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家筆下的父親

名家筆下的父親

文/高中梅

6月17日是今年的父親節。每當此時,很多人都會談起父親的話題。父愛就像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那樣,是無言的、嚴肅的、深厚的。閑暇時,看名家筆下的父親,會觸發我們無限的深思。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在《父親和我》中重溫了他與父親在一起時的幸福和收穫,以及後來分離兩岸的痛苦。楊振寧去美國留學前,父親送他的情景,仍不時停留在他的腦海中。「等了一個多鐘頭,車始終沒有發動。突然我旁邊的一位美國人向我做手勢,要我向窗外看:驟然間發現父親原來還在那裡等!他瘦削的身材,穿著長袍,額前頭髮已顯斑白。看見他滿面焦慮的樣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熱淚,一時崩發,不能自已。」直至今日,楊振寧還時常念起:「父親曾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遊歷甚廣。但我知道,直到臨終前,對於我的放棄故國,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父子真情,溢於言表。

著名畫家吳冠中記憶中的父愛,卻能載於小舟之中,飄入他的夢境。在《父愛之舟》一文中,吳冠中寫了他在艱難求學的過程中,父親給予他的無私的愛。父親送他入學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父親不搖櫓的時候,便抓緊時間為我縫補棉被,因我那長期卧床的母親,未能給我備齊行裝。我從艙里往外看,父親那彎腰低頭縫補的背影擋住了我的視線。後來我讀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這個船艙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就是這一隻小船,送吳冠中走到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關口,承載著父親對他的深切希望和濃重的愛。

著名女作家龍應台,在《目送》中寫到了她對父親的記憶。龍應台博士學位讀完之後,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龍應台感嘆道:「所謂父女一場,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後來父親去世了,龍應台也結束了她最後一次的目送,完結的目送,完結了傳遞的父女之愛。

著名作家賈平凹的心裡,父親對他一生影響最大。在《酒》《祭父》等文中,賈平凹寫到,父親是個鄉村教師,愛朋友愛熱鬧愛主持別人的事情。父親對家裡人都嚴厲得很,尤其對作為長子的賈平凹非常嚴格。父親的嚴厲,從某種意義上講,成就了賈平凹。對父親的敬畏,使他刻苦地走上了文學之路。父親日日夜夜跟他嘮叨的「做人要寬容、要善良、要謙虛,要好好乾事」,影響了他的一生,更成為了他的財富。賈平凹說,他對父親特別有感情。他父親只活了六十六歲,因患胃癌去世。「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大義上我全明白,」賈平凹說,但「面對父親的死我卻無法解脫。」

著名詩人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父親的愛就像這深沉的大地。這些名家筆下的父親,更讓我們加深了對父親由衷的愛。

《酒》作者:賈平凹

我在城裡工作後,父親便沒有來過,他從學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著我的小女兒。從來我的作品沒有給他寄過,姨前年來,問我是不是寫過一個中篇,說父親聽別人說過,曾去縣上幾個書店、郵局跑了半天去買,但沒有買到。我聽了很傷感,以後寫了東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還給我,上邊用筆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給我的信上說,他很想來一趟,因為小女兒已經滿地跑了,害怕離我們太久,將來會生疏的。但是,一年過去了,他卻未來,只是每一月寄一張小女兒的照片,丁寧好好寫作,說:「你正是幹事的時候,就努力干吧,農民揚場趁風也要多揚幾杴呢!但聽說你喝酒厲害,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這全是我沒給你樹個好樣子,我現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發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讓他和小女兒一定來城裡住,好好孝順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但是,沒過多久,我惹出一些事來,我的作品在報刊上引起了爭論。爭論本是正常的事,複雜的社會上卻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隨即發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鬧哄哄的什麼風聲雨聲都有。我很苦惱,也更膽怯,像鄉下人擔了雞蛋進城,人窩裡前防後擋,惟恐被撞翻了擔子。茫然中,便覺得不該讓父親來,但是,還未等我再回信,在一個雨天他卻抱著孩子搭車來了。

