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中不同參展國的文化差異

來源:香港視界(2017年4月20日) 文:胡金全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從世界各地匯聚到一個地方,展示各自帶來的產品和技藝,誇耀各自的故鄉和祖國,認識不同的人和文化。這樣的聚會充滿著各種動機,又蘊含了一個樸素的道理:人類需要交流,族群需要溝通,感情需要表達。世博會滿足了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交往,人們要在交往中分享生存的經驗,在溝通中學會彼此欣賞,在表達中滿足自我實現。隨著世博會從主要展示工業革命成就和各國先進工業品的博覽會,演變為綜合展示各國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發展成就的世界盛會,可以說世博會是一場大型的跨文化交流活動。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觀者。中國人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是跨文化的交流,在交流中必然伴隨著人的思想、信仰、情感、認知、行為等各種元素的碰撞,要想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和諧相處,就應該透徹了解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們的習俗、禁忌;同時,也要有更開闊的視野與心胸,來掌握更多跨文化交流的知識。只有掌握不同的文化,才能恰如其分的把握交往分寸,尊重對方的感受,跨越文化障礙,求同存異,縮小心理及交際距離。

上圖:2003年,香港公大校董會成員及人力資源委員會主席太平紳士蔡慧琴為胡金全頒發中國人力資源年度獎一、不同地域的文化與風俗 1、歐洲 歐洲人比較注重禮節,這些都與歷史傳統、社會制度和宗教信仰有關。比如:南歐、東歐之外的國家,見面時會行握手禮;北歐人十分注意約會時的準時性;西歐人家做客,可送女主人鮮花。下面以英國、德國為例作大概說明。 (1)英國 英國人十分講究禮節禮貌。一些學校專門教授禮節和自我修養課程。在英國還保留世襲頭銜,所以在打招呼時,不要忘記稱呼他們的榮譽頭銜。在穿著方面,他們衣著考究,出席社交活動時,服裝筆挺整潔,講派頭。出席宴會前,如果你接到一張上面寫有「打黑領帶」的請柬。意思是男賓穿全套晚禮服,女賓穿長裙。 英國人平常談話中不談論政治,下班後不談公事,不喜歡干擾別人的私生活。英國人性格內向,不愛多說話,態度冷靜,在公開場合不表露個人情感,不輕易表態,一言一行不苟且、不隨便。 英國人除了講究「女士優先」之外,總是習慣勸自己的女兒,不要嫁給「愛傘如痴」的男人,因為他們花費在傘上的心思太多,往往會忽略了另一半。不過,去朋友家做客,要給女主人帶一束鮮花或巧克力糖。 英國人對茶十分感興趣,比歐洲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喜歡喝茶。 在英國,請朋友吃飯或去劇場看芭蕾舞等是送禮或還禮的一種形式。 (2)德國 德國非常講究效率。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不要將手放在口袋裡,這被認為是無理的表現)。饋贈要針對個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義。

胡金全根據香港風景創作作品 2、非洲 非洲大陸可分為南、北、中非三個地區,這三個地區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非洲各民族有著不同的語言、習慣。北非地區阿拉伯人的比例大,因此大都遵守阿拉伯人的禮儀。 中非國家有著各種各樣的黑人傳統。在南非地區,由於長期是荷蘭及英國的殖民地,所以繼承了荷蘭和英國的文化,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忌諱用左手打招呼。 (1)阿爾及利亞 9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待客不敬酒,禁吃豬肉,禁止使用豬製品,忌諱談論有關豬的話題,死動物肉、血液、海參、蟹等也禁食;不吃薑和帶腥味的食品。伊斯蘭教「齋月」在阿爾及利亞人眼裡是十分重要的。按教規規定,從日出至日落的整整一天時間裡,水米是不能沾的。他們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下賤、骯髒,所以,使用左手是極不禮貌的。此外,在阿爾及利亞,女性單獨行動是被禁止的,除非是逛街購物,才可被允許單獨行動。 (2)南非 南非人信仰基督教,忌諱數字「13」;南非黑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先,他們特別忌諱外人對自己的祖先言行失敬。 3、亞洲 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而且是世界上語種、種族最多的地區,又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此外還有猶太教、印度教及錫克教等亞洲宗教,所以亞洲各國的風俗習慣很難綜合概括。 (1)日本 日本是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初次見面的問候禮,常以鞠躬30度,告別禮是45度,誠懇親切。與日本人初次見面一般不握手。 日本人有極強的時間觀念。與日本人打招呼,要稱呼對方的姓。在公開場合一般不使用「不行」、「不同意」等拒絕性詞語,而是委婉的謝絕。在交往時,日本人吸煙,但不用香煙招待客人,即不敬煙,日本人也沒有互相敬酒的習慣。 (2)印度 印度是東西文化共存的國度。「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規定不吃牛肉。 印度上層人士,由於深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生活習慣與英國人相似。見面時,人們總以雙手合十,輕輕鞠躬,表示見面禮。印度人幾乎都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抓飯,忌諱使用左手。

