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茶文化與石門茶葉
石門茶文化與石門茶葉
石門縣苑如一顆綠色的寶石鑲嵌在湖南北部,位於東經110°29′04″~110°32′30″,北緯29°16′06″~30°08′49″,東南毗連八百里洞庭湖,西接武陵山脈,和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為鄰,雄居縣境北部的壺瓶山與湖北神農架互為依託,享有「湘北門戶」的美譽。境內多山,地域廣闊,有壺瓶山、東山峰、太青山、九峰山、觀國山、雲落觀、白雲山等山系,有渫、道、沱等溪河,構成層巒迭峰、溪河密布、溝壑縱橫、水流湍急的階梯狀地貌,縣境國土面積3973平方公里,人口70萬,土家族佔40%以上,自古「蠻夷」世居,歷代軍家用武,各王朝統治者稱之為「天荒」地帶,常以「不治治之」。
上古時代,雖無文字可考,然而石門瓜子峪青獅嶺舊石器遺址證明距今20萬年前這裡已有人類聚集,皂市新石器遺址證明7000年前這裡已有先民生息;石坪、麻堪、二都等處殷商遺址、新關鎮熊家崗出土的窯藏「虎鈕錞於、東漢錞於,達十五件之多,為全國之最。其中有戰國錞於,東漢錞於,還有方頂山出土的戰國巴人劍等大量文物證明兩千多年以前土家族先民在石門境內就已有豐富富悠久的歷史文化。西周時石門屬黔中郡,漢代改屬武陵郡,三國時屬天門郡零陽縣,西晉在石門置天門郡澧陽縣,南朝陳代改天門郡為石門郡,改澧陽縣為石門縣,自晉太康四年(283)石門作為天門郡治和澧陽縣治,迄今1700年。在這塊古老土地上,茶文化發展水平十分引人注目,在中國茶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1 源遠流長的石門茶文化
1.1 石門——中日茶禪文化、茶道文化發祥地
茶禪—味夾山寺
茶道源頭《碧岩錄》
這是中國茶禪學會理事長吳立民給石門夾山寺的題詞。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唐為普善寺,宋為靈泉寺,距縣城東南12公里,規模宏大,曾有正殿九進,唐懿宗、宗神宗、元世祖下旨修葺,故有「三朝御修」之說,為當時澧水流域的佛教中心。佛教自隋朝由印度傳入中國以來,就開始與茶結緣。唐代禪宗大行,禪宗講究靜修自悟,正如禪宗推崇的「拈花微笑」一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唐封演《封氏見聞錄》:「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以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人們談到茶禪文化就會想到趙州和尚(從諗禪師)的禪林法語「吃茶去」,以及乾隆將杭州三塔寺改為「茶禪寺」的典故。1992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節召開之際,參加會議的日本友人說:「石門夾山寺是『茶禪一味』的發祥地。」事情緣由是:唐代高僧善會祖師於唐咸通十一年(870)來石門夾山寺首倡「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泉」的「茶禪境地」。北宋徽宗政和年間,圓悟禪師主持靈泉禪院,編著十卷《佛果園悟禪師碧岩錄》,圓悟禪師以其獨特傳法,形成該寺特有的碧岩禪風,逐漸流傳國內外,特別是日本和朝鮮。《碧岩錄》成了中國禪學臨濟宗經典,譽為「宗門第一書」,在日本一直暢銷不衰,石門藉教育學家申悅廬1913—1917年留學日本時,即見到日本大小店出售此書。園悟禪師在此期間潛心研習茶道與禪宗的關係,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的共通之處,終於悟出「茶禪一味」的真諦。當時日本高僧榮西(日本茶道的「鼻祖」)的弟子村田珠光學成回國,圓悟禪師手書「茶禪一味」為認可證書,帶回日本後掛於茶室,開創了日本茶室懸掛墨寶的傳統,此墨跡成了日本茶道界的稀世珍寶(共真跡至今仍然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
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茶禪一味」墨寶一幀贈給夾山寺,以示對夾山茶禪文化之源的推崇。1983年,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史跡訪華團到夾山寺題寫「山河跋涉好姻緣,靈縱今觀夾山寺」的條幅。1992年3月,日本茶道專家多田侑史率團30人來到夾山寺,掬起一捧碧岩泉水一飲而盡,情不自禁地說:「今生可以瞑目也!」還用漢字寫下了「鳥銜花落碧岩泉,猿抱子隱疊嶂後」的名偈,他說在日本的茶道場所,都有這樣的掛軸,幾乎無人不知它的出處和內涵。
