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尼康和佳能歷史: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我看完這段時間在娛樂圈火爆的《為什麼這麼多人黑周星馳》的一篇PO文之後,一直淡定不下來,原來電視熒幕上出現的周星馳這麼多故事。不管周星馳這人到底如何,反正看完之後,我感動得一塌糊塗。我突然就開始對相機廠商中的平生髮起了濃厚的興趣....。。
在關於相機,在國內,大家永遠無法忽視的相機廠商莫過於尼康和佳能了。可以說,任何一個對相機稍有興趣的人都不可能跳開這兩家公司。然而絕大多數人可能 都不曾去了解過這兩家的歷史以及他們之間的淵源。佳能與尼康的歷史,就是一部百年以內的影像產業發展史,而作為尼康和佳能自己的發展歷程,也是相互纏繞著 進行的,有合作,有競爭,整理下來,竟然有幾分波瀾壯闊蕩氣迴腸的意思來。
1917:一個時代的開始
雖然現在尼康和佳能在135相機市場上從高端到低端都打的難解難分一副你死我活的樣子(不過日本公司之間更加強調競合,而不是單純的競爭,和本國的民族 企業們有著天壤之別),但在他們成立之初,這兩家還有過一段不短的露水姻緣,關係維持了差不多13年(1934-1946)才審美疲勞,感情破裂,一拍兩 散,反目成仇,然後就開始了這一段持續70年的爭鬥,回顧起來,真是一路的刀光劍影。
開始正題
尼康比佳能的歷史要長上那麼幾十年,到今年已經91年了,尼克爾鏡頭也度過了75年的光輝歲月
1917年,東京計器製作所 的光學計量儀器部門和岩城玻璃製作所的反射鏡部門合併,成為一家更完善的光學企業,並命名為Nippon Kogaku K.K。(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 然後又兼并了藤井鏡頭製作所,這奠定Nikon日後的發展基礎,而Nippon Kogaku K.K。這一個名字一直沿用至1988年,只是它的知名度卻遠不及它的品牌——Nikon,因此,Nippon Kogaku K.K。早已改稱Nikon Corporation(這種只知有家不知有國的情況非常多,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Panasonic,很少有人知道松下其實叫Matsushita 吧)。
▲Nippon Kogaku K.K。
1917年,尼康向德國聘請了8名光學專家外加上自己的200名員工開張之後,早期產品以望遠鏡顯微鏡和光學測量儀器為主。1918年,Nippon Kogaku K.K。正式有了大規模的生產中心廠房,並且開始研究光學玻璃的生產,到1921年它們推出三支反射式望遠鏡,口徑分別為5㎝、7.5㎝及10㎝,還有 mikron 4X ,6X這兩支稜鏡倒像的開普勒雙筒望遠鏡,這是尼康在光學器材領域叱吒風雲90年的開始,1920年,尼康從德國請來了光學工程師Heinrich Acht(上圖右)負責設計鏡頭,Heinrich Acht回國後改由日本工程師 Kakuya Sunayama 接手,他根據Acht的資料在1929年完成了Nikon 第一顆 120mm f/4.5鏡頭但是並未投入量產,用來證明實力的成分更多一些,到1932年,Nippon Kogaku K.K。生產出的攝影用鏡頭,並啟用Nikkor(尼克爾)商標(Nikkor其實是從顯微鏡上沿用下來的牌子),1937年尼康已經完成了 50mm/f4.5、3.5和2.0 的Nikkor鏡頭光學設計工作,但當時尼康還沒有自己的機身。
1933年:愛好和事業的距離
上面嘟嘟囔囔的說了一大堆尼康,佳能的扇子們肯定不高興了,沒法子呀,誰讓人家成立的早,尼康開始找德國人教著磨玻璃片那陣子,佳能還沒成立呢,不過這一轉眼的功夫不就到了1933年嘛,攝影愛好者,婦科大夫御手洗毅先生創立了佳能的前身,精機光學研究所。
1933年也是個多事之秋,這一年美國大蕭條到了最嚴重的時候(1929-1933年經濟危機),德國發生了國會縱火案,隨後通過「授權法」授予希特勒 全權,連共產主義之爹馬克思都死了50年了,相比這些,在東京麻布六本木悄悄成立的精機光學研究所根本就是如同塵埃一樣無關緊要的小事而已,誰又能料到它 日後會生長成如此龐大的一個企業呢?
觀音相機
佳能的技工們在掛牌之後埋頭苦幹,到了1934年,終於干出來一個小東西,這就是Kwanon(觀音),這也是佳能乃至日本第一部仿Leica的旁軸取 景焦平面快門35mm相機,當時報紙上頗為興奮的報道了一番。不過觀音只有機身沒有配用鏡頭,剛剛我們似乎才講過一個光有鏡頭沒有機身的公司吧?這兩家稍 一接觸就勾搭到一起去了,Nippon Kogaku K.K。提供Nikkor鏡頭和精機光研的仿Leica旁軸相機機身搭配著賣,做起了露水夫妻。
觀音相機生產出來之後日本報紙的消息
上圖是觀音相機生產出來之後日本報紙的消息,下面小字是說伊型潛艇,九二式戰鬥機(九二式這個型號一共授予了兩種飛機,一個是1929年川崎研製的九二 式戰鬥機,另一個是三菱在1931年研製的九二式偵察機(下圖),很難界定這個小報裡面到底說的是哪個)和觀音相機都是世界最先進的。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 日本人在盲目吹牛,還是有些道理的。
▲飛機圖紙
一戰結束之後,因為對德國潛艇和無限制潛艇戰的恐懼,凡爾賽合約裡面規定德國不允許保留潛艇部隊和潛艇,也不允許繼續開發相關技術,出於對英法的厭惡, 德國不但將潛艇圖紙全部移交給了日本,甚至還派遣了兩名已經編入預備役的潛艇軍官到日本指導,更加離譜的是,三菱造船偷偷運回了當時德國最大(排水量 2200噸)最先進的U142號潛艇的柴油機和充電電池,這些對於日本的潛艇發展來說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仿製U142的伊一型潛艇首制艦1923年 開工,1926年就下水了,到太平洋戰爭時,排水量達6560噸的伊400型潛艇的續航距離已經可以達到37500海里以上,同時攜帶三架特殊攻擊機,被 稱為「潛水航空母艦」(下圖),這在當時是極為先進的。不過日本潛艇限於「漸減邀擊作戰」的作戰思想,以防禦作戰為主,所以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除了擊沉了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大作為。(所謂的漸減邀擊作戰其實就是日俄對馬海峽分段截擊站的翻版,大體上的意思就是布置多層的防禦圈,層層抵 抗。約克城號航母 USS Yorktown 1942年被擊沉,後1943年重建,1975年退役。)
德國潛艇
1935:尼康和佳能蜜月的開始
1935年對於CN兩家來說都是難以忘記的一年,這年中,精機光研推出35毫米焦平面快門照相機「Hansa Canon」(之前的觀音只是試製性質的,並沒有大規模投入量產,而且完全照抄萊卡,生產出來會吃官司的),連帶順手註冊了Canon的商標,而 Nippon Kogaku K.K。則推出了Nikon推出50mm f/3.5 Nikkor插刀式鏡頭與之配合,堅固易用的機身外加素質優秀的Nikkor鏡頭使得這兩家新生的公司為世人(主要是日本人,還有一些西方駐日本的記者) 所關注起來。佳能和尼康的蜜月期從此開始。
Hansa Canon
1937:一枝紅杏出牆來
隨著日本軍隊的擴張,日本政府對尼康的軍品訂貨也增加了很多,尼康的生產重心已經基本投入到了軍用光學器材方面,那麼尼康抗槍打仗的時候,佳能在幹嘛呢?
