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從絲綢之路遠道而來的波斯樂器
導語:在剛剛過去的一周里,電影《百鳥朝鳳》絕境逢生,票房累超2600萬元。這部第四代導演吳天明的遺作,以秦川小鎮的兩代嗩吶匠為主角,講述了這項傳統技藝的歷史變遷。從電影藝術層面來看《百鳥朝鳳》或許是成功的,然而,它將嗩吶作為的中國傳統樂器的象徵,這點上卻似乎有些偏差。 |
《百鳥朝鳳》電影海報
電影《百鳥朝鳳》中,兩代嗩吶匠人對於嗩吶這門傳統藝術的執著追求,師徒之間的真摯感情,電影人的集體背書,讓我們收穫了戲裡戲外的不少感動。
從電影藝術層面來看,《百鳥朝鳳》或許是成功的。然而,電影將嗩吶賦予的象徵意義卻有些偏差。因為這種在中國如此接地氣的樂器,在我們眼中似乎已經「土到掉渣」的樂器——嗩吶,並非土生土長的中國傳統樂器。
老藝術家陶澤如在影片《百鳥朝鳳》中飾演的老一輩「嗩吶藝術家」焦三爺
日本學者林謙三在他的著作《東亞樂器考》中談及嗩吶的起源: 「中國的嗩吶, 出自波斯、阿拉伯的打合簧(復簧) 樂器蘇爾奈」。這就是說,嗩吶是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的,就連嗩吶這個名稱,也是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這在學術界似乎已成定論,但關於嗩吶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仍有爭論。
早在西晉時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而在下面的這幅唐代騎馬俑的照片中,我們看到俑人手裡舉著的樂器,正是管身比較短粗的一支嗩吶。
在金、元時期,傳到中國中原地區。曾譯作「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唆哪」等名。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但仍將其視為外族的樂器:「至於喇叭、嗩吶之流, 並其器皆金、元遺物矣。」(參見明代戲曲家徐渭的《南詞敘錄》)徐渭認為,嗩吶是金朝、元朝的遺物,是女真人、蒙古人帶到中原來的,因為這些「胡人」的樂曲盛行,而使中華正音不在。
在戲曲家徐渭的抱怨中,我們似乎能感受到四百多年前的一場對決:一邊是以琵琶、古箏、笛子、阮咸為代表的本土樂器,一邊是以嗩吶、喇叭為代表的外來樂器,那時的嗩吶猶如《百鳥朝鳳》里的管弦樂,站在台上睥睨地望著太師椅上的本土樂器們。這個似曾相識的場景,放佛是歷史的輪迴一般。
中古時期,波斯文化起到樞紐作用,帶動了整個歐亞大陸文化的交流與互動。古代波斯(今伊朗)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的文明古國,其樂器和音樂體系以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對絲路沿線各地的音樂文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除了嗩吶,還有哪些我們看來老土的樂器,追根溯源,也是那些年從絲綢之路傳來的波斯樂器呢?
▼
琵琶
最早對於琵琶的記載是漢代劉熙《釋名?釋樂器》:「批把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意即枇把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做批,向後挑進稱做把;根據它演奏的特點而命名為「批把」。 「批把」後改寫為「琵琶」,大約在魏晉時期,由此來看「琵琶」是從象聲字而得。
琵琶在唐朝時期尤為盛行,當時上至宮廷樂隊,下至民間演唱都少不了琵琶,隨成為當時非常盛行的樂器,而且在樂隊處於領奏地位。這種盛況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有大量的記載。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詩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對琵琶演奏及其音響效果這樣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琵琶發展的第二個高潮是在明清時期。當時在宮廷音樂中其主要作用的琵琶開始走向民間,成為說唱音樂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代表作也比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
箜篌
莫高窟壁畫,坐者手持「豎箜篌」(網路圖)
吐魯番博物館館藏戰國豎形箜篌(資料圖)
箜篌,又名坎侯或「空侯」,是中國古老的彈拔樂器,分為「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豎箜篌是古豎琴的一種,最早存在於古代巴比倫、埃及、希臘的音樂中,東漢時由波斯傳入我國。為避免與漢族的箜篌混同,稱豎箜篌,或「胡箜篌」。《隋書音樂志》記載:「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並出自西域,非華夏之樂器。」 《通典》載:「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22弦,豎抱於懷中,而兩手齊奏,俗謂『擘箜篌』」。古代壁畫和文獻載,豎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數種。據考證,箜篌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箜篌的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不僅能演奏旋律,也能演奏和弦,在獨奏與合奏中有著更多的優越性,是中國古代皇室中不可缺少的樂器。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深感箜篌之美,便令宮廷樂師進行仿製,用於宮廷和郊廟雅樂。特別是盛唐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和發展,人們不但會演奏箜篌,而且演奏藝術水平相當高。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中國盛行的箜篌,又先後傳入日本、朝鮮等鄰國。在日本東良大寺的院中,至今還保存著兩架唐朝時期的箜篌殘品。
那首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孔雀東南飛》,正通過箜篌的琴弦,緩緩地從遙遠天邊傳到我們的耳畔:「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從我國大同雲岡石窟的浮雕上和敦煌壁畫中的許多樂舞場面都可以看到彈奏箜篌的人像。可見在中國流傳之廣、之久。
圖為且末縣扎滾魯克古墓群出土的箜篌,被稱為世界最古老的撥弦樂器。
本文系人民網文史頻道綜合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為什麼豎琴在西洋管弦樂隊中屬於打擊樂器?
※不會五線譜能學吉他嗎?
※【興趣】樂器必須從鋼琴開始?一篇看懂最近大熱的架子鼓
※關於銅管樂器的調子
※音基其實挺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