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二講 治氣、理血、補養的方劑 大黃蟅蟲丸(《金匱要略》)

第二講 治氣、理血、補養的方劑 大黃蟅蟲丸(《金匱要略》)熟大黃300克、黃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120克、杏仁120克、白芍120克、生地300克、乾漆30克(鍛)、虻蟲45克(炒)、水蛭60克(制)、蠐螬45克(炒)、蟅蟲30克(炒),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5丸,溫開水兌入黃酒少許送服。現多為大蜜丸,每次l~2丸,每日2次。(原書大黃75克)本丸主治由於五勞七傷,臟腑經絡的氣血運行受到影響,致使內有干血(時間久的瘀血),面黃,羸瘦,腹滿少食、少腹硬塊,肌膚甲錯,兩目黯黑,或舌上有瘀斑,女子經閉,脈象澀而帶弦等。本方主葯大黃,從胃絡中宣瘀潤燥。黃芩、杏仁、桃仁、生地,清肺衛,潤心營,補肝虛,滋腎燥。乾漆性急,破脾胃、關節瘀血。虻蟲性升,破陽分瘀血。水蛭性下,逐陰分瘀血。蠐螬去兩脅堅血。蟅蟲破堅、通絡、行傷,具有特效,故於方名中標出。芍藥、甘草養肝扶脾、解藥毒。綜而觀之,以地黃、芍藥、甘草和養其虛,桃仁、杏仁潤而濡其干,蟲葯以動其瘀,大黃通以去其閉,黃芩防止血虛生熱。本方所主之證為虛中挾實之證。主要是補血虛而消干血,與桃核承氣揚、抵當湯、抵當丸所主之膀胱蓄血(新瘀之血)不同。本方寓消干血於補正之中;桃核承氣、抵當湯(丸)諸方則主用於實熱之證,以下蓄血為主。本丸與應證的湯藥同時服用,效果更好。我於1950年,曾用此丸配合秦艽扶羸湯、四烏賊骨一蘆茹丸隨證加減,治癒一青年女子閉經一年多,盜汗骨蒸,體溫在37.8℃~38.5℃,將近一年不退,五心煩熱,羸瘦顴紅,行走乏力,脈象細弱而數,經幾個西醫院檢查未查到陽性所見。我辨證此為干血癆。用上還應證湯藥加服本丸,並按《內經》配製了「四烏賊骨一蘆茄丸同服。治療3個多月,月經來潮,諸症痊癒。還曾用此丸經常服用(約8~9個月以上),配合桃紅四物湯合通竅活血湯(服用湯劑二三個月以後配成丸藥長期服用)治療過一例患「倒經」證的女青年。西醫診斷為雙側「腦動靜脈畸形」,曾因月經不按期來潮,也未在月經應潮時發生鼻衄血而發生兩次蛛網膜下腔出血。經我用上藥治療後,月經按期來潮,不再在月經應潮時而鼻衄。追訪十餘年,發育、精神、體力、工作均正常(參閱拙著《從病例談辨證論治》第21~26頁)大黃蟅蟲丸與下瘀血湯(《金匱要略》)同為治瘀血的方劑。下瘀血湯(大黃、桃仁、蟅蟲)主治產婦腹痛,煩滿不得卧,服枳實芍藥散(枳實、白芍等分)無效者,以此湯治之,攻下瘀血即愈,亦治婦人經水不利。由此可見下瘀血湯主新瘀之血,用於實證;大黃蟅蟲丸則主久瘀之血(干血),用於虛中挾實(干血、瘀血)之證。《金匱》說此丸為「緩中補虛」之劑,意思是說干血除,則氣血得生,正氣漸復,而達到緩中補虛之目的。且用為丸劑,亦寓「丸者,緩也」之意。總之,應根據氣血虛損的情況,在調補氣血的同時,兼用大黃蟅蟲丸緩治,則易收到應有的效果。本方用於治干血癆證確有效果,不可因有破血葯而不敢用(如我治的倒經患者因常服此葯,一次到藥店欲購買30丸,藥店人員驚奇地說:「這葯不能吃那麼多。」不願賣給。後經解釋才賣)。其實,只要認證無誤即可大膽使用。正如陳修園在《金匱方歌括》中說:「五癆要證須用此,此方世醫勿驚疑,起死回生大可恃。」當然,用藥要隨時注意辨證論治,不可因古人多誇此方而輕易亂投。注意,對婦女非因瘀血、干血引起的經閉,不可用此丸。
推薦閱讀:

《金匱要略》半夏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2)---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
金匱要略淺注:卷三
金匱要略-胃反
劉渡舟:金匱要略詮解

TAG:金匱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