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幼兒的需求 推進教研活動

互通式戶外自主遊戲(以下簡稱互通式遊戲)是我園特有的遊戲組織形式,具體是指在戶外遊戲中,開放所有的器材與場地,不設班級活動界限,幼兒可自由選擇活動地點、遊戲材料、遊戲形式、遊戲玩伴,自主地開展遊戲。互通式遊戲的最大特點是確保了幼兒在遊戲中的自主性。我們對互通式遊戲的研究,是追隨幼兒對自主遊戲的需求而起並深入,直至獲得良好的成效。一、教研的緣起:遊盪的「小野鴨」遊戲實錄:晨間活動時間,小一班的活動場地是東邊草坪,器械是飛盤。孩子們在教師的組織下有秩序地玩飛盤。幾分鐘後,斌斌乘著教師不注意,偷偷地跑到隔壁班的場地上玩起拋接球……教師過去把他「請」回來:不足兩分鐘,他再次越界了……教師再次把他「請」回來……這個鏡頭在我園的戶外活動中隨處可見,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麼幼兒不能隨意走出規定的活動區域?為什麼幼兒在一個活動區中只能玩一種材料或器具?教師又該如何對待這些四處遊盪的「小野鴨「?帶著這些疑惑,我們組織了第一次研討活動。我們重新審視了我園的《戶外活動場地安排表》(見附表1),發現教師給幼兒規定了遊戲場地和材料:教師好比是孫悟空,幼兒好比是唐僧,幼兒的活動範圍就是「孫悟空用金箍棒給唐僧畫了個圈」,這個圈的作用就是便於教師對遊戲的管理。由於遊戲材料與場地的唯一性,導致幼兒無從選擇。如果幼兒對本班遊戲的內容和材料不感興趣,必將會當出外遊盪的「小野鴨」。研討的成果是將原有的戶外活動場地安排改革為「互通式場地」,使幼兒在同一時間可以有多種選擇,滿足不同幼兒在同一時間的不同需求。因為喜歡所以專註,實踐證明,幼兒更專註於自己選擇的遊戲內容,那些遊盪的小野鴨成為了遊戲的真正主人。附表1:戶外活動場地安排表原來的場地安排班級寶一寶二小一小二小三小四中—中一周一場地跑道東邊皮球大型玩具沙池草坪西呼啦圈挑戰步道童話海灘草坪東拋接球跑道西邊高蹺互通式班級寶一、寶二、小一、小二、小三、小四、中一、中二互通場地1.塑膠跑道 2.大型玩具3.開心玩沙池4.冒險島 5.挑戰步道6.CS童話海灘 7.大草坪8.挑戰勇敢者之旅二、教研的推進:孩子的抱怨聲正當我們在為互通式自主遊戲場地有效地解決了幼兒遊戲「自主性」的問題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孩子們的一句抱怨引起了我們的反思。(一)調整作息時間表——保證互通遊戲時間遊戲實錄:戶外遊戲時間到了,孩子們像馬兒一樣奔向自己喜歡的遊戲場。沙水區可是孩子們的最愛,趕緊換上玩沙的服飾和雨靴,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開始「工作」。有幾個孩子想做個大城堡,他們有的去抬水(干沙子需要水才能塑形),有的在築圍牆……正當他們玩得興味盎然時,廣播里響起了提示遊戲結束的音樂。孩子們發出一聲聲無奈的抱怨:「怎麼這麼快就到結束的時間了?」幼兒的抱怨聲引發了第二輪教研活動:遊戲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研討中發現:遊戲時間不足與我園的作息時間安排有直接關係。現有的作息時間表由於強調動靜結合,以15分鐘--30分鐘為單元,把時間切碎了。導致幼兒的遊戲剛剛進入高潮,而下個活動的時間又到了。從而破壞了幼兒遊戲的完整性。這次教研活動的結果是調整了原有的作息時間表,調整後的時間表以40分鐘-60分鐘為單元,環節的精簡,不僅避免了過多的過渡環節所造成的時間隱形浪費,而且把一天中最好的時間留給遊戲,保證了幼兒的遊戲時間和遊戲質量。現以小班的作息時間表為例(附表2):附表2 小班一日作息時間安排表調整前調整後上午活動7:50-8:20晨間自主活動8:20~8:50戶外晨間鍛煉9:50~10:15遊戲活動10:15~10:45戶外活動7:50-8:20晨間自主活動8:20-8:50:00互通式戶外晨間鍛煉9:40-10:40互通式戶外自主遊戲下午活動15:lO~15:40室內區域遊戲15:40~16:00戶外活動15:10~16:00室內自主遊戲從表中可知,僅僅是小班幼兒,一天中就有一個小時的戶外互通式遊戲時間。幼兒有了充足的自主遊戲時間,有了自主選擇遊戲場地、遊戲材料的機會,是否就滿足了幼兒自主遊戲的所有需求?一個偶然的機會,一筐在陽光下暴晒的插塑玩具,改變了我們對戶外遊戲材料的定位,(二)室內玩具請出來——實現遊戲材料互通遊戲實錄:戶外遊戲時,幾個男孩無意間地發現了一筐在太陽下暴晒消毒的插塑玩具,他們坐在草地上,愜意地擺弄著插塑片,很快一把手槍「出爐」啦一緊接著草坪上的大型玩具成了戰場,孩子們有的舉著小手槍,有的躲在戰壕里,開始玩起打怪獸的遊戲……材料引發了第三輪教研:室內遊戲材料可以到戶外嗎?研討中發現,教師們習慣地把積木、插塑玩具定位為「桌面遊戲材料」.