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市場為何屢次低估這波經濟反彈?

文/李宗光 華菁資管宏觀策略總監 2016年至今:經濟向上,預期向下 2016年以來,通縮緩解,增長加速,中國經濟實現觸底反彈。然而,過去一年多來,市場對經濟反彈始終保持懷疑態度,不斷預言反彈在不遠將來「夭折」。 2016年初,市場預期經濟增速將「L」型逐步下台階至5%左右。在中央穩增長發力下,2016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在6.7%附近「意外」企穩。2016年中,市場預期認為房地產脈衝式復甦不可持續,短暫企穩後增速將再下台階,但二、三季度GDP實際增速持續穩定在6.7%,並未出現下台階情景。9.30房地產調控拉開序幕,市場開始預期,四季度GDP增速在房地產拖累下出現放緩。但事實上,四季度房地產投資持續加速,GDP增速不降反升至6.8%。 去年底的展望中,市場預測房地產調控下,2017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 6.5%左右。2017年上半年GDP增長6.9%,呈現加速趨勢,反彈的持續性和力度再次超出市場預期。在經濟向好趨勢如此明顯情況下,市場為何在看空道路上表現的如此「偏執」呢?筆者認為,預測中過多地依賴信仰和經驗,或是市場屢次低估經濟反彈的主要原因。 「信仰式」看空:先入為主、脫離實際 「信仰式」看空,主要是因對當前經濟反彈的方式、動力不認可而看空經濟,其對經濟的判斷,更多地是基於主觀好惡和個人想像,而非嚴謹的數據分析。市場上較常見的信仰式看空論調,主要有「房地產必崩」、「基建穩增長不可持續」和「不改革就沒有新周期」等。 「房地產必崩,所以經濟必然放緩」?當前一種非常流行的觀點是,當前經濟復甦是建立在房地產基礎上的。房地產泡沫十分嚴重,遲早要崩盤。在房地產崩盤之前,中國經濟就沒有希望,新周期只是一種幻覺。信仰式看空的主要錯誤在於用「規範」取代「實證」,凡是先問是非對錯,不認同的東西就不可持續。以房地產為例,很多專家因為房地產泡沫危害巨大,一提及房地產就是「必崩」。房地產泡沫危害巨大,但不能因為有泡沫就否定整個房地產業,更不能簡單得出「必崩」結論。過去十幾年,在專家一路「看空」情況下,房價卻一路上漲。房地產走勢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比如土地財政、流動性、收入、城鎮化等。在長效機制建立起來前,房地產「扭曲」狀況有可能在較長時間內存在。經濟預測首先強調客觀性,實事求是地分析數據、政策走勢,主要回答「未來會怎麼樣」,而非「應該怎麼樣」的問題。2015年以來,在真實需求支撐下房地產市場持續回暖,韌性超出預期,為經濟回暖做出重要貢獻。房地產必崩論者對其選擇性忽視,與經濟現實脫節。 「基建穩增長=寅吃卯糧=不可持續」?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當前經濟反彈是建立在基建「穩增長」基礎上的,屬於「寅吃卯糧」,不具備持續性。在「改革至上」的語境下,社會對「債務」、「赤字」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基建穩增長被視為拖延改革、不思進取的行為。這種觀點,既看不到穩增長的積極作用,更低估了中央穩增長的戰略決心。事實上,基建穩增長即利當前,又利長遠。一方面,基建穩增長可對沖經濟下滑壓力,為有序推進去槓桿創造有利條件。市場經濟是一部緊密咬合、相互作用的機器,具有自我強化作用。衰退階段,若任由經濟下滑、通貨緊縮持續,會陷入「通縮-債務」循環。勒緊褲腰帶緊縮,看起來有擔當、很美好,成功的例子很少。以希臘為例,歐債危機中,希臘政府選擇了緊縮-違約方式去槓桿,對私人投資者債務本金「剃頭」75%,即借債1塊錢最終償還兩毛五。但連年的緊縮下,希臘名義GDP大幅下降超過30%,政府債務佔GDP比例不但未出現下降,反而較危機前上升50個百分點至當前的176.8%。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是提升增長潛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是目光長遠的行為。1998年穩增長過程中修建的基礎設施,有力地保障了我國接下來十餘年的10%以上的高增長。在國內持續批判基建穩增長不可持續時,發達國家卻在籌劃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以提升增長潛力。