胡金全根據香港風景創作作品(上圖) 4、美洲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稱,也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又稱新大陸。 美洲文明的代表有瑪雅文明,印加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此外,奧爾梅克文明,瓦哈卡文明,特奧蒂瓦坎文明和托爾特克文明等在美洲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最普遍的宗教信仰為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 (1)美國人 美國人比較浪漫,喜歡新奇,自由平等觀念較強。在日常他們不拘泥形式,見面時一般施點頭禮、鞠躬禮、舉手注目禮、握手禮、接吻禮。 美國人談話愛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意思,非常簡練。比如:伸出大拇指或食指與拇指捏在一起,形成一個圓圈,其他三個指頭向上伸開,表示「好」、「可以」;在餐館吃完飯結賬時,用手做寫字的動作;把中指和食指相交,表示祝你好運。在打招呼時,美國人喜歡直呼對方的名字,認為「太太」、「小姐」、「先生」等太客套了,沒有必要。

胡金全根據香港風景創作作品(上圖) 案例——請別會錯意 賴副理有一次跟一個美國副總聊天,那個副總從頭笑到尾。賴副理以為自己所提的意見美國副總都贊同,最後他說:「那麼,副總,我的意見你同意了。」那個美國副總說:「NO!我不同意。」原來美國人在笑的時候是表示客氣,是表示禮貌。美國副總說:「那是禮貌,我同不同意與我的笑容沒什麼關係。」 案例分析: 我們講話一聽到領導笑了,就知道機會來了,其實笑容與答案是兩回事情,為什麼我講話要一定不笑才表示不同意,笑才表示同意呢?笑是一種禮貌。所以下次你跟老外聊天的時候,如果他說:「不見得同意。」到最後說:「我不以為然。」就否定掉了。其實是否同意一件事情,自有一套道理,與笑不笑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案例總結: 在與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時,也要有更開闊的視野與心胸,來掌握更多跨文化交流的知識。只有掌握不同的文化,才能恰如其分的把握交往分寸,尊重對方的感受,跨越文化障礙,求同存異,縮小心理及交際距離 (2)巴西 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最常用的禮節是微笑和施握手禮。性格豪爽、言談幽默,喜好誇耀自己的孩子。 巴西有「咖啡王國」之稱。他們最愛喝咖啡,每天就像中國人飲茶一樣,對咖啡一杯接一杯地喝個夠。