1937:一枝紅杏出牆來
佳能有二心了。1937年,精機光研改了個名字叫精機光學株式會社,到了1939年,當尼康大包大攬的生產從用航空偵察相機到潛艇用潛望鏡的大部分日軍 光學觀瞄器材,而佳能在這一年研發了自己的第一支鏡頭,取了個名字叫「Serenar」,讀音頗像南汽菲亞特生產的小車「西耶那」規格則是 50mm/3.5。
1938-1945:尼康不能說的秘密
1938年到1945 年間,隨著侵華戰爭的全面爆發及太平洋戰爭的開始,Nippon Kogaku K.K。配合政府的需要,開設了一連串大型廠房,以生產軍需光學儀器,軍用望遠鏡什麼的都是小兒科,咱舉點高科技的例子,二戰期間日軍排水量最大(4.6 萬噸),火炮口徑最大(460mm)的大和武藏兩艘戰列艦上所使用的光學測距儀就是尼康生產的,測距基線長15.8米(什麼叫測距基線,點擊此鏈接),性 能極為出色,雖然是仿製的蔡司給德軍做的類似產品,不過就戰後的資料來看,其工藝和性能已與原型相差無幾了。尼康在戰爭期間的作為常常被憤青抓住,進而上 升到買尼康就是支持軍國主義,買尼克爾鏡頭就是資助日本軍隊之類的高度,如此缺乏邏輯的理論,實在讓人感嘆提高咱國人口素質仍然任重而道遠啊。
1938-1945:尼康不能說的秘密
二戰的爆發給了尼康一個飛躍式發展的機會,大量的軍品訂單刺激尼康急劇的膨脹起來,到二戰中期,尼康旗下已經有了19家工廠和23000名員工,所生產的光學儀器包括望遠鏡,潛望鏡,航空偵查鏡頭,光學轟炸瞄準具等等,但是在現在尼康的歷史上,卻對這一段絕口不提。
但是不提不代表就能混過去,比如PE2008上展出的航空偵查鏡頭,還有上圖那個尼康打死也不肯透露詳細資料的生產於昭和17年也就是公元1942年,重達4.5KG的Simlar-F 180mm F1.5,這些東西都無言的訴說著那一段歷史。
1945:美軍留下的……
1945年日本挨了倆原子彈之後投降了,尼康也差點被美軍解散,不過聰明的尼康在戰爭結束前不久將一部分生產線由軍品改為生產民用產品,還算是保留下來 了1家工廠和大約1400名員工,這也是尼康最困難的一年。由於日本戰敗,加上社會不景氣,一年之間,本來朝氣勃勃的Nippon Kogaku K.K.,只剩下原來的舊廠房和另一間小工廠而已。當然,尼康應該慶幸工廠都設在東京市區,否則肯定被李梅火攻統統燒光了(李梅將軍在美國陸軍航空隊主持 工作期間參與策劃並直接指揮了對東京的燃燒彈攻擊,造成財產損失無數,人員傷亡10萬人以上,摧毀了日本的戰爭潛力,日本人對他有「鬼畜李梅」的稱呼)。
Canon SII
而佳能似乎沒有怎麼太牽連進戰爭中,到了戰後的1946年,佳能,那時候的精機光株推出了可更換鏡頭的35mm螺口旁軸焦平面相機Canon SII配用的鏡頭就是自己開發的Serenar系列螺口鏡頭,Nippon Kogaku慘遭拋棄,隨即停止了和精機光株的合作。雖然失去了軍品訂單又沒了合作夥伴,但尼康依靠自己在光學設計上豐富的經驗和卓絕的才能,依然屹立不 倒(苟延殘喘?)並且立即開始了自己的旁軸相機研發工作。
Canon SII
此後尼康進展十分迅速,1946年推出第一部旁軸機身 Nikon 1(名字真簡潔),1948年上市銷售,這也是第一部以「Nikon」來命名的相機,不過市場表現平平,既有Nikon 1自身性能不是特別出彩,而市場類似產品很多的原因,也有日本當時還是一片廢墟,市場容量太小的原因。
Nikon 1
Nikon 1 基本設計是根據戰前兩大最搶手品牌相機 Leica和Contax 的混合體,Nikon 精益求精成功的結合這兩類相機的優點開發出功能更強的相機。 Nikon One 採用了 Contax 相機有稜有角的外形、可拆卸機背、機頂快門控制轉盤盤、前對焦環以及鏡頭卡口;又採用了Leica相機 RangeFinder(測距) 取景器和焦平面快門。樣機在試製完成之後讓所有人都非常滿意,但是取名字讓大家想破了腦袋。當時用了很多名字被考慮作為新相機發表時使用,一些甚至今日聽 來是熟悉的他牌稱號。據考證當時考慮的幾個名字,包括:BENTAX、PENTAX、PANNET、NICCA、NIKKA、NIKORET和 NIKKORETTE。關鍵時刻一度 NIKKORETTE 這個名字將要勝出,最終時刻仍然選擇了尼康,日本貌似也有取個賤名好養活的說法,要是取個狗剩一號之類的名字就搞笑了。
Nikon 1
1949年,那是尼康的春天
到了1949年,尼康推出了Nikon M(幹嘛不叫Nikon 2?),1950年尼康推出了和M相差無幾的nikon S 新增加了閃光同步埠,也推出了五隻可更換鏡頭Nikkor-W 3.5cm f/3.5、Nikkor-O 5cm f/3.5、Nikkor-H 5.0 cm f/2.0、Nikkor-P 8.5cm f/2.0和Nikkor-Q 13.5cm f/4.0,鏡頭型號里的字母用來表示鏡頭的結構『U (Uns) 即是1片、B (Bini) 即是2片、T (Tres) 即是3片、Q (Quatour) 即是4片、P (Pente) 即是5片、H (Hex) 即是6片、S (Septem) 即是7片、O (Octo) 即是8片、N (Novem) 即是9片、D (Decem) 即是10片。』還有,Nikon鏡頭常刻上「Auto 自動」(指是光圈葉片會自動收縮)、焦距(以mm顯示)和流水號。
尼康M這部相機非常優秀,而且非常幸運,尼康因為它而一朝成名,天下 皆知,這其中也有一個陳年的老八卦。1950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發表了一篇特稿,報導及介紹Nikon相機及 Nikkor鏡頭的高質素表現,是由著名攝影記者 Jacob Deschin執筆的,這個Jacob Deschin以報道朝鮮戰爭而聞名。
Nikon M
當時紐約時報亞洲記者站設在日本,所有去朝鮮的記者都會先到東京報道一下再奔赴前線,Jacob Deschin在東京亂逛的時候偶然發現了Nikon M,當時記者中流行的是Leica M型,尼康M和萊卡M雖然很相似,但設計上另有出彩的地方,也更易使用,Jacob Deschin買了兩台背到戰場上去用完發現Nikkor鏡頭清晰銳利,Nikon M機身輕便堅固,性能十分出色,回去之後就大吹特吹(這種行為現在被稱為放毒),尼康從此名聲鵲起,成了新聞記者的寵兒。Nippon Kogaku K.K。對此視為無上光榮。
1950s:一個好槍手真的很重要
分手快樂的佳能當 然也沒有閑著,1947年又換了塊牌子,從「精機光株」改成了「佳能照相機株式會社」。到了1949年,佳能在東京證交所上市圈錢之餘,做出了Canon IIB,可惜的是Canon IIB雖然發布當年就獲得了舊金山全美照相機展覽會一等獎,但知名度和市場表現都平平,這充分說明了得獎再多,不如找個好槍手的道理,以鄙人陰暗的心理來 推斷,佳能定下無償借用器材給著名攝影家和新聞記者的策略,跟50年受的那個刺激肯定不無聯繫。
Canon IIB
尼康1952年的時候在美國成立了Nikkor Club,這個非政府組織主要作用是聯絡用戶,提高影響,這種做法在日後被很多公司效仿,比如華旗資訊就有個愛國者俱樂部(要是不熟悉情況的看到搞不好會 以為是個政治團體),不過話又說回來,因為產品大受歡迎,尼康的機身及鏡頭被歐洲部分國家禁止進口了很長一段時間(具體哪些國家就不點名了,不過考考大 家,蔡司,萊卡,施耐德,雷丁娜都是哪國的?),哦對了,這年Nikon S出世了。
Nikon S
佳能在同年推出了世界首部帶閃光同步的35mm相機Canon IVSb,這個成就相當驚人而且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於可以使用一個1/125秒的快門同步閃光,大大拓展了相機在新聞方面的應用。
Canon IVSb
此後直到1959年開始研發單反相機,佳能在旁軸系統建樹無多,倒是在電子攝像機,磁記錄設備,辦公設備等領域取得了令人側目的成就,比如在1956年推出了8mm的電影攝影機Canon 8T,但這已經不是本文的討論範圍了。
1954:尼康打倒徠卡的一瞬間
而尼康在旁軸系統上成績斐然,1954年推出了Nikon S的改進型 Nikon S2,內置100%的旁軸取景器,不過這只是個開始,到了1957年,Nikon推出了S2的後繼機種Nikon SP,它內置可以配合28mm,到135mm六個不同焦距定焦鏡頭使用的聯動取景框,而且可以自動調整視差,其功能之強悍遠遠超過了當時被看作是旁軸機王 的萊卡M3,而萊卡直到1980年推出的M4-P上才具備類似性能。
Nikon S2
尼康Nikon 也沒有放棄 RF 機種,1959年3月,Nikon 更新改款了 S4 企圖延續 S 系列的命脈。單反相機的興起必然伴隨著旁軸相機的衰落,1960年 Nikon 發表最後一款測距連動相機S3M之後就停止了S系列旁軸測距相機的開發和生產。
Sp是尼康旁軸取景35mm相機的巔峰,2005年尼康曾經出過一批限量的SP復刻版,幾乎還沒開始生產就被預定一空,二手沒開封的全新品已經被炒過了30000塊人民幣,只不過買SP的人恐怕都不是為了用來攝影的吧。
Nikon Sp
1959年:心有靈犀的發現
時間到了1959年,尼康和佳能這對曾經的露水夫妻心有靈犀一般的同時發現了135單鏡頭反光相機的巨大潛力,開始相關產品的研發。
佳能對於市場的判斷顯然有些失誤,研發的首部35mm單反相機Canonflex市場反應平平,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倒是同期開發的旁軸相機 Canon 7比較受市場歡迎,雖然在機身上比較疲軟,但在鏡頭上佳能風頭正健,1961年開發的旁軸鏡頭50/0.95,62年推出的用於單反的R58 /1.2,63年推出第一支變焦鏡頭R55-135/3.5,64年推出當時光圈最大的超廣角單反鏡頭FL19/3.5都是開一時風氣之先的優秀作品。
Canonflex
1959年,Nikon推出它們第一部35mm單鏡頭反光相機nikon F。這年,距離世界第一部SLR的發明已22年,但距離發明稜鏡眼平取景的設計,則只有九年,距離1955由Asahiflex(還記得是誰開發出來的 不?點擊這裡回顧一下)率先使用的立刻回彈反光鏡結構機身,只有四年。所以,1959年推出的Nikon F,基本走在了技術潮流的前列,而且具備當時最頂尖的性能。
Nikon F採取模塊化的設計,圍繞著機身,尼康提供了大量不同的配件,以切合不同需要,如取景器、對焦屏及馬達等都可以更換。Nikon F,在推出的第一日,已成為專業SLR的設計典範,這種模塊化按需搭配的設計思想一直延續到其後70年代的F2、80年代的F3及90年代的F4身上,每 代尼康頂級機身都衍生出了大量的型號,以滿足各種不同攝影師的需求,可以說,直到佳能EOS 1發布之前,Nikon在135單反高端專業市場上的優勢都是壓倒性的。
Nikon F
總計從1959起到1972年 F2 推出為止,Nikon F 這個產品持續生產了13年,不管在產量還是生命周期上,至今罕逢與之匹敵的對手。而 Nikon F 也經歷了多次小改款,並推出衍生機型,例如: 1962年 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就是我們俗稱的大頭F),首次採用外置的Cds(硫化鎘)原件測光,就是腦門上的那個大大的F旁邊的那個圓圓的白眼,測量範圍為EV 2~17;1965年 Nikon F Photomic T,採用了TTL式的Cds測光組件,測光顯示為指針式,測光方式為平均測光;1967年 Nikon F Photomic TN 是 T 的改量版,測光方式將原來的平均測光改成中央重點測光;1968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 FTN 則是F系列的最後一款,實現了最大光圈指示,並可以在觀景窗內可以看到快門速度。
1959-1969,佳能的多種經營?
