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麥收時過食生冷盤餚導致痢疾,多年未愈,李振華以溫中止痢湯快速治癒!
患者,女,41歲,2005年8月30日初診。主訴:大便帶有黏腖伴里急後重時常發作11a。
現病史:1994年夏季麥收時,患者因過食生冷盤餚,致腹痛,痢下黏條,有便意未盡感。到當地衛生院靜脈滴注及口服西藥(具體不詳)治療,癥狀消失,後因飲食失宜致病情時發時愈。曾到當地多家醫院,口服中藥湯劑及中成藥(補脾益腸丸、健脾丸等),西藥給予鹽酸小檗鹼、痢特靈、柳氮磺胺吡啶等,病情終未痊癒。現大便1d3~4次,便前小腹疼痛,有里急後重感,便中伴有黏腖,乏力,時常頭暈,面色萎黃,舌質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
中醫診斷:痢疾,證屬脾氣虧虛,寒濕內蘊。
西醫診斷: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治宜健脾益氣、溫中祛寒、燥濕止痢,給予溫中止痢湯,處方:白朮15g,蒼朮10g,茯苓15g,炒薏苡仁30g,陳皮10g,半夏10g,香附10g,木香6g,厚朴10g,烏葯10g,砂仁8g,茴香10g,吳茱萸5g,桂枝5g,訶子12g,白芍12g,甘草3g。15劑,水煎服。
2005年9月16日二診:大便1d3次,仍不成形,黏腖稍減少,腹痛及里急後重感減輕,腰骶部有溫熱感,仍身體發困無力,舌質淡,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病久難以速效,故原方繼服20劑。
三診:大便1d1次,不成形,黏腖、腹痛及里急後重感基本消失,身體較前有力。1周前出現食欲不振,食量減少,大便中伴有少量不消化食物。舌質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上方加強補脾溫中之力,兼以消食健胃。處方:白朮15g,蒼朮10g,茯苓15g,炒薏苡仁30g,陳皮10g,半夏10g,党參15g,木香6g,炮姜8g,烏葯10g,砂仁10g,小茴香10g,吳茱萸5g,桂枝5g,訶子12g,神曲10g,麥芽15g。25劑,水煎服。
四診:大便1d1次,基本成形,余症消失。舌質淡,舌體稍胖大,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弦。以三診原方每日半劑,繼服30劑,以鞏固療效。
按:中醫學無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歸屬於中醫學「痢疾」範疇。本案系因過食生冷、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又失於根治,以致反覆下痢達11a之久。四診合參,顯系脾氣虧虛,寒濕內蘊,而成虛寒濕之久痢。依據病機,治宜健脾益氣,溫中祛寒,燥濕止痢。經驗方溫中止痢湯治之,藥用白朮、蒼朮、茯苓、炒薏苡仁健脾益氣化濕,陳皮,半夏、香附、木香、厚朴、烏葯、砂仁理氣燥濕止痛,小茴香、吳茱萸、桂枝祛寒理氣通陽,訶子澀腸止痢,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全方共奏健脾益氣、祛寒通陽、理氣燥濕、澀腸止痢之效。本案治療除用健脾燥濕、理氣收澀藥物外,重點用桂枝、吳茱萸、炮姜,非此辛溫大熱之品,不能溫脾陽而祛年久之寒濕;尤其用溫守之力獨強之炮姜配合諸葯,方能治癒年久痼疾之虛寒濕痢。
推薦閱讀:
※《恭賀2010——2009電影回顧夏季篇》--第10放映室
※[菜類]夏季常吃這種瓜護心降壓健脾胃
※青山學菜 夏季火氣大,6道降火湯能夠去去火
※綠豆湯煮爛和不煮爛,哪種喝法的更消暑?
※夏天適合讀什麼書?