老人顯得很瘦,那雙曾患過白內障的眼睛,越發比先前滯呆。一見面,我有點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兒,指著我讓叫爸爸。小女兒斜頭看我,怯怯地剛走到我面前,突然轉身又撲到父親的懷裡,父親就笑了,說:「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來嗎?」

父親住下了,我們睡在西邊房子,他睡在東邊房子。小女兒慢慢和我們親熱起來,但夜裡卻還是要父親摟著去睡。我丁寧愛人,把什麼也不要告訴父親,一下班回來,就笑著和他說話,他也很高興,總是說著小女兒的可愛,逗著小女兒做好多本事給我們看。一到晚上,家裡來人很多,都來談社會上的風言風語,談報刊上連續發表批評我的文章,我就關了西邊門,讓他們小聲點,父親一進來,我們就住了口。可我心裡畢竟是亂的,雖然總笑著臉和父親說話,小女兒有些吵鬧了,就忍不住斥責,又常常動手去打屁股。這時候,父親就過來抱了孩子,說孩子太嫩,怎麼能打,越打越會生分,哄著到東邊房子去了。我獨自坐一會兒,覺得自己不對,又不想給父親解釋,便過去看他們。一推門,父親在那裡悄悄流淚,趕忙裝著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說話,我心裡愈發難受了。

從此,我下班回來,父親就讓我和小女兒多玩一玩,說再過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該回去了。但是,夜裡來的人很多,人一來,他就又抱了孩子到東邊房子去了。這個星期天,一早起來,父親就寫了一個條子貼在門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著小女兒跑,讓叫我們爸爸,媽媽。後來,他說去給孩子買些糖果,就到遠遠的商店去了。好長的時候,他回來了,腰裡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來,給了小女兒一把,剩下的交給我愛人,讓她們到一邊去玩。又讓我坐下,在懷裡掏著,是一瓶酒,還有一包醬羊肉。我很納悶:父親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對我喝酒,現在卻怎麼買了酒來?他使勁用牙啟開了瓶蓋,說:「平兒,我們喝些酒吧,我有話要給你說呢。你一直在瞞著我,但我什麼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這麼快來的,可我聽人說你犯了錯誤了,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情況,怕你沒有經過事,才來看看你。報紙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報欄里看到了,我覺得那沒有多大的事。你太順利了,不來幾次挫折,你不會有大出息呢!當然,沒事咱不尋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別人怎麼說,你心裡要有個主見。人生是三節四節過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們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當一生的事兒幹了,就不要被一時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時的失所迷惘。這就是我給你說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煩悶都解了去吧。來,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臉色彤紅,皮肉抽搐著,終於咽下了,嘴便張開往外哈著氣。那不能喝酒卻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顫著接不住他遞過來的酒瓶,眼淚唰唰地流下來了。

喝了半瓶酒,然後一家人在田野里盡情地玩著,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親又住了幾天,他帶著小女兒便回鄉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沒有喝,放在書桌上,常常看著它,從此再沒有了什麼煩悶,也沒有從此沉淪下去。

龍應台《目送》

①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兒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②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紛亂的人群里,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背著一個彩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③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④他在長長的行列里,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

⑤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⑥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交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交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隻郵筒。

⑦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⑧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⑨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⑩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⑾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⑿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16.第②自然段作者描寫目送孩子上學時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17.根據作者的情感,解釋文中畫線的兩句話的深層含意(6分)

①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

②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隻郵筒。

18.文中兩次寫道同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5分)

19.下面是網友對《目送》這篇文章的評價,基於生活經驗的不同,他們對本文的領悟和評價也各不相同。請你參考這些說法,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文中「目送」這一行為及其寄託的情感作出領悟和評價。要求:觀點明確,有必要的闡發和分析,表達得體,不少於180字。(10分)

網友一: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憐天下父母心!——《目送》真實!

