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注釋】
(1)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吳國人。
(2)今,當時,指孔子所在的時代。
(3)養,衣食住行的供養。
孔子在回答弟子所問的問題時,不同的人也有方式、口氣和語言藝術的不同。子游,《先進》中說他文學方面很出色,因此孔子對他的問孝回答表達得很藝術。
本章的重點是兩個字:養和敬。也就是,對待父母盡孝,第一做到「養」,第二做到「敬」。沒有「敬」,再好的物質待遇對待父母和對待犬馬沒有什麼區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今,是孔子所在的當時社會。如今我們讀來,這個社會何嘗不是呢?
孝道,作為《禮》最重要的部分,應該以「敬」為先,以「養」為後,敬是心,養是行。在當時社會,孝道衰落,不孝之人比比皆是,縱使有也只知道對父母從生活飲食方面盡孝,不知道如何「敬」養父母。孟子曰:「養而不愛,豕畜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養,是孝敬父母的基礎。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當今社會呢,為了父母的生活費,兄弟姐妹對簿公堂的大有人在,與父母爭財產的屢見不鮮。孝父母的根本,正在動搖著甚至要連根拔起。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這句話有爭議。一是說,狗能守門,馬能拉車馱物,所以也能侍奉人;一是說,犬馬也能得到人的飼養。孔子對文學有成就的子游,用了一個很藝術的比喻。這句的意思應該是:比方說養狗或馬,人也一樣可以做到。讀到這裡,感覺孔子真是一個預言家。看看現在,尤其是物質生活異常豐富的城裡人、有錢人,養狗的甚多。狗的穿著打扮奇異珍貴,還尊稱狗為「兒子」「寶貝」「狗狗」。很多越有錢的人,對父母只是給些錢而已,把最溫暖的愛給了狗狗。因為什麼?寂寞、孤獨,另一主要原因是狗不對違背他的意志,對其忠誠無二。不養父母,但養犬馬;養犬馬甚於養父母。當今社會奇景。
不敬,何以別乎?敬,是孝道的核心。養犬馬和養父母的區別,在於「敬」。敬,是孝心。對待動物再親昵,衣食再好,也無法和對待父母的孝心相比。從另一面去理解,如果養父母缺少了尊敬,和養犬馬沒有什麼區別。
現在我們使用的「孝敬」一詞,就是從此而來。「願效犬馬之勞」也是出於此。「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也屢見於古人的詩文中。束晳《補亡詩》「養隆敬薄,惟禽之似。」李嶠《為獨孤氏請陪昭陵合葬母表》「犬馬含識,烏鳥有情。寧懷反哺,豈曰能養。」 馬周《上太宗疏》「微臣每讀經史,見前賢忠孝之事,臣雖小人,竊會見大道,未嘗不廢卷長想,思履其跡。臣少失父母,犬馬之養,已無所施。顧來事之可為者,唯忠義而已。」 王豐甫《辭免起複表》「犬馬之養未伸,風木之悲累至。」
推薦閱讀:
※《論語》中的孔子:為自己幸福 為天下人幸福丨參賽作品※《論語譯註》之一(簡體)[楊伯峻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若要知人先自知 | 論語心解016※【儒】論語·雍也篇 (20)孔門學道的三個層次※《論語》選讀05《仁者愛人》註譯評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