石門不僅孕育了中國茶文化中的重要一支——茶禪文化,而且直接影響了日本引以為榮的一種文化——日本茶道。中國茶文化研究學者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論》稱,圓悟禪師的墨跡成了茶與禪正式結合的最初標誌,成了茶道界至高寶物;茶文化研究專家林治談到:日本茶道「聖經」—《南方祿》稱,掛軸為茶道中最為重要者,乃客主得茶湯三味,一心得道之物,皆緣於圓悟禪師。2003年4月,中國茶葉學會、石門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中國湖南石門夾山茶文化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石門是「中國茶禪之鄉」。「茶禪一味」,它起源於中國,發源於湖南石門,是以深奧的《碧岩錄》理論為基礎,由圓悟憚師集宋之前茶禪精髓,在夾山寺主持期間傳頌的,為中日「茶禪一味」之源、茶道之源。
1.2 石門——「宜紅」茶的發祥地
海國流芳千古事
人生到此復何求
清朝末年是中國茶葉生產和出口的鼎盛時期,其中紅茶出口佔據主導地位,全國紅茶有祁、寧、川、滇等8種名品,而「宜紅」是其中倍受國際市場青睞的名品之一,為廣東客商盧次倫在石門宜市(今壺瓶山鎮)創辦的「泰和合紅茶號」所產。
盧次倫,號月池,廣東香山縣(今為中山縣)人。光緒十三年(1887),盧次倫來到石門宜市,因看好山區茶葉品質,創辦「泰和合紅茶號」,從祁紅產地請來制茶技師指導山區農民改制紅茶,並在石門及湖北五峰、鶴峰、長陽四縣設子庄數十個收購紅毛茶交總廠精製加工,又在津市、漢口設分庄,辦理轉運和銷售,用「宜紅」為商標交漢口英國商人,產量由最初的數千公斤,到高峰期(1899)15萬公斤。據《盧次倫傳》記載,泰和合經營鼎盛時期,全茶號(包括分庄和子庄)內外員工達6000人;轉運茶葉的騾馬500多匹,船隻100餘艘,仰其生息者上萬人。為運輸方便,出巨資疏通渫水中的險灘礁石100公里,鋪設宜市至津市、宜市至鶴峰、漁洋關青石板路350公里,至今能見到部分遺迹,此外還大興義舉,建義倉、興義渡、辦義學、施粥賑災等,由此可以想像當年「宜紅」茶葉在國際茶市場上何等風光。盧次倫自覺事業有成,曾賦詩云:「雲蒸霞蔚催吟籌,七碗生風興自悠,海國流芳千古事,人生到此復何求」。1917年,盧次倫60歲壽誕,長沙、臨澧、石門及湖北鶴峰等縣長親送匾祝賀。但至民國8年(1919),因社會動蕩、盜匪橫行以及主銷市場英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退出中國茶葉市場等原因,盧次倫關閉了總號和分庄、子庄。其中鶴峰子庄為泰和合高級管事張佐臣低價買走,自立「聖記張永順茶號」,沿用「宜紅」商標將茶銷給俄羅斯、美國等外商,大紅大紫約20年。然而,「宜紅」茶的發祥地在湖南石門縣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2 石門縣茶葉品質超群探源
2.1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石門茶葉品質如此超群,與其產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分不開。石門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亞熱帶、三峽武陵山地栲類潤楠林區,海拔7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混交林帶,700~1300米為常綠闊葉落葉林帶,1300米以上為灌木叢草甸林帶,全縣森林覆蓋率82%,茶區多分布在海拔500—1400米林區,茶、林相生相伴,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生態環境優美。石門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北有壺瓶山阻擋冷空氣南侵,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多雲霧濕潤的宜茶氣候環境。石門山區垂直分布差異明顯,形成獨特的土壤分布特點,海拔500米以下為紅壤,500~800米為黃紅壤,800~1500米為山地黃壤,15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土。土層深厚,土壤中營養元素含量高,特別是山林野草落葉腐爛,表土蹭腐殖質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據土壤普查資料,全縣土壤有機質含量達30克/千克以上,山林或茶園有機質達45克/千克,土壤PH5—6.5之間,適合茶樹生長。
