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哲學都講了些什麼?為什麼會被說成是西方哲學「集大成者」?
黑格爾是西方哲學史上很重要的一個人物,可以這樣說,讀了黑格爾,也就等於讀了整個西方哲學。有這樣一個比喻:黑格爾就像一個水池,此前的哲學都匯聚在這裡,此後的哲學又都從這裡流出。
以下是黑格爾哲學的幾個主要部分:邏輯學、精神現象學、辯證法、自然哲學、法哲學原理以及「哲學就是哲學史」和存在就是合理的七個部分的解釋。其中的《邏輯學》前半部分比較枯燥乏味,沒興趣的可以略過。
一:《邏輯學》
按照黑格爾的話說,《邏輯學》就是「創造」上帝的過程。《邏輯學》分為存在論、本質論、概念論三部分。 本質是過去的存在,因此本質才是真正的存在。存在與本質最終形成的是概念。概念才是本質與存在的總和,也只有概念才是形象而又具體的存在。傳統的存在論與本質論都是分開獨立的,黑格爾則將它們有機地聯繫了起來,並由此產生出概念——一個真正的本體。 概念又分為普遍概念,具體概念和個體概念。普遍概念必須涵蓋特殊概念,特殊概念在普遍概念之下發揮出的作用就是具體概念。具體概念具有能動性,經過自我否定之後就進入了個體概念。就是「這一個」,無可替代、無比豐富,幾乎涵蓋一切的概念。這個概念具有自我分化的作用,一個概念可以分為兩個概念,這樣就產生了判斷。將兩個分開的概念糅合成一個概念的,就是推理。「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推理」。推理過程就是邏輯,概念經過這種邏輯推理過程,就成為了「理念」。 而到達「理念」的程度也就是接近了真理,真理就是上帝!《邏輯學》就是尋找真理的過程,因此黑格爾認為自己找到了上帝,認識了上帝,甚至代表了上帝。
黑格爾很狂妄,叔本華也很狂,他說過一句「不是我配不上這個世界,是這個世界配不上我」。但叔本華說這句話也是因為黑格爾。他為了要證明自己,就選擇了和黑格爾同一時間地點講課,結果聽黑格爾課的人很多,沒人聽他的課。於是,叔本華一氣之下說了這麼一句話。
二:精神現象學
中國有「莊周夢蝶」,西方有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我晚上做夢起來了,屋子裡走來走去,但是醒來以後發現我躺在床上,那麼到底我做夢的時候是真實的,還是我醒來以後是真實的?到底是蝴蝶夢為莊周,還是莊周夢為蝴蝶?懷疑到這個地步,一切感性都沒有什麼確定性。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目的,就是要把最後那個客觀真理(邏輯學)引導出來,把真正的真理的確定性把它確立起來,確立絕對知識,不再懷疑。 《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全部哲學的真正的誕生地和秘密,也就是說黑格爾用上帝創世說這樣一套基督教的框架,纂改了他最初寫《精神現象學》的這個意圖,或者說掩蓋了他早期的這樣一個意圖,把他的全部哲學的誕生地和秘密掩蓋起來了。 《精神現象學》就是意識的經驗科學,意識的發展共經歷了八個階段或八種形態,即感性確定性、知覺、知性、自我意識、理性、精神、宗教和絕對知識。絕對知識就是哲學。 精神現象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人精神成熟過程,黑格爾樹立一個又一個概念,然後又把所有的觀點都摧毀了,他的學生們就不理解,說你講了這麼多,什麼都是不對的,那你講什麼是對的?這和楞嚴經中佛對阿難一樣,把傳授給阿難的所有知識全部否定,並反問阿難,我教過你什麼知識,我什麼都沒有教過你啊? 黑格爾也是這樣,他說所有這些都是對的,對不對不在於某個觀點,而在於你把所有東西都建立起來又摧毀了這個過程本身,這就是絕對知識,絕對知識是一條懷疑之路。《精神現象學》是一種訓練,是對人的精神的一種反覆的打磨和激發,把人們信以為真的東西講出它的道理來,然後又摧毀掉,讓你信以為真,然後呢,又把你的信心加以打擊,這種打擊實際上是一種激發,它鼓勵讀者對每一個問題產生懷疑,但這種懷疑不會讓你無所作為,而鼓舞你的創造力去突破舊的命題,去建立新的命題。 馬克思曾經有一句名言:我首先懷疑我準備相信的東西,那麼黑格爾呢,是我首先相信我準備懷疑的東西。
三:辯證法
辯證法的三大規律:第一,質量互變規律,來自黑格爾《邏輯學》第一部『存在論』。第二,對立統一規律,來自《邏輯學》第二部『本質論』。第三,否定之否定規律,來自《邏輯學》第三部『理念論』。 辯證法根本在於用全面,發展,聯繫的觀點看問題。所以辯證法也是方法論,是綜合客觀衡量標準。對立統一是得出客觀結論的主要方法,激進派的對立面是保守派,兩者之間的激烈碰撞最後產生的結果,也就是兩者都認同的這一部分就是「理性的客觀結果」。 否定之否定就是不斷更新,西方哲學史就是一個不斷否定的歷史,後人不斷否定前人的哲學,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提升。因為在中國哲學中看不到這種否定的現象,因此黑格爾說中國的哲學不是哲學。 有人對辯證法提出相反的意見,認為這種「全面,客觀」不但不可能達到全面客觀認識對象的效果,甚至會相反。他們認為孤立的,靜止的、片面地去研究事物的方法,在人類現有的認識情況下才是最好的方法論,才可能了解事物的本質。因為事物之間的聯繫千絲萬縷,如果把所有的關聯都考慮進去,就等於什麼也幹不成,就象中國文化習慣一樣,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一開始便從總體上提出本質的觀點。這個特徵和辯證法幾乎一致,辯證法更像是中國古代思想方法的一種現代表述,中國人從來不缺少這種整體全面客觀思維方式,需要恰恰的正是孤立的,靜止的、片面地來研究事物的笨功夫。