胡金全根據香港風景創作作品(上圖) 5、大洋洲 大洋洲89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居民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絕大部分居民信基督教,少數信天主教。 (1)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人處事豪爽,喜歡直截了當,穿著隨便、自然,不保守。與澳大利亞人接觸時,他們習慣熱烈握手,他們喜歡與陌生人交談。打招呼時喜歡稱呼對方的名字。只要相約,一定要準時赴約,因為澳大利亞人時間觀念很強。 (2)紐西蘭 紐西蘭人見面或告別時握手為禮。若對方是女性,應等她主動伸手。毛利族人之間傳統的相互問候致意的方式是相互摩探鼻子。紐西蘭人時間觀念較強,約會須事先商定,準時赴約。客人可以提前幾分鐘到達,表示對主人的尊敬。 6、中東地區 中東是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聖城。 阿拉伯人容易衝動,固執己見。為了使對方高興,阿拉伯人常許諾自己辦不到的事,而外來人在不了解情況時,也常信以為真。一般人在外多以握手問候為禮。交換禮物時,用右手或雙手,忌用左手。按穆斯林的習俗,該國忌食豬肉、有貝殼的海鮮和無鱗魚,肉食不帶血。清真寺內嚴禁穿鞋進入。不戴面紗的婦女忌進清真寺,忌男女當眾擁抱接吻,婦女在陌生人面前要戴面紗。

胡金全根據香港風景創作作品(上圖)二、不同的影響因素形成參展國不同的風俗習慣 1、受宗教信仰影響形成的風俗習慣 (1)伊斯蘭教 接待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別要注意不要出現他們禁食的食物。穆斯林禁食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未誦真主之名或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此外,還禁食生性兇猛的肉食動物,如:獅、虎、豺、狼、豹等;穴居的肉食動物,如:狐、獾、狸等;猛禽,如鷹、隼、鷂、鷲、貓頭鷹等;污濁不潔的動物,如鼠、蜥蜴、穿山甲等;兩棲動物,如蛇、蛤蟆、鱷魚等;以及豢養而不能吃的動物,如:馬、驢、騾、狗、貓等。穆斯林嚴禁飲用一切含酒精的飲料。對他們是不能祝酒的。 虔誠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聖城麥加方向禮拜五次,要注意避開他們朝拜的方向。伊斯蘭國家規定星期五為休息日(聚禮日),穆斯林晌午要到清真寺集體做禮拜,即聚禮。如果遇星期五注意安排時間讓虔誠的穆斯林做禮拜。 穆斯林忌諱用左手給人傳遞物品,特別是食物。給穆斯林遞東西時,注意不要用左手。 (2)佛教 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裡,如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人們非常敬重僧侶。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不結婚,不蓄私財。僧侶和虔誠的佛教徒一般都是素食者。他們非常注重頭部,忌諱別人提著物品從頭上掠過。 (3)印度教 信仰印度教(比如印度、尼泊爾等國)的教徒奉牛為神,認為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種出的糧食養育了人類,牛就像人類的母親一樣。忌吃牛肉,而且也忌諱用牛皮製成的皮鞋、皮帶。

胡金全與香港中小企業聯合會主席鍾紹榮夫婦等(上圖) (4)猶太教 猶太教認為唯一可以食用的哺乳動物是反芻並有分蹄的動物,如牛肉,而不允許吃豬肉和馬肉。大多數飼養禽類(如雞、鴨、鵝等)是被允許的,但禁食鴕鳥和鴯鶓,食用的魚類必須有鰓和鱗,禁食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猶太教認為血是「生命的液體」,嚴禁食用。此外,奶品和肉品必須分開食用。 (5)道教 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包括正一派和全真派兩大派別,所有道士不分男女可尊稱為道長。道士的服飾物品特別是法服、冠帽等忌諱別人觸摸。與道士交往一般行抱拳禮。與全真派道士交往,一般不詢問年齡、出家入道的原因和有關家庭的問題。 (6)天主教 ①身禁忌;②從商禁忌;③婚禁忌;④期禁忌。小提示 接待國際、國內參觀者首先必須注意這些國際、國內參觀者,有沒有宗教上的禁忌。因為宗教禁忌本質上是人們信仰、崇拜神秘異己力量和神聖對象的一種宗教行為。對神秘力量和神聖對象的敬畏感,往往在行動上表現出來,同時,也會在人與神秘力量和神聖對象的關係上,體現為對自己行為上的限制和禁戒規定,這就是宗教禁忌。 遇到宗教禮儀禁忌時,人們對合理的禮儀要求,一般都自覺採取「入鄉隨俗」、「客隨主便」的恰當作法。當然,「隨俗」、「隨主」有一定的界限和分寸。而一切界限和分寸的掌握就是「平等友好、互相尊重」八個字,其他不及或過之,都不妥。尊重宗教禁忌,是保持人際關係和諧與民族團結的一個條件。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世界宗教分布圖