儘管各種反對聲音不斷,中央始終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擴大總需求,採取有力措施穩增長,幫助經濟成功地實現了「軟著陸」。 「沒有改革,就沒有復甦新周期」?這個觀點錯誤之處在於不理解改革的任務和市場經濟的規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改革要乾的事,是把「潛在增速從7%-8%提高至8-%-9%」,它影響的是經濟周期波動的「錨」的問題,而非經濟周期本身。而經濟周期源於供給與需求匹配存在的滯後性和超調性,有市場經濟就有經濟周期,即便是沒有改革,即便是中國經濟增速最終放緩至3%或4%,一樣會有衰退、復甦、過熱等階段。 「經驗式」看空:房地產調控,這次有何不同? 9.30和3.17調控是很多人看空中國經濟走勢的主要依據。根據歷史經驗,調控必然導致房地產市場降溫,經濟下滑不可避免。但本輪調控以來,全國房地產投資、銷售數據並未出現明顯惡化,經濟也未如期放緩。我們認為,本輪調控中出現了新情況,簡單套用歷史經驗,已無法解釋現狀和預測未來。 首先,本輪調控要點在於「分類調控」而非「一刀切式」緊縮。之前歷輪調控只有一個目標,即給房地產市場降溫,因而實行加息、提准等全面性緊縮措施。本輪調控首次面臨一二線城市「補庫存」和三四線城市「去庫存」並存狀況。為了應對這種分化,本輪調控採取了「分城施策」,地方為調控主要責任人。在一二線過熱城市,推出超嚴厲限購措施,打壓需求;在庫存嚴重的三四線城市,則繼續維持較寬鬆環境,推出貨幣化棚改,全力推進去庫存。分類調控下,2017年至今,一、二線房地產銷量累計同比分別下降25.5%、增長6.6%,降溫趨勢明顯,但三四線城市銷量增速卻保持在24.5%的較高水平。去年下半年以來,很多機構緊盯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數據,以觀察調控效果。調控以來,該數據同比增速由正轉負,當前下滑幅度高達30%-40%,市場因此得出房地產市場將要放緩結論。實際上,這個數據只代表一二線城市,在城市間明顯分化背景下,已無法反映房地產市場整體狀況。三四線房地產銷售面積佔到全國的60%,三四線房地產銷量強勁增長背景下,即使一二線銷量出現下滑,全國銷售面積仍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 其次,補庫存周期下,一二線城市銷量下滑對投資拖累效應大幅減弱。一般情況下,房地產銷量下滑傳導至投資下滑需要 2-3個季度。2016年4月起,一二線房地產銷量增速開始下滑。但截至2017年6月,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並未出現預期中的下滑,反而較2016年4月高出1.4個百分點。與以往不同,本輪周期中,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已經完成,當前處於補庫存階段。房地產調控並非消滅需求,而是通過暫時性地抑制需求,為補庫存贏得時間。調控導致的銷量階段性下滑並不會削弱房地產商的信心,企業反而會抓住有利時間窗口積極拿地、補庫存,為政策鬆綁和下一輪周期做準備,房地產投資增速保持在較高水平上。 新周期仍需耐心,但不必悲觀 短期來看,經濟反彈有望持續,經濟下台階情景年內或難以看到。近期公布的6月份社會零售銷售和房地產銷售數據均較上月加速,顯示內需較為強勁。全年來看,在三四線房地產銷售保持強勁的情況下,2017年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增幅有望達到8%-10%,將為經濟反彈注入持續動力。1-7月份出口額累計同比增加8.3%,在全球同步復甦大背景下,外貿回暖勢頭明顯。 中期看,未來1-2年內「L」型築底,新周期需要一點耐心。2016年以來,中國經濟進入「L」型築底階段,需求緩慢下滑的階段結束,進入企穩回升階段;供給和產能下滑速度減緩,投資增速保持在低位,但產能利用率持續提高,繼續消化過剩產能。築底期間,經濟波動將會加大,中間不排除出現經濟階段性放緩的可能性。參考1998年經驗,「L」型築底過程有望持續2-3年,理想情景下,有望於2018年底結束。隨著「L」型築底階段結束,供給側實現有效「出清」,供需達到基本均衡,需求進一步增長會帶動投資增速擴張,經濟有望於2019年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 來源:經濟觀察報
推薦閱讀:

楊斌:識別和防範美國隱蔽經濟戰暗器
從經濟學看妻子和母親同時落水
江南為什麼富可敵國?
禁煙令與國家經濟
關於現代經濟學的30個理解誤區!

TAG:市場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