2.2 茶區多處高山名山中
自古「高山雲霧出好茶」。主要是高海拔茶山有機質含量高,晝夜溫差大,雲霧多,多漫射光,茶葉持嫩性好,內含物豐富,耐泡,有地域香。石門山系,為武陵山脈余支,其西北山系以壺瓶山為祖,主峰海拔2098.7米,壺瓶山現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自然聯盟、世界銀行確定為全球200個重點生態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到96%。唐朝詩人李白流放夜郎,途經壺瓶山,寫下了「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的佳句,據傳古凈樂國王至此修鍊,遺迹尚存。東北以太青山為集,特立於眾山之巔,自古文人騷客多喜登臨此山,有「湘北詩山」的美譽,山中古勝名跡多,有無生頂、天生池,五老峰、老君岩、紫極宮、三仙崖、蠻王寨、乘龍寺、曬經台、煉丹爐、巡撫洞、李凝陽得道之所等景點,詩人屈原「我所居之,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的詩句,似乎為遊歷太青山之後所作。境中白雲山孤峰矗立,形如旗幟,常有白雲籠罩,山頂有祖師殿、觀音閣、文昌閣等古迹。此三山為石門近代產名茶、優質茶的地方,有「石門三山茶生金」之說。
2.2優良的生態環境
石門茶葉優良的品質緣於茶區優良的生態環境。石門茶區均遠離工業區,周圍數十公里無污染和污染源,經權威部門檢測茶區水、土、大氣達到了GB30—95—82的一級標準。
3 現代石門茶葉
3.1 生產概況
目前,石門縣現有茶園面積8萬畝,主要分布在壺瓶山、太青山、白雲山周圍的十鄉二場(全縣共20個鄉鎮、區),產茶地域佔全縣國土面積60%,茶區覆蓋人口佔全縣總人口40%,年產茶約5000噸,產值1.3。2002年,全縣茶園和產品均通過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1990全國第一個茶葉綠色食品和生產基地落戶石門東山峰茶廠,2000~2007年,白雲山、東山峰、渫峰、泰和合、泰仙、安溪、太青恆勝等茶葉生產基地、企業、產品獲得有機茶認證,全縣共有機認證茶園740公頃,已有轉換面積2000公頃,為湖南省有機茶生產第一縣。在有機茶園培管過程中,嚴格堅持不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及除草劑和生產調節劑,全部施用枯餅、人畜糞、桔秸桿,將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病蟲措施相結合,確保有機茶品質。
3.2 扶持龍頭,培植品牌
1980年代以來,石門名茶發展經歷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期,全縣湧現出十多個省市級名茶,大多製作方法雷同,有的有名無茶,影響了石門茶葉知名度。近十年來,石門縣委、政府和全縣人民重點打造「石門銀峰」、「東山秀峰」、「石門宜紅」等品牌,掀開了現代石門茶葉發展的新篇章。
1989年,在湖南農大茶葉專家朱先明教授指導下研製而成,多次獲得省級名優茶評比活動金獎,2000年錄入《中國名茶大觀》,獲得IMO、OFDC有機茶認證,並由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制定了湖南第一個茶葉產品地方標準(DB43/T145、1—145、4—2000),獲得原產地保護,2005年被評為湖南「十大名茶」。全縣生產「石門銀峰」系列產品年產量400噸。該茶外形緊圓挺直,銀毫滿披,色澤翠綠油潤。內質嫩香顯現、高長,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綠勻整。經湖南農業大學教育部茶學實驗室檢測,石門銀峰水浸出物含量為42.19%,茶多酚26.87%,氨基酸為2.36%,咖啡鹼4.55%,兒茶素總量13.08%,灰分4.79%,鉛0.87毫克/千克,砷0.33毫克/千克。
