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場景10-點心時間

認識常見物品說明

【回合式訓練】

提示:將輔助逐漸過渡到輕聲說或只說第一個字,最後完全不做任何提示。讓孩子能在80%的時間正確命名物品。

課程一:物品命名

1、孩子具備仿說能力後,媽媽準備好相關物品的照片(或卡片),確保獲取孩子注意力的情況下,拿起蘋果的卡片,問:「這是什麼」,並快速說出答案「蘋果」,等待孩子仿說,一旦孩子能跟著仿說,就立刻給予強化物獎勵。

2、媽媽逐步撤銷自己先報出答案「蘋果」的口語示範,直到孩子能夠獨立的做出物品命名。

3、需要大量練習其他的物品命名,與孩子日常生活相關的物品應優先練習;而在孩子每學會命名一個物品後,要另外找2個同名稱但尺寸、顏色、特徵不完全一樣的物品進行泛化,如學會命名汽車後,需一輛黑色奧迪汽車和一輛白色捷達汽車進行泛化。

4、孩子認知的三階物品初級辭彙包括(100種):

(1)食物(12種):水、牛奶、糖、巧克力、酸奶、餅乾、蛋糕、麵條、米飯、餅、雞蛋、湯;

(2)身體部位(10種):手、腳、胳膊、嘴巴、鼻子、耳朵、眼睛、舌頭、屁股、後背;

(3)水果(8種):蘋果、橘子、梨、西瓜、香蕉、葡萄、火龍果、桃子;

(4)生活用品(16種):奶瓶、奶嘴、杯子、盤子、碗、勺子、床、被子、枕頭、鏡子、牙刷、水龍頭、衛生紙、垃圾桶、浴缸(盆)、馬桶;

(5)服裝(7種):衣服、褲子、鞋子、襪子、裙子、紐扣、拉鏈;

(6)動物名詞(17種):貓、狗、羊、牛、豬、兔子、猴子、蛇、馬、熊、老虎、大象、長頸鹿、魚、雞、鴨、鵝;

(7)蔬菜名詞(8種):黃瓜、西紅柿、土豆、紅薯、玉米、白菜、胡蘿蔔、蘑菇;

(8)家用電器(5種):電視、冰箱、手機、洗衣機、空調;

(9)人物(6種):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10)玩具(9種):小汽車、皮球、娃娃、積木、巧虎、蠟筆、雪花片、泡泡水、橡皮泥;

(11)房間(6種):卧室、餐廳、客廳、廁所、廚房、書房;

提示:練習命名房間等整體概念時,要先把各個房間拍成照片,因為孩子很難區辨開房間和房間內的各個物品,容易把房間里的東西當成媽媽要教的房間名稱,形成錯誤理解;而照片更容易正確表現和被認知。

【自然環境下的訓練機會】

1、媽媽在家庭中隨時注意孩子的關注點,當孩子視線看向或用手指向某物時,媽媽要第一時間說出物品的名稱,幫孩子體驗實物和物品名稱發音之間的「配對」;

2、如果孩子做出積極反應,比如出現開口仿說的唇部動作,媽媽應給予熱情鼓勵;

3、媽媽給出聲音的刺激要最用簡單的語言並形成習慣,如只說「蘋果」、「喝水」、「洗澡」等,切忌語言啰嗦繁複。

理解所有的概念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課程一

1、媽媽準備好積木或小零食,放在一起,抓住寶寶注意力後下指令:「把所有的積木(小零食)給我。」並輔助寶寶把所有的積木(小零食)就交給自己。

2、媽媽準備好紅色和黃色的積木,並下指令說:「把所有的紅色積木給我。」

3、注意更換教具,並在生活中泛化,避免死記硬背。

點數5以內數字並報數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1、生活中媽媽可以準備多個小零食,倒在桌面上,如果寶寶剛開始學習點數,媽媽可以讓寶寶「給我一個糖」或「給我一塊餅乾」,讓寶寶理解「一個」的概念;寶寶學習點數-報數後,媽媽可以問寶寶「有幾個啊」,然後一點點增加桌面上零食的數量,從2個增加到5個再增加到更多。如果寶寶的能力很好,並且已經學習了顏色和形狀,媽媽可以下指令「數一數黃色的糖果有幾個」或「數一數三角形的餅乾有幾塊」,一旦寶寶完成就把零食獎勵給寶寶,形成自然強化。

