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量心的修行—一 海濤 法師 輯
1.唯有真愛,才有快樂。2.真愛有療愈及轉變周遭環境的力量。為生命帶來深刻的意義。3.佛陀對愛的教導是既清楚又科學又不難實踐,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這些教導中受益匪淺。4.龍樹大師說:行慈無量,熄滅眾生心中的憤怒。行悲無量,熄滅眾生心中一切憂鬱和焦慮。行喜無量,熄滅眾生心中的悲傷和無歡。行舍無量,熄滅眾生心中的仇恨、厭惡和執著。5.若是我們學會修行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和舍無量,我們就會知道如何療愈由忿怒、憂鬱、不安全感、悲傷、寂寞和不健全執著所帶來的疾病。6.在《增支部經》里,佛陀教導:「憤怒心起時,比丘不妨對帶來憤怒的那人,行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和舍無量的禪觀。」7.真愛的第一點是慈,是給予喜悅、快樂的意願和能力。8.要培養這能力,就要諦觀和諦聽,這樣我們將知道如何才會使別人快樂。9.慈,不是給你愛的人不需要的東西。你必須要明白他的情況,或明白你所提供的東西會不會給他不快樂。往往我們都將自己的喜好套用在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一樣會喜歡。10.如果沒有理解,你的愛就不是真愛。你必須要有諦觀,去明白、去理解你所愛的人的需要、渴望及苦難。11.我們都需要愛。像空氣似的,愛很自然地為我們帶來喜悅和幸福。我們被空氣愛著,我們需要新鮮的空氣來得到快樂和幸福。我們被樹木愛著,我們需要樹木來得到健康。12.要被愛,我們就要愛;換言之,就要去理解。要愛綿延,我們就要採取適當的行動或非行動來保護空氣、樹木和我們所愛的人。四無量心的修行—二 海濤 輯1.長久以來,我們用「愛」這個字來指食慾或慾望,像是「我愛漢堡。」我們要更小心地用字。「愛」是個很美麗的字,我們要歸還它原本的意思。2.在我們的心中,都有愛的種子。我們可以培養這美妙的能量之源,孕育那不求回饋的無條件之愛。3.釋迦牟尼佛授記,下一劫的佛是彌勒佛——慈愛之佛。4.真愛的第二點是悲,也就是舒緩和轉變苦難、減輕憂傷的意願和能力。5.要培養心中的悲,就要練習觀呼吸、諦聽和諦觀。《法華經》形容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諦聽世間苦」。悲,是帶有深刻關懷的。6.你知道某人苦不堪言,所以你緊緊地坐到他旁邊,深觀他、深聽他,以便感受他的苦楚。你和他有深刻的溝通和心靈交流,僅是如此,就可以替他帶來些許的安慰。7.一個悲心的言語、行動或念頭,就可以減緩另一個人的苦難,帶給他喜悅。8.言語可以帶來安慰和自信,摧毀猜忌,也可幫助他人在面臨痛苦或是要鑄成大錯時,能懸崖勒馬,或是打開解脫的大門。9.悲心,可以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帶來奇蹟。10.忍辱和悲心是對自己及一切眾生最大的保護。心中無瞋心,就沒有敵人;心中有佛法,就不會受傷害。11.為什麼在這個處處苦難的世界裡,佛陀仍舊有著美麗的微笑。難道他不會受世間的苦難所干擾?因為佛陀有足夠的理解、冷靜和力量,所以苦難擊潰不倒他。世尊知道怎樣去對付苦難,怎樣去轉變苦難,所以世尊有辦法對著苦難微笑。12.凡夫的痛苦在於總是深陷痛苦的泥沼之中,我們要覺察苦難,但也要保持清醒、冷靜和力量。這樣我們才有辦法轉逆緣為道用。四無量心的修行—三 海濤法師 輯1.真愛的第三點是喜。真愛總是替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帶來歡喜。如果我們的愛無法替雙方帶來喜樂,就不是真愛。2.喜的深層意義是充滿平和與滿足的喜悅。看到別人快樂時,我們會感到開心,但我們也會為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開心。3.如果沒有辦法為自己而喜,我們又怎麼替別人而喜呢?喜是為了每一個人。4.如果一個人希望為生活增添更多的喜樂,他必須創造適當的因緣,例如:對他人付出關愛、微笑、擁抱。5.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佛性與慈悲心,也都具有能開悟、長養慈悲與智慧的能力。6.只要人的心念存在,喜樂與慈愛的種子自然存在。喜樂的一切要件,都在你的心裡。7.