默認為是「室內遊戲材料」、現在應該打破這些傳統的思維定勢,將那些所謂的「室內遊戲材料」如積木、插塑、廢舊材料等低結構材料和棋類、牌類、拼圖類益智類材料拿到戶外。引導幼兒將這些材料與戶外場地、大型玩具結合,開展戶外自主遊戲。這個做法不僅豐富了遊戲內容,提高了幼兒的遊戲能力,同時也告訴了教師:戶外活動≠戶外運動,戶外遊戲≠戶外體育遊戲。互通式遊戲在不斷完善中繼續開展,我們的眼睛更加自覺地追隨著幼兒,很快又發現新的研究點。(三)打破班級界限——實現遊戲夥伴互通遊戲實錄:互通式遊戲時間到了,在戶外的各個遊戲區中都同時散布著不同年齡、不同班級的孩子,他們相互稱呼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儼然是一個大家庭。這天,一群孩子對吊環產生興趣,兩個高個子的中班男孩輕鬆抓住吊環,把自己懸掛起來。幾個小班的孩子非常羨慕,一個勁兒喊:「哥哥,我也想上去!」哥哥抱起弟弟賣力地往上舉,不時地問:「弟弟,夠到了嗎?」另一個男孩卻指揮著弟弟們:「陝去搬個輪胎來,墊在腳下就可以自個兒上去了!」……第四輪研討活動隨即展開了,議題是「戶外遊戲材料是否有嚴格的年齡劃分?」例如吊環,吊環的使用較適合身高1lOcm以上的幼兒,即中大班的幼兒。但吊環同樣對小班幼兒有較大的吸引力,為了能玩吊環,小班的孩子們各顯神通,有的聽從哥哥的建議搬來輪胎墊高:有的求助於哥哥姐姐。而面對弟弟妹妹的求助,哥哥姐姐們有的出主意,有的動手……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年齡的孩子們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解決問題,還促進了他們的溝通與合作能力。隨著這輪研討活動的結束,各個場地的遊戲內容和材料不再有年齡的限制了,互通式遊戲中不同年齡的孩子共同玩一種遊戲的景象隨處看見(當然,教師的安全教育和防護措施要積極跟上)。(四)區域負責制——實現教師指導互通很快,同一遊戲區域中幼兒群體的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他們來自不同的班級和不同的年齡,那麼我們教師的管理和指導是否也應該隨之而動呢?「如何管理和指導流動的幼兒」生成了第五輪研討的議題。在我園開展互通式遊戲後,各個場地遊戲的管理和指導的方式並未改變,即每天的各個場地都分配給不同的班級,該場地遊戲的管理者和指導者就是該班級的教師(同時監管少數幾個外班的幼兒),同一場地的班級是每天輪換。在這次研討中,我們決定實施遊戲場地責任制,即將全園的戶外場地分成8個遊戲區,每個遊戲區都固定安排了兩位教師負責遊戲的管理和指導(見附表3)。我們還為每位教師設定了觀察的站位,以保證其有最佳觀察視野。教師對自己負責的遊戲區進行包乾式的管理,包括創設遊戲情境,提供遊戲材料,制定各種標識等等,保證互通式遊戲有充足的材料和有序的環境。附表3:互通式戶外遊戲區域責任教師安排表參與對象遊戲區名稱責任人觀察站位全園幼兒沙水區A、BA:沙池外圍B:沙池內花樣輪胎C、DC:跑道南段D:跑道北段太空飛船+森林迷宮E、FE:飛船與小木屋之間F:迷宮中間海盜船G、HG:海盜船和泳池中間H:海盜船和挑戰步道中間百變呼啦圈I、JI:操場中間 J:操場偏入口處勇敢森林K、LK:爬網邊 L:「勇敢森林」中段處汽車總動員M、NM:卡通車道彎道處 N:幼兒園大門戶外音樂O、PO:沙池內 P:沙池外圍大型飛行棋QQ:正門口幼兒的特殊需要R、SR:感統室後門周圍流動S:協調統整三、教研的反思:追隨幼兒的需求就這樣,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通過我們前前後後的五輪研討活動,我園的互通式戶外自主遊戲逐步完善,日漸成熟。我們的實踐發現,戶外互通式自主遊戲較好地體現了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幼兒自發、自由和自主地遊戲,體現了在遊戲中的主體地位,是遊戲的真正主人。我們對「互通式戶外自主遊戲」研討活動進行了反思與總結,大家一致認為:研討活動之所以取得較好的成效,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整個研討活動都是在追隨著幼兒對自主遊戲的需求——幼兒對自主選擇遊戲場地的需求、對自主遊戲時間的需求、對自主選擇遊戲材料和遊戲夥伴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幼兒需求的關注也越來越自覺,最後主動地改革了戶外遊戲的管理方式,實施了互通式戶外遊戲的區域責任制。編輯:cicy
推薦閱讀:

研究稱:已婚女人出軌是正常需求
女人對男人的需求,何時最迫切
轉載八大需求
用戶趨勢預測
男女之心理需求

TAG:活動 | 幼兒 | 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