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令人深思的「蔣春暄現象」

令人深思的「蔣春暄現象」

  中國學術界已多次討論,為什麼諾貝爾獎與中國無緣。但現實中又一次出現「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這是令人深思的。

  1961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長期工作在我國航天戰線的航天工業總公司二院的蔣春暄高級工程師,因對數論極感興趣,自1973年以來利用業餘時間鑽研數論,並一直注意與國內外數學家進行交流。30年的奮鬥,他已在數論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用自己創立的全新的數學方法,解決了世界公認的幾大數學難題:(1)推廣了三角函數,從而證明了費馬大定理;(2)找到了一個能更本質揭示素數分布規律的函數Jn(ω),從而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3)否定了黎曼假設;(4)找到了大數分解的簡單方法;(5)發展了I so數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I so的數學體系。

  然而,蔣春暄只是個業餘數學愛好者,在數學界只是個無名的「小人物」,因而長期受到難以言說的冷落:他的論文在寄給數學界權威人士求教時,遭到拒絕;一些權威更稱蔣春暄的研究成果只是一堆「垃圾紙」,蔣研究數論是一個「想蹬著自行車上月球的人」;國內一些著名數學刊物因受權威編委的壓力,對蔣的投稿,一概退稿;1995年「全國余新河數學題學術討論會」上,原列印的會議報告安排表上,蔣春暄及其論文題目本來是排在第一位的,但開會當天才通知,他的發言被取消了。無奈,蔣春暄只好到國外尋求知音。

  蔣春暄將論文寄到美國,卻立刻引起美國強子理論創始人、數學家、《代數·群·幾何》雜誌主編桑蒂利教授的高度重視。該雜誌不僅連續發表了他的論文,還破例為他出了數論專集。桑蒂利在給蔣春暄的信中稱道:「您是新理論的領袖」,「我想藉此機會對您工作的歷史性的潛在價值表示極大的讚賞。」該雜誌編輯部主任喬治·韋斯在接受中國《科技日報》採訪時強調:「蔣的研究工作是極富創新和極有價值的。

  無疑,就我們接觸過的各方面數學評論而言,這些評論家審查過蔣的全部工作,都認為他是最重要的數論科學家。「我們認為,桑蒂利和韋斯對蔣春暄數論成果的評價,是出於對他數論成就的由衷而公正的欽佩。

  中國科技界領導曾為科技原始創新成果不多而著急,中國學術界也多次討論,為什麼諾貝爾獎與中國無緣。但現實中又一次出現「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這是令人深思的。《科技日報》2001年10月25日發表了題為《他是想蹬自行車上月球嗎?》一文報道了蔣春暄的成就和在國內所受到的不公正遭遇,一時學術界嘩然,蔣春暄及其數論成果成了爭論的熱點。此時,一向關心我國科技原始創新發展,努力推動學術百家爭鳴的「天地人學術講座」,於2001年11月10日舉辦了第429講,就「蔣春暄現象」進行了專題討論。與會各學科的專家對蔣的數論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當他在國內數學界受到排斥時對他給予了同情和支持。為了把這場爭論引向深入,該「講座」又於同年12月5日舉辦了第439講,主題是「『蔣春暄現象』質疑」。

  蔣春暄數論成果很廣,現僅以哥德巴赫猜想問題為例說明。國外學術界對已發表的數學成果的評論是嚴格的,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更是這樣的。僅1997-2002年,權威的美國《數學評論》先後否定了中國某數學所、義大利、美國學者的證明論文。但與此相反,2000年《數學評論》轉載了蔣1998年發表的論文的摘要。2002年權威的德國《數學文摘》(ZM)也轉載了蔣1999年發表的論文的摘要。2002年初,全面總結蔣春暄學成果的英文專著正式出版,也已全部上網。

  十分奇怪的是時至今日,質疑者無人能指出蔣發表的論文和專著的疏漏或錯誤,只是把精力用來論證蔣春暄成果的支持者和發表他論文的刊物沒有權威性。這就是說,雖然蔣春暄的成果至今尚沒有任何中國權威數論專家指出其錯誤,但他們對蔣仍堅持極不寬容的態度。

  2002年8月「世界數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此前蔣春暄的數學成果若能得到我國有關的權威部門公正評審和推薦大會評審數學「諾貝爾獎」

  ——菲爾茲獎,就他的成果而言,榮獲此項數學最高獎是很有可能的。遺憾的是國內數學家不應有的「內耗」,使此項能給國家和民族帶來榮譽的獎又一次與中國人無緣。

  對蔣春暄的數論成果,國內外學者評價的反差為何如此之大?這不能不令人深思。這從深層次折射出,我國現今的科技體制還不夠健全,缺少應有的推動科學原始創新的機制和保證學術成果得到公正評審的健全體制。科技評審自然要重視並發揮專家的作用,但對他們中的一些人為維護自己的名譽和地位,而可能違規濫用職權排斥原始創新成果的負面作用,似認識不足,無制約措施,更沒有法律制裁。蔣春暄的成果一旦成立,可能會改變全部數學現狀,成為通向未來數學領域的里程碑,因而蔣春暄現象正召喚我國科技體制的深層改革到來。

  民族的興旺、國家的富強,迫切需要各方面的創新人才和創新成果。我們堅信,只要堅持改革,不斷建立和完善激勵創新和發明發現的機制,為人們創造出科學創新的良好的人文社會環境,這樣的人才和成果是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的。

  (作者單位:張浩,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宋正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推薦閱讀:

【圖文】埃及游(11)--盧克索神廟,阿蒙南方的閨房
夏榆:盧廣「黑鏡頭」下的殘酷真相(南方周末 2010-4-7)
南方周末: 機器下棋的歷史
陳衛 | 南方小村
我在南方的大都市,思念北方小鎮的面!

TAG:南方 | 南方周末 | 現象 | 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