圖例說明(上圖中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宗教信仰區域)

胡金全根據香港風景創作作品(上圖) 2、受文化傳統影響形成的風俗習慣 泰國人絕對不用紅筆簽名,因為在泰國,人們用紅筆把死者姓名寫在棺材上; 日本人不喜歡別人敬煙,他們習慣自己牌號的煙; 德國人,奧地利人很重視職銜的稱呼,如果他們是博士、教授,應不厭其煩地使用這個稱號,他會很高興; 印第安人朝下看錶示尊重(見案例——志願者TOMAS的困惑)。 案例——志願者TOMAS的困惑 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的TOMAS是一個印第安人,他畢業後與父母一起從美國移民到日本的,特別報名參加了愛知世博會的志願者,在世博會舉辦之前,有不少相關工作上的溝通。TOMAS與主管交流的時候總不看著主管!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每天,他的主管注意到了TOMAS的舉止,一見到TOMAS就鼓勵他看著自己。主管並總是對TOMAS說:「看著我……看著我。」語氣越來越強烈。 到了第四個星期,主管感到心灰意冷,他的主管大叫:「請看著我!」TOMAS顯得非常驚訝,而且膽怯,他手腳著地蹲下來,縮在桌子底下。當他站起來以後,他看著主管想:「哦,如果注視主管非常重要,那麼也許我應該回家練習一下。」他回家以後,立刻開始在他的父母身上練習目視。結果是什麼?他立刻被趕回自己的房間。 案例分析: 在印第安注視別人是不禮貌的,而同樣的行為發生在日本就成了尊重。不是行為本身出現問題,而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禮節。因此溝通交流很重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產生。如果主管和Tomas交流過他不看自己的原因,也就不會對他的做法大發雷霆了。 案例總結: 不同的文化,忌諱的禮節也是不同的。與國際友人打交道,要適應跨文化交流。

胡金全為香港歌星鄺美雲等嘉賓友人現場書法(上圖) 主要嘉賓友人還有:香港SWCS信永方圓王董事長、香港三盛集團林董事長、香港樂亞國際控股楊董事、香港盛國集團主席張俊勇,香港立法會副主席、經民聯主席等。 3、受生活習慣影響形成的風俗習慣 由於各地生活習慣的影響,形成了不同地域與國家的禮儀風俗習慣。 比如:日本式禮儀是根據日本人的心境、教養提煉而形成的。日本式禮節的特點是:「講究動作美」和「心境美」。通過自身的動作向對方傳達「真誠」、「友愛」、「尊重他人」、「關心」、「體諒」的心情。不少人都稱讚日本是禮儀之邦,實際上這種感覺往往是由日本人優美的動作傳達的。 俄羅斯人的日常禮節和交談習俗。俄羅斯人在談話時很注意有禮貌地聽對方說話,不左顧右盼,不中途插話。如果不得不打斷對方時,在插話前會說:「請允許我打擾您一下」。無論是自己說話或聽對方講話都不能打哈欠、摳鼻子、剪指甲等。談話時,俄羅斯人不習慣問私事。 行親吻禮時,往往與一定程度的擁抱相結合。不同身份和關係的人,相互親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夫妻、戀人或情人之間,宜吻唇;長輩與晚輩之間,宜吻臉或額;平輩之間,宜貼面。在公開場合,關係親密的女子之間可吻臉,男女之間可貼面,晚輩對尊長可吻額,男子對尊貴的女子可吻其手指或手背。非洲某些部族的居民,常以親吻酋長的腳或酋長走過的地方為榮。在古羅馬與古波斯等國,同階級的人可以吻唇,不同階級的人只能吻面。 西方現代的親吻禮,在歐美許多國家廣為盛行。美國人尤其受行此禮,法國人不僅在男女間,而且在男子間也多行此禮。法國男子行親吻禮,常常行兩次,即左右臉頰各吻一次。比利時人的親吻比較熱烈,往往反覆多次。 搖頭與點頭:中國人的習慣是搖頭表示不同意,點頭表示同意;而在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等很多地方,人們卻以搖頭表示同意,點頭表示不同意。 對戴帽子的男人,在美國和英國,遇到朋友,需微微把帽子揭起點頭致意。但在義大利則需把帽子拉低,以表示尊敬。

