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治骨髓炎秘方

治骨髓炎秘方

12.1 復骨湯

【來源】胡勝利,《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金銀花20克,黃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鹿角片、川芎、蚤休各10克,當歸8克,熟地20克,補骨脂15克,白芷、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扶正和營。

【方解】方中以金銀花、蚤休、野葡萄根清熱解毒、抗菌消炎;黃芪、當歸、熟地、鹿角片以補諸虛、填精髓、助陽固本,黃芪又為治瘡要葯;配當歸、川芎以活血散瘀、和營通絡。合用則具有清熱解毒、扶正和營之功。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減】熱重,加野菊花、蒲公英;陰虛,加知柏地黃丸、生地;血虛,加大熟地,當歸用量;脾虛,加白朮,炒懷山藥;濕重,加蒼朮、苡仁、藿香。

【療效】治療35例,年齡8~54歲,病程1~30年,結果臨床治癒25例,好轉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4%。

12.2 骨癆湯

【來源】徐學春,《江蘇中醫》(9)1990年

【組成】虎杖、瓜子金、錦雞兒各16克,金銀花、紫花地丁各30克,赤芍9克,牛膝、甘草各6克,徐長卿12克,當歸18克,皂角刺15克,骨癆片(徐學春方,蜈蚣、地鰲蟲、制乳沒、參三七、紅花、炮山甲。依法製成片劑)適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破瘀,化痰散結。

【方解】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轉變而成,病程較長,既有邪毒未清,痰瘀互結,又有氣血虧虛的正虛邪實之候。治宜攻補兼施之法,方中虎杖、金銀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徐長卿活絡安神、祛風濕;赤芍、牛膝、錦雞兒、當歸活血化瘀;瓜子金、皂刺、甘草化痰散結;配入骨癆片,以增化瘀、散結、通絡之功。諸葯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破瘀、化痰散結之功。再輔以外治,頗見功效。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減】如症見寒象,面色蒼白,苔白,脈細,可加肉桂、白芥子、炮姜等溫通之品;若體弱消瘦,舌質淡胖,合八珍湯加減。

再輔以外治:若形成竇道,先用加味一號丹(即一號丹內加20%~40%拔瘰丹:水銀、明礬、火硝,食鹽,皂礬等量,用降法煉製而成)祛腐拔管,使竇道創面組織新生,再以一號丹(黃升、紅升、尿浸熟石膏各12克,輕粉、血竭、冰片各3克,共研細末)提膿;二號丹(黃升12克,九一丹15克,血竭3克,東丹6克,共研細末)生肌。若有大的死骨,可配用手術療法,開創取骨。

【療效】章士美報道臨床治療165例,結果痊癒142例(佔86%),好轉18例(佔11%),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7%。臨床治癒出院,2年內複發13例(佔7.8%)。療程最長者為172天,最短者為12天,一般在45~90天左右。

12.3 壁虎散

【來源】陳學連,《中醫雜誌》(9)1986年

【組成】壁虎40份,丹參、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份,人工牛黃1份。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次服4~6克,日服2~3次。

【功用】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散結祛腐,生肌斂瘡。

【方解】方中壁虎咸寒,以消腫散結,祛腐生肌見長,伍以丹參、丹皮,活血化瘀;蒲公英、紫花地丁、人工牛黃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用治一切癰瘍腫毒,均有良好療效。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減】用中藥煎湯送服:如伴四肢倦怠,氣少懶言,動輒加重,脈細無力,選用黃芪、人蔘煎湯送服;虛羸乏力,頭暈心悸,面色蒼白無華,脈細弱者,選用歸身、白芍煎湯送服;午後發熱,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者,以生地、百合煎湯送服;患處發涼,不紅不腫,流膿清稀而腥,脈沉或緩者,用肉桂、乾薑煎湯送服;患處紅腫熱疼,膿多黏稠,白細胞增高,脈洪數者,用金銀花、元參煎湯送服。

同時輔以外治:方用壁虎30份,冰片1份。先將壁虎烘乾,研極細末,過篩,高壓消毒半小時後,入冰片同研細和勻,儲無菌瓶內備用。引流時可用紗布條入生理鹽水中浸泡,蘸上藥粉插入竇道內,每日更換1次。

【療效】治療49例,療程最長233天,最短40天,平均97.5天。結果痊癒41例(佔83.7%),顯效5例(佔10.2%),好轉2例(佔4.1%),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

12.4 骨髓炎方

【來源】趙永昌,《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熟地15克,當歸12克,補骨脂10克,黃芪、茯苓各15克,骨碎補12克,太子參、川芎各15克,威靈仙10克,牛膝12克,防風、木瓜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補脾益腎,強筋健骨。

【方解】骨髓炎相當於附骨疽,附骨流注等範疇。可發生於全身,但尤以四肢之長管狀骨為多。方中以熟地、補骨脂、川芎補腎養血;參、芪、茯苓健脾益氣,並輔之以防風、牛膝、威靈仙、木瓜、骨碎補等祛風濕、通經絡、堅骨強筋。諸葯合用,共奏補脾腎、益氣血、通經絡、祛邪毒、促其癒合之功。