網友二:該走就走,又不是小孩子,有什麼好送的。——《目送》矯情!

網友三:沒辦法的事,對誰都一樣,走就走吧。——《目送》超脫!

解說及參考答案

文題分析:

這是一個兩字構成的偏正式記敘類情感文的文題,中心詞是動詞「送」,「目」是狀語,表示送到方式。用眼睛默默地送別親人,默默地傳送關注、牽掛、失落、傷感等綿綿的親情。

16.文首情景作用題。解題思路:

①表現了母親對年幼孩子的牽掛之情;②寫孩子初涉世的膽怯、弱小,為下文寫他長大後內心的閉鎖、漸行漸遠作鋪墊(或:與後文對比,為表現孩子心理、情感隨成長而發生變化作鋪墊。)

17.理解關鍵句的深層含意題。解題思路:

①分手時,面對已經長大的孩子(1分),母親深情涌動(1分)而孩子卻不為所動(1分)。第②句,要聯繫前文分析,也包含兩部分信息,一個是母親的心理狀況,一個是母子之間的關係。前者要抓與心理狀況相近的形容詞類的詞語,相關信息在題干句中,「空蕩蕩的」;後者要從題干句的前面提取與母子關係相關的信息「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從而得出結論;母子之間存在隔膜。

②孩子離去,母親分明地感到內心的失落(1分),和母子之間的隔膜(2分)。

評分標準:本題6分。第①小題的挖掘點和采分點為「長大的孩子」、「母親的深情」「孩子的忍受」;第②小題的挖掘點和采分點為「空蕩蕩的內心」和「只立著一隻郵筒而無法溝通」。注意上下文的關聯,意思對即可)

18.表達效果題。

①用目送兩代人離別的共同感受(1分)強化了對親人間難捨難分卻又不得不舍的人生滋味的理解(1分),增強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1分)。②前後呼應,使結構渾然一體。(或: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完整。)③反覆感嘆使語言富有韻味。

評分標準:本題5分。第①點3分,第②、③點任選其一(2分),意思對即可。

19.答案示例①:我覺得《目送》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在目送親人遠行時的情感。普通的中國母親在目送親人遠行時尚且難以控制自己關愛的情感,更何況作者是從事「情感事業」的文學博士、教授。從瘦小變成「長頸鹿」,由「哭聲一片的小學生,到步入高等學府的時尚青年,兒子的成長要耗費母親的多少心血?母親能竭盡全力地幫助兒子填平成長道路上的溝坎,兒子為什麼就想不到甚至不願意幫助母親填平情感的溝壑呢?但願21世紀的中國青年為此反思?「回眸一笑百愛生」,你的回眸定能給母親帶來莫大的寬慰!

答案示例②:我認為《目送》引爆的母子情感問題的爭論應該引起人們的深度思考。一方面是中國母親們對兒女的「情感過盈」,另一方面是中國兒女們對父母的「情感缺失」。我建議大家不妨嘗試一下「情感平衡」。中國的母親們在兒女情感上應該「抓大放小」,在生活細節上寬容兒女的情感疏忽,目送後別忘了在心裡給自己留下適當的空間;中國兒女們在父母情感上應該「適度填倉」,自己遠行時,別忘了慷慨地回眸一笑,給目送的父母追加一筆情感的財富。

龍應台《目送》

①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兒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②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紛亂的人群里,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背著一個彩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③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④他在長長的行列里,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

⑤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⑥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交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交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隻郵筒。

⑦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⑧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⑨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⑩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⑾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⑿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16.第②自然段作者描寫目送孩子上學時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17.根據作者的情感,解釋文中畫線的兩句話的深層含意(6分)

①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

②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隻郵筒。

18.文中兩次寫道同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5分)

19.下面是網友對《目送》這篇文章的評價,基於生活經驗的不同,他們對本文的領悟和評價也各不相同。請你參考這些說法,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文中「目送」這一行為及其寄託的情感作出領悟和評價。要求:觀點明確,有必要的闡發和分析,表達得體,不少於180字。(10分)

網友一: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憐天下父母心!——《目送》真實!

