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先做基因檢測

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先做基因檢測

  健康提醒

  廣州是結腸癌重災區,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隨著結直腸癌治療進入靶向治療時代,許多晚期患者對靶向藥物抱以厚望。然而,在近日舉行的腫瘤診斷會議上,專家指出,並非所有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都適合使用靶向藥物,如果不做基因檢測就開展靶向治療,反而會加速患者的死亡。

  結直腸癌患者尤其是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採用抗VEGF抗體、抗EGFR抗體聯合化療結合靶向藥物的治療方案,可明顯延長生存期。「必須強調一點,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使用靶向藥物,有些人使用靶向藥物的效果,比不用藥更糟糕。」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病理科主任杜祥教授指出,晚期結直腸癌抗EGFR單克隆治療,僅對KRAS基因野生型也就是該基因沒有發生突變的患者有效。

  正常情況下,KRAS基因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而一旦發生突變,它就會持續刺激細胞生長,打亂生長規律,從而導致腫瘤的發生。在進行靶向治療之前,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需先進行KRAS基因突變檢測。如果KRAS基因已經發生突變,採用抗EGFR單克隆治療很可能失敗。此時仍堅持服用靶向藥物,不僅大大增加治療費用,還會因藥物的毒副作用而令患者的生存質量變差,得不償失。

  據杜祥介紹,歐洲臨床腫瘤協會(ESMO)與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NCCN)均推薦晚期結直腸患者採用KRAS基因突變檢測,來篩選出可以接受抗EGFR單克隆抗體治療的人群。目前,運用實時熒光檢測PCR法的新檢測技術已經能夠發現結直腸癌KRAS基因突變種類的99%以上。杜祥強調,KRAS基因檢測必須在通過技術審核的PCR基因擴增實驗室內完成,否則將因檢測結果不準確而影響靶向治療的開展。

  28歲就已是大腸癌晚期

  近日,廣州市疾控中心宣布將從2015年起將對50~74歲常住人口開展大腸癌篩查,因為大腸癌已經成為導致廣州人死亡的「第二殺手」。醫學專家提醒,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年輕人也不可掉以輕心,有慢性腹瀉等表現的人即使不到40歲,也必須做大腸癌篩查,不要怕做腸鏡的不適,因為早期發現是有很大機會治癒的。

  據廣州市疾控中心透露,廣州市是大腸癌高發區,十年間大腸癌發病率上升50%,每年增幅為3.63%。在廣州市民的癌症殺手中,大腸癌已經成為導致死亡的「第二殺手」,每天有7.5名廣州籍居民被確診大腸癌。一旦發現大腸癌,九成以上為中晚期,治療效果差,生存率低,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大腸癌,治癒率將大大提高。

  記者從458醫院了解到,該院在今年10月查出有癌前病變(主要是腸息肉)的患者中,低於40歲的有32人,還收治了2名28~40歲的大腸癌患者。其中,28歲的李女士已經是大腸癌晚期,發生了全身轉移,這次因為腹痛兩個多月才來就診的,以為是腸炎發作,結果做腸鏡檢查發現已經是大腸癌晚期。之前她參加過單位組織的體檢,但從來沒有做過腸鏡檢查。

  該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施章時說,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人群,但因為飲食、精神壓力等因素而有年輕化趨勢。大腸癌在發現癌前病變腸息肉之後,需要5~10年才發展成大腸癌。一些人出現痔瘡、便血之後往往也能「順便」查出大腸癌。腸鏡檢查是大腸癌篩查的金標準,但患者的依從性不好,主要是擔心做腸鏡會有不適。

  施章時建議以下人群做大腸癌篩查:

  40歲以上。

  有痔瘡和長期便血。

  直系親屬有結直大腸癌病史。

  長期有慢性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

  經常發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

  有慢性闌尾炎。

  有膽囊炎或已切除闌尾和膽囊。

  長期精神抑鬱。

  近3個月體重明顯下降。


推薦閱讀:

耳聾基因檢測:「聽見」並非奢望
賽福基因公開課第一節《基因檢測簡介》
重磅來襲!最新最全的中國癌症數據排行榜
新年去算卦?不如試試」基因算命「
生物信息神奇網站系列(九):批量下載序列

TAG:基因 | 直腸癌 | 基因檢測 | 治療 | 檢測 | 直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