2、寶寶進步後,媽媽可以下一些「地址+數量+物品」的複合指令,如「去冰箱取兩罐養樂多」、「去廚房拿三個西紅柿」,為下一步助廚等工作做準備。

ALSO桌面教學

課程一:點數-報數

1、媽媽準備大量的多組教具(每組5個),如積木、筆、小汽車等,每次展示1組教具,要求每組教具一模一樣。如,媽媽先挑出兩塊積木,再準備一個小盤子,放在寶寶面前的桌子上。

2、媽媽對寶寶下指令「有幾個」(指令要簡單,開始時不要加名詞,也不要加「數一數」)。媽媽可以先示範,拿起桌面的積木,放到旁邊的小盤子里,數一個放一個,每次數數都是從左到右,不能打破順序,數完兩個以後報數最後數完的數字(提示:報數這一步很關鍵,讓寶寶明白數的意義) 讓寶寶能從模仿到最後可以獨立完成,積木點數-報數完成後,再更換其他的教具,實現教學泛化。

3、如果寶寶沒有語言能力,媽媽可以讓先教寶寶認知數字卡片,或用手指示意,當點數完後(輔助)寶寶找到正確的卡片或用手指報數。

課程二:隨機點數1-5並報數

1、如果寶寶能很好的點數-報數,則媽媽可以準備4-5個小物品,如汽車、積木等,不要是寶寶的強化物。

2、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好,視線平齊,在獲取寶寶注意力後,媽媽下指令「給我1個積木」,並輔助寶寶點數「1」,數到1後把一塊積木交給自己,並迅速給予強化獎勵。媽媽再下指令「給我2個積木」,並輔助寶寶點數「1-2」,數到2後把兩塊積木交給自己,再次強化。

3、媽媽也可以準備印有1個積木和2個積木的卡片,媽媽說「1」後,讓寶寶指向1個積木的卡片;說「2」後,讓寶寶點數後,指向2個積木的卡片,再慢慢增加數字。

4、如果寶寶可以可以認識數字1-2,則媽媽可以進階到1-5,生活中可以準備很小塊的餅乾,或者小糖果(確保寶寶一下子就可以吃完的小塊,吃不夠那種),媽媽點數「1-2」數出2個小糖果,問寶寶「這是幾個」,如果寶寶回答2個,迅速誇獎寶寶後把糖果給寶寶強化獎勵,幫助寶寶建立概念,再不斷的擴大到5的範圍。

理解數量詞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課程一:數量點數

1、媽媽準備3塊餅乾、3根巧克力棒、3袋海苔。先取出三塊餅乾放在桌上,媽媽和寶寶坐在桌子兩側,視線平齊。

2、媽媽髮指令「數餅乾」,大人輕輕數「1塊、2塊、3塊」,如果寶寶能跟著一起說,則立刻給予強化鼓勵。

3、媽媽再把巧克力棒拿出來,擺在寶寶面前,髮指令「數巧克力棒」,然後大人立刻數「1根、2根、3根」。最後拿出海苔「1袋、2袋、3袋」。

課程二:給兩「個」物品

1、如果寶寶能很好的進行含數詞和量詞點數,則媽媽可以把積木放在桌上,下指令「給我2塊餅乾」,(輔助)寶寶點數「1塊,2塊」後再(輔助)寶寶把兩塊餅乾交給自己,並迅速給予強化鼓勵。

2、如果寶寶無需輔助,自己可以將數量正確的餅乾交給媽媽,則媽媽可以馬上提問「這是幾塊啊?」,如果寶寶回答(仿說)「2塊」則迅速給予強化,並逐步撤銷輔助。

課程三:擴展物品+數+量詞

1、擴展數量:媽媽可以把數量擴展到10塊積木,10跟巧克力棒或10袋海苔等,讓寶寶點數並回答問題;