那麼,在尼康旁軸系統蓬勃發展和單反系統嶄露頭角的這段時間裡佳能在幹嘛呢?雖然我不太想說,可是又不得不說,還是照實說了吧。
Canonflex在市場上的失敗似乎挫傷了佳能的信心,所以,除了幾隻很優秀的鏡頭之外,佳能這10年間(1959-1969)在單反相機領域建樹無 多,哦,對了,佳能在61年開發出了最早的傻瓜相機Canonet,倒是廣受市場歡迎,這是日後的佳能全自動傻瓜相機的始祖。不過佳能在其他領域成果豐 碩,比如推出世界首創10鍵式電子計算器「Canola130」,65年推出電子傳真方式複印機「Canofax 1000」等等。
Canofax 1000
1971年:佳能的爆發
子曾經曰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說明時間過的很快,這不,一轉眼就到了1971年,離佳能開發的第一台相機Canon Flex(1959),已經12年了,在被尼康壓在頭上10多年之後,佳能終於憋出來了一台專業級135單反機F1型,以及配套的FD鏡頭數支(到底是多 少支我手頭的資料也沒提……)這款以結實耐用著稱的高級專業照相機,能適合在-30℃和60℃的環境下使用,而這款照相機的快門經受了十萬次無故障的考 驗,並採用先進的超薄型鈦金屬橫走式簾幕快門。這架設計精良的專業照相機一上市,轟動了整個攝影界。 下圖就是Canon F1,上面裝的就是佳能第一支量產的非球面鏡頭FD 50/1.2 AL SSC,AL表示非球面鏡,SSC表示多層鍍膜。和尼康F的設計思想類似,F1也採用了可更換的取景器,這一點在135單反相機身上被證明其實不是特別必 要的。
Canon F1
Canon F1是FD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FD鏡頭,佳能在新材料和新工藝上的研發熱情很高,成效也很卓著,比如1969年就推出了使用螢石鏡 片來矯正色差的長焦鏡頭FL-F300/5.6和FL-F500/5.6,從此樹立了「長焦的佳能」這一至今也無法逾越的鐵律(量產的民用長焦鏡頭中佳能 EF 200/1.8L是世界頂級水平的,性能指標無人能及,這個結論是哈蘇實驗室做出來的)。
鏡頭群
1971:F2!尼康的反擊
尼康用以對抗佳能F-1的武器是F-2(怎麼看起來像哥倆……),也是在1971年推出的,尼康的F2和前代的F區別不大,最高快門速度提高到了 1/2000s,以方便新聞記者使用,尼康主推的是F2的一個衍生型號F2 photomic,與基本型號的區別就是F2 photomic是有測光系統的(F和F2都沒有,需要用外置測光表),配備DP-1測光取景器,測光模式為中央重點加權平均,觀景窗內可顯示快門速度、 光圈,測光範圍為EV 1~17。不過F2的運氣真的不能算是太好,主要面向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F2推出之後結果碰上了慕尼黑慘案,而到了1978年,尼康又推出了特別版的 F2H準備競爭莫斯科奧運會的體育記者用機市場的時候,發生了蘇聯入侵阿富汗,美洲國家一致抵制80年莫斯科奧運會,尼康無奈之下把F2H面向社會出售。 F2H只有501台,除了全鈦機身之外,還配備了MD100馬達和MD100電池包,實在是F2全系列之中最具收藏價值的產品。
尼康 F-2
1973年 Nikon 推出 F2 Photomic S,配備改良DP-2測光取景器,也簡稱為F2S,測光用LED顯示,代替原來的指針式指示,另可以附加DS-1進行快門優先自動曝光;1976 Nikon 再推 F2 Photomic SB:配備全新的 DP-3測光取景器,採用SPD作為測光組件; 1977年 Nikon F2 Photomic A,配備又一新 DP-11測光取景器,但測光組件換回成本較低的Cds,主要是配合當時剛出來的Ai系列鏡頭,是F2 Photomic的Ai版本;同年 Nikon 還有 F2 Photomic AS,配備DP-12測光取景器,採用SPD測光組件。
Nikon F2 Photomic S
1970S:消費機的混戰!
1972年,Nikon推出第一部自動曝光的Nikon相機——Nikkormat EL,這是一部全新設計的Nikon相機,Nikkormat EL有光圈先決自動曝光,有十/一兩級曝光補償,曝光記憶鎖,閃燈熱靴(第一部有內置閃燈熱靴的Nikon相機),除了不能自動對焦。其他功能現今自動相 機區別不大——但它早在35年前就出世了。不過相比起同時代佳能的成就,尼康顯得有些黯淡無光了。
Nikkormat EL
1976年,Canon一馬當先,以AE-1將單反相機帶入了電子化的新天地,並通過改進生產線,採用新材料(就是工程塑料),引入「價值工程」,出色 地控制了成本。Canon A系列單反機以方便的功能、合理的價格而空前暢銷,整個A系列產量超過八百萬台,從1976到1984,連續八年Canon單反相機銷量居於榜首,尼康雖 然在頂級單反市場仍然佔據壓倒性的優勢地位,但已然疲態初現了。
Canon AE-1
這一時期佳能的動作迅速而又高效,而尼康的應對策略則十分混亂,給人以手忙腳亂勉力支撐的感覺,為了應對佳能出色的A系列的挑戰,尼康改進了F卡口,成 為AI卡口(Automatic Maximun Aperture Indexing,AI卡口可以實現光圈優先曝光)之後發布了NIKKORMAT ,FE, EL等多個系列的機身,但市場反響十分糟糕,在頂級135單反領域尼康F2As對佳能F-1也幾無優勢可言。跌跌撞撞的折騰到了1979年,尼康發布了輕 量化的小型135單反相機機EM(Economic Model經濟型),配用數支E系列鏡頭(28mm f/2.8,35mm f/2.5,50mm f/1.8,100mm f/2.8,135mm f/2.8,135mm f/2.8,及一支70~150mm f/3.5),由於EM和尼康機身一貫的堅固用料十足的傳統相左而受到市場惡評,一樣以失敗而告終(不過後來有不少人專門2手搜集E系列鏡頭把玩,聲稱有 一種特殊的味道云云……)。
尼康 EM
經過了這一輪的競爭,佳能已經在135單反市場上牢牢的站住了腳,而尼康則有些灰頭灰臉的,是到了該做個了斷的時候了。
1980:F3尼康的鐵拳
時間進入了80年代,尼康率先發布了F系統第三代旗艦機F3,這台相機由著名的保時捷家族設計,性能十分強勁而且衍生型號和附件之多之複雜到現在也無人 能超越,單單可更換對焦屏就有15中型號,中央裂像的,微稜鏡的,高倍放大的,高亮的,網格的,等等,取景器也可以更換,其中有一種是類似於120相機所 用的腰平取景器,使用起來極為方便,有了它,還要個鳥的直角取景器。F3的測光系統也是非常精巧的,它的反光鏡經過特殊的工藝處理,18%的光線可以透過 主反光鏡射到輔助反光鏡上,再被反射到反光鏡箱底部的光敏電阻上實現測光,所以F3更換機頂不影響測光系統
尼康F3
F3的鈦快門標稱使用壽命15萬次,實際壽命應該超過此數的至少兩倍以上,小編曾經見過一台外觀已經磨的慘不忍睹的裝了MD4卷片馬達的F3T,主人聲 稱從88年買到手用到現在,一直是主力相機,鑒於主人的工作性質(丫是個記者)稍加推算就知道快門可能早已經超過標稱壽命了,不過據我親手用反轉片試拍的 情況來看,曝光依然精準,快門動作也乾脆俐落,聲音略帶一點尼康式的金屬尾音,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尼康F3
F3也是尼康生產跨度最長的專業機,從1980年開始生產,一直到2002年初才停產,其間F4,F5的推出都沒有能替代它的地位,真可以稱為是「傳奇 般的F3」。按照慣例,老八卦一個,尼康F3是最早開始使用現在堪稱尼康標誌的那個紅色橡膠裝飾條的,當然同時也有防滑作用,這個設計始於F3,現在已經 擴展到了F和D系列在產的全體機身上了,當然後來又逐漸的演變出了快門按鈕下面那個紅色的三角內褲形狀的橡膠飾皮,差不多就純粹是裝飾性作用了,也成為尼 康的標誌之一。
尼康這一拳非常有力,F3出色的素質再加上尼康本來就在攝影界不錯的號召力,F3一下子席捲了整個高端行業用戶市場,銷售成績十分出色,佳能F1與之相比,已然過時了,一時間風起雲湧,一時間黑雲壓城,佳能會如何應對?
