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pqlxz--農民生態種稻種出「世界金獎」
□記者蕭森
秋收時節,贛南稻菽飄香。在寧都縣東山壩鎮小源村的「虎蛙稻」有機水稻基地里,稻浪一浪蓋過一浪,翻動片片金黃。眾多天性兇猛的虎紋蛙追逐害蟲,躲在水裡的中華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口吃掉水中游物……
蛙、鱉、稻共育,一季收割三年糧。這種生態種養模式不僅讓當地村民種水稻致富,還在水稻種植及研究界備受矚目。生態種養模式的發起人就是該村的能人曾華林。近日,記者慕名來到這裡感受「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新奇觀。
在外創業成功不忘反哺家鄉
早年在浙江溫州創業的曾華林,致富後不忘反哺家鄉。從2012年起,他回鄉創出不少新的稻田養殖模式,從最初的投放鴨子「鬆土」吃蟲的方法,進而到引進被譽為「莊稼衛士」的虎紋蛙,再到蛙、鱉、稻生態種養,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方式,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帶領農民共同致富。
基地管理人員廖志海介紹,2012年,小源村的青湖山和泥湖下兩個村小組680畝蛙稻種植成功,農民收益是往年的3倍多。此事震動了十里八鄉的農民,就連在外務工的青年都紛紛返鄉種植有機稻。2013年,這兩個村小組的蛙稻面積增加到1000畝。今年蛙稻面積擴大到2000多畝,其中數百畝蛙稻里,種植戶嘗試投放了2.3萬隻中華鱉。中華鱉生長在天然野生環境下,吃的蟲、蛙、螺等「野東西」多,這都是以前在單純的魚塘里養殖做不到的。而對於水稻來說,中華鱉糞便是優良的肥料。中華鱉多吃害蟲有利於提高水稻的品質。而曾華林的虎紋蛙孵化基地,今年也首次孵育了500萬隻蛙苗,除了少數留種外,其他全部投放到水稻田裡。
農民種植虎蛙稻收入翻三番
「現在,基地每年只種植晚稻,晚稻大米更好吃。同時,由於是稻、蛙、鱉共生,既不施化肥,也不打農藥,對水稻的產量有一定影響。」曾華林說,「雖然水稻產量相對於普通水稻田少了一些,但這與甲魚和虎紋蛙帶來的收益相比,都不算什麼。」
「目前來看,效益還是很不錯的。」曾華林說,現在他的甲魚很受市場歡迎,溫州多家高端酒店已包下了他田裡的全部甲魚,每公斤售價360元。
曾華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稻田養殖的甲魚帶有一種「野味」,與市場上的工廠化養殖甲魚相比,無論品質、口感都佔有優勢,所以,這裡的甲魚每公斤能賣到360元。一畝田可獲得3萬多元的產值,收入是常規種稻的15倍。另外,水稻田裡的虎紋蛙也能賣出每公斤60元的價錢。
青山湖小組種植戶曾令明說:「去年種了10多畝虎蛙稻,雖然只種一季,但比過去普通方式種水稻收入翻了三番。因此,今年種植了38畝虎蛙稻,每畝純收入至少在2000元。」
當地不少村民告訴記者,自己由農民變成了有機水稻基地的「工人」,稻田的一切成本投資、技術指導都由曾華林負責,農民就按照生態種植方式操作、管理,並給參與管理的44戶種糧大戶實行最低保產價格,風險全由有機水稻基地公司承擔。種植過程不得使用除草劑、農藥、化肥,都是人工拔草、耕田等,但是收入比過去至少翻了三番,農民非常願意接受這種「公司+農戶」的種糧模式。
「今年的虎蛙稻還經過專家論證增施一種含硒有機肥,含硒有機大米每公斤可以賣到256元。」有機水稻基地經理李小平說。
攬得國際博覽會「有機大米金獎」
今年6月,匯聚了全球325家有機大米生產企業的第十三屆優質大米交易會在北京舉行。令人振奮的是,此屆大會最高獎項——中國健康大米金獎被來自寧都縣的虎蛙稻奪得。去年11月27日,第十一屆國際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博覽會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寧都虔農虎蛙稻大米憑藉中國「首家通過歐盟sgs482項和普研686項農藥和重金屬殘留檢測均為零」成為全場焦點,一舉攬得「有機大米金獎」。
寧都縣農糧局農技員對記者說,蛙鱉稻生態種養技術已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寧都虎蛙稻的品質在行業內聲名鵲起,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溫州、廈門等地設立了專銷市場。目前,該有機水稻基地依託公司實力,在寧都縣工業園區建起了虎蛙稻有機大米包裝生產線。同時,公司還開發出了寶寶營養米系列產品,全國有幾十個專賣店。
贛南農業界人士認為,安全食品的生產必須從規範基地建設開始,這既是食品安全的需要,也是中國有機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需要。寧都虎蛙稻大米為整個行業乃至食品產業提供了有益的示範與借鑒經驗。
推薦閱讀:
※看道 | 勇哉!一個人的堅守!——高定石老師拍攝記
※生態賦能 引領物聯網時代美好生活
※10萬元開生態飾品店有生氣又有財
※馬寶山在上海世博會演講:生態城不只關注生態 也要達致社會和諧
※微生態製劑在防治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