2、擴展量詞:從「幾個」擴展到「幾支」—「幾本」-「幾張」-「幾條"-「幾隻」-「幾頭」;

3、擴展同量詞不同物品:寶寶如果熟悉了「幾個」,媽媽可以再教小汽車-蘋果-小杯子的點數,幫助寶寶更好的理解「個」的意思。

課程四:根據量詞歸類

1、媽媽可以在桌面上擺放多個積木、鉛筆和卡片,以及三個盤子。

2、先給寶寶3個積木,讓寶寶先按數量詞點數積木「1個-2個-3個」,然後把積木放在一個盤子里;

3、再讓寶寶點數卡片「1張-2張-3張」,把卡片放在另一個托盤裡;鉛筆也是同樣的方式。

4、寶寶如果完成三種物品的數量詞點數並分別放在盤子里,媽媽可以再另外給他3個積木,讓他點數後與之前的積木放在一起。再隨機的給寶寶1-3個物件,讓寶寶點數後對應找到正確的盤子,把物件歸類。

認識多和少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1、吃零食是個特別好的幫助寶寶理解「多和少」的生活場景,媽媽可以準備多塊小份食物,分成兩堆,一堆多,一堆少(提示:初期要讓「多」和「少」相對明顯,而且盡量讓少的那份少到寶寶吃不夠,這樣才能產生自然需求),媽媽可以問寶寶「要多的還是要少的」,如果寶寶回答「多的」,就把多的零食給寶寶吃。或者讓寶寶「指一指多的」,如果寶寶能正確指認,就把零食獎勵給寶寶。

ALSO桌面教學

課程一:多和少

1、媽媽準備好相同形狀、大小、顏色的積木,分成兩部分,其中一堆有五塊積木,另外一堆有兩塊積木。

2、媽媽抓住寶寶的注意力後,下指令:「哪個多?」輔助抓住寶寶的手指向多的一堆積木後,說:「這個多。」(如兒童有仿說能力,要耐心等待寶寶仿說)。

3、變更兩堆積木的位置,再問寶寶哪個多,多次練習,幫助寶寶建立「多」的概念。

提示:開始時一定要確保訓練時,寶寶要能一目了然看出積木數量;寶寶熟練了以後,媽媽可以增加顏色的數量,並縮短兩堆積木的數量差距,直到寶寶可以不經輔助正確的指出多的一堆。

4、如果寶寶能正確的指多,媽媽可以按照同樣方法讓寶寶建立「少」的概念。熟練了以後,隨機切換指令,直到寶寶每次都能正確完成。

課程二:一樣多

如果寶寶的能力較好,又認識多種顏色,媽媽可以教寶寶理解「一樣多」:

1、媽媽準備藍紅綠黃四色相同形狀積木若干,先放兩塊紅色積木,再放六塊綠色積木。2、媽媽抓住寶寶注意力後下指令:「紅色多還是綠色多?」並輔助兒童指向綠色積木,等待寶寶回答:「綠色多」。

3、媽媽再拿出四塊藍色積木和四塊黃色積木,問寶寶:「藍色多還是黃色多?」輔助寶寶回答:「一樣多。」

4、一定要確保多、少、一樣多訓練時,寶寶要能一目了然看出積木數量;當寶寶不需要輔助直接回答問題,可將顏色換為形狀等其他屬性,或將積木更換為其他物件;

3、注意生活中泛化,並在寶寶熟悉多和少概念後同時鍛煉寶寶的認知能力。

認識大和小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1、在零食時間,媽媽可以準備各種各樣有大有小的零食,媽媽可以問寶寶「要大的還是要小的」,並等待寶寶回答,如果回答「大的」就把大的零食給寶寶吃,如果回答「小的」就給小的。或者讓寶寶「指一指大的」,如果寶寶正確指認,就把零食獎勵給寶寶。

