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感受天籟 ——走進侗族大歌之鄉小黃

感受天籟

——走進侗族大歌之鄉小黃

「小黃」這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地名,它似乎應該是單位小伙或鄰家姑娘的一個簡單稱謂,然而,它的的確確是黔東南地區的一個處在深山中侗家山寨的地名。作為一個山寨之名,「小黃」這個名字也實在是太普通了,當然,你如果知道,就是在這個有著極其普通名字的山村裡唱出了走向世界的侗族大歌就不會覺得普通了。其實這個不太普通的山寨素來就有「歌的故鄉,歌的海洋」的稱譽,小黃侗寨無論的男女,不分老少,人人都會唱,個個也都愛唱,愛唱這古老的有著多聲部曲調的侗族大歌。山寨以歌傳聲,以歌聞名,因而也就有了「侗族大歌之鄉」的揚名。古老的多聲部的侗族大歌,讓人多少感受到了些神奇;普普通通名字的小黃,也還有那些不為人知的神秘。走進山寨,去聆聽這名揚世界大歌的神奇,走進小黃,去感受、去觸摸這青山環抱綠水長流侗寨的神秘。

來到真山、真水、真性情的黔東南,苗、侗的民族風情比比皆是,而「侗族大歌」的傳唱卻是唯一,「侗族大歌之鄉」——小黃的侗家山寨之行成了必須。從都柳江畔的從江縣城驅車二十多公里走向小黃,沿線好山好水的精緻,讓人忘記了路途的顛簸,尤其經過一個叫「拔沙」侗寨,山腰路邊偌大的吊腳樓群鱗次櫛比的排列,寨中樓間幾座鼓樓橫空突兀的挺立,雖然是匆匆的一閃而過,也僅僅是驚鴻一瞥,還是讓我初步領略了侗家山寨的美麗,使我對小黃之行更充滿了期待。

轉過一個大的山彎,一座極具民族特色的侗家門樓和風雨長廊橫亘眼前,門前矗立一塊巨石,正面鐫刻著四個鮮紅大字:「侗族大歌」,側面是兩個略小的字跡「小黃」。充滿期待的小黃終於到了。汽車穿寨門而過,一下子就進入到了街中,這裡確實是個充滿神秘、神奇的侗家山寨,四周青山環抱,溪水穿寨繞行,百十棟吊腳木樓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山水相連,整個山寨顯得格外地安靜和諧,只是有些混磚結構的房屋混雜其間多少有些刺眼,破壞了這一和諧,但是,總的看起來這個山寨還是極富有詩意的。

山寨中流淌著的是一條叫小黃溪的溪流,溪水橫斷正街,上面架設著一座典型侗寨風格的風雨橋——花橋。花橋是侗寨的三寶之中的其中一寶,上鑲有極具民族特色的雕花刻畫,橋兩側有欄杆、長凳,形如游廊,橋頂端蓋有黑白相間的小瓦,遮風避雨,瓦脊之上建有多角寶塔形的樓亭。花橋不遠就是侗寨的三寶中又一寶——鼓樓,鼓樓是侗族村寨中一種風格獨特的建築物,鼓樓的建築,卯榫相接,不用一根鐵釘。下部一般都呈正方形,上面瓦檐呈多角形,飛閣重檐,層層而上,形似寶塔,高聳寨中,巍峨莊嚴,氣概雄偉。這也是區別侗村苗寨的典型建築,是侗族同胞用來聚眾開會、休息娛樂的場所,特別是逢年過節,鼓樓前的廣場就是侗族同胞唱歌跳舞的最好場所。侗族的村村寨寨都有鼓樓,較大的寨子多到四、五座以上,小的也有二、三個之多。

小黃的正街路邊就有三座高大的鼓樓,三座鼓樓尤以街心廣場的鼓樓最為優美壯觀,主要是街心廣場足夠的大。這裡無疑是小黃村的政治文化中心,石板鋪就的地面,中心點大圓。是鵝卵石擺砌的一個三魚吉祥圖案。這是侗寨人們在節日慶典時,身著盛裝,以歌傳情,用歌謳頌盛世豐年——傾唱「侗族大歌」的最佳之地。非節日慶典難以重現這「侗族大歌」,也就是這侗族三寶之中的最後一寶的演出盛況。我們的到來既非節日,也無慶典,看來是很難聆聽著極具民族特色的「侗族大歌」了,心中多有不甘,寨中四下奔走,坐鼓樓長凳,穿花橋長廊,走吊樓長巷,觀民俗風情,覓「行歌坐月」,看侗族大歌(侗族大歌博物館)。這裡侗家民族特色的東西隨處可見,侗族民族服飾更是村民的日常著裝。我們三十多人的隊伍撒向街里並沒有引起村民的注意,照相機的隨意狂拍也並沒有引起人的反感,看來小黃經過多年的遊客和驢友的熏陶早已是處亂不驚了。

尋覓大歌,聽說花幾百元也能聽一下縮水的侗族大歌,室內的演出,場面的拘謹不是我們期望的。正當我們苦苦地尋覓商談時,有一個好消息傳來,一個錄像客組織了一場場面較為盛大的侗族大歌表演。大好消息,蜂擁而至來到進寨口花橋邊的鼓樓旁,這座鼓樓是這次侗族大歌表演出發點,也是侗族大歌的表演地。參加表演的羅漢(男青年)們要從這裡出發去寨子中迎接參加表演的姑娘們。