網友二:該走就走,又不是小孩子,有什麼好送的。——《目送》矯情!

網友三:沒辦法的事,對誰都一樣,走就走吧。——《目送》超脫!

解說及參考答案

文題分析:

這是一個兩字構成的偏正式記敘類情感文的文題,中心詞是動詞「送」,「目」是狀語,表示送到方式。用眼睛默默地送別親人,默默地傳送關注、牽掛、失落、傷感等綿綿的親情。

16.文首情景作用題。解題思路:

①表現了母親對年幼孩子的牽掛之情;②寫孩子初涉世的膽怯、弱小,為下文寫他長大後內心的閉鎖、漸行漸遠作鋪墊(或:與後文對比,為表現孩子心理、情感隨成長而發生變化作鋪墊。)

17.理解關鍵句的深層含意題。解題思路:

①分手時,面對已經長大的孩子(1分),母親深情涌動(1分)而孩子卻不為所動(1分)。第②句,要聯繫前文分析,也包含兩部分信息,一個是母親的心理狀況,一個是母子之間的關係。前者要抓與心理狀況相近的形容詞類的詞語,相關信息在題干句中,「空蕩蕩的」;後者要從題干句的前面提取與母子關係相關的信息「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從而得出結論;母子之間存在隔膜。

②孩子離去,母親分明地感到內心的失落(1分),和母子之間的隔膜(2分)。

評分標準:本題6分。第①小題的挖掘點和采分點為「長大的孩子」、「母親的深情」「孩子的忍受」;第②小題的挖掘點和采分點為「空蕩蕩的內心」和「只立著一隻郵筒而無法溝通」。注意上下文的關聯,意思對即可)

18.表達效果題。

①用目送兩代人離別的共同感受(1分)強化了對親人間難捨難分卻又不得不舍的人生滋味的理解(1分),增強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1分)。②前後呼應,使結構渾然一體。(或: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完整。)③反覆感嘆使語言富有韻味。

評分標準:本題5分。第①點3分,第②、③點任選其一(2分),意思對即可。

19.答案示例①:我覺得《目送》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在目送親人遠行時的情感。普通的中國母親在目送親人遠行時尚且難以控制自己關愛的情感,更何況作者是從事「情感事業」的文學博士、教授。從瘦小變成「長頸鹿」,由「哭聲一片的小學生,到步入高等學府的時尚青年,兒子的成長要耗費母親的多少心血?母親能竭盡全力地幫助兒子填平成長道路上的溝坎,兒子為什麼就想不到甚至不願意幫助母親填平情感的溝壑呢?但願21世紀的中國青年為此反思?「回眸一笑百愛生」,你的回眸定能給母親帶來莫大的寬慰!

答案示例②:我認為《目送》引爆的母子情感問題的爭論應該引起人們的深度思考。一方面是中國母親們對兒女的「情感過盈」,另一方面是中國兒女們對父母的「情感缺失」。我建議大家不妨嘗試一下「情感平衡」。中國的母親們在兒女情感上應該「抓大放小」,在生活細節上寬容兒女的情感疏忽,目送後別忘了在心裡給自己留下適當的空間;中國兒女們在父母情感上應該「適度填倉」,自己遠行時,別忘了慷慨地回眸一笑,給目送的父母追加一筆情感的財富。

龍應台《目送》

①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兒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②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紛亂的人群里,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背著一個彩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③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④他在長長的行列里,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

⑤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⑥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交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交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隻郵筒。

⑦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⑧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⑨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⑩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⑾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⑿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16.第②自然段作者描寫目送孩子上學時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17.根據作者的情感,解釋文中畫線的兩句話的深層含意(6分)

①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

②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隻郵筒。

18.文中兩次寫道同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5分)

19.下面是網友對《目送》這篇文章的評價,基於生活經驗的不同,他們對本文的領悟和評價也各不相同。請你參考這些說法,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文中「目送」這一行為及其寄託的情感作出領悟和評價。要求:觀點明確,有必要的闡發和分析,表達得體,不少於180字。(10分)

網友一: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憐天下父母心!——《目送》真實!