提示:如果是同樣的食物,寶寶每次都會要「大」的,這樣就很難訓練到「小」,媽媽可以準備不同的食物,如大的但是寶寶不愛吃的,小的卻是寶寶喜歡吃的,再讓寶寶選擇。

ALSO桌面教學

課程一:大小指認

1、媽媽準備好大小兩個球、積木、書、鞋子等物品,要求相對物品顏色、圖案儘可能一致,只是大小屬性不同。

提示:開始訓練時,物品的大小比例儘可能懸殊些。

2、媽媽同時拿出大球和小球,擺在寶寶面前。媽媽下指令「指一指大的球」(或「把大的球拿給我」),如兒童無法完成,則媽媽輔助抓住寶寶的手,指向大球,並迅速給予強化物或社會性強化:「對了,這是大球」(語氣興奮強烈)。如果寶寶每次都能正確指認,媽媽可以再讓寶寶「指一指小的球」(或「把小的球拿給我」)。寶寶一旦可以熟練的指認大和小,媽媽可以隨機切換指令,一旦寶寶完成就給予強化鼓勵。

課程二:大小表達

1、如寶寶理解了大和小的概念,媽媽可以問寶寶「哪個球大啊?」等待寶寶說「這個大」,並迅速給予強化。

2、如果寶寶能說出大小和物品的名稱,媽媽可以讓寶寶練習說形容詞+名詞短語,如大的球、大的汽車、小的蘋果,去動物園時,媽媽可以誇張的說「哇,大象好大啊」或「哇,蘋果好小啊」

認識基本形狀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1、在零食時間,媽媽可以準備各種各樣有形狀的小零食,如形狀餅乾(提示:淘寶上可以買到,媽媽也可以買形狀模具自己烘焙),如果寶寶正在學習形狀認知,媽媽可以問寶寶「這是什麼形狀的?」;如果寶寶正在學習「選擇」,媽媽可以問寶寶「你是要三角形的還是要圓形的?」;或者媽媽可以要求寶寶把餅乾按不同的形狀歸類,一旦完成就可以獲得這些糖做獎勵,形成強化。

ALSO桌面教學

提示:如果寶寶剛學完顏色認知,為了避免指令混淆,媽媽要選擇一色的積木,顏色盡量和四種常見顏色有所區分,選擇乳白色或者灰色為宜。

課程一:形狀指認

1、媽媽準備方形、圓形、三角新三種形狀積木,大小、顏色相同,先只挑出方形積木擺在寶寶面前,抓住寶寶注意力後下指令:「指一指方形」,同時媽媽輔助寶寶指向方形的積木,並輕聲說「方形」。如寶寶有仿說能力,耐心等待1-2秒,等待寶寶仿說。如寶寶指認方形或仿說,迅速給予強化,或社會強化(讚美:你真棒)。

2、再加入另一個形狀的積木,如圓形,和方形一同擺在寶寶視線兩側,媽媽下指令「指一指方形」,輔助寶寶指向方形卡片,再逐步撤出輔助,直到寶寶可以獨立完成。可再將訓練擴展到三角形,最後用三種形狀隨機切換,讓寶寶正確指認。

3、若寶寶完成了顏色、大小相同積木的三種常見形狀指認,媽媽要再泛化為顏色、大小不同的積木,以及形狀卡片的形狀指認;

4、生活中注意泛化,遇到建築、路標、衣服圖案都可以詢問寶寶,「方形的是哪個啊」。

課程二:形狀表達

1、媽媽準備方形、圓形、三角形三種形狀積木,隨機抽取一個(如三角形),問寶寶「這是什麼形狀」。如寶寶不能回答,則媽媽迅速說出形狀名稱,讓寶寶仿說,一但寶寶仿說則迅速給予強化鼓勵。逐步撤銷語言輔助,直到寶寶能獨立正確的回答三種形狀。

2、媽媽準備不同顏色積木、卡片等三種形狀的物品,問寶寶「這是什麼形狀」,訓練方法如積木。

認識常見顏色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1、在零食時間,媽媽可以準備各種各樣有顏色的小零食,如彩虹糖、M豆或者QQ糖(提示:年齡小的寶寶要小心食用QQ糖,有窒息風險),如果寶寶正在學習顏色,媽媽可以問寶寶「這顆糖是什麼顏色的?」;如果寶寶正在學習「選擇」,媽媽可以問寶寶「你是要黃色的還是要藍色的?」;或者媽媽可以要求寶寶把糖豆按不同的顏色歸類,一旦完成就可以獲得這些糖做獎勵,形成強化。

