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錢謙益與虞山詩派

清初詩壇沿襲明季餘緒,雲間派、虞山派、婁東派鼎足而三,而虞山派和婁東派,因錢謙益和吳偉業主領,出現新的局面,影響最大。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一字牧齋,晚號蒙叟、絳雲老人、東澗遺老等,江蘇常熟人。明萬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清順治二年迎降,授官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總裁,旋歸鄉里,從事著述,秘密進行反清鬥爭。他曾是東林黨魁,清流領袖,南明時卻依附馬士英、阮大城,後又事清,喪失大節,為士林所詬病。事後,他又和南明政權的抗清力量,如瞿式耜、鄭成功等暗中聯繫,支持和參與反清活動,曾給永曆桂王「上陳三局」,為其謀劃,密件載《瞿式耜集》卷一《報中興機會疏》里。順治十六年鄭成功發動金陵之役,他前後奔走,赴金華和松江,策反清軍將領,還密赴鄭成功軍營晤談,與明遺民如黃宗羲、閻爾梅等密切往還,懺悔自贖,取得世人諒解。    在明朝錢謙益仕途蹭蹬,屢起屢躓,歷盡坎坷挫折,感時憤世,鬱塞苦悶。《初學集》中詩歌,憤慨黨爭閹禍,痛心內憂外患,所謂「感時獨抱憂千種,嘆世常流淚兩痕」。《乙丑五月削籍南歸十首》、《費縣三首》、《獄中雜詩三十首》等詩,既有清正之士的孤憤,也有失意者的感喟,其中寫出東林人士的命運:「未成麟甲先供伐,稍出蓬蒿已被鐫」,前後六君子被逮:「黃門北寺獄頻仍,錄牒刊章取次征」,以及自己劫後餘生:「抱蔓摘瓜餘我在,執手俱為未死人」,並和憂慮國事融作一體。如《獄中雜詩三十首》之十一:    三韓殘破似遼西,並海緣邊盡鼓鼙。東國已非箕子國,高驪今作下句驪。中華未必憂寒齒,群虜何當悔噬臍?莫倚居庸三路險,請封函谷一丸泥。    唇亡齒寒,提醒朝廷不要幻想依仗居庸關的天險,趕快封守山海關,加強邊防。他獄解南還,拜望事功卓著而削職在家的孫承宗,作《謁高陽少師公於里第感舊述懷八首》,希望他再度出山,統籌邊防,經略遼東,寄託收復失地的愛國之情。對李自成、張獻忠縱橫川、豫,殺明藩王,仇視憎恨,但也還有《王師二十四韻》,揭露「王師」瘋狂屠殺,「塹溝填老弱,竿槊貫嬰兒。血併流為谷,屍分踏作」的罪行,指出農民「相將持挺」揭竿而起,是「割剝緣肌盡,誅求到骨齊」的結果,《葛將軍歌》不惜筆墨,謳歌市民領袖葛成,把他與反抗閹黨而犧牲的蘇州五義士並列,推崇備至。他退居林下期間,為柳如是所寫戀慕詩、唱和詩,以及游黃山的一組詩歌,清新可誦;而描繪黃山壯麗美景的山水詩,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經歷故國滄桑、身世榮辱的巨大變故,他入清後的詩歌更顯出鮮明的藝術個性和創作特色。除了悲悼明朝、反對清廷和恢復故國的主調外,還瀰漫著「楚奏鍾儀能忘舊,越吟庄舄忍思他」(《見盛集陶次他字韻詩重和五首》)的「羈囚」哀音。《有學集》中《夏五詩集》、《高會堂詩集》等,是記載反清復明的「專集」,《西湖雜感二十首》、《哭稼軒留守一百十韻》、《書梅村艷詩後四首》等,哀感頑艷,沉鬱蒼楚,既有「冬青樹老六陵秋,慟哭遺民總白頭」的失國之苦,也有「水天閑話天家事,傳與人間總淚零」的恥辱,以及從心底發出的「鶯斷曲裳思舊樹,鶴髡丹頂悔初衣」的懺悔自白,還有詆斥新朝,描寫清兵蹂躪破壞的作品,如《吳巨手┇齋詩》:「人民城郭總萋迷,華觀瓊台長蒺藜。幾家高戶無蛛網,是歲空梁少燕泥。」在《後秋興》(結集時題名《投筆集》)詩里,一掃哀悼明亡的悲愴凄苦,為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勝利唱起嘹亮的凱歌,如第一疊《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之一:    龍虎新軍舊羽林,八公草木氣森森。樓船盪日三江涌,石馬嘶風九域陰。