失事100周年。巴爾莫勒爾號沿著泰坦尼克號當年的航行路線,抵達北大西洋之後,目的地同樣定在紐約。

  在1000多名乘客中,除了一些倖存者和遇難者的家屬,還有很多是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粉絲,他們每人需為旅程支付6000英鎊。


推薦閱讀:

中國引入「血液活檢」技術,推進非小細胞肺癌的精準治療
發現漢字之美 :100個最中國的字解析
【秋意濃】恭王府,風流逝去的中國最美王府(圖)
2017鏡頭裡的中國騰龍行第三站優秀作品欣賞
號稱強過中國052D:袖珍海軍擁世界第一宙斯盾護衛艦

TAG:中國 | 中國人 | 記錄 | 行為 | 質疑 | 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