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好萊虎大舉殺入 電影投資如何找准「痛點」?

  「在2017年到來之前,電影資金效率怎麼提高,資本對產業鏈的整合方向在哪裡?」

  這是娛樂資本論新一期「娛樂玩家」沙龍活動時,我們的專欄作家唐龍虎提給在場近20位電影行業人士的問題,珠影集團副總經理盧正宜等「娛伴」也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之前,唐龍虎在專欄文章《電影票房結算:需要在6個月走完6個環節》中提到,電影分賬款的結算過程,可稱得上環節眾多,手續繁雜,時間拖沓,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了資金使用效率」。

  這有多可怕?全球最大的中等電影製片公司(Mini-majors)之一的相對論傳媒,近日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據悉其原因就是資金鏈斷裂。

  而在國內,不但資金效率因為「中數歸集」、賬期過長、缺乏金融中介等原因,導致資金效率只有好萊塢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2017年意味著限額降低、分賬提高。

  國門大開之後,中國電影怎麼辦?

  外界資方對中國電影望而卻步

  2015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飆升,打破一個又一個記錄,再次引爆各方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期待。

  從娛樂玩家沙龍中,近十人的基金、信託等背景人士參與,也可以看出各方資本都在尋求參與電影投資的機遇,然而電影生態產業鏈中的問題又令投資者望而卻步,有一位信託基金的朋友就表示:「我們不清楚自己的資本要如何進入產業,也不清楚要如何做出風險評估,選擇好的投資方向,更不清楚自己投資之後究竟能收益幾何。」

  雖然20億的票房很誘人,卻也只有極少數的電影可以達到。現場,也有朋友表示「電影結算周期絕不止6個月,一般都接近一年左右。」這句話,也讓眾多在場投資人望而卻步。

  好萊虎的威脅:上擴分賬比,下買影院端

  「中國的進口份額將於2017-2018年進一步放開,甚至會全面開放;同時,分賬比例會從現在的17%,據說會提到25%或以上。」

  在沙龍上,有朋友表示。當然,隨著「WTO保護期」終結後的進一步開放,未來國產電影難逃為好萊塢電影做嫁衣。

  截至2014年底,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全部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同時,好萊塢到處都是尋找項目的中國人,中國也擠滿尋求資金的好萊塢商人。2015年3月,僅一周內,就有兩大影視公司宣布大手筆海外合作計劃。此前在Studio 8爭奪戰中惜敗復星國際的華誼兄弟,宣布牽手STX,3年要拍18部片;還有電廣傳媒與獅門影業簽下3年15億美元的拍片協議,將投資對方50部影片,並按出資比例參與全球票房分賬。

  更重要的是,據現場的「娛伴」介紹,目前已經有不少海外資本,通過代持等手段,「購買了大量的中國影院,這樣,好萊塢無疑就掌控了播放渠道,肯定會進一步增加好萊塢大片的排片。」

  一方面限額上沒有限制,一方面排片率又有保證,中國電影市場會重蹈當年台灣電影不足0.5%票房的覆轍嗎?

  在場,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負責人袁楚雲表示,「韓國2000年入世,當時還爆發了韓國編導的」光頭反對行動「,確實前3-5年韓國本土電影非常悲慘,但隨著全行業市場化,製作力量核心編導奮發圖強,韓國製作力量越來越國際化。」

  同時,不少投資方也表示,以後民族資本肯定佔有比例會越來越少,「會和好萊塢聯合投拍,但對我們是機遇參半,因為外資對項目更挑剔,會留下不少空間。」

  電影生態產業鏈中的第一問題:製片方票房分賬太低

  目前關於票房分賬,按照國家政策,去掉稅費、影院分成、宣發成本,最後製片方拿到的大致也就是33%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這些製片方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數據系統來告訴他們什麼樣類型的電影對於市場是有效的,所以一定程度上製片方投資帶有「賭博」的性質、

  而在中國,製片方沒有別的回收渠道,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做大票房,因此電影也形成了一個拼大咖陣容、拼大製作的風氣。就有麥特的相關人士表示:「現在大片越來越向後期營銷傾斜,包括」爛片營銷「,雖然現在」爛片營銷「的有效性已經越來越弱。」

  但更重要的是,在當下,電影票房數據發布滯後,部分三四線城市存在偷票房現象。有製片人表示:「如果想要確實保證收益,就需要一個有效的票房監測體系,一個準確又權威的票房收集系統及發布平台,以便建立起有效的資料庫,對電影票房表現進行預估。不然不敢投。」

  據盧正宜介紹,在北美電影市場,票房分賬是這樣的,「在第一周,製片方會拿到票房的8、90%,之後為了維護高排片率才慢慢降低。也就是說相對於國內的票房市場,北美電影市場更加市場化,也更加靈活。」

  在場很人多其實國內的電視劇行業市場化程度也高於國內電影行業,電視劇製作方與播出平台不斷拉鋸戰,使雙方利益達到相對平衡。而不會有政府進行統一分賬比例調配。

  環節複雜的問題:6個環節

  除了票房表現的不確定性,投資方還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整個製作發行流程的複雜。

  電影製作從前端到後端有這麼幾個環節,前端要有劇本、編劇、導演、製片方、投資方;後端要有宣發、營銷、院線。按唐龍虎的說法,起碼在結算階段就是六個環節。

  一個電影從片方那裡出來,交給發行方,交給院線,後期又需要營銷公司進行對接,進行地推。在這個過程中,「主體在不斷變更,投資方的介入雖然有很多入口,但是卻也造成注意力的分散,無法形成金融數據體系。」

  國產電影怎麼辦

  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環節參與者開始想要整合自己的全產業鏈,這樣也許可以節省很多溝通成本,另一方面這樣也比較容易對整個資金流進行把控,則其利潤也可以進行更好地匯入。

  然而行業的整合併不容易,恐怕現在來說,並沒有哪家公司具有這樣的實力。

  電影發行中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密匙的獲得,而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發行方都要從中數和華夏獲得密匙,這種壟斷事實上是增加了電影發行成本。有與會者認為,這牽涉到市場化的問題,這也是電影行業最大的問題。

  在沙龍的最後,一個有電影行業從業經驗幾十年的前輩提出了他對中國電影行業改革的幾點看法:

  國家要調整關於票房分賬的政策,減少參與,票房分賬市場化,讓電影製作的參與各方進行市場化的角逐,從而達到一個各方利益的平衡點;

  在管理制度上實行製片人責任制,由廣電總局發給電影製片人資質證,一部電影必須由有電影製片人資格的製片人製作;

  就是增強院線的主動性,更細緻的挖掘當地市場、跨業發展,面對自己的受眾做的更有針對性。


推薦閱讀:

韓三平最新電影《鷹獵長空》,參與電影投資賺取後期票房分紅!
影視投資二三事
「徐大膽」的電影投資邏輯
演員轉型是羞羞還是鐵拳,取決於喜氣變現資本的能力

TAG:電影 | 投資 | 電影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