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冬日,崇明東灘越冬候鳥與蘆葦灘共舞~

冬日清晨的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金黃色的蘆葦隨風搖曳,

成群結隊的越冬候鳥或在水上悠閑覓食,

或展翅齊飛於空中。

陣陣鳥鳴協奏出一曲自然「圓舞曲」,

令人心曠神怡,

原來,生活不止有詩和遠方,

還有眼前這片浩渺無際的蘆葦灘涂與飛鳥。

然而,你可知道,

這樣的和諧傾注著東灘守護者們多少的努力與心血。

互花米草瘋長侵吞家園

崇明東灘是1144號國際重要濕地,也是長江口規模最大、發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灘涂濕地。地處一江兩海的東灘濕地,生物多樣性極為複雜與獨特,蘆葦、海三棱藨草和藨草等本土植物,為魚類和底棲生物營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在東灘濕地,擁有豐富的食物資源,是亞太地區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和水禽的重要越冬地。

但是,隨著「外來客」互花米草的不斷入侵與擴散,東灘的自然寧靜被打破。互花米草原生長於北美洲,是一種生長在潮間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具有較強的抗風消浪、保灘護岸、促淤造陸的作用,曾作為促淤固灘保堤的「良方」被引入我國。在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國的16種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互花米草是唯一的海岸鹽沼植物。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也在崇明東灘引種,由於自然擴散和人工移栽,其分布面積迅速擴大,截至2014年已達2200多公頃。互花米草有著超強的繁殖力,東灘的本土植物就此陷入「生存危機」,互花米草所到之處,發達的根系讓底棲生物毫無棲身之處,蘆葦、海三棱藨草等本土植物,不得不將生活的地盤拱手相讓,嚴重影響到鳥類的食物來源和棲息地面積,造成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和生態系統退化,威脅到了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的棲息。

「人草大戰」保住鳥兒棲息地

為了儘快控制住互花米草的擴張,改善入侵地的生態系統質量,穩定鳥類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2006年起,東灘保護區開始了一場持續長達10年之久的「人草大戰」。

2006年開始,東灘保護區聯合市有關部門和高校,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技術研究,論證《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互花米草生態控制與鳥類棲息地優化項目》。從2010年開始,在財政部、國家林業局和上海市財政局、市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保護區著力實施互花米草生態治理示範項目一、二、三、四期工程,在保護區內的捕魚港區域,形成了13280畝環境相對封閉、水位可調控管理的水鳥棲息地優化區,成功控制了項目區域內的互花米草生長和擴張。

生態修復為讓鳥兒回歸

2012年底,崇明東灘互花米草生態控制和鳥類棲息地優化項目得到立項批複,並於2013年9月開工實施,實施面積達25平方公里。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黨支部書記、主任湯臣棟表示,從2013年至今的三年多來,東灘的守護者們修大堤、築涵閘、控米草、營漫灘、建島嶼、種海水稻、恢復海三棱藨草……

經過治理,如今每到夏季,捕魚港優化區已成為部分夏候鳥優良的繁殖築巢場所。每到春、秋季,鴴鷸類遷徙過境時,這裡成為大量鴴鷸類水鳥的停歇地。到了冬季,則有大量越冬雁鴨類在此夜宿休憩。

幾年來,東灘保護區員工們殫精竭慮、辛勤勞作,放棄與家人的團聚,無論寒冬酷暑堅守在生態修復工程現場。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鳥兒們的到來,小天鵝、黑臉琵鷺、無數的鴴鷸、無數的雁鴨……而越來越多鳥兒的回歸,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是為了城市更美好的生活和未來。同時,這也是為了履行保護區的國際義務,向世界表示正邁向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的另外一面。

推薦閱讀:

學著候鳥向南飛,目標三亞!
壯觀! 十萬候鳥停留鴨綠江休整
候鳥遷徙高峰期 十萬多隻候鳥雲集青海湖
3萬餘冬候鳥北京「打尖兒」
延慶野鴨湖迎來首批遷徙冬候鳥

TAG:候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