幸福快樂必須從內心滋長,沒有人能夠賦予我們快樂,而心靈的寧靜安祥是喜樂的根本來源。8.真愛的第四點是舍,意即是平等心、不執著、不分別、平常心或放下。憎、愛平等,於一切眾生平等無分別之心。9.舍也被冠上「平等性智」的標籤,這是平等的智慧,對所有的人平淡看待,不分彼此。10.對仇敵,我們總是斥罵、反擊。然而,真正的仇敵卻是從自心所生——從自心的我慢、嫉妒、瞋心而生,從自心的希、懼諸念而生。我們平日要能如是觀修、思惟。11.試想,現在我執著為仇敵的人,過去也曾是我最愛、利益我最多的人;而現在我執著為最愛、最親的人,過去也可能是傷害我的仇人。如是交互思惟,便能逐漸將那對仇人的瞋恨以及對親人的貪著平衡起來,但這還不是舍無量心。12.若能繼續如是思惟、修持,慢慢地就會對輪迴苦海的一切眾生,無論親、疏、憎、愛皆能生起平等大悲心,那才是真正發起了舍無量心。四無量心的修行—四 海濤 輯1.不理解佛法的人,有時候以為舍是不關心,但真正的舍既不是冷淡也不是不關心,如果你有一個以上的小孩,他們統統都是你的孩子。舍不是不愛,而是一視同仁、讓你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愛。2.想要理解和真正愛一個人,便要把自己放到他的立場,與他成為一體。做到這樣,就不會有「我」或「他」。3.只要還把自己當成愛人的人,把他人當成被愛的人,只要還把自己看得比他人重要或是跟他人有所不同,就不是真的舍。4.譬如衝突起來時,即使是與自己有極大關係,也要保持不偏不倚,能夠去愛、去理解雙方,這才是「舍」。5.如果你的愛有執著、分別、偏見或依戀,這就不是真愛。少了舍,你的愛可能變成霸佔。6.好比夏日微風清爽宜人,但若要把這微風關到罐子中,自我獨享,微風便會逝去。我們的所愛也是如此,像微風,像花兒,若囚禁於罐中,唯死而已。7.很多人卻是如此,掠奪所愛的人的自由,直到他喪失自我,這不是愛,這是毀滅。真愛容許你保留你的自由,也讓你所愛的人保有他的自由。這,就是舍。8.要讓慈確實是真慈,必須要有悲、喜、舍。要讓悲確實是真悲,必須要有慈、喜、舍。真喜必須要含有慈、悲、舍。而真舍也要有慈、悲、喜才行。這是四無量心的互生性。9.四無量心,若依經典的說法,是依慈、悲、喜、舍的順序來修的。若依口訣的教授,則是先觀修舍心,在舍心生起之後,才觀修慈、悲、喜心。10.慈悲喜舍是覺者的本性,也是真愛的四層面,存在我們心中、每個人心中和每件事中。11.慈悲喜舍是真愛的四元素。如果你能實踐它們,它們就會在你身上每天不斷地成長,因此這四元素是「無量」的。你會變得更快樂,圍繞在你周遭的人也會變得更快樂。四無量心的修行—五 海濤 輯1.一個有錯覺的人,不但自己會受苦難,也會使周圍的人(包括他所愛的人)跟著受苦難。2.一旦看到使你受苦那人的苦難、辛勞和錯覺,你將有辦法去愛他、寬恕他。3.那一刻,愛和慈悲之流充盈著你的心,而感到心曠神怡;第一個從和平與喜悅中受惠的就是你自己。之後,你日常生活的方式將帶有一種能力,一種可以轉變對方的能力。這也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修行。4.愛敵如愛己。一旦有辦法去愛敵人時,敵人就不再是敵人,而是你的摯愛了。真正的佛教徒,只有所愛的人,沒有敵對的人。5.不論是靜坐、行禪或修行觸地法,我們都要修練愛。我們必須二十四小時都修練愛,切忌偷工減料。6.我們必需知道,如何成為一個在每一天的每一小時中,都沉浸於慈悲喜舍的人。7.除了四無量心的修習外,日常生活中的愛語和諦聽也很重要。8.愛語,是修行中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只說含有慈愛的事情,並用含愛跟非暴力的方式來述說事實。9.愛語並非花言巧語,愛語也如同正語般,不做下面四種行為:一、不說虛假言論,顛黑倒白。二、不誇大其詞,無中生有。三、不挑撥離間。四、不尖酸刻薄,或以言語侮蔑或欺凌他人。10.當內心煩躁時,也許會說出一些有破壞性的話。所以,要是覺得煩躁,就應該收斂自己,不要說話。可以只做深呼吸,試著內觀自己的起心動念。11.觀世音菩薩的修行,就是諦聽每一聲、每一響,包括內在和外在的痛苦聲音。我們的修行還包括:聆聽那鐘響、風吹、水動、蟲鳴,以及一切的眾生。12.一旦知道了怎麼用正念來諦聽、觀呼吸,一切事物會變得清晰、深刻。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楞嚴經清凈明誨章講記》下篇
※《大乘起信論》 凈石法師 講解(3)
※太上感應篇 (第二二三集)凈空法師講解
※印順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