這些參加表演的羅漢們,說是青年,實際上大部分都是一些臉上刻滿滄桑的老男人。羅漢們先在鼓樓邊集合,分別彈起了琵琶和牛腿琴,吹響了蘆笙和芒筒。長長的大街上響徹了高亢的蘆笙聲,緊接著震天的火銃響起,人們簇擁著羅漢們走向了寨中,穿過街心廣場,下至小黃溪岸,跨過溪上的另一座花橋,來到姑娘們的聚集地,一座溪水對岸高地吊腳樓建築,蘆笙稍停,羅漢隊伍里一個健朗的小伙走上高台,走進姑娘中間,這些姑娘中也有不少是已過盛年的婦人們,不過她們每一個都艷花帶頂,侗族盛裝,道也鮮亮幾分。健朗小伙在姑娘隊伍中不知說了、做了什麼?姑娘們一陣騷動,湧出了室外,隨著一聲吆喝,羅漢們的音樂又重新響起,一個個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姑娘媳婦們魚貫走下高台,加入進了羅漢們的迎接隊伍,隊伍頃刻間增加了十分靚麗的色彩,一時蘆笀齊鳴,鐘鼓和奏,樂聲是更加響亮。大隊開始回走,不過繞行的是另一條路,來到正街音樂之聲更顯歡快,吹蘆笙的羅漢們更是吹著蘆笙隨樂歡舞,姑娘娘媳婦們行進在隊伍里滿臉是幸福的洋溢,陪伴姑娘的羅漢小伙們也是喜形於色,有三個羅漢還在隊伍中玩起了勾肩搭背的遊戲,幸福之情,歡樂之意,溢於言表。這就是「侗族大歌」的開場白表演。

隊伍回到了開始的出發地——花橋鼓樓,參加表演的羅漢們和姑娘們也在隊伍的行進中匯齊了,二十位花枝招展的姑娘,和二十位身著盛裝的羅漢都陸續走進鼓樓,兩排長條大凳緊圍鼓樓的火塘中心,姑娘羅漢分開相對而坐,圍成了一個大圈,最精彩的侗族大歌的對歌表演就要開始了。姑娘隊伍里一人起頭開始領唱,隨後多聲部的男女合唱自然跟進,絲絲入扣的配合,天衣無縫的鏈接,時而能聽到高亢寬廣的音域,時而能聽到低沉悠揚的吟唱,在這裡和聲在準確隨意中慢慢收起,旋律又在自由奔放里逐漸激昂,姑娘們的歌聲清純如水,慢慢注入在場的每個人的心田;羅漢們的聲音渾厚如山,似能穿透天地萬物,給人一種神奇的享受。到底是一方靈秀山川之物,方能滲透我們這些匆匆而來,又會匆匆而去行者們的靈魂,小黃人用他們的悠悠大歌,一次又一次地洗刷我們騷動的心靈!

在這裡我雖然聽不懂一句歌詞,但,仍無妨這天籟般的聲音把我帶到那如詩如畫的大自然中。聽這「天籟」之聲的繞樑流轉,彷彿聽到鳥的鳴叫,蟬的吱響;彷彿聽到山的呼喚,谷的回蕩;彷彿聽到了林澗流水的潺潺,彷彿聽到了蟲蠕蛙動的啾啾。聽歌如斯,沉靜期間,女歌男和,男歌女應,高亢悠揚不是在不經意間自自由轉換,感受到了大歌之中多聲部的奇妙組合,感受到了和聲的完美協調,感受到了格調的柔和委婉,感受到了旋律的曲雅優美,也體會到了小黃人「飯養身,歌養心」之說的是真切含義,這美妙的「侗族大歌」真應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天籟神曲。

大歌進行了一個多小時,不僅我們聽的如醉如痴,就是天天能聽到,天天接觸大歌的小黃村民也有不少緊緊圍繞鼓樓聽得痴迷如初,其中就有不少的小姑娘們。看得出他們、她們是真心喜歡這天籟般的「侗族大歌」。和村民們攀談知道了,小黃「歌的故鄉,歌的海洋」之稱的由來,在這裡不論男女老少,人人都非常愛唱這「侗族大歌」。據說村裡不僅有姑娘隊、羅漢(男青年)隊,亦有娃娃隊和老年隊。在這裡真正是「飯養身,歌養心」,人們以唱歌為樂,以唱歌為榮。小孩從呀呀學語起,父母就開始教他們唱歌,很多侗族女童從5歲就開始與夥伴們一起自由組成歌隊,請公認的唱得好的歌師來教。歌師對歌隊進行嚴格訓練,她們除了田間耕作、家務勞動外,整日帶著歌隊,直到這群女孩子長到十七八歲出嫁為止。在小黃,沒有一個兒童不進歌隊的,不論男女,婚前經過十幾年的訓練,婚後仍在歌隊,直到年邁唱不動為止。不少家庭三代人都分別在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的歌隊里,這些歌隊在鼓樓里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悅耳動聽的侗族大歌,古色古香的侗家山寨,這裡就是聞名海外侗族大歌之鄉——小黃,來這裡吧,來到這裡你一定會感受到山寨的清脆與雄渾,感受到山寨的風嘯與流水,更能感受到天籟般聲音的「侗族大歌」,小黃侗寨絕對是放鬆心靈的好地方。

二○一三年八月十五日

推薦閱讀:

春節帶孫女,感受享福的好滋味
深情不負只是個笑話,誰會在乎配角的感受。
帶三個大妞穿越中國後 開著房車感受歐洲的冰天雪地(三)
你的生意為什麼越做越「差」?教你八招如何做微商才能不被人「討厭」!
死前1秒的14種感受

TAG:感受 | 天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