ALSO桌面教學

提示:媽媽在顏色認知中不要著急,先努力打好基礎,讓寶寶認知第一種顏色(通常是紅色),寶寶基礎打好了,其他顏色的學習速度就會加快。開始教學時要注意,必須先通過圖片教寶寶認知顏色,因為顏色是個抽象概念,不是物體,避免寶寶混淆。

課程一:顏色指認

1、媽媽準備紅、黃、綠、藍四色卡片,大小、正反面相同,先只挑出紅色卡片擺在寶寶面前,抓住寶寶注意力後下指令:「指一指紅色」,同時媽媽輔助寶寶指向紅色的卡片,並輕聲說「紅色」。如寶寶有仿說能力,耐心等待1-2秒,等待寶寶仿說。如寶寶指認紅色或仿說,迅速給予強化,或社會強化(讚美:你真棒)。

2、再加入另一個顏色的卡片,如藍色,和紅色卡片一同擺在寶寶視線兩側,媽媽下指令「指一指紅色」,輔助寶寶指向紅色卡片,再逐步撤出輔助,直到寶寶可以獨立完成。可再將訓練擴展到其他三種顏色,最後用四種卡片隨機切換,讓寶寶正確指認。

3、若寶寶完成了卡片的四種常見顏色指認,媽媽要再泛化為相同形狀大小的積木、不同形狀的積木和小汽車等玩具的顏色指認(提示:如果先從實物顏色教起,很多媽媽會抱怨,寶寶一換卡片就經常錯,以為是寶寶刻板的死記硬背,實際上這是對兒童能力發展的誤解,對顏色的認知要從二維抽象概念擴展到三維空間物體,所以寶寶會指認積木的顏色但不會指認卡片的顏色也是正常的,需要調整練習次序)

4、生活中注意泛化,遇到路人衣服、花朵、卡通人偶、交通燈、建築物都可以詢問寶寶,「紅色的是哪個啊」。

課程二:顏色表達

1、媽媽準備紅藍兩種顏色,每種顏色至少五件物品,如皮球、小汽車、塑料勺、碗、積木、卡片等,隨機挑選出一個物品,擺在寶寶面前,抓住寶寶注意力後下指令:「這是什麼顏色?」輔助寶寶仿說正確的顏色,一旦寶寶仿說,迅速給予強化,或社會強化(讚美:你真棒)。

2、逐步撤出輔助,直到寶寶可以獨立正確的回答每種物品的顏色。可再將訓練擴展到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最後用四種顏色的物品隨機切換,讓寶寶正確回答什麼顏色。

3、生活中注意泛化,遇到路人衣服、花朵、卡通人偶、交通燈、建築物都可以詢問寶寶,「這是什麼顏色」。

正確喝盒裝飲料(取吸管-找口-對準-插入)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1、生活場景下媽媽輔助寶寶取下吸管,並找到盒裝飲料的小孔,將吸管插入;

2、要注意讓寶寶控制好抓握力度,避免吸管插入後飲料灑出;

撕開食物的包裝袋(捏住袋口-撕開)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1.教寶寶打開小包裝。包裝內的東西,用你和寶寶都喜歡的。

2.開始時打開包裝的一部分。逐漸增加寶寶打開包裝的部分。

3.為了不讓寶寶失去興趣,要不斷變換包里的東西。例如,餅乾、糖果、小玩具和書等。

4.把一件東西用幾層紙包起來,讓家人每人打開一層,誰打開最後一層誰就得到裡面的這件東西,作為獎勵。至少第一次玩的時候,要讓寶寶得到這份獎品。

5.用錫箔紙包上積木、球或餅乾。用錫箔紙包的好處是可以顯出物品的形狀來。

要求得到欠缺的物品說明

【自然環境下的訓練機會】

提示:如果孩子有能力要求得到不在視線範圍內的物品,這代表他的需求表達能力已經基本邁入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媽媽需要在生活中多創造提要求的動機,以完成一個完整的行為鏈條。同時側面也可以幫助孩子了解物品的使用功能。

