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在當下

讀《荀子》第一章 勸學·之十三

(峻岫)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接近老師,親近老師。過去學徒有一句話「若要會,跟著師傅睡」。老師不教你,看也看會了。做孔子的學生,孔子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好機會。這句話的用意還在於,「學在當下」,所以荀子接著說《禮》、《樂》,說《詩》、《書》,說《春秋》這些經典都過時了。

《禮經》是規範古人禮儀的典籍。《樂經》是規範樂舞笙歌的典籍。《禮經》、《樂經》都產生在周代。早在周代衰落的時候《禮經》就遭到當時的踐踏和反對。《漢書·藝文志》說:「『禮經三百,威儀三千。』及周之衰,諸侯將逾法度,惡其害己,皆滅去其籍,自孔子時而不具,至秦大壞。」所以荀子說:「法而不說」,有法度,但是粗略。《樂經》也是「六經」之一,《漢書·藝文志》說:「六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入竇公,獻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後《樂經》毀於秦火。漢「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獻八佾之舞,與制氏不相遠。」「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因此《樂經》同樣是有法度而顯得粗率。

《詩》指《詩經》。《書》指《書經》。《詩經》是中國古代漢族詩歌的發軔,收集了從西周初至春秋中葉,幾百年間的詩歌,共計三百一十一篇,是當時社會面貌的反映。《書經》是中國漢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集。原有一百篇,經孔子編定並作序。後毀於秦火,今文《尚書》僅有廿九篇,是漢人伏生所傳。古文《尚書》漢武帝時發現,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共計四十五篇。因此荀子說:「詩書故而不切。」「故」是陳舊。「不切」是不切合實際,離是人的生活比較遠。

《春秋》古代「六經」之一。《春秋》是史書。孔子依據魯國史官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242年的大事。荀子說:「春秋約而不速。」「約」就是簡約,隱微,不周詳。

古人學習主要學習「六經」,其中的《禮經》、《樂經》、《詩經》、《書經》、《春秋》荀子都談到了,它們都有所不足,都受到歷史的局限,因此學習必須:「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學習要有知識全面,博古通今,尊重實際,研究現實的好老師。學習要學能用得上的「經世之學」,而不是只知道,從古書堆里找答案,尋先例,遵循聖人的訓誡,古人的教誨。能解決當今的問題,才是有用之學。

當今「國學」很熱,這是好現象,是民族自信心增強的表現。學古人是學經驗,學教訓,學智慧,學方法,目的是古為今用,最好的學習還是向今天的老師學,學今天有用的知識。


推薦閱讀:

活在當下,您算是撿了一條命
佛在心中 道在當下
心如明鏡,只照當下,過目即忘,心不留痕!
柳宗元的散文抨擊時政直擊當下
???活在當下」原是佛教禪宗的一種人生觀

TAG: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