尼康F3
在自動對焦單反相機已經成為絕對主流的1994年,尼康應愛好者強烈要求推出了限量版的F3 Limited,到了1996又推出了本節的主角:過片速度可達13Fps的限量高速版F3H。
尼康F3H
F3H也採用了固定反光鏡,配合專門設計的MD4H高速卷片馬達之後,可以達到13Fps的極高連拍速度,當然,相對於1984年的佳能New F1 HS版,尼康F3H也僅僅是個慰情之作,彌補一下F系統中缺乏極高速機身的缺憾,畢竟在1996年推出這樣一個MF相機,佔領市場是別想了。F3H非常少 見,比限量版的F3 Limtied還要少見。前面我們說過佳能給New F1 HS做過一個百張底片的大容量後背,其實在變態這個藝術上,尼康走的更遠,MF4後背就是一個明證,它是配合使用MD4卷片馬達的尼康F3P的,容量為 250張,模樣也酷似一個大號彈鼓,和F3H這個花瓶不同,MF4大容量後背是趕上了84年奧運會的,雖然配合MD4馬達的F3P過片速度只有6Fps, 遠低於佳能那個變態,不過也能湊合著用了。
尼康F3H
1980:佳能的反擊
80年代真是個豪傑輩出的亂世,除了我們文中的兩大主角,雞屁股和塑料拖鞋,哦,應該是佳能和尼康之外,135單反相機市場列強環伺,能叫的上名字的就 有美能達,奧林巴斯,賓得,理光,雅西卡,確善能,還有現在基本沒人知道的啟能(CHION),哪家手裡都纂著一把絕活,稍有不慎立馬就是市場份額不保, 飲恨收場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1981年,佳能推出了F1的改進型Canon New F-1。
Canon New F-1
Canon New F-1剛出世就技驚四座,它將堅固這一點做到了幾乎變態的地步,機上蓋和底板都是黃銅製造,機身厚度1mm,激光焊接工藝生產(就是大眾天天吹的那個激光 焊接),內部電路全部經過防潮防氧化處理,介面都有橡膠密封條,達到軍用標準,電子機械混合式鈦快門可以保用10萬次,工作溫度-30至60度,95%濕 度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New F-1是如此的堅固,過了十來年,在圈子裡逐漸有了「永不損壞的New F-1」的說法,從它身上也可以看到佳能一直延續到EOS系統的頂級機身設計思路,那就是堅固,可靠,高性能,廣泛的適應能力。防水防潮全密封(不過由於 採用了可更換機頂,所以機頂和機身結合部用時間長了會磨損造成密封不嚴),自New F-1而始(後來的EOS 1V在堅固和可靠性上也未見得能做的更強),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小編因機緣巧合曾經把玩過1個多月的New F-1,總覺得這個東西不太像是民用的,挺像是軍品,外觀上不太講究,操作性和手感也不像保時捷設計的尼康F3那樣順滑稱手和絲絲入扣,但是它會給你一種 可以信賴和託付的安全感,從入手的那一刻開始,相比之下F3倒是有點過於細膩而使人不敢太粗暴的對待)。
Canon New F-1
New F-1的可更換組件也相當的多,雖然沒有多到F3那麼變態,但也依然能夠幫你應付大部分的拍攝場景,需要另外購買的FN卷片馬達自帶一個豎排手柄和快門, 不像尼康那個MD4馬達,還需要連接一個名為MK1的專用附件才能實現豎排(兩個東西就賺兩邊錢呀),New F-1的出現明顯面向新聞用機市場,而且目標直指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佳能採取了贈送試用與免費借用的辦法在記者中間推廣New F-1,這個招數收到了很顯著的效果,在奧運會的賽場邊,被尼康一統天下的黑炮群中出現了一些白炮的身影,尼康和佳能那時候肯定都不會想到,不到15年這 種情況就會完全倒轉過來。
Canon New F-1
New F-1於1996年5月正式停產,比老而不死的尼康F3要早了5年,不過1996年之後的F3是為了對抗賓得的LX而繼續存在的,當LX停產的時候,F3也一樣不再生產了。
1983:F3AF,不成功就成了仁
其實各家研究AF自動對焦單反相機的起步時間都差不多,1983年,尼康公司推出了一種F3的全新派生機型——尼康F3AF,這是尼康公司一次大膽的嘗 試。尼康F3AF是在F3的基礎上,換裝了一個DX-1自動調焦取景器,以及兩款配套的自動調焦鏡頭AF 80mm F2.8和AF 200mm F3.5 IF-ED。從F3AF的取景器中看(圖3),F3AF已經接近現代自動調焦單反相機。F3AF還可以使用其他尼柯爾鏡頭和E系列鏡頭,只是不能自動調 焦,但是可以在取景器中顯示合焦與否。
尼康F3AF
先行者的下場一般都很悲慘,F3AF也是一樣,早期自動對焦檢測原件的精度很難令人滿意,另外沒有像現在那種高扭力馬達的幫助,鏡頭的對焦速度也是很慢的,F3AF更大的意義在於體現了一個方向,一個全新的世界。
1985:手忙腳亂的尼康
1985年,尼康弄出來了個F301,是內置卷片馬達的一體化AF單反相機,這在尼康來說雖然是第一部,可是相對於其他公司的技術水平,已然是落後了, 不過還好,馬上就在1986年推出了自動對焦的F501,用F301的機身和找霍尼韋爾(Honeywell)買來的對焦檢測模塊,但畢竟尼康在F卡口上 實現了自動對焦功能,雖然這個策略在日後還會遇到更多的麻煩,但畢竟除了繼承龐大的鏡頭群之外,還繼承了尼康最為自豪的用戶群,這對於尼康至關重要。
在推出AF機身的時間上CN兩家幾乎是前後腳,但真正的鬥爭剛剛拉開序幕。
尼康 F501
尼康 F301
1985:先行者美能達
這個在135單反相機世界裡像原子彈一樣驚爆的東西,就是美能達α7000,世界第一台實用型的自動對焦單反相機
美能達在1985年推出的α7000揭開了自動對焦時代的序幕(只是這個揭幕人已經死掉了,默哀一下,俗話說的好,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佳能鑒於此,急急的開始了新機的研發工作,當然,最開始佳能的想法是改進現有的FD系統,使之能夠支持AF系統,結果弄出來了個配備專用AC鏡頭的自動對 焦相機T80,佳能發現這種修修補補的方式沒法子適應自動對焦的需要,索性就捨棄了機械界面的FD卡口,轉而開發全電子界面的EOS介面了。但與此同 時,FD卡口的新手動對焦相機也沒有停止研發(AF相機還不能量產嘛,如果早早停了FD,賣什麼呀?),1986年推出了極具特色的T90。
佳能T80
T90是佳能FD系統的封筆之作(後來還出過一款專供出口的T60,但據說是確善能OEM的,不是佳能親生),也是全電子手動對焦相機的巔峰。和以前方 方正正的相機不同,T90由天才設計師路伊吉。考拉尼(Luigi Colani)設計,這個哥們信奉一句名言:「蛋是最高級的包裝形式,宇宙間沒有直線」,所以設計出來的東西都是那種樣子的……,大家看圖吧
佳能T90
1986:T90,一個輝煌的落幕
路易吉。考洛尼曾經給New F-1設計過一個人體工程學手柄,裝上之後可以讓攝影師在握持的時候更加舒適,當時樣品寄到了佳能歐洲總部,雖然最後沒有量產,但佳能從此注意到了這個怪 怪的設計師,在進行T90的準備工作時,想到了他,不過佳能內部也準備了一個小組來進行同步的設計,最終T90的樣子是結合了考先生和佳能自己的設計部門 的構思的一個混合體,在外形和工藝性上得到了完美的結果。
佳能設計部門的方案
Luigi Colani的方案
T90的性能也很強勁,光圈快門雙優先,電子化的AE,4.5張每秒的自動卷片,包含點測的多重測光方式,還有佳能首創的後簾同步閃光,但這都不是最重 要的,T90最大的意義在於它開創了佳能沿用到現在的機身外觀設計風格:圓腦袋,溜肩膀,方便易用的按鈕和撥盤設計,佳能只給了考先生T90的設計費,卻 把人家的勞動成果沿用了EOS系統的20年,不厚道呀不厚道。
最終的T90
T90,不止是FD的落幕,更是EOS的濫觴。
1986年,佳能的FD以一個高潮落幕,EOS在緊鑼密鼓的開發之中,即將在第二年重裝上陣,那尼康在幹嗎呢?