胡金全根據香港風景創作作品(上圖)三、不同國家的禁忌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由於政治、歷史背景等原因,在數字、色彩、花卉的使用方面有著不同的禁忌。 1、數字禁忌 許多西方人,特別是天主教徒認為「13」這個數字是兇險的,應當盡量避開它。有些人甚至對每個月「13」日這一天也感到有些惴惴不安,因此西方在「13」日一般不舉行活動,甚至門牌號碼、旅館房號、樓層號、宴會桌號、車隊汽車的編號等都不用「13」這個數字,宴會也不安排在「13」日舉行,更忌諱「13」人同席共餐。忌諱「13」的主要原因,據說是因為「13」曾作為出賣耶穌並使他致死的猶大參加「最後晚餐」的排序數和神話中天國凶神的象徵。下面特別列舉《部分國家幸運、忌諱數字表》供參考。

上圖:香港文聯作協副主席熊曉冬、香港文聯知名書畫家陳燕平惠存胡金全書法作品 2、顏色禁忌 一般認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黑色是肅穆的象徵;黃色是和諧的象徵,而紅色和藍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但實際上在不同的國家顏色的使用有著不同的意義,特別應該注意顏色的禁忌方面,以防跨文化交流中的碰撞與摩擦。下面列舉部分國家顏色使用方面的禁忌: 日本人忌綠色,視其為不吉祥; 巴西人把棕黃色看為凶喪之色;認為人死好比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敘利亞和巴基斯坦忌用黃色; 土耳其人忌用花色,認為是凶兆; 埃及、比利時人忌藍色; 愛爾蘭忌用紅、白、藍色組(英國國旗色); 法國、比利時忌用墨綠色(因為這是納粹軍服色); 委內瑞拉忌用紅、綠、茶、黑、白色(表示五大黨)。 很多國家以黑色為葬禮的顏色。靈車用黑色。 3、花卉禁忌 鮮花美麗而又有魅力,它使人感受到蓬勃的生機和向上的朝氣,但在不同的國度里對某些花的含義在理解上有所區別。 在國際交際場合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黃色的花獻給客人,已成為慣例。 德國人認為鬱金香是沒有感情的花。 蘭花是東南亞的象徵。 日本人忌諱荷花,梅花。荷花在日本被視為象徵祭奠的不祥之物。 菊花在西班牙、義大利和拉美各國被認為是「妖花」,只能用於墓地和靈前。 印度贈送玫瑰花和白色百合花表示對死者的悼念。 法國和義大利,人們忌諱菊花。 法國,黃色的花是不忠誠的。 巴西,紫色的花主要用於葬禮。 羅馬尼亞人送花束時,枝數應是單數。 中國人向外賓獻花時忌用菊花,也不用杜鵑花,石竹花。