1986年,在湖南省農業大學茶學系朱先明教授指導下創製而成。多次獲國家、省級名茶評比活動金獎,1990年東山峰茶區被定為首批國家綠色食品基地,同年,「東峰」牌系列產品被授予「中國公認品牌產品」稱號,1997年、2006年「東峰」牌茶葉商標,被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標的稱號;2005年,「東山秀峰」茶獲湖南十大名茶稱號;2006年,「東山秀峰」被國家外交部商務部批准作為中國茶葉行業贈送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禮品之一。該茶為石門東山峰生態茶業有限公司生產,年產量10噸。「東山秀峰」外形圓直,色澤翠綠,鋒苗顯露,湯色清澈明亮,嫩香高長,滋味鮮醇回甜,葉底嫩綠,經湖南農業大學教育部茶學實驗室檢測,東山秀峰水浸出物40.68%,茶多酚31.0%,氨基酸2.16%,咖啡鹼4.47%,兒茶素總量13.57%,灰分4.84%,鉛1.199毫克/千克,砷0.2769毫克/千克。
「石門怡紅」、「石門高山烏龍」茶均為常德石門恆勝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恆勝茶業」)生產。2007年恆勝茶業茶園基地和系列產品通過農業部COFCC有機認證。「石門怡紅」有機茶年產量10噸,「石門高山烏龍」有機茶年產量5噸。「石門高山烏龍茶」系採用海拔1000米的太青山基地茶園原料,引進台灣清香型烏龍茶技術於2005年創製而成,2006年制定石門烏龍茶企業標準。該茶外形圓結緊實,色澤翠綠潤,香氣濃郁鮮銳,地域香特徵明顯,滋味濃爽鮮銳,湯色金黃清澈,葉底肥嫩軟亮,經湖南省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檢驗,「石門高山烏龍茶」水浸出物50.2%,粗纖維7.6%,總灰分4.9%,鉛(以Pb計)0.2毫克/千克,銅(以cu計)3毫克/千克,所有農藥項目未檢出。「石門怡紅」為恆勝茶業林柏勝於2007年研製而成,該產品外形呈半球形顆粒,色澤烏潤有光澤,內質香氣似金銀花或桂花香,湯色紅亮,滋味鮮醇回甘爽口,葉底紅亮。2007年5月,首次亮相長沙·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即受到與會專家關注,台灣茶葉學者和制茶專家品飲後,評價該茶「香高味濃回甘滑口」可與台灣名茶「東方美人」(又稱「「椪風茶」)媲美。
石門縣苑如一顆綠色的寶石鑲嵌在湖南北部,位於東經110°29′04″~110°32′30″,北緯29°16′06″~30°08′49″,東南毗連八百里洞庭湖,西接武陵山脈,和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為鄰,雄居縣境北部的壺瓶山與湖北神農架互為依託,享有「湘北門戶」的美譽。境內多山,地域廣闊,有壺瓶山、東山峰、太青山、九峰山、觀國山、雲落觀、白雲山等山系,有渫、道、沱等溪河,構成層巒迭峰、溪河密布、溝壑縱橫、水流湍急的階梯狀地貌,縣境國土面積3973平方公里,人口70萬,土家族佔40%以上,自古「蠻夷」世居,歷代軍家用武,各王朝統治者稱之為「天荒」地帶,常以「不治治之」。
上古時代,雖無文字可考,然而石門瓜子峪青獅嶺舊石器遺址證明距今20萬年前這裡已有人類聚集,皂市新石器遺址證明7000年前這裡已有先民生息;石坪、麻堪、二都等處殷商遺址、新關鎮熊家崗出土的窯藏「虎鈕錞於、東漢錞於,達十五件之多,為全國之最。其中有戰國錞於,東漢錞於,還有方頂山出土的戰國巴人劍等大量文物證明兩千多年以前土家族先民在石門境內就已有豐富富悠久的歷史文化。西周時石門屬黔中郡,漢代改屬武陵郡,三國時屬天門郡零陽縣,西晉在石門置天門郡澧陽縣,南朝陳代改天門郡為石門郡,改澧陽縣為石門縣,自晉太康四年(283)石門作為天門郡治和澧陽縣治,迄今1700年。在這塊古老土地上,茶文化發展水平十分引人注目,在中國茶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1 源遠流長的石門茶文化
1.1 石門——中日茶禪文化、茶道文化發祥地
茶禪—味夾山寺
茶道源頭《碧岩錄》
這是中國茶禪學會理事長吳立民給石門夾山寺的題詞。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唐為普善寺,宋為靈泉寺,距縣城東南12公里,規模宏大,曾有正殿九進,唐懿宗、宗神宗、元世祖下旨修葺,故有「三朝御修」之說,為當時澧水流域的佛教中心。佛教自隋朝由印度傳入中國以來,就開始與茶結緣。唐代禪宗大行,禪宗講究靜修自悟,正如禪宗推崇的「拈花微笑」一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唐封演《封氏見聞錄》:「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以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人們談到茶禪文化就會想到趙州和尚(從諗禪師)的禪林法語「吃茶去」,以及乾隆將杭州三塔寺改為「茶禪寺」的典故。