1987年,佳能推出EOS 650和EOS 620
1987年,佳能推出了EOS650和EOS620,序號比較小的那個更專業一些,EOS 650拉開了全電子化的EOS系統的序幕,佳能甩掉了FD手動系統的包袱,從此輕快的走在了自動對焦的大路上,而尼康多憋了一年,到1988年推出了F系 統第四代旗艦機身F4,但是背負著F系統從1959年以來的包袱,想必走的不輕鬆,為了實現對F卡口手動鏡頭的兼容,在系統上做出了很多讓步,雖然可以從 最早的F卡口手動頭一直支持到最新的AFS VR超聲波防抖頭,但代價也是相當大的。雖然衍生型號多多,但終究難以達到F3那麼經典的地位。而且剛剛風光了不到兩年,1989年,我們這邊如火如荼的 上街散步的時候,佳能那邊轟轟烈烈的搞出來了EOS 系統第一款旗艦EOS 1蓋過了風頭,所以有部分F4鐵絲總說F4生不逢時,如果尼康能提前3年推出F4,那麼鹿死誰手還真未可知。
佳能 EOS 650
EOS650發布時的海報上寫著:Designed for the Future,的確如此,在它發布到現在的20年多里,佳能一直站在135單反相機的最前沿,領導者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頂級機之間征戰尤酣的時候,面對廣大非專業用戶的准專業機市場也開始瀰漫起硝煙。1990年佳能推出了EOS 10,開始在中端用戶中跑馬圈地,尼康顯然有點愚昧,用范進中舉中胡屠戶的話來說,就是豬油蒙了心,推出了一部使用鋰電池供電的F601,那時候一顆鋰電 池差不多能買三卷膠捲了,而且早期的馬達功耗特別高,真是有點買得起馬配不起鞍的感覺,光愚昧一次還不行,尼康沒幾天就推出了F601M去掉自動對焦模塊 和驅動系統,是個AF外觀的MF機,這種市場策略,真沒話好說了。
佳能 EOS 620
通過F501和EOS650這CN兩家的第一代AF單反相機,我們可以看出在AF時代初期佳能和尼康這兩個廠家在相機發展方向上思路的差異。一方面,佳 能由於拋棄了FD的歷史包袱,輕裝上陣,從EOS系列相機發展的一開始就佔據了全電子鏡頭介面,鏡頭內置AF馬達,電子景深預視等技術制高點,在電子化程 度方面更加激進和大膽。當然佳能的斷腕之舉在當時也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尼康雖然電子化的步伐要慢一些,但對解決新老兼容的問題確實花費了很多心思。在 F501上使用手動鏡頭除了不能AF外並沒有多少不方便之處。另一方面佳能在人機工程學設計方面確實領先了一步,在T90的設計過程中就奠定了佳能以後相 機造型設計和人機界面的基本思路:流線型機身,寬大的手柄,緊靠位於快門按鈕後方的主轉輪,位於機頂顯示多種信息的LCD,嵌入機身表面的電子按鈕等等。 後來的EOS系列便是在這條路上不斷發展和完善一直貫徹至今。1V的機身上仍然留著許多T90的影子。相比之下尼康的AF相機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缺乏一 個長期的思路,從F501到F401到F801到F70一直都在變化。直到F5、F100、F80這幾款出現以後尼康的人機界面才逐步穩定下來,形成目前 以前後雙轉輪為中心的操作格局。跟當年的F501比較一下,簡直是天壤之別。
1988:令人難忘的F4
1988年Nikon推出了F4,是F系列的第四代頂級機身,從外形看 F4 有著無比霸氣和專業水平,而且內置卷片馬達、自動聚焦、多種測光功能,並有著Nikon一貫傳統:良好的機械性能、作工精密、可靠且耐用。 F4由義大利著名汽車設計大師 Giugiaro(喬治亞羅,這哥們給華晨設計了駿捷,樣子很不錯的) 操刀,講究功能操作外,還兼具當時的時尚美學。即使以今日的眼光來看,F4機身依然經得起考驗。F4不同於過去採用金屬製造,開始使用塑料原件,機身外層 包裹防震橡膠作為保護。
Nikon F4
同時,F4還大量的採用自動化,性能之強就如同今日普及的傻瓜相機,按下快門即可拍照。不過,在控制上,F4還是保留了大量的傳統模式,也沒有在機頂上 安裝LCD顯示面板,而仍以傳統方式顯示相關信息。F4 最高快門速度和閃光燈同步速度分別為1/8000秒和1/250秒,具有雙重快門帘幕,以碳纖維和鋁合金製造,壽命可達15萬次。F4並沒有開發太多的衍 生機型,一方面是Nikon旗下的其它機種系列已經成熟,另一方面也是F4強大且強壯,實不需太多的幫手。Nikon 僅在同年12月推出衍生機型 F4s,配有MB-21電池手柄,使用6枚AA電池,並有垂直快門紐,F4還被 NASA採用作為發現號太空梭升空時攜帶進太空的照相機;1991年 Nikon 再推出 F4E,改配MB-23電池手柄,使用6枚AA電池或MN-20充電電池。
Nikon F4
這裡還有一段佳話,NASA選中F4了之後,還利用F4的機身改裝了一批F4ESC即F4 Electronic Still Camera出來,為人類探索太空作出了巨大貢獻
Nikon F4
1990S:雄起和衰落
F4雖好,卻不是誰都能買的起的,尼康在1992年推出了F90,類似於一個簡化的F4,終於做了點實事,問題是佳能弄出來了個EOS5,5點眼控對 焦,看哪對哪,不用動手選擇了(佳能機身要想選擇單個對焦點還真不容易呢),這個功能的出現是轟動性的,它的廣告意義遠遠大於實際在技術上的價值,而且 EOS 5實際上是個眼控技術驗證機,給後來的EOS 3 45點對焦眼控選擇打基礎的,雖然技術上面還不是特別成熟(適應性不好,比如隔層眼鏡就傻了,不像後來的EOS 30,隔層眼鏡照樣靈敏無比,技術總在進步嘛)。F90遭遇如此強敵,只能說那句熟悉的話了:生不逢時呀
小嘍羅們在低端市場的競爭沒啥 好說的,轉眼就到了1994年,佳能推出了EOS 1N,比EOS 1在性能和堅固程度上明顯提升,而且可以附加高速卷片手柄提高連拍速度,跟一塊兒的還有個EOS 1N HS,High Speed,使用了半透式固定反光鏡,連拍速度更加驚人,一看就知道沖著1994年鹽湖城冬奧會來的,尼康的應對十分無力,就拿出來F90,換了個更強力 的對焦馬達,對測光系統小修小補了一下,稱為F90x,這要是能打敗EOS 1N才真是活見鬼了呢。
佳能 EOS 1N
尼康 F90X
還好,1996年尼康鑄劍8年,弄出來一個大怪胎,叫F5,這是F系列SLR的第五代專業機,各項指標十分驚人,體積重量十分驚人,耗電量也十分驚人, 還有,對焦馬達的雜訊也十分驚人,亮點是世界首創的3D-RGB測光,從此結束了相機測光系統是色盲的歷史,佳能則不痛不癢的推出了眼控45點對焦的 EOS 3,悄無聲息的砍了尼康一刀,AF時代以來,在高端新聞用機市場中,尼康的佔有率節節下降,而佳能EOS系統憑藉先進的電子技術,迅捷準確的對焦能力,堅 固的機身等等,外加上連買帶送,試用與借用相結合的推銷方式,基本佔領了大半市場,這從94年之後歷屆奧運會賽場邊的白炮陣列就可見一斑。
佳能 F5
數碼單反相機,新的戰場
早期的數碼單反相機背後都有著同一個巨人的身影,那就是柯達。
作為數碼影像時代的開啟者,柯達在早期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1991年第一部數碼單反相機的誕生標誌著一項巨大的進步。這款相機由柯達公司研製,代號 DCS(後又被重新命名為DCS100),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攜帶型數碼攝影設備。它基於尼康F3機身而設計開發,配通用的尼康鏡頭,其實是攝影人早已 熟悉的35mm相機,只不過少了底片倉,取而代之的是一塊數字感測器和一些相關的電子元件。
此後幾年裡,柯達又連續推出了多款新型數碼 單反,在DCS100的基礎上穩步發展。這些機型大多使用尼康機身,也有一些基於佳能機身研製而成。技術含量也有緩慢的提高,但產品價格仍舊是天文數字, 居高不下,根據機型的不同價格在10000-25000英鎊(17000-42500美元)之間浮動。
尼康相機
報社和通訊社又一次扮演了開路先鋒的角色。光紙印刷的雜誌對圖片質量有苛刻的要求,而印在報紙上標準便會放寬一些。對報紙來說,傳稿速度至關重要,於是 DCS系列相機逐漸淘汰了耗時較長的、通過掃描底片獲取圖片以供報紙刊用的老方法。再後來,一幅照片在拍攝數分鐘之後就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用筆記本電腦傳到 編輯面前,數碼單反終於在新聞攝影領域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1999年,柯達和尼康兩大公司分道揚鑣,數碼技術前進的步子加快了。尼 康不久便宣布正在開發旗下第一款數碼單反D1,價格將比柯達的任何一款都便宜得多。富士緊隨其後,推出價格更低的Finepix S1。2001年,佳能攜D30加入戰團。從那之後,不斷有新型數碼單反上市,售價一降再降,配置不斷改進。電腦是任何一部數碼單反必不可少的外 延,2000年以後,電腦的處理能力和內存配置都有了飛躍,催動了數碼攝影這項技術走向成熟,而且易於上手。柯達 —— 數碼攝影領域的偉大先驅 —— 卻在這場角逐中被甩到了後面,最終於2005年黯然引退,這也許是先行者的宿命吧。
佳能EOS 1
柯達參與數碼單反市場簡史
1991年 柯達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數碼單反DCS100。
1992年 柯達緊接著又推出DCS200,這是全球第一款帶有內置圖像存儲器(一個微型硬碟)的相機。
1994-1995年 柯達研發出DCS420和DCS460,在設計方面做了重大改進。
1998年 柯達的另外三款DCS相機問市:520,560和315。在此之前,DCS系列相機全部基於尼康機身而設計,而520和560首次採用了佳能機身。
1999年 柯達發布採用尼康機身的DCS620。
1999年 柯達與尼康的合作破裂;尼康研製出自己的數碼單反尼康D1,價格只相當於柯達DCS系列相機的一小部分。
2001年 佳能公司首次推出數碼單反(EOS D30);尼康拓寬了產品種類;柯達將DCS760投向市場。
2002年 柯達推出DCS Pro 14n,號稱是世界上第一款配備全幅感測器的數碼單反。不過,14n只適合在影室中使用,巨大的耗電量和緩慢的存儲速度限制了它的應用範圍,高ISO的表現也慘不忍睹,但是在照度良好的環境中,14n的效果令人側目。
2005年 柯達宣布退出數碼單反市場。
柯達 DCS Pro 14n
1999:全力以赴的尼康
經過了先行者柯達接近10年的折騰之後,數碼單反相機市場已經變得相當成熟,尼康與佳能這兩個膠片機時代的巨鱷已經迫不及待的要進入這個領域開始新一輪激烈的角逐了。
1999年,尼康率先推出了售價在6000美元以下的專業級數碼單反相機D1,整個專業數碼單反機市場改變了面貌。不僅價格上比柯達產品低,而且D1機 身比柯達在尼康和佳能膠片SLR機上開發的機身緊湊。不少新聞和廣告機構被D1的價格和性能所吸引從而大規模開始轉向數碼化。
尼康D1
D1在F5的機身上開發,採用了一塊兒270萬像素的CCD,為了達到高寬容度和高信噪比的要求,尼康採用了一個驚人的辦法,D1的CCD實際像素總數 是1080萬個,採用了4像素合一的辦法來解決早期CCD噪音較大的問題,令人嘆為觀止,而且D1的連拍速度達到了5張每秒,足以應付一般的體育攝影需求 了。
仔細研究一下早期的數碼單反相機就會發現,尼康提供給柯達的機身最高檔次的也僅僅是Pro 14n的F80而已,同樣作為尼康合作夥伴的富士,也是到了S5pro才得到了F100這個檔次的機身,尼康這種封鎖准專業和旗艦機身的做法對於保護自己 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著很大的幫助。
在數碼單反相機開始走入人間的1999年,尼康一上陣就擺出全力以赴的架勢,佳能該如何應對?
