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尋常路 農家女「三神器」養雞年入40萬

四川新聞網瀘州11月13日訊(周超文 陳學強文/圖)11月11日,當筆者走進瀘州市納溪區上馬鎮最偏遠的四縣交界村——八角倉村22歲農家女朱得分建於山林中的養雞場時,一隻只生態黑烏雞或在雞棚或在林中上飛下跳,追逐搶食,讓人眼花繚亂。「我雖然一年下來只出欄1.3萬隻左右本地黑烏雞,但每公斤售價卻達40元,每隻可獲利30元,是之前在外打工一年收入的10倍。」朱得分高興說,「我能養雞年入40萬,在於我的『三神器』。」

朱得分在林中的雞棚查看雞長勢

神器一:自育雞苗成活率高

「養雞要賺錢,成活率高低很關鍵,成活率的高低關鍵又在於育雛。這兩年我就靠著自己育雛雞,讓我的每批購進的脫溫雞苗成活率都超過98%。」朱得分說,育雛雞是個細緻活,季節不一樣,育雛的方法方式都有所不同,育雛期的管理,包括溫度、濕度、溫差這都是關鍵因素。

朱得分告訴筆者,經過自己4年的育雛經歷,目前她已掌握了一套過硬的「育雛經」。她說,「在育雛過程中,需要注意飲水,飲水要使用涼開水,並預先加溫,使水溫與育雛室溫度基本一致。而雛雞出殼後24—36小時,方可開食,開食供給的飼料要求新鮮,顆粒大小適中,才易於雛雞啄食消化。並需注意控溫,溫度過低時雞尖叫聚堆,溫度過高時則分散並有喘息,溫度合適雞才能分布均勻、活潑好動。同時育雛室要保持55%—60%濕度和通風,並保持合理的光照。」說起育雛,朱得分頭頭是道。

「育雛過程就是防疫過程,讓雞苗過七次防疫關。」朱得分說,由於經40餘天的育雛防疫,養雞4年來,她的雛雞放入山林散養後,成活出欄率超過98%。即便是今春禽流感襲來,她的雞也安然無恙。

神器二:酒糟當料每隻節約5元

來到朱得分的雞飼料庫房,隨處可以見到集約化養殖的印跡。在她那面積近100平方米的雞飼料庫房裡,堆放著玉米、碎米、米皮糠、麥麩皮、貝殼粉,但更多的還是高粱酒糟。「多虧了這些晒乾的酒糟,讓我每隻雞節約了5元的養殖成本。不然,每隻雞就要55元的成本。」朱得分說,合理搭配糧食飼餵是保證生態林下雞品質和降本增效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近幾年,隨著市場上糧食價格不斷上漲,朱得分就開始用小米高粱酒糟拌入雞飼料中,減少玉米、米皮糠、麥麩皮的拌入比例。朱得分說,小米高粱酒糟富含生態林下雞所需多種微量元素,使林下雞的生長得到了保證,而酒糟的成本只是玉米和稻穀的十分之一。為了確保生態雞的原生態品質,除了一日三餐吃酒糟等配合飼料外,每天就任其這些生態雞在山林中自由覓食蟲子、青草。

由於林下生態雞的非凡品質,朱得分養殖的林下生態雞沒有批發價和零售價之分,都是一口價每公斤40元,「我的林下生態雞養殖數量有限,一年出欄就是1.3萬隻左右,每隻僅能長到2公斤甚至不到,利潤有限就不存在價差之分。」朱得分說。

神器三:流水飼養規避價格起伏

在朱得分建於山林中的養雞場,筆者發現,20多畝的山林中竟然建了9個大小不一的雞棚,每個雞棚的區域都是用膠線網索將之隔離。在這一個個雞棚區域里,放養的生態雞大的已經可以上市銷售了,小的才剛剛從育雛室轉移進來。「我這種循環式的流水飼養方式,不僅讓自己有限的資金及時回籠,並把市場風險降到了最低。」朱得分說。

針對一隻純正綠色成年林下生態土雞生長時間至少需要8個月的生長周期,近幾年朱得分就在山上建起了9個雞棚用作林下生態雞餵食和棲息,按雞不同「年齡」段分家,而其中一個雞棚作基動,以確保每個雞棚的8個月生態雞售完後能及時滅菌消毒。

令朱得分高興的是,去年她村裡安通寬頻後,她藉助「四川成雞購銷QQ群」與古藺縣城的兩家麻辣雞店簽約了長年每天40隻的供銷合同,讓她的林下生態雞銷售有了穩定的客戶。「現在有了古藺的兩家麻辣雞店作後盾,哪怕一隻不外賣,靠著年出欄1.3萬隻生態雞,40萬元就輕鬆進了腰包。」

推薦閱讀:

溶口鄉情錄(原創) 攝於祁門 老帖新傳 雞年大吉!
2017雞年女寶寶取名,女孩篇
今日立春百年一遇 2017年「雙春年」雞年不一般
鄂爾多斯詩詞學會創作第七十五輯——詩詞《雞年祝詞》
雞年,「雞嘴」東極界江邊境自駕游  丹東:登上「鴨綠江斷橋」

TAG:神器 | 養雞 | 雞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