1992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節召開之際,參加會議的日本友人說:「石門夾山寺是『茶禪一味』的發祥地。」事情緣由是:唐代高僧善會祖師於唐咸通十一年(870)來石門夾山寺首倡「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泉」的「茶禪境地」。北宋徽宗政和年間,圓悟禪師主持靈泉禪院,編著十卷《佛果園悟禪師碧岩錄》,圓悟禪師以其獨特傳法,形成該寺特有的碧岩禪風,逐漸流傳國內外,特別是日本和朝鮮。《碧岩錄》成了中國禪學臨濟宗經典,譽為「宗門第一書」,在日本一直暢銷不衰,石門藉教育學家申悅廬1913—1917年留學日本時,即見到日本大小店出售此書。園悟禪師在此期間潛心研習茶道與禪宗的關係,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的共通之處,終於悟出「茶禪一味」的真諦。當時日本高僧榮西(日本茶道的「鼻祖」)的弟子村田珠光學成回國,圓悟禪師手書「茶禪一味」為認可證書,帶回日本後掛於茶室,開創了日本茶室懸掛墨寶的傳統,此墨跡成了日本茶道界的稀世珍寶(共真跡至今仍然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
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茶禪一味」墨寶一幀贈給夾山寺,以示對夾山茶禪文化之源的推崇。1983年,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史跡訪華團到夾山寺題寫「山河跋涉好姻緣,靈縱今觀夾山寺」的條幅。1992年3月,日本茶道專家多田侑史率團30人來到夾山寺,掬起一捧碧岩泉水一飲而盡,情不自禁地說:「今生可以瞑目也!」還用漢字寫下了「鳥銜花落碧岩泉,猿抱子隱疊嶂後」的名偈,他說在日本的茶道場所,都有這樣的掛軸,幾乎無人不知它的出處和內涵。
石門不僅孕育了中國茶文化中的重要一支——茶禪文化,而且直接影響了日本引以為榮的一種文化——日本茶道。中國茶文化研究學者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論》稱,圓悟禪師的墨跡成了茶與禪正式結合的最初標誌,成了茶道界至高寶物;茶文化研究專家林治談到:日本茶道「聖經」—《南方祿》稱,掛軸為茶道中最為重要者,乃客主得茶湯三味,一心得道之物,皆緣於圓悟禪師。2003年4月,中國茶葉學會、石門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中國湖南石門夾山茶文化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石門是「中國茶禪之鄉」。「茶禪一味」,它起源於中國,發源於湖南石門,是以深奧的《碧岩錄》理論為基礎,由圓悟憚師集宋之前茶禪精髓,在夾山寺主持期間傳頌的,為中日「茶禪一味」之源、茶道之源。
1.2 石門——「宜紅」茶的發祥地
海國流芳千古事
人生到此復何求
清朝末年是中國茶葉生產和出口的鼎盛時期,其中紅茶出口佔據主導地位,全國紅茶有祁、寧、川、滇等8種名品,而「宜紅」是其中倍受國際市場青睞的名品之一,為廣東客商盧次倫在石門宜市(今壺瓶山鎮)創辦的「泰和合紅茶號」所產。
盧次倫,號月池,廣東香山縣(今為中山縣)人。光緒十三年(1887),盧次倫來到石門宜市,因看好山區茶葉品質,創辦「泰和合紅茶號」,從祁紅產地請來制茶技師指導山區農民改制紅茶,並在石門及湖北五峰、鶴峰、長陽四縣設子庄數十個收購紅毛茶交總廠精製加工,又在津市、漢口設分庄,辦理轉運和銷售,用「宜紅」為商標交漢口英國商人,產量由最初的數千公斤,到高峰期(1899)15萬公斤。據《盧次倫傳》記載,泰和合經營鼎盛時期,全茶號(包括分庄和子庄)內外員工達6000人;轉運茶葉的騾馬500多匹,船隻100餘艘,仰其生息者上萬人。為運輸方便,出巨資疏通渫水中的險灘礁石100公里,鋪設宜市至津市、宜市至鶴峰、漁洋關青石板路350公里,至今能見到部分遺迹,此外還大興義舉,建義倉、興義渡、辦義學、施粥賑災等,由此可以想像當年「宜紅」茶葉在國際茶市場上何等風光。盧次倫自覺事業有成,曾賦詩云:「雲蒸霞蔚催吟籌,七碗生風興自悠,海國流芳千古事,人生到此復何求」。1917年,盧次倫60歲壽誕,長沙、臨澧、石門及湖北鶴峰等縣長親送匾祝賀。但至民國8年(1919),因社會動蕩、盜匪橫行以及主銷市場英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退出中國茶葉市場等原因,盧次倫關閉了總號和分庄、子庄。其中鶴峰子庄為泰和合高級管事張佐臣低價買走,自立「聖記張永順茶號」,沿用「宜紅」商標將茶銷給俄羅斯、美國等外商,大紅大紫約20年。然而,「宜紅」茶的發祥地在湖南石門縣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2 石門縣茶葉品質超群探源