如:

1、給孩子一罐沒有吸管的酸奶;

2、吹鼓一隻氣球,再讓它慢慢癟掉,把癟氣球給孩子或放到嘴邊等待;

3、給孩子一支蠟筆,但不給孩子紙;

4、給孩子一碗飯,但不給勺子;

5、和孩子拼圖,在他拼了幾塊以後突然給他一塊不合適的;

6、在門口準備開門,但不拿出鑰匙;

7、拿出一瓶泡泡液,但不給吹泡泡的工具;

8、掃地的時候,只給孩子掃帚,但沒有簸箕;

9、洗完手沒有毛巾;

10、拿出沿著鐵軌跑的玩具小火車,但是沒有擺放鐵軌;

11、剪紙的時候,拿出有圖形的紙,但是沒有剪刀。

用動作要求物品說明

【回合式訓練】

課程一:指近處訓練

1、提前準備:媽媽提前準備好一件孩子感興趣的物品,和孩子面對面坐好,保持與孩子視線平齊,距離在一臂範圍內。

2、媽媽將該物品舉起,下指令:「指一下」。如孩子伸手指向該物品,則媽媽迅速把物品交給孩子,給予強化;如孩子不能獨立完成,則媽媽抓住孩子的手輔助完成,並在輕輕說「指」,幫助孩子理解。

3、逐步撤除輔助,直到孩子能獨立完成指令。

提示:如果孩子不會伸出一隻手指去指,媽媽要先確認孩子是否是手部運動能力不足,如果是可以增加手部精細動作訓練,尤其是前三指肌肉能力的訓練。手部動作訓練可以先從模仿開始,訓練內容包括「握拳—張開—豎起大拇指—豎起食指(指的動作)—比劃做手槍(豎起大拇指和食指)—剪刀手等。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帶孩子完成「斗-斗-斗-斗-飛」的遊戲,鍛煉孩子手部肌肉能力。

課程二:指遠處訓練

1、孩子會指近處的物品後,媽媽就可以逐漸拉長物品的距離,如放在遠處的桌子上,或高處的架子上,讓孩子練習指遠距離物品;

2、外出時,如果未經輔助孩子指向了遠處的物品,媽媽可以一邊興奮的說出物品的名稱,一邊走近物品,讓孩子再看一會或者玩一會,以強化這個行為。媽媽也可以鼓勵孩子一邊指、一邊看向自己,以提高孩子主動分享的社會性。

【自然環境下的訓練機會】

1、生活中注意泛化,主動創造機會,如遇到孩子想吃的東西、想玩的玩具,盡量不要讓孩子直接伸手抓取,而是抓住孩子寶貴的產生需求的機會。比如孩子如果喜歡喝奶,媽媽沖完奶後可以故意把牛奶放在高處夠不到的地方,鼓勵孩子指向想要的物品並向自己提出需求;媽媽要「懶一點」,不要一步到位滿足孩子的需求,比如給孩子喝酸奶,交給孩子時可以不把吸管插好或不給吸管,創造機會。

用語言要求物品說明

【回合式訓練】

1、提前準備:媽媽準備好奶瓶、餅乾或其他孩子喜歡吃的小零食,把物品放在孩子可以看見但夠不著的地方,如一臂遠的桌子上或比孩子高的架子上;故意讓孩子看到放物品的過程。

2、孩子產生動機後,媽媽下指令「你想要什麼?」,然後迅速說出答案,如「牛奶」,耐心等待孩子仿說;

3、一旦孩子仿說,就立刻把奶瓶拿下來交給孩子,以強化獎勵;再逐步撤除仿說,並漸漸提高對孩子的要求。

提示:孩子的求助行為按照以下能力逐步進階:

(1)抬頭看媽媽的眼睛;

(2)抬頭看媽媽的眼睛,拉住媽媽的手取下奶瓶;