網友二:該走就走,又不是小孩子,有什麼好送的。——《目送》矯情!

網友三:沒辦法的事,對誰都一樣,走就走吧。——《目送》超脫!

解說及參考答案

文題分析:

這是一個兩字構成的偏正式記敘類情感文的文題,中心詞是動詞「送」,「目」是狀語,表示送到方式。用眼睛默默地送別親人,默默地傳送關注、牽掛、失落、傷感等綿綿的親情。

16.文首情景作用題。解題思路:

①表現了母親對年幼孩子的牽掛之情;②寫孩子初涉世的膽怯、弱小,為下文寫他長大後內心的閉鎖、漸行漸遠作鋪墊(或:與後文對比,為表現孩子心理、情感隨成長而發生變化作鋪墊。)

17.理解關鍵句的深層含意題。解題思路:

①分手時,面對已經長大的孩子(1分),母親深情涌動(1分)而孩子卻不為所動(1分)。第②句,要聯繫前文分析,也包含兩部分信息,一個是母親的心理狀況,一個是母子之間的關係。前者要抓與心理狀況相近的形容詞類的詞語,相關信息在題干句中,「空蕩蕩的」;後者要從題干句的前面提取與母子關係相關的信息「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從而得出結論;母子之間存在隔膜。

②孩子離去,母親分明地感到內心的失落(1分),和母子之間的隔膜(2分)。

評分標準:本題6分。第①小題的挖掘點和采分點為「長大的孩子」、「母親的深情」「孩子的忍受」;第②小題的挖掘點和采分點為「空蕩蕩的內心」和「只立著一隻郵筒而無法溝通」。注意上下文的關聯,意思對即可)

18.表達效果題。

①用目送兩代人離別的共同感受(1分)強化了對親人間難捨難分卻又不得不舍的人生滋味的理解(1分),增強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1分)。②前後呼應,使結構渾然一體。(或: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完整。)③反覆感嘆使語言富有韻味。

評分標準:本題5分。第①點3分,第②、③點任選其一(2分),意思對即可。

19.答案示例①:我覺得《目送》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在目送親人遠行時的情感。普通的中國母親在目送親人遠行時尚且難以控制自己關愛的情感,更何況作者是從事「情感事業」的文學博士、教授。從瘦小變成「長頸鹿」,由「哭聲一片的小學生,到步入高等學府的時尚青年,兒子的成長要耗費母親的多少心血?母親能竭盡全力地幫助兒子填平成長道路上的溝坎,兒子為什麼就想不到甚至不願意幫助母親填平情感的溝壑呢?但願21世紀的中國青年為此反思?「回眸一笑百愛生」,你的回眸定能給母親帶來莫大的寬慰!

答案示例②:我認為《目送》引爆的母子情感問題的爭論應該引起人們的深度思考。一方面是中國母親們對兒女的「情感過盈」,另一方面是中國兒女們對父母的「情感缺失」。我建議大家不妨嘗試一下「情感平衡」。中國的母親們在兒女情感上應該「抓大放小」,在生活細節上寬容兒女的情感疏忽,目送後別忘了在心裡給自己留下適當的空間;中國兒女們在父母情感上應該「適度填倉」,自己遠行時,別忘了慷慨地回眸一笑,給目送的父母追加一筆情感的財富。

推薦閱讀:

【兿粹萬歷】湖北名家——戴少龍
中國名家名畫之九——黃均工筆人物畫
【古今名家】陳與義七律(全)
散氏盤 原物 拓片 名家臨習及釋文
清名家詞之十三 陳維崧《湖海樓詞》(十一)

TAG:父親 | 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