2.1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石門茶葉品質如此超群,與其產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分不開。石門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亞熱帶、三峽武陵山地栲類潤楠林區,海拔7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混交林帶,700~1300米為常綠闊葉落葉林帶,1300米以上為灌木叢草甸林帶,全縣森林覆蓋率82%,茶區多分布在海拔500—1400米林區,茶、林相生相伴,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生態環境優美。石門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北有壺瓶山阻擋冷空氣南侵,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多雲霧濕潤的宜茶氣候環境。石門山區垂直分布差異明顯,形成獨特的土壤分布特點,海拔500米以下為紅壤,500~800米為黃紅壤,800~1500米為山地黃壤,15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土。土層深厚,土壤中營養元素含量高,特別是山林野草落葉腐爛,表土蹭腐殖質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據土壤普查資料,全縣土壤有機質含量達30克/千克以上,山林或茶園有機質達45克/千克,土壤PH5—6.5之間,適合茶樹生長。
2.2 茶區多處高山名山中
自古「高山雲霧出好茶」。主要是高海拔茶山有機質含量高,晝夜溫差大,雲霧多,多漫射光,茶葉持嫩性好,內含物豐富,耐泡,有地域香。石門山系,為武陵山脈余支,其西北山系以壺瓶山為祖,主峰海拔2098.7米,壺瓶山現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自然聯盟、世界銀行確定為全球200個重點生態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到96%。唐朝詩人李白流放夜郎,途經壺瓶山,寫下了「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的佳句,據傳古凈樂國王至此修鍊,遺迹尚存。東北以太青山為集,特立於眾山之巔,自古文人騷客多喜登臨此山,有「湘北詩山」的美譽,山中古勝名跡多,有無生頂、天生池,五老峰、老君岩、紫極宮、三仙崖、蠻王寨、乘龍寺、曬經台、煉丹爐、巡撫洞、李凝陽得道之所等景點,詩人屈原「我所居之,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的詩句,似乎為遊歷太青山之後所作。境中白雲山孤峰矗立,形如旗幟,常有白雲籠罩,山頂有祖師殿、觀音閣、文昌閣等古迹。此三山為石門近代產名茶、優質茶的地方,有「石門三山茶生金」之說。
2.2優良的生態環境
石門茶葉優良的品質緣於茶區優良的生態環境。石門茶區均遠離工業區,周圍數十公里無污染和污染源,經權威部門檢測茶區水、土、大氣達到了GB30—95—82的一級標準。
3 現代石門茶葉
3.1 生產概況
目前,石門縣現有茶園面積8萬畝,主要分布在壺瓶山、太青山、白雲山周圍的十鄉二場(全縣共20個鄉鎮、區),產茶地域佔全縣國土面積60%,茶區覆蓋人口佔全縣總人口40%,年產茶約5000噸,產值1.3。2002年,全縣茶園和產品均通過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1990全國第一個茶葉綠色食品和生產基地落戶石門東山峰茶廠,2000~2007年,白雲山、東山峰、渫峰、泰和合、泰仙、安溪、太青恆勝等茶葉生產基地、企業、產品獲得有機茶認證,全縣共有機認證茶園740公頃,已有轉換面積2000公頃,為湖南省有機茶生產第一縣。在有機茶園培管過程中,嚴格堅持不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及除草劑和生產調節劑,全部施用枯餅、人畜糞、桔秸桿,將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病蟲措施相結合,確保有機茶品質。