【主治】骨髓炎。

【加減】本病有急、慢性之分,中醫論治,當分其陰陽寒熱,邪正虛實。本方一般適宜於慢性者,常有瘺管形成,或中有死骨致傷口經久不愈,併兼體倦乏力,面白虛羸,納食減少,舌質偏淡,脈細無力。因脾主肉,腎主骨,骨爛肉腐,是脾腎兩虛,氣血大衰,其證純屬陰寒入骨之證。當以扶正為主,滋養脾腎,大補氣血以托毒外出,促其生肌長肉。若疼痛明顯,多加入祛瘀止痛之乳香、沒藥各10克;膿液較多則合清熱解毒之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寒甚者,炮附子亦可加入。

瘡口破潰,則應配合外治之法:一般在早期感染明顯時,清創可用四黃膏換藥,以消炎解毒;慢性期時,則以紅粉紗條換藥,以促其生肌長肉收口。

【療效】多年使用,治驗甚多,療效滿意。一般服10劑左右(並配合外治)可愈。

【附記】為適應臨床選擇,特再介紹數首名醫秘方如下:

(1)《千家名老中醫妙方秘典》所載秘方選介:

方一:骨碎補17克,生黃芪、党參、枸杞子各20克,當歸、赤芍各10克,菟絲子20克,肉桂10克,桂枝12克,五加皮、川續斷各17克,芡實、茯苓各12克,豬苓、澤瀉、紅花各10克,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分服。本方補腎健脾、益氣養血、溫經散寒除濕,考慮周到,用藥平和,用於慢性骨髓炎,日久脾腎虧虛、氣血不足之證。用之多效。

方二:生地12克,補骨脂15克,骨碎補、續斷、黃芪、全當歸各12克,丹皮6克。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早、晚分服。慢性骨髓炎,病程長,每易導致腎虛,正氣不足,無力托毒外出,故本方以補腎壯骨、益氣和營以治本,兼以清熱涼血,達到托毒生肌。用於慢性骨髓炎,久不收口者。用之效佳。

方三:黃芪12克,皂刺、當歸、白芍、連翹各9克,生地12克,木鱉子、川黃連各3克,全蠍4.5克,天花粉、金銀花各12克,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本方具托里解毒、消腫止痛排膿。用於慢性骨髓炎,死骨不得排出,流膿久不收口者為宜。

方四:金銀花30克,連翹12克,蒲公英30克,紫草8克,紫河車15克,當歸、紅花、丹參、赤芍、陳皮各9克,雞血藤30克,土貝母15克。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本方以清熱解毒、活血內托為主,用於急性骨髓炎,表現起病急,高熱,患肢劇痛,活動受限,局部紅、腫、熱、痛,甚則穿破流膿者。屢用效佳。

方五:蜈蚣10條,研粉,裝入膠囊內,分為7等份,每日服1份;外用凡士林紗布蘸上蜈蚣粉末,填入瘺管內,每日換藥1次,本方妙用蜈蚣,取其辛溫走竄之性以通經活絡。此外,尚能攻毒散結,以療瘡毒。內服外用,功效頗佳。治療慢性骨髓炎,療效滿意。

(2)《郭氏中醫骨傷臨證驗錄》名醫郭金銘經驗方

方一(固本泄毒湯):党參50克,地鱉蟲15克,牛膝、黃芪各45克,石斛30克,當歸40克,金銀花120克,紫花地丁50克,天花粉20克。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功能扶正固本,托里排毒。用於化膿性骨髓炎,日久潰爛,流膿不止者,用之效佳。

方二(陰瘡生肌膏):阿膠50克,蜂房1~2個(約35克),血餘亂髮1團(約30克),穿山甲粉20克,白鬍椒粉15克。先將亂髮(投藥前用鹼水泡洗乾淨),蜂房加入白酒中浸泡24小時,小火加熱5分鐘,撈藥渣。再將阿膠加入藥酒中浸軟,以小火熬至滴水成珠後,再加穿山甲粉和白鬍椒粉,攪勻,攤布上外用。功能拔毒生肌。用於慢性骨髓炎,傷口已破潰,而肉芽生長不良,其色陰暗之陰瘡。

方三:整塊石灰500克,開水4000毫升。將石灰塊放在盆內,再將4千克開水傾入攪勻,放過一夜,於次日取凈的水(石灰不要)。潔凈的布放入石灰水中,浸一刻鐘,取出貼患處,干後再換濕的,初貼時會流出很多黃水,如果沒有黃水流出,表明已逐漸痊癒,效佳。石灰外用,有收斂生肌、保護瘡面作用,用治瘡病多膿,故本方用治慢性骨髓炎瘡面膿水淋漓者,每有良效。

方四:獨活、白芷、當歸、生甘草各15克,艾葉25克,生蔥頭7個。另備豬前蹄與上藥同煎,趁熱洗滌創面。用於慢性骨髓炎久不收口者,效。


推薦閱讀:

價值百萬的滷雞秘方,學會開店去~
祖傳秘方:最後一句話都讓太太說。
祖傳退高燒秘方與治療發熱方法
[轉] 關於女人的生存秘方.....
祖傳秘方連載【六】*

TAG:骨髓 | 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