2000年:EOS1V 一個時代的謝幕者
1999年,尼康注意到F5的一些缺陷,於是弄出來一個F100,堅固耐用省電輕便對焦準確速度快,被稱為小F5,價格便宜,功能類似,而且不那麼耗 電,幹嘛不買?所以F100大受歡迎,甚至影響到F5的市場銷量,這種左手砍右手的事情精明的佳能從來沒幹過。有尼康鐵絲曾經辯解說:「尼康乃是一技術企 業,跟佳能那種商人不同,尼康是搞技術的偶爾賺了點錢,佳能則是賺錢的偶爾搞了點技術,區別大大的」,如此調侃,傳為一時之笑談。
尼康F100
佳能膠片機最後的輝煌出現在2000年,EOS 1V,佳能所有高端技術集大成者,出世了,防水密封機身,鍍金冗餘雙觸點,可連接電腦修改的個人化界面,1.3%的點測,100%的取景器,這些光環把 EOS 1V重重籠罩起來,身價之高使人難以直視,不過玩相機的人基本都是沒有人性的亡命徒,總看見論壇上有人叫囂,不讓買EOS 1V就離婚(分居,分手,吵架,離家出走等等,還有哭,鬧,上吊等等傳統藝術),最後產生了一句名言:「(EOS 1V),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佳能EOS 1V
2000:一個小石頭
佳能早期在數碼單反領域的動作顯得非常小心,頗為符合鄧公摸著石頭過河的最高指示。2000年,佳能推出了在EOS 30機身上開發出來的300萬像素CMOS感測器的EOS D30。這也是石階上首款使用CMOS感測器的數碼單反相機,佳能的獨闢蹊徑到現在已經轉化成了巨大的技術優勢。
佳能 EOS D30
EOS D30推出時候售價大概在3萬人民幣左右,這也是第一款售價如此低廉的數碼單反相機,再加上使用CMOS感測器之後,D30在長時間曝光方面的表現令人側 目,D30上市不久,就有一個評測廣為流傳,EOS D30 VS EOS 1V,從最終效果上來說,D30略佔優勢,這在當時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低廉的價格加上優秀的素質,EOS D30在推出之後開始在非專業用戶中流行起來,直到現在二手市場上依然能看到不少EOS D30
2001:突襲!佳能的秘密武器
僅僅是依靠EOS D30是無法與尼康的D1抗衡的,佳能在多醞釀了一段時間之後,於2001年9月推出了旗艦數碼單反相機EOS 1D,這款機身具備了眾多的優勢,把1V的功能完整的整合進來,成為在當時最出色的數碼單反之一。不過有意思的是,在當時EOS 1D並沒有採用佳能自行開發的已經應用在D30上的CMOS感測器,而是選擇了CCD,為此佳能公司的解釋是為了讓EOS 1D能達到最快的拍攝速度和最高的圖像質量,因此必須採用CCD感測器。
佳能 EOS 1D
EOS-1D在當時創造了許多第一,成為當時的一代標誌性的產品:EOS 1D具備415萬像素的CCD,可以提供8fps的連拍速度,最高可以連續拍攝21張,是當時拍攝速度最快的數碼單反相機;EOS-1D是當時第一款採用 防水防塵構造設計的數碼單反,可以確保在各種嚴酷的專業使用條件下的高度可靠性;最高可以15萬次無故障的快門等等。
2001:群毆!尼康的對策
270萬像素在2001年這個時間看起來的確有點點寒磣了,面對同樣優秀的EOS 1D來說,占不到什麼便宜,尼康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在2001年發布了D1的改進機種,D1X和D1H。
這兩款產品的側重點完全不同,針對的市場也不同,這其中D1H主要面向於那些需要高速連拍的用戶,其提供了最高5fps的連拍速度,且其緩存也要比D1 大一些,因此最多可以連續拍40張照片,而當時尼康D1則連拍速度為4.5fps,只能連續拍攝22張照片,其它方面其擴展了ISO的範圍,支持ISO 200-6400的寬泛感光度調節,這也是眾多體育記者喜歡的地方,當然了在像素分辯率上其並沒有比D1有什麼提升,依舊只是提供274萬像素的分辯率。
而D1x則是一款高像素版本,其搭載了一款有效像素達到530萬的CCD,最高可以拍攝3008 x 1960分辯率的圖像,這相比原來D1的270多萬像素幾乎提升了整整一倍,不過礙於當時的晶元處理速度,D1x雖然提升了像素,但也犧牲了連拍的能力, 其最高只能提供3fps的連拍速度,而連續拍攝的照片數量也只有9張。不過無論如何D1x是相當成功的,在尼康D2x沒有正式發布之前,其一直成為尼康最 高端的數碼單反相機產品。而尼康一個款型發布高速版本以及高像素版本也影響了後繼產品的發展,同時也對其它競爭對手造成了影響,尼康後繼的 D2H/D2X,佳能的1D/1Ds均是這樣策略的產物。
2002:全幅!全幅!全幅!
照說尼康的群毆策略還是見效了的,但是佳能也自有佳能的辦法。
佳能2002年9月24日推出了全幅數碼單反相機EOS 1Ds。這款基於EOS-1D機身,使用佳能自己研發的全幅CMOS感測器的數碼單反相機達到了1100的超高像素,也是佳能第一款全畫幅的數碼單反相機。
之前佳能公司推出的EOS-1D,只具有一塊400萬像素的感測器,連拍速度達到了驚人的8張/秒,直接面向體育題材拍攝的用戶。而EOS-1DS則幾 乎可以滿足各種題材的拍攝,從風光到人像,從新聞到婚紗攝影,EOS-1DS均可以勝任。此外,由於使用了全畫幅的感測器,35鏡頭在EOS-1DS上使 用時不存在焦距轉換的問題,就是實際鏡頭的焦距,這也打消了那些傳統相機用戶對於焦距轉換問題的顧慮。與其他的數碼單反相機相比,1DS在廣角方面有著無 可比擬的優勢(那時候還沒有Pro14n呢)。
佳能EOS-1DS
EOS-1DS的機身是基於佳能傳統專業單反相機EOS-1V而設計的,從EOS1V上繼承了堅固性和防塵防水全密封的特性。從機身的尺寸來看,1DS 的機身尺寸幾乎與EOS-1V(加驅動馬達)相同。EOS-1DS的豎拍手柄與機身做為一體,可以容納高容量的電池以及方便在人像攝影的時候豎拍構圖。 1DS的做工非常優秀,整個機身由一整塊鎂合金鑄造而成,每個艙門,終端介面以及按鈕都可以達到環境級的防塵與防水。
2004:F6,是結束也是開始
尼康能和EOS 1V抗衡的膠片旗艦是2004年發布的F6,而那時,尼康聲名顯赫的准專業數碼單反相機D100都已經發布3年多了。F6隻不過是聊勝於無的作品,更加重要的作用作為平台開發新數碼單反相機,比如前些日子發布的D3就繼續沿用了F6的機身。
尼康F6
F6是到目前位置最優秀的膠片機身,幾項重要的特色,包括:快門單元可使用15萬次以上,而且快門系統在每次使用時還會自動地檢查快門速度,並且自動補 償(這個快門監察機構在F5上也有搭載,有意思的是某媒體問佳能說,為什麼F5有快門監察機構來保證快門精度,EOS1V沒有呢?佳能回答:用不著)。 11個對焦點、尼康獨有的的3DRGB測光、低振動、完美的操作聲響,還有高達每秒 8 張的連拍速度 (當然,需要加上MB40電池手柄);還有,通過更嚴格標準的環境測試,徹底檢驗各部的設計,達到 DSLR 所難以做到之防水、防塵甚至是溫度變化影響的極限(F6 可從 -20 ℃~+ 50 ℃的範圍內可靠的工作)。
F6作為單獨的膠片機已經在2006年11月停產了,但是作為尼康新一代數碼單反相機的機身,我們在D300和D3身上都看到了F6的影子,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2003-2006:D2家族,尼康的狼群戰術
數碼單反相機第一輪的競爭中,尼康獲得了先發優勢,而佳能則依靠全幅機身後來居上,大站三百回合,一時間硝煙瀰漫,基本算是打了個平手,尼康吃點小虧。轉眼就到了2003年,新年一過,就出事了。
2003年7月尼康終於拿出了D1系列的升級版本--D2H,D2H的升級是重大的也是巨大的,相比D1H,D2H有多項重大改進和新技術,包括尼康自 己獨立開發的426萬像素LBCAST感光器,全新的11點自動對焦系統MultiCAM2000,新一代的圖像處理引擎,用戶選擇的無線傳輸 (WiFi)模塊,以及配合新一代閃光系統的功能。以新聞和體育記者為主要用戶設計D2H保持了高速攝影的優點:無延時開機馬上能拍攝,具有高達每秒8張 連拍40張(Jpeg)的拍攝速度,號稱當今最短的37毫秒的快門延時,低於80毫秒的取景器瞬間黑暗。
D2H同D1H的設計理念是基 本一致的,那就是一款瞄準體育和攝影記者,能高速攝影,具備大量緩存的機器。D1H可以以每秒5張的速度連續拍攝40張,這個記錄直到2001年末上市的 410萬像素,8張每秒,能連續照21張的CANON EOS-1D才打破,其實這個東西怨不得D1H,要怪,恐怕得怪F5機身的連拍能力限制住了D2H,畢竟數據傳輸速度再快,處理能力再強,反光板升起和回 彈的速度才是連拍的瓶頸(所以極高速的單反相機都是固定半透反光鏡的)。
