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goy:微出血數量>=5個者長期抗凝需謹慎
長期口服華法林以及非維生素k拮抗劑(NOAC)能夠有效預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的缺血性卒中。腦內出血(ICH)是最致命的抗凝併發症,是制定抗凝決策的最需要考慮的問題。風險分層管理有助於平衡抗凝的獲益和出血的風險,但是ICH和很多因素有關,並不局限於各種常用的評分系統。
越來越多的證據提示MRI腦微出血(CMB)會增加將來ICH的風險,引起了臨床的關注,特別新發癥狀性卒中的房顫患者。T2*-GRE和SWI上檢測到的CMB是出血性腦小血管的影像學標誌。很多需要抗凝治療的患者可以檢測到CMB,不過合併CMB的房顫相關缺血性卒中後抗凝治療的ICH風險尚不清楚。
2017年12月來自麻省總醫院的Andreas Charidimou等在Neurology上公布了他們的meta分析結果,目的在於評價房顫相關缺血性卒中患者口服抗凝劑期間,CMB和將來自發性腦內出血的風險之間的關係。
該meta分析納入了8個隊列研究,要求隊列研究人數>=50,近期缺血性卒中,檢測到房顫,有基線MRI,長期口服抗凝治療,以及經過>=6個月隨訪。共1552例患者。30%存在CMB,其中7% >=5個CMB。基線存在CMB(vs 無CMB)與隨訪期間ICH有關(OR 2.68, 95% C] 1.19–6.01, p = 0.017)。CMB數量>=5個與將來ICH高風險有關(OR 5.50, 95% CI 2.07–14.66, p = 0.001)。無CMB者、CMB陽性者和CMB>=5個者每年匯總ICH發生率分別為0.3%、0.81%和2.48%。CMB與複發性缺血性卒中無關。
最終作者認為MRI上存在CMB和CMB>=5的缺血性卒中合併房顫患者的ICH風險更高,該結果一旦被確認後,可以協助抗凝決策、臨床試驗和正在進行的大型觀察性研究進行風險分層。
文獻出處:
Neurology. 2017 Dec 5;89(23):2317-2326.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4704. Epub 2017 Nov 8.
Brain microbleeds, anticoagulation, and hemorrhage risk: Meta-analysis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AF.
推薦閱讀:
※流行性出血熱
※出血——Earls360馨醫堂
※外傷性出血
※男人六個部位出血時應警惕
※蛛網膜下腔出血
TAG: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