(3)抬頭看媽媽的眼睛,拉住媽媽的手,並仿說「牛奶」;

(4)視線內沒有奶瓶,,主動說「牛奶」。

4、擴充孩子要求物品的數量到25個,如蘋果、汽車、果汁、好多魚、餅乾等。

【自然環境下的訓練機會】

1、生活中注意泛化,主動創造機會,如遇到孩子想吃的東西、想玩的玩具,盡量不要讓孩子直接伸手抓取,而是抓住孩子寶貴的產生需求的機會。比如孩子如果喜歡喝奶,媽媽沖完奶後可以故意把牛奶放在高處夠不到的地方,鼓勵孩子指向想要的物品並向自己提出需求;媽媽要「懶一點」,不要一步到位滿足孩子的需求,比如給孩子喝酸奶,交給孩子時可以不把吸管插好或不給吸管,創造機會。

提要求時伴有目光接觸說明

【自然環境下的訓練機會】

課程一:提需求時眼神注視

這個訓練是個習慣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有語言後不再關注眼神關注度,忽略了孩子的關注度等核心問題,切記眼神對視是訓練的基礎之一。

1、孩子提出需求時,媽媽要耐心等待孩子的眼神注視後才給予滿足;

2、生活中注意泛化,要堅持孩子80%以上的情況下通過眼神對視來表達需求。

課程二:用眼神來維持互動

1、媽媽在孩子喜歡的遊戲活動中,可以間歇性的停下來,直到孩子轉向自己並用眼神注視自己時,才繼續活動;

2、比如媽媽和孩子玩飛高高、撓痒痒、吹泡泡或者騎馬馬遊戲,孩子意向正濃時,媽媽可以突然停下遊戲,等到孩子注視到自己再開心的繼續遊戲。

提示:眼神訓練要貫穿始終,不能因孩子的能力提升而忽視!

結合眼神表達需求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課程一

這個訓練是個習慣問題,很多家長在寶寶有語言後不再關注眼神關注度,忽略了寶寶的關注度等核心問題,切記眼神對視是訓練的基礎之一。

1、寶寶提出需求時,媽媽要耐心等待寶寶的眼神注視後才給予強化;

2、生活中注意泛化,要堅持寶寶80%以上的情況完成眼神+口語表達需求。

表達拒絕說明

【回合式訓練】

課程一:「不要」

1、提前準備:媽媽提前準備四種孩子不喜歡的物品,如大蒜、辣椒、薄荷、咖喱等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或玩具(一定是孩子強烈討厭的)。

2、媽媽將不喜歡的物品放在手裡,舉起確保孩子可以看到,下指令「要大蒜么?」

3、當孩子將頭迅速扭向一邊後,媽媽可以迅速說「不要」,並等待孩子仿說,一旦孩子仿說,則迅速把大蒜撤走,強化這個行為。

提示:如果孩子錯誤的回答要,媽媽可將「大蒜」湊近孩子,請誇張的說「大蒜」以減弱孩子的錯誤行為。

5、生活中注意泛化,如遇到孩子不喜歡的活動或物品時,隨時訓練,讓孩子學會說「不要」。

課程二:「不吃」

1、如果孩子的能力較好,媽媽可以豐富孩子否定短語的提法和數量,教孩子學習「不吃」、「不喝」等辭彙」,訓練方法與「不要」的方法類似。

課程三:「不喜歡」

1、同樣的方法還可以教孩子學會「喜歡」和「不喜歡」。媽媽可以問孩子「喜歡(吃)糖嗎」,如孩子回答「喜歡」,就給馬上給孩子一小塊糖以強化。媽媽再問孩子「不喜歡大蒜嗎?」,(輔助)孩子回答「不喜歡」。

2、媽媽還可以準備孩子喜歡和不喜歡的物品,依次擺放在桌子上,媽媽可以問孩子「喜歡哪個」,孩子如果伸手拿或者指自己喜歡的物品,如蘋果,就(輔助)讓孩子(仿)說「喜歡蘋果」,當孩子(仿)說後迅速把蘋果給孩子以強化。當孩子熟練之後,媽媽就可以引導孩子不再用手指,而是直接說出喜歡的東西。