D2H完全瞄準2004年奧運會而來,具備一個全新設計的410萬像素「JFET感測器」,能夠每秒拍攝8張圖片總共連續拍攝40張。此外D2H也添加 了相當多的新特性:新的11區自動對焦模塊(Multi-Cam 2000),37毫秒快門延遲,只有80毫秒的取景器黑屏時間,新的外部環境白平衡感測器,方向感測器,RAW+JPEG格式,巨大的2.5英寸21.1 萬像素LCD顯示屏,一塊新的重量輕的鋰離子電池(可以在相機里讀出詳細信息)以及USB2.0。其他的關於D2H系統的「好消息」是新的WT-1 802.11b無線傳輸附件,您可以把剛照好的照片可以自動以ftp方式傳到伺服器上(無線信號中斷時將圖象存到CF卡上,並且嘗試重新連接伺服器)。
可以說D2H的改進是巨大的,在當時來看D2H的指標性能相當強大,除了在像素上或許比對手稍有遜色以外,其它地方並沒有任何劣勢的地方,而且最重要的 是由於其像素並不高,照片尺寸更小,處理速度更塊,而且400萬像素滿足網路、報紙的需求又是正好,因此D2H在市場上到是獲得了不小的追捧。而隨後發布 的D2X則進一步讓尼康等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D2H發布後,所有人都在期待尼康D2X的出現,因為從D2H的規格來看,D2X將成為一 款相當出色的產品,其在像素上至少應該能夠接近佳能的EOS-1Ds,而其均衡性又要同D2H接近,2004年9月4日,尼康正式發布D2X數碼單反,這 款產品在發布的時候成為通用產品中像素最高的產品。D2X搭載了一塊1240萬有效像素的CCD,擁有更高的畫面質量和拍攝效果,而其發布的時候,佳能的 EOS 1Ds的有效像素只是1100萬像素。其它方面其同D2H比較類似,但其連拍速度卻並不低,其支持在最高分辯率下獲得5fps的連拍速度,這也是其它高像 素相機所不具備的功能。不過遺憾的是在2004年9月底,佳能發布的1Ds MarkII輕鬆把像素值提升到了1670萬上去,不過如果從APS-C的幅面來看,D2X依舊擁有最高的分辯率。
尼康D2X
2005年2月,尼康小幅度升級了D2H,發布了D2Hs版數碼相機,D2Hs的最大改進就是把測光模式改進到了3D Matrix Metering II,擁有更高的軌跡追蹤模式,此外頁提供了諸如GPS單元支持、無限遙控單元等D2H所無法支持的功能,不過由於像素依舊是410萬,乍看升級不大,可 D2H同時停產了,想買哪個由不得你。
尼康D2Hs
2006年6月1日,尼康發布了D2X的小改款產品--D2Xs,D2Xs相比D2X的改進還是非常多的,首先就是改進了圖像演算法,並且使用新的高性能 鋰離子電池,此外在連拍時的測光問題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其允許所有的曝光控制系統均能夠以裁剪範圍內的光線信息為標準進行計算,可以獲得更為準確的曝光 效果。改進的高速連拍裁切模式就是在高速連拍模式下取景器會自動遮擋不參與成像部分。D2X在高速連拍模式取景範圍是通過四角的紅色閃爍提示和四條蝕刻線 來確認,而在D2Xs上不參與成像的部分會被自動遮擋住,遮擋部分會變得灰暗模糊,並且該部分會呈現出紋理質感。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用戶依然可以通過被 遮擋部分看到影像,而在光線昏暗的地方遮擋部分就會變得更加黑暗。遮擋部分採用液晶聚合網技術,當相機處於全像素模式,取景器上並不會出現任何不清楚的地 方,D2X取景器內提示高速連拍狀態的圖標已經在D2Xs上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是否在拍攝黑白照片的圖標。這個改進非常好攝影師可以很容易地區分 全像素模式與高速模式之間的取景區別。相比D2X上的高速裁切游標而言,D2Xs上的動態遮擋更有利於減少取景時對畫面的干擾,有利於更加精確地構圖。
尼康D2Xs
D2Xs支持5種色彩模式,包括兩種sRGB、兩種Adobe RGB和一項SYCC,其中新增加了三項調節模式,而之前D2X只有一項可以調節,此外D2Xs同樣支持下載預設功能,用戶可以設定三條自定義色彩補償曲 線的數據,而D2X只有調節的記錄功能。D2X也增加了黑白拍攝模式,甚至可以轉化為sRGB模式,這也是其它產品所不具備的功能。而經過這些改進之後 D2Xs日趨完善,雖然在像素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但其綜合性能卻非常強,在保證了比較的像素前提下,還大幅度提升了產品的連拍能力。
2003-2006:MK2時代,佳能的反擊
2004年的1月29日,EOS-1D的真正升級版本--EOS-1D Mark II出現。EOS-1D Mark II的指標再次大幅度提升,其搭載810萬像素的CCD,擁有高達8.5fps的高速連拍速度、ETtL-II閃光燈系統、最高ISO 1600的感光度、20萬次無故障快門等特點再次讓佳能的產品登頂,很長一段時間內1Dmark II根本沒有競爭對手,特別是對於體育攝影記者來說,1Dmark II成為唯一的選擇。
佳能1D Mark II
2004年9月21日,EOS 1Ds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升級,EOS-1Ds MarkII正式登場,相比第一代的EOS 1Ds,EOS 1Ds MarkII又進行了很多的改進,首先其搭載了全幅面的有效像素高達1670萬的CMOS感測器,同時搭載的DIGIC II引擎也使得其處理速度空前強大,ISO 50-3200的感光度比原來的產品提升了許多。最高4fps的連拍速度也有所增加,而諸如添加USB 1.1介面、2.0英寸顯示屏升級到23萬像素等都是一些小改進,而隨著1Ds Mark II的發布,佳能徹底奠定了其在商業攝影中的重要地位。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高級影樓、人像攝影師、產品攝影是紛紛拋棄了沿用許久的120相機、甚至是 4x5的座機,開始啟用這種操作更便捷,但畫質卻異常出色的數碼相機。
佳能1Ds Mark II
相對EOS 1Ds的升級,EOS 1D系列的升級就迅速得多了,2005年9月,佳能再次升級了這個序列的產品,EOS 1DmarkII N正式發布,不過1D Mark II N相比1Dmark II改進不多,主要改進就是使用了2.5英寸的液晶顯示屏。
佳能1D Mark II
2007:尼康終極移動兵器D3
眾所周之,除了柯達Pro14n之外,F卡口數碼單反相機中一直沒有全幅單反機身,到了2007的D3,它搭載使用 36.0×23.9 mm尺寸CMOS感測器,總像素12.87MP,此 一規格為有別於目前的 DX 格式,Nikon 特別以FX格式稱呼,並且提供DX兼容模式供使用DX鏡,
這也是 Nikon 第一款全片幅的 DSLR,尼康D3的標準感光度範圍達到了 ISO 200-6400,而且還可以擴展兩檔,也就是達到驚人的ISO 25600,是目前民用級數碼相機中的「世界記錄」,也可以降到ISO 100。D3採用了綜合的數字影像處理概念EXPEED,並使用最新開發的大尺寸CMOS影像感應器,具有1,210萬有效像素,標準普通感光度為 ISO200-6400,甚至可以擴展至ISO25600,達到了民用數碼單反相機ISO的頂峰。
尼康D3
D3 能以每秒約9幅的速度連續拍攝1,210萬像素的圖像。此外,選擇[DX 格式 (24 x 16)] (510萬像素)時,每秒可拍攝約11幅。 高圖像品質和高速圖像處理能力、高感光度和快速拍攝,這些先進功能定能拍攝出清晰、精美的動態畫面。
2007:佳能的雙三戰術
尼康的全幅讓N家扇子們奔走相告,從此結束了全幅機身的空白,算是揚眉吐氣了,雖然跟佳能相比仍然在像素上被壓制,但高達ISO 25600的感光度讓這一點點差距變得微不足道。佳能應對的方式是再次更新旗艦產品線。
2007年的2月22日,佳能再次升級了自己的高速連拍EOS 1D系列,EOS-1D Mark III閃亮登場。EOS-1D Mark III被譽為全球最高速數碼單反以及新基準(new Benchmark),其最高每秒連拍10張,同時其搭載1000萬像素的感測器。其它方面,這款產品搭載了雙DIGIC III引擎,擁有更高處理速度、超聲波除塵、ISO 50-ISO 6400的高寬度感光度調節、3英寸的液晶顯示屏、允許通過LCD進行實時取景、30萬次無故障快門、63分區測光以及ETTL II等新的標準,有人稱,EOS-1D Mark III集合了佳能20年來在EOS相機開發中的所有新技術、其堪稱產品的最佳結晶體。
佳能1Ds Mark III
終於是時候升級1Ds序列的產品了,佳能在2007年8月20日,也就是1Ds MarkII發布接近三年的時候發布了新一代的EOS-1Ds Mark III數碼相機,而這一款產品的誕生使得EOS 1Ds序列產品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佳能將繼續保持在這個領域的絕對領導地位。
佳能列出了EOS 1Ds Mark III的幾項重大改進,分別是:
2110萬全幅CMOS感測器