胡金全與江西省原副省長鬍振鵬、香港企業家胡譯中等合影留念 4、動物圖案禁忌 大象在泰國和印度,被看作吉祥的動物,它代表智慧、力量和忠誠;但在英國,則忌用大象圖案,認這它是蠢笨的象徵。孔雀在中國是喜慶的標誌,可是在英國卻把它看作淫鳥、禍鳥,連孔雀開屏也被視為是自我炫耀吹噓的表現,蝙蝠在中國被看作「福」的象徵,但在美國人眼裡,它是凶神煞。仙鶴在中國和日本被看作是長壽的象徵,而在法國卻作為蠢漢和淫婦的代稱。日本人對飾有狐狸和獾圖案的物品很反感,認為它們是貪婪、狡詐的象徵。北非一些國家普遍忌用狗作商標,但歐美等西方國家卻視狗為神聖的動物、忠誠的伴侶,還常常把它們作為家庭成員向客人介紹。在伊斯蘭教盛行的國家和地區,忌用豬作圖案,也不用豬皮製品,對中國的熊貓,因其外形似豬,也在禁忌圖案之列。 5、談話禁忌 (1)餐桌交談禁忌 歷史上,按歐洲人的餐桌禮儀是盡量保持安靜,少講話的。但近年來,宴請已成為社會交際、洽談業務、聯絡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餐桌上邊吃邊講,甚至「交談第一、吃飯第二」的做法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常常把談判桌上沒有解決的問題移到飯桌上來,以圖獲得突破和進展。儘管如此,西餐桌上的基本禮儀還是應該加以注意(如下表)。

胡金全與香港中威集團董事長陳春合影留念 西餐桌上交談時的十大禁忌 ü 急於要和近旁的某人交談時,不要先用手碰人一下; ü 最好不要隔著人交談,特別是隔著兩個人以上;尤其不要大聲與餐桌對面的人談話; ü 同身旁的人說話時,注意不要把背向著另一個人; ü 滿嘴吃東西時不要交談。不要為了急於想講話而吃得太快,不要一次往嘴裡塞很多食物。如有人跟你說話時,應等嘴裡的食物咽下後再開口; ü 若不是主人,就不要過分地向旁邊的女土勸菜,為動員她多吃而講個不停會惹人討厭; ü 不要對餐館的菜食烹調評論挑剔,也不要抱怨服務員的工作; ü 若因健康或習俗等原因,不能吃某道菜時,不要明顯地表示拒絕或厭惡,更不要做太多的解釋,尤其不要談自己的疾病; ü 與近旁的人說話,聲音不要太高,但也不要耳語。如果不便公開講,則應在另外合適的場合再談; ü 不要打斷別人說話,也不要打聽餐桌上別人談話的內容; ü 控制一下自己說話不要過多,口若懸河地一個人長談,是讓人厭煩的。不要與別人爭吵,不要因與對方交談不融洽而顯露不悅之色。

胡金全與香港銅鑼灣集團董事長陳智先生合影留念 (2)問話禁忌 國外講究個人隱私權,涉及個人隱私的一切問題,在交談時均應迴避。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到五不問。 一是不問年齡。外國人的年齡是保密的,他們希望自己永遠年輕,對「老」字諱莫如深。特別是外國婦女,一般24歲以後就不會再如實告訴別人自己的年齡了。 二是不問婚否。中國人愛談論彼此的婚煙狀況,外國人卻不然。實際上,讓一位老大不小的人向他人「交代」自己尚未婚配,並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婦女尤其如此。 三是不問經歷。該問題既是對方的「老底」,也凝聚著許多悲歡離合,故不便隨意談論。 四是不問收入。每個人的收入都與他們的地位和能力有關,被外國人視為自己的臉面,所以是免談的。那些能夠反映出個人收入狀況的問題,如服飾的價格、汽車的型號、住宅的大小等都不宜觸及。 五是不問住址。與外國人初交,不應要求對方留下住址。外國人一般不隨便請人到家裡做客,若留下了地址就不排除被人找上門去打攪的可能;當然,若是對方自己要求留下地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胡金全與香港友人二為香港胡姐及張姐在維多利亞港合影留念 中國人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是跨文化的交流,在交流中必然伴隨著人的思想、信仰、情感、認知、行為等各種元素的碰撞,要想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和諧相處,就應該透徹了解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們的習俗、禁忌作者胡金全簡介: 中國書畫名家理事會副會長 香港書畫名家理事會會長 香港文聯高級藝術顧問
推薦閱讀:

從設計角度談中國同胞對待中西文化差異
美國之行看中美國標舞文化差異 | 發聲
趣談中西文化差異二三事
區隔與認同
從《集結號》中的55式軍服到文化自信

TAG:文化差異 | 差異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