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最近,比爾·蓋茨與巴菲特要來了,中國一些"評論家"幾乎表現出一邊倒的趨勢:歌頌偉大的外國慈善家,鄙視"怕被勸捐"的那幫渺小的中國富豪!
尊重外來友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但妄自菲薄可不是我們中華兒女的本分!
中國企業家中難道真的沒有慈善的先行者嗎?有啊。不僅接二連三,而且有的比美國的比爾·蓋茨與巴菲特捐得還要早、還要裸的呀!那麼,為何要製造這樣一種輿論--比爾·蓋茨來了,"怕被勸捐"的中國富豪們誠惶誠恐?
在中國,賺錢不容易,捐錢也是不容易的。
別的不說,就說創辦慈善基金會吧,在中國大陸,主動這樣做的企業家有哪一個沒成為被罵的"靶子"?
從2004年底成為"全球捐股第一人"的牛根生,到2009年先後宣布捐股捐資的曹德旺、陳發樹,哪一個不是在"譽滿天下"的時候,同時也收穫了"謗滿天下"?
先說牛根生。他2004年底宣布裸捐股份,2006年辭去總裁,2009年辭去董事長,從而成為由做企業華麗轉身做公益的專職慈善家。他捐得最早,惹出的話題也最多。先有人說他號稱捐了四五十億,怎麼不見有奪人眼目的大項目出手?其實,看看老牛基金會這5年的財報就可以知道,在"裸捐"股份未變現的情況下,老牛基金會的主要現金來源就是所捐股份所產生的紅利,就這,也已支出1.6億元人民幣,涉及的公益慈善項目達60多個。至於股份變現,那是一步一步的事,老牛基金會2009年首次變現部分股份已獲公益現金9.55億港雲,相信未來幾年會有大動作出手。接著,又有人不斷攻擊"老牛基金會將牛根生所捐獻的一部分蒙牛股權質押給摩根士丹利",以為這下子發現了牛根生做慈善的軟肋,殊不知,全世界的公益慈善基金會都有雙重職責(包括我國的社保基金也是這樣):一是做公益慈善事業,二是讓手中的公益資產保值、增值,否則,所有的公益慈善基金會就只有死路一條:只出不進,直至枯竭!老牛基金會用手中的股權獲取抵押貸款並進行投資運營,正是其增加自身公益資產的一種運作方式。
再說曹德旺,有人說他承諾多時,還不兌現,光說不練。是的,由於種種原因,他所承諾的捐股事宜還未落地,基金會也尚未建立。但眾所周知,執行是需要處理許多不期而遇的細節的,我們給他個三年兩年的籌備時間又何妨?
最後說陳發樹。去年甫一宣布,便召來許多意相不到的質疑。今年更有人揭發陳發樹的新華都基金會只有1億元的註冊資金,其所承諾的價值83億元的股票根本沒進入基金會,並以這樣的標題質疑他的誠信--《陳發樹83億豪捐: 拷問慈善的真誠度》。他有所不知的是,按照中國的《公司法》,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管當有意願捐出股份時,每年所捐比例不得超出其本人在該公司所持股份的25%。陳發樹宣布了捐贈意願後,並非能夠一步到位,他得按法律程序一步一步來。
但對國內慈善家極盡苛責的那些"質疑者",在洋人慈善家面前卻一下子變得無比乖乖,立刻把他們奉為圭臬,要借他們的名義來"修理"中國這幫"怕被勸捐"的企業家了!他們莫非忘了,我們本土已有先行的慈善家?雖是"敝帚",猶可"自珍"啊!
這裡面似乎有一個看不見的"攘內迎外"的邏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喜歡質疑的那部分"中國評論家",對美國慈善家用的是"照神鏡",沒有一丁點懷疑,只有一萬個歌頌;對中國慈善家用的是"照妖鏡",布滿一萬個懷疑,然後將他們的慈善軌跡在外國慈善家面前全部歸零,淹沒為"被忽略的背景"。
這種"誰大捐,誰的負面閑話滿天飛"的狀況若不改善,目前想捐的人,恐怕也會拖到臨死的那一天才肯付諸實踐。但願在中國,不要只有死人捐股捐錢才會被人免貼"作秀"的標籤。
推薦閱讀:
※成佛之道(凈空老和尚開示)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02[問:欲修何法。即得解脫?][答: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云何...
※賢首和尚——華嚴宗三祖
※來果老和尚:地獄天堂吃飯睡覺都是你的心
※淨空老和尚答問2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