最高5fps的連拍速度,並且最高可以連拍56張照片
雙DIGIC III處理引擎
全新的高光優先拍模式
全新的對焦系統,擁有19個交叉感測器以及26個輔助對焦點
新的EOS綜合除塵系統
ISO 100-1600(擴展為ISO 50,ISO 3200)感光度
搭載3英寸23萬像素LCD,並且支持實時取景功能
重新設計的更大更明亮取景器
從EOS 1Ds MarkIII的改進來看,這款產品同今年年初的EOS 1D MarkIII的升級比較類似,當年EOS 1D MarkIII上率先使用的新技術在這裡也得到了體現,而這樣標誌著佳能的兩架馬車終於再次齊頭並進。
2008:無視微單第一年
隨著松下首款微單G1的發布,微單時代也開始拉開了序幕。從這一刻開始,其他品牌的相機廠家在相機市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無法再搶佔的單反市場之外的缺口。而尼康和佳能根本不屑一顧,在單反市場中依然打著無硝煙的戰爭。
▲尼康D700
尼康是在全畫幅單反市場向佳能發起挑戰。拋卻07年秋髮布的D3不談,尼康在08年秋季的第一件武器就是D700這款全畫幅數碼單反相機。針對民用高端 市場的D700,依靠全畫幅感光元件以及達到ISO6400的高感光度,拉開了與中低端單反之間的差距。同時依靠與D3不同的定位,填補了過去由D3與 D300、D40等產品形成的市場空間。同時又順帶著向處在相近區間的佳能5D發起了一場敲山震虎的衝擊。但是從參數一看,像素依然還是尼康的短板,為 1210萬像素。(雖然相機好賴不完全看像素)
▲佳能5D2
而佳能在之前8月推出的「無敵兔」看起來更具有影響力,5D II的實力雖然受到了尼康D700的挑戰,無論在哪些方面,從這一年開始,佳能5D系列更加深入到人心。2110萬有效像素的全畫幅CMOS圖像感應 器,ISO感光度標準設置範圍達到ISO 100至ISO 6400,並可以擴展到最低ISO 50和最高ISO 25600;更快更強的新一代DIGIC 4數字影像處理器。
尼康D700和佳能無敵兔的碰撞算是針鋒對麥芒的,同樣的兩家的中端和入門級單反相機的針對性看點也頗多。
尼康D90憑藉著「可拍視頻的單反」這個名頭吸引著推崇「一專多能」數碼產品的用戶們的眼球。不過僅有11個對焦點(包括1 個十字型感測器)、ISO3200的感光度、以及非全幅的感光元件,無不宣示著自己中端機型的定位。不過作為D80的接班人,D90的參數技術水準仍然是 進步不小。尤其是新鮮出爐的視頻拍攝能力,吊足了攝影愛好者們的胃口。
佳能相對應的產品則是EOS 50D。
2009-2010:一起擠牙膏
這一年主要是圍繞著尼康D3S和佳能 1D Mark IV之間的故事,這也是全畫幅與APS-H之間的事了。在這一年裡,佳能和尼康算是比較安靜的一年。
D3S的研發旨在滿足專業攝影師的嚴格要求。超寬的感光度範圍結合優異的高感光度下噪點控制性能,為攝影師提供更大的創作空間。值得一提的是,D3S內 置高清數碼短片拍攝功能,搭配外置麥克風可錄製立體聲數碼短片。高感光度短片模式和操作簡便的內置編輯功能可以實現專業級的視頻作品。
自2001年EOS-1系列首款數碼單反相機EOS-1D發售以來,隨著相機和數碼技術的進步,EOS-1D/1Ds系列也在不斷完善。2007年發售的 EOS-1D Mark III,由於其高性能獲得許多新聞報道及體育攝影領域專業攝影師的好評與喜愛。但由於技術的不斷進步,專業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對更高性能旗艦機的呼聲越來 越高,因此佳能繼承了EOS-1系列膠片單反相機以來的理念,結合引領業界的數碼技術,開發了可將嶄新的數碼錶現變為可能的EOS-1D Mark IV。可惜的是,依照小編畫幅觀來看,它輸在了APS-H上。
話說回來,你們覺得尼康D3100和尼康D7000、佳能EOS 550D和佳能EOS 60D算是跨時代的產品嗎?在筆者看來,這幾個產品依然只是在用一些新技術簡單嘗試,而且還只是為了補齊產品線。話說回來,還不如花心思研發微單呢。
2011:尼康看微單,佳能看畫幅
這一年,可以說是尼康和佳能少之又少拳頭沒正面揮打的一次。尼康開始和其他品牌搶微單的市場了,而佳能1D系列終於開竅用全畫幅感測器了。兩種出拳的方式都非常具有看點。
▲佳能1DX
佳能的1D X也是佳能這10年來首次改變對於專業相機的定義,放棄了APS-H的高速度以及全畫幅的高像素,打造的一台像素適中但是綜合性能強大的全畫幅相機。在 1D X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佳能是在向競爭對手4年前的老產品D3學習,但是由於時間點不同結果也不盡相同。1D X是一台全面超越D3s的相機,也是全畫幅宣布一統高端市場的相機,更是一台全面挑起戰火的相機。要知道NC兩家自進入數碼時代開始很長時間都是錯位競 爭,不過進入2008年之後,D300s對7D是第一仗、D7000對60D是第二仗、D5100對EOS 600D 是第三仗,下面呢?D4 對1D X?D800對5D3?
尼康J1
▲尼康V1
而尼康2011年並不只有一款微單推出,一款為V1,另一款為J1。尼康1系統的出現可以說是在情理之中也是出人意料,一台2.7X左右的小型化單電, 這款產品在畫質上並不擁有太多的優勢,不過尼康1系統相機仍然屬於一套個性非常鮮明的產品。在1系統的2款相機在畫質和操作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其中 V1與J1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擴展性,V1擁有內置取景器,可以1/250高速同步的快門,同時還可以外接諸如閃光燈、取景器等諸多配件,不得不說V1是目 前極為少有注重擴展性的單電。
2012:像素or平衡
首先要說的是佳能首次嘗試 微單——EOS M。早在2011年,尼康就開始和其他品牌搶佔微單市場了,而佳能卻依然無動於衷,事實證明,佳能是在憋大招。推出了除了外形設計更加便攜之外,其他配置 幾乎與佳能EOS 650D這款單反相差不一的微單相機EOS M。不得不說其是首款「專業」的微單相機。
▲佳能5D3
單反方面佳能在這一年的理念絕對是「平衡之舉」,推出了包括准專業級單反5D Mark III,普及型全畫幅單反6D、入門級單反650D,並且6D拉開了全畫幅全民化的熱潮。而這三款單反相機,都能稱之為買了不帶後悔的產品,各方面配置可 圈可點。,5D Mark III雖然在像素方面沒有太大的提升,但是這台相機可以說是目前最為均衡的全畫幅相機,無論是畫質、速度、機械性能均十分出眾,這也是2012年最受消費 者認可以及點名率最高的全畫幅相機。(怎麼感覺佳能在打太極拳啊)
而像素那就是尼康家的了。尼康在2012年的布局就是全線單反高像素 化。當然了,在1月發布的D4按照頂級單反相機的慣例,沒有採用高像素。而這個主打奧運會使用的體育機器我就不再多說了,強大的連拍、對焦、高感以及耐用 性就是最大的賣點。高像素不得不說的是尼康D800/D800E這個代表機器,高達3600萬像素可以說是在全畫幅相機中首創,這個像素出來多少有點讓佳 能唏噓不已。
▲尼康D800
D5200與D3200這兩台相機的發布,成為了首款2400萬像素的平價單反,雖然很多人都已經堅持像素無用論和夠用論,但是高像素帶來的視覺衝擊力還是很強的,這樣的參數放在入門級單反中足夠讓人震撼。
2013-2014:尼康刷機身打反擊
在佳能2012年丟出一個重磅炸彈「5D3」之後,幾乎沒再看到佳能有什麼大動作,在這兩年最具有看點的也就是APS-C的EOS 70D和傳聞已久的EOS 7D II了。不過筆者感覺7D2真的沒有出現的必要了。尼康最近才剛發布了一台全畫幅D750單反相機,而佳能卻在這兩年內悄無聲息的沒做什麼動作,實在是讓 人匪夷所思。就算佳能在憋大招,那也該有點什麼消息了吧?
▲佳能EOS 70D
佳能EOS 70D最大的亮點就是其具有全新的全像素雙核CMOS AF系統,在實時取景的時候對焦速度與在光學取景器下一樣快,達到實時取景與光學取景無差別化。這個技術對單反視頻拍攝這一功能的提升是具有跨越性的。
尼康D750
雖然佳能在這兩年沒什麼動靜,但是反觀尼康,確實是頻頻在刷著新機身來給我們展現其實力與各方面的決心,從2013年的D7100到復古全畫幅Df、全 畫幅D610、再到全畫幅D750。還有例行更新的尼康D3300和尼康D5300,其發布新機的速度讓人咂舌不已。全畫幅字眼也一直閃個不停。除了單反 相機,尼康微單相機從其數字J4也能看出,微單每年都在更新,已經到達第四代了。而佳能在微單市場上依然步路蹣跚。
推薦閱讀:
※漫談陝西長篇小說創作的歷史與現狀
※蘇格蘭裙裡面的大英歷史
※鐵獅子衚衕的滄桑歷史
※辦公室實用暴力美學(又名:《資治通鑒》的職場化解讀)-第1節
※我喜歡的歷史書(大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