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四)四季五味

道學苑騰訊道學王冰2014-02-09譯文大凡陰陽的關鍵,以陽氣的緻密最為重要。陽氣緻密,陰氣就能固守於內。陰陽二者不協調,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沒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沒有夏天一樣。因此,陰陽的協調配合,相互作用,是維持正常生理狀態的最高標準。所以陽氣亢盛,不能固密,陰氣就會竭絕。陰氣和平,陽氣固密,人的精神才會正常。如果陰陽分離決絕,人的精氣就會隨之而竭絕。由於霧露風寒之邪的侵犯,就會發生寒熱。春天傷於風邪,留而不去,會發生急驟的泄瀉。夏天傷於暑邪,到秋天會發生瘧疾病。秋天傷於濕邪,邪氣上逆,會發生咳嗽,並且可能發展為痿厥病。冬天傷於寒氣,到來年的春天,就要發生溫病。四時的邪氣,交替傷害人的五臟。陰精的產生,來源於飲食五味。儲藏陰精的五臟,也會因五味而受傷,過食酸味,會使肝氣淫溢而亢盛,從而導致脾氣的衰竭;過食鹹味,會使骨骼損傷,肌肉短縮,心氣抑鬱;過食甜味,會使心氣滿悶,氣逆作喘,顏面發黑,腎氣失於平衡;過食苦味,會使脾氣過燥而不濡潤,從而使胃氣壅滯;過食辛味,會使筋脈敗壞,發生弛縱,精神受損。因此謹慎地調和五味,會使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通暢,腠理緻密,這樣,骨氣就精強有力。所以重視養生之道,並且依照正確的方法加以實行,就會長期保有天賦的生命力。

十二時辰養生表原文及注釋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陽自強而不能閉密,則陰泄寫而精氣竭絕矣。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氣和平,陽氣閉密,則精神之用,日益治也。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若陰不和平,陽不閉密,強用施寫,損耗天真,二氣分離,經絡次憊,則精氣不化,乃絕流通也。因於露風,乃生寒熱。因於露體,觸冒風邪,風氣外侵,陽氣內拒,風陽相薄,故寒熱生。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風氣通肝;春肝木王,木勝脾土,故洞泄生也。新校正云:按《陰陽應象大論》曰: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為疚瘧。夏熱已甚,秋陽復收,陽熱相攻,則為疢瘧。疢,老也,亦曰瘦也。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濕,謂地濕氣也。秋濕既勝,冬水復王,水來乘肺,故咳逆病生。新校正云:按《陰陽應象大論》云: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濕氣內攻於藏府則咳逆,外散於筋脈則痿弱也。《陰陽應象大論》曰: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豚。故濕氣之資,發為痿厥。厥,謂逆氣也。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冬寒且凝,春陽氣發,寒不為釋,陽怫於中,寒怫相持,故為溫病。新校正云:按此與《陰陽應象大論》重,彼注甚詳。四時之氣,更傷五藏。寒暑溫涼,遞相勝負,故四時之氣,更傷五藏之和也。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所謂陰者,五神藏也。官者,五神之合也。言五神所生,本資於五味,五味宣化,各奏於本官,雖因五味以生,亦因五味以損,正為好而過節,乃見傷也。故下文曰: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酸多食之令人瘡,小便不利,則肝多津液,津液內溢則肝葉舉,肝葉舉則脾經之氣絕而不行,何者?木製土也。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咸多食之,令人肌膚縮短,又令心氣抑滯而不行,何者?咸走血也。大骨氣勞,咸歸腎也。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甘多食之,令人心問。甘性滯緩,故令氣喘滿而腎不平,何者?土抑水也。衡,平也。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苦性堅燥,又養脾胃,故脾氣不濡,胃氣強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沮,潤也。弛,緩也。央,久也。辛性潤澤,散養於筋,故令筋緩豚潤,精神長久。何者?辛補肝也。《曰:藏氣法時論》曰: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曰:新校正云:按此論味過所傷,難作精神長久之解,央乃殃也。古文通用,如膏粱之作高梁、草滋之作草茲之類,蓋古文簡略,字多假借用者。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勝理以密,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是所謂修養天真之至道也。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24——25
道醫論壇 | 張其成:《黃帝內經》「醫道」思想探析
《黃帝內經》「五刺法」
《內經》 咳 病因病機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理論在中醫學上的應用

TAG:生氣 | 黃帝 | 黃帝內經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