3、媽媽還可以把指令擴展到「不喜歡什麼顏色」、「喜歡什麼車(交通工具)」等。

不吃掉在地上的食物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課程一

1、無論是在家裡、在餐廳或學校,當寶寶將好吃的食物不小心掉在地上時,媽媽要第一時間說「掉到地上了,好臟」,再輔助寶寶將食物撿起來,扔到垃圾桶,並及時給予強化鼓勵。並逐漸讓寶寶自己來完成;

提示:注意用語,媽媽一定要說「掉在地上,好臟」,切忌說「不要吃」或「不能吃」,生活中要盡量給出正向的指示性指令;

2、如果寶寶的能力較好,媽媽可以教寶寶理解「乾淨和臟」以及「能吃和不能吃」的概念,幫助寶寶形成掉在地上的食物是髒的,髒的食物不能吃的意識。

徵求許可說明

ALSO桌面教學

課程一

1、在日常的生活或桌面教學中,媽媽要抓住寶寶提需求的機會,比如訓練時,寶寶想站起的時候,(輔助)寶寶說「可以站起來嗎?」。如果寶寶能夠說出來,則媽媽迅速對寶寶說「可以站起來」,並讓寶寶站起來。

2、在寶寶想看電視的時候,(輔助)寶寶說「我可以看電視嗎」,一旦寶寶說出,則迅速把電視打開給予強化獎勵。

3、逐步撤銷輔助,直到寶寶能獨立徵求許可。

提示:為了強化寶寶徵求許可的行為,有些平時不能做的事,只要寶寶能提出問題,也可以允許他做。本項訓練適合能力較強的寶寶,媽媽要抓住特定的需求場景教寶寶學習。

理解有和沒有說明

ALSO生活場景教學

課程一:理解「有」和「沒有」

1、媽媽提前準備好不透明的糖果瓶子與小糖果、水和水杯、蘋果和梨,和寶寶面對面坐在桌子旁,視線平齊。

2、媽媽把一顆小糖(不要大,讓寶寶可以迅速吃完,最好是軟糖)放在瓶子里,搖晃瓶子,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後,把瓶子打開,交給寶寶,讓寶寶能夠取出裡面的糖果。

3、媽媽把瓶子收回,這一次不放軟糖,再一次搖晃瓶子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後把瓶子交給寶寶,然後和寶寶大聲說「沒有了」,並不斷重複。媽媽不斷的選擇把糖放在盒子里或不放,讓寶寶理解「有」和「沒有」的概念。

課程二:語言或動作表達「有」和「沒有」

1、如果寶寶能很好的理解,媽媽可以把空盒子交給寶寶,然後下指令問寶寶「盒子里有糖么?」並用手輔助寶寶搖頭,如寶寶有仿說能力,則媽媽輕聲說「沒有」,讓寶寶跟著仿說。

2、如果寶寶開始理解了「有沒有」的概念,媽媽可以在桌上放置蘋果、香蕉、橘子等模型玩具,問寶寶「有沒有蘋果?」如果寶寶指向蘋果或表示有蘋果,媽媽可以接著問寶寶「有沒有草莓?」(輔助)寶寶回答「沒有」,並迅速給予強化獎勵。

3、如果寶寶的能力很好,可以很好的理解「有沒有」並了解事物的特徵,媽媽可以嘗試讓寶寶區分練習,比如媽媽可以問寶寶「大象有沒有長耳朵啊?」——「沒有」;「小兔子有沒有長鼻子啊」——「沒有」;「飛機有沒有翅膀啊」——「有」。

4、生活中注意泛化,教學中要不斷更換道具,避免寶寶不理解而死記硬背。


推薦閱讀:

回憶張愛玲:翻開海量珍貴舊照,還原《傾城之戀》真實場景,看她輾轉的半島之緣
【攝影技巧】各場景拍攝技巧篇
未來10年,有場景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在市場中站得住腳
【特殊場景】夜宵健康吃
廣交會實用英語對話場景實例

TAG:家庭 | 時間 | 場景 | 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