3.2 扶持龍頭,培植品牌
1980年代以來,石門名茶發展經歷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期,全縣湧現出十多個省市級名茶,大多製作方法雷同,有的有名無茶,影響了石門茶葉知名度。近十年來,石門縣委、政府和全縣人民重點打造「石門銀峰」、「東山秀峰」、「石門宜紅」等品牌,掀開了現代石門茶葉發展的新篇章。
1989年,在湖南農大茶葉專家朱先明教授指導下研製而成,多次獲得省級名優茶評比活動金獎,2000年錄入《中國名茶大觀》,獲得IMO、OFDC有機茶認證,並由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制定了湖南第一個茶葉產品地方標準(DB43/T145、1—145、4—2000),獲得原產地保護,2005年被評為湖南「十大名茶」。全縣生產「石門銀峰」系列產品年產量400噸。該茶外形緊圓挺直,銀毫滿披,色澤翠綠油潤。內質嫩香顯現、高長,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綠勻整。經湖南農業大學教育部茶學實驗室檢測,石門銀峰水浸出物含量為42.19%,茶多酚26.87%,氨基酸為2.36%,咖啡鹼4.55%,兒茶素總量13.08%,灰分4.79%,鉛0.87毫克/千克,砷0.33毫克/千克。
1986年,在湖南省農業大學茶學系朱先明教授指導下創製而成。多次獲國家、省級名茶評比活動金獎,1990年東山峰茶區被定為首批國家綠色食品基地,同年,「東峰」牌系列產品被授予「中國公認品牌產品」稱號,1997年、2006年「東峰」牌茶葉商標,被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標的稱號;2005年,「東山秀峰」茶獲湖南十大名茶稱號;2006年,「東山秀峰」被國家外交部商務部批准作為中國茶葉行業贈送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禮品之一。該茶為石門東山峰生態茶業有限公司生產,年產量10噸。「東山秀峰」外形圓直,色澤翠綠,鋒苗顯露,湯色清澈明亮,嫩香高長,滋味鮮醇回甜,葉底嫩綠,經湖南農業大學教育部茶學實驗室檢測,東山秀峰水浸出物40.68%,茶多酚31.0%,氨基酸2.16%,咖啡鹼4.47%,兒茶素總量13.57%,灰分4.84%,鉛1.199毫克/千克,砷0.2769毫克/千克。
「石門怡紅」、「石門高山烏龍」茶均為常德石門恆勝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恆勝茶業」)生產。2007年恆勝茶業茶園基地和系列產品通過農業部COFCC有機認證。「石門怡紅」有機茶年產量10噸,「石門高山烏龍」有機茶年產量5噸。「石門高山烏龍茶」系採用海拔1000米的太青山基地茶園原料,引進台灣清香型烏龍茶技術於2005年創製而成,2006年制定石門烏龍茶企業標準。該茶外形圓結緊實,色澤翠綠潤,香氣濃郁鮮銳,地域香特徵明顯,滋味濃爽鮮銳,湯色金黃清澈,葉底肥嫩軟亮,經湖南省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檢驗,「石門高山烏龍茶」水浸出物50.2%,粗纖維7.6%,總灰分4.9%,鉛(以Pb計)0.2毫克/千克,銅(以cu計)3毫克/千克,所有農藥項目未檢出。「石門怡紅」為恆勝茶業林柏勝於2007年研製而成,該產品外形呈半球形顆粒,色澤烏潤有光澤,內質香氣似金銀花或桂花香,湯色紅亮,滋味鮮醇回甘爽口,葉底紅亮。2007年5月,首次亮相長沙·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即受到與會專家關注,台灣茶葉學者和制茶專家品飲後,評價該茶「香高味濃回甘滑口」可與台灣名茶「東方美人」(又稱「「椪風茶」)媲美。
推薦閱讀:
※茶葉的化學組成
※清雍正宜興窯紫砂泥繪蘆雁紋茶葉罐
※普洱茶——你有沒有遇到這些問題丨第十一期
※什麼是茶葉?什麼是好茶?什麼是你的好茶?
※阿里山嘉義縣高山茶葉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