四:自然哲學
對於自然哲學,黑格爾有一句話:「僵硬冰冷的石頭也會呼喊起來,最終使自己超脫為精神」。石頭不是亞里士多德所認為的沒有生命的礦物,而是也能「呼喊」的有精神的「生命」。從沒有生命的礦物到有精神的生命,黑格爾仍然採用辯證法來進行論證,這個三段式是:機械論,有機論,精神論。 在最初階段,石頭只是石頭,沒有生命,不會說話,不會表達。它的存在只是一個「力」的存在,只是機械性地隨著重力的運動而運動。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石頭也是有機的,也有生命(形成)到死亡(風化)的過程,只是周期相對於動物,植物來說,相對長了一些而已。 「生命」是概念在自然中的最高的存在方式。生物的死亡,即生命個體的被揚棄,也就是精神的出現。這就構成從自然哲學到精神哲學的過渡。從自然過渡到精神,決不是說從物質世界、自然界派生出精神,而是意味著精神在經歷了外在形式並揚棄了這種形式之後,又返回到精神自身了。
五:《法哲學原理》自由意志
自由大致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種:相對的自由 這種自由是最簡單的自由,即便是被囚禁在籠子里的囚犯也有,手腳被鎖住了無法動彈,但他仍舊有說話和不說話,睜開眼睛和閉上眼睛的自由。因為這些自由僅僅只是局部的有限制的自由,因此只能是「相對的自由」。 第二種自由:任意的自由 任意的自由其實也不是自由,當一個人不遵守規則時,即便是掌握著權力,他也就沒有了自由。因為當他可以對別人做任何事情時,別人也可以對他做任何事情,這樣的結果就像法國大革命一樣,大家輪流著把對手送上斷頭台,最後,自己也被送上斷頭台。 第三種自由:合目的的自由 這種自由就是孔子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能夠隨心所欲,又能合情合理,這是「聖人」才能做到的。一切不符合規則,對別人有害的行為都不會去做,甚至沒有這種意識去做,人性中的貪嗔痴慢疑等都已經消失(佛學有句話「修行是為了失去,而不是得到」),這就是修得了菩薩身,證得了羅漢果,心物一元,知行合一。因此,屬於自由的最高境界。
六:哲學就是哲學史
我們現在的哲學成果,是歷史累積而成的,每一個階段的哲學或者哲學家,都只是這個歷史中的一部分,整個哲學史也就是哲學。 因為哲學講邏輯,邏輯也就是因果鏈,歷史中的哲學都是這個邏輯中的一個環節。要想知道以後,必須先明白現在,要想明白現在,必須先知道以前。只有知道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的整個過程,你才有可能全面地了解他。所以哲學史就是哲學,哲學就是哲學史。
七:存在就是合理?
黑格爾是普魯士國王的御用哲學家,「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是黑格爾所說,這句話爭議比較大。據說有一天謝林就去問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黑格爾看看周圍沒人就說:這句話應該反過來理解,也就是「合乎理性的都是應當實現的」。前面一句是保守主義,是統治者階級最喜歡的論調。因為現實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那麼都是應當遵守認同的,就算我欺負你,也是合理的。 而後一句則是革命的,就和前面一句的意思完全相反了。你欺負我,這就是不合理,誰也不欺負誰,這才是合理的,才是「應當實現的」。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關鍵詞在於這個「理」,如果是「天理」,自然之道的「理」,那麼這句話沒毛病。如果是相對於人而言,那麼它就是「不合理」的。因為自然災害,人類疾病等是事實存在的,對自然規律來說是「合理」的,對人來說就是不合理,應該受到控制的。黑格爾死後,普魯士國王似乎明白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把謝林請過來試圖消除黑格爾的影響。因為普魯士國王可能已經知道,黑格爾雖然身為御用哲學家,暗中卻在販賣私貨。
參考書目:《西方哲學史》,《邏輯學》,《精神現象學》,鄧曉芒講述黑格爾講義,張志偉講述西方哲學史講義。
推薦閱讀:
※羅素《西方哲學史》是本爛書?
※蘇格拉底的經典自辯,人類史上光榮的一頁
※手段為目的服務-馬基雅維利《君主論》讀書筆記
※第二節 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海德格爾質疑西方現代理性主義,「親近」中國傳統思想求變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