掃穴金陵還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長乾女唱平遼曲,萬戶秋聲息搗砧。之二:雜虜橫戈倒載斜,依然南斗是中華。金銀舊識秦淮氣,雲漢新通博望槎。黑水遊魂啼草地,白山戰鬼哭胡笳。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中興在望,欣喜若狂,對鄭成功進軍南京和人民的支持,給予熱情歌頌,氣魄宏大。隨著軍事失利,功敗垂成,他憤激之情不可遏止,連疊十三韻,記錄鄭成功與南明永曆政權的軍事鬥爭,以及他和柳如是的抗清活動,實為一部「詩史」。如《後秋興八首之二·八月初二聞警而作》,聽到鄭成功軍事受挫,他以棋為喻,要「小挫我當嚴警候」,不為所動,「換步移形須著眼」,再振旗鼓,轉敗為勝。第三疊《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別而作》記載隻身會見鄭成功以及柳如是的慷慨資助:「破除服珥裝羅漢(姚神武有先裝五百羅漢之議,內子盡橐以資之,始成一軍),減損齏鹽餉飛。」桂王被殺消息傳來,「鼠憂泣血,感慟而作」,在《後秋興十三》里說:「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明朝滅亡,孤寂無主,無所歸依的失落和葬身無地的哀痛,使《投筆集》籠罩上沉鬱悲涼的情調,表現「不成悲泣不成歌」的憤慨,畫出思想情緒演進的軌跡。    錢謙益自覺地致力於清詩建設,嗤點前賢,對明代復古派和反覆古派進行尖銳的批判,也各有所取,對復古派取其借鑒古人精神,但不囿於「漢魏盛唐」,剔除模仿形似;對反覆古派「取其申寫性靈」,摒棄其「師心而妄」,「輕才寡學」。他強調時代、遭遇和學問的重要性,建立起「詩有本」的真情論,以真誠的具有時代意義的感情為核心,達到性情、世運、學養三者並舉。他主張轉益多師,兼采唐宋,廣收博取,推陳出新,對補救明七子模擬盛唐與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確立有清一代詩風,起了「導平先路」的作用。所作詩歌敘事抒情,各體兼擅,尤工近體,七言律詩情詞愴惻,沉雄蒼涼,入杜堂奧,學得神髓,長篇和組詩動輒幾十韻和上百韻的有數十首之多。《後秋興》是大型的七律組詩,8首一組,相互關聯,13組詩渾然一體,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連疊杜詩原韻,一疊再疊至十三疊104首,另附自題詩4首,瀾翻不窮,無斧鑿湊韻之痕,為歷來次韻詩所未有,是一種創造性的史詩巨制,顯示出爐火純青的藝術造詣。他在廣泛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出奇,故能籠罩百家,肇開風氣。他又延引後進,獎掖新人。王士礻真、施閏章、宋琬、馮班等人都是由他提攜成名。曾受其親炙的還有一批詩人。由於他在詩歌領域的重要地位,被稱為清詩的開山宗匠。    受錢謙益的影響,在其家鄉常熟產生了虞山詩派,主要成員有馮舒、馮班。錢曾、錢陸燦等人。這個詩派的代表人物馮班(1602~1671)曾師從錢謙益,反對七子、竟陵和嚴羽《滄浪詩話》,著《鈍吟雜錄》專摘嚴羽以禪喻詩之謬。他的詩歌沉麗細密,錘鍊藻繪,根柢徐、庾而出入溫、李,抒發古國悲痛,婉而多諷。《題友人〈聽雨舟〉》借畫以抒明亡之恨,《餘生》在隱居的平靜里翻滾復國的希望,《有贈》則托古喻今:「隔岸吹唇日沸天,羽書惟道欲投鞭。八公山色還蒼翠,虛對圍棋憶謝玄。」以史實和今景的交融寫出諷刺南明不能禦敵的故國哀思,寄託深沉而含蓄有味。馮班論詩有獨到之處,詩歌也有個人的面目和特色,並以標榜晚唐李商隱而自張一軍,勢力頗大,使虞山派「詩壇旗鼓,遂凌中原而雄一代」,後來的吳喬和趙執信,或繼承或私淑馮班詩論,批評王土慎的神韻說,可說是虞山詩派的餘波漣漪。
推薦閱讀:

牧齋初學